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单元同步试题全套.doc_第1页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单元同步试题全套.doc_第2页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单元同步试题全套.doc_第3页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单元同步试题全套.doc_第4页
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堂单元同步试题全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限时训练(习题案)一、选择题。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动摇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D.动摇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2.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的条件3.五四运动后,如果中国人要到苏俄首都学习先进的理论,那么它选择的地点是( )A彼得格勒 B彼得堡 C斯大林格勒D莫斯科4.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特征是A暴力革命 B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C和平过渡 D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5.十月革命与以往的革命相比,本质的区别是 ( )A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革命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6.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最重要的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的反动势力受到削弱,而中国大城市反动势力极为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7.1917年11月7日,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 (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8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总指挥部设在 ( )A冬宫 B莫斯科C斯莫尔尼宫 D列宁的秘密住宅9.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是 ( )A列宁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马克思1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巴黎公社建立 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11917 年 11 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的标志是 ( )A沙皇的下台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掌权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D攻克冬宫1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你知道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吗 ( )A1917年 B1915年 C1920年 D1922年13.20 世纪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14.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15.历史上英俄都爆发过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二者主要不同在于(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C.人民群众的参与 D.统治的结束16.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或监督权利的实施。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工人监督条例,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等。上述材料反映出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C.废除了封建农奴制D.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7. 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中共“一大”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二、材料解析1.识读下列图片 图一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图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图三 攻打冬宫请回答:(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2)上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阅读下列材料:“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目前俄国革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请回答:(1)四月提纲是列宁在什么时候发表的演说?(2)列宁在演说中说的“这个资本家政府”,“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是指的当时的什么政府机关?(3)列宁说的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4)“最自由的国家”情况后来有了什么变化?为此,布尔什维克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时很多人认为要保卫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首先保卫国家,所以继续参战是合理地选择。材料二 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请回答:(1) 材料一中的“战争”具体指什么?你如何认识材料中的观点?你如何认识材料中的观点?(2)材料中的“革命”具体指什么?谈一谈你对列宁这种观点的理解?(3)依据上述回答,你认为战争与革命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一、选择。1.A 2.C 3.D 4.A 5.D 6.C 7.A 8.C 9.A 10.C11.D 12.A 13.D 14.D 15.A 16.A 17.D二、材料解析题1.(1)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亲自领导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攻打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2)十月革命。历史意义:它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上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2.(1)1917年4月发表的。(2)指的是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4)临时政府继续坚持对外帝国主义战争,对内镇压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路线。为此,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3.(1)第一次世界大战。受沙俄政府的影响,认为参加战争就是保卫自己的国家。(2)十月革命。列宁认为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苦难,给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3)战争教育了人民,战争引起了革命。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一、选择题1.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2.(2014河南)“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3.(2013泰安)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修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是()A.颁布土地法令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 D.通过1936年新宪法4.如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5.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邮票发行的时间C.邮票的发行者D.周年纪念的时间6.如图为苏联工业化宣传画。画中人物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他是()A.斯大林 B.列宁C.亚历山大二世D.查理一世7.(2013河南)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商业8.引起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户数及比例年代1929年1930年1937年户数(百万户)1.06.018.5占农户总数(%)3.923.693.0A.发展商品经济B.实行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政策 D.改革开放9.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10.(2013衡阳)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11(2014山东泰安36)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里说的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土地法令的颁布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2(2014四川成都18)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取消商品买卖13(2014四川乐山2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主要表现14(2014江苏盐城)下表为191925年苏俄(1922年改为苏联)农业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项目191923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土地法令开始实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新经济政策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斯大林模式突出了农业发展D赫鲁晓夫改革卓有成效15(2014四川广安29)“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建立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16(2014江苏苏州18)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 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 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7(2014山东济宁18)图形标志用于表达特定的历史或事物信息。右图是( )A奥运标志 B不结盟标志C欧盟旗帜 D苏联标志8(2014江苏扬州18)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 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19(2014云南省20)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材料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20(2014四川南充17)19年领导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是( ) A亚历山大二世 B列宁C斯大林 D赫鲁晓夫二、非选择题21.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中国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改革,但是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苏联和新中国分别成立于何时,第一任最高领导人分别是谁? (2)苏联和新中国在向工业化迈进时都制定了什么计划?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什么?两国计划的实施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3)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22.(创新探究)俄国自十月革命后,在走向强国之路的舞台上,演绎着一幕幕的历史壮举。探究一:革命风雷篇(1)1917年11月,俄国大地剧烈的震动,整个世界也受到了巨大影响。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影响?探究二:道路探索篇(2)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掌权后,自十月革命后到30年代中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三:建设成就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探索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称什么?这种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四:明理辨析篇(4)有人认为: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苏联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作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3(2014江苏南京28)(13分)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2分)(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政怎样的特点?(3分)(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1分)24(2014安徽省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 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4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BBDAAABCC11121314151617181920ACDBBCDABB二、非选择题:21.(1)苏联;1922年12月,列宁;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2)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重工业;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中国第一年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任何革命和改革的探索实践,都要从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2.(1)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影响:略;(2)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8年1937年,苏联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3)斯大林模式;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4)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23(13分)(1)亚历山大二世;(1分) 废除农奴制;(1分)(2)明治维新;(1分)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分) 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2分)(3)19年;(1分) 列宁;(1分) 实行商品交换;(1分)(4)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分) 国家工业复兴法;(1分)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5)促进了社会的发展;(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2分)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2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2分)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习题案)【练习目标】1、 掌握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主要内容;2、 巩固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3、 提升对九国公约的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认识基础巩固: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非洲统治秩序的是( )A巴黎和会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体系2引起了中国“五四”运动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公约 C九国公约 D辛丑条约3下列关于九国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参与制定 B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受到打击 C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精神 D中国的主权完整受到尊重4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联盟是保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B美国在倡导成立国联后没有加入国联C国际联盟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机构 D国际联盟盟约是在巴黎和会上签定的5下列条约中,没有使日本的地位受到限制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五国条约 D四国公约6巴黎和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其中以下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 )A日、美 B日、英 C美、英 D英、法7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定的哪一条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公约 D五国条约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 )凡尔赛和约 四国公约 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A B C D9下列不属于1919年巴黎和会内容的是( )A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B签订了九国公约C将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交给了日本 D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0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脏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B瓜分德国殖民地 C限制德国军备 D占领莱茵河东岸1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有( )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脏会议 会议暂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 两个会议均损害了中国的权益A B C D12下列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 B这一体系建立说明“弱国无外交”C这一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这一体系能长久的维持下去能力提升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请回答:(1)材料中说的“这个公约”是什么公约?是哪次会议上签署的?这次会议上还签署了什么条约?(2)“这个公约”的签订实际对哪个国家最有利?(3)巴黎和会上,对中国问题有何规定?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2阅读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引文:“不利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有关商务或经济发展这一般优越权利;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共管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长久,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引自国际条约集请回答:(1)条约中“友邦人民”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条约中的“机会均等”对所有缔约国是均等的吗?为什么?(3)该条约主要调整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12 DADCA AADBBBD 能力提升1点拨:学生首先要明白的是,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内容、主要矛盾,然后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胜负关系和实力对比来完成此题。(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委任统治”制度;(2)德国;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3)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五四运动。2点拨:答好此题就要正确分析九国公约签订的背景、性质,并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当时世界各国实力来分析。(1)除中国外的各缔约国资产阶级;(2)对中国来说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对其他缔约国来讲形式是平等的,而对美国是最有利的,因为它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国家而对外扩张。(3)主要调整的是美日矛盾。 一、选择题1、 如果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德国、苏联、美国,沿途看到的不可能是( )A. 中国:内战烽火连绵 B.美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高涨C.德国:失业者众多,满把钞票买不起一块面包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薄2、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我们正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摆脱经济危机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改善人民生活3、 下列各项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A. 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破坏性极强C.持续时间最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4、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机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5、 九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编导一战和二战之间的世界历史情景小品,为了台词的编写而搜集了一些当时的常用语,下列属于1929-1933年的常用语是( )A. 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B.股市崩溃、苏维埃政府、联合国C.工业复兴法、法西斯、拿破仑法典 D.五年计划、原子弹、纳粹党6、 大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授予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蓝鹰”标志,这表明( )A. 美国实行计划经济 B.美国已根除了经济危机C.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美国企业完全受制于政府7、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8、 一位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 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B.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加强了中央集权9、 小刚同学写了一篇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小论文,其中对新政评价正确的是( ) 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A. B. C. D.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前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时代。”导致这一时期人们由此感受的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是主要战场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地位下降 D.冷战开始11、 罗斯福坦言:“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益有着更坚强的信仰。”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A. 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 B.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C.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12、 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中的“机遇”是( ) A. 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13、 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有一个幽默小品:旅客到了旅馆后,旅店招待员总会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这个小品反映了民众的恐慌心理。罗斯福说:“唯一值得恐慌的是恐慌本身。”他用什么打消了人们对恐慌( )A. 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C.主导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 D.推动经济改革,进入信息化时代14、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试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材料中“新的开端”是指( )A. 避免大范围经济危机的发生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加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力度 D.提高对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15、1941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被一种宿命论的恐怖封冻时,我们证明了这不是正确的,我们身处打击之中,但是我们行动起来了这些年来国家一直生机勃勃”“我们行动起来了”的中心措施是( )A. 大力整顿银行 B.对工业的调整 C.整顿农业 D.大力兴建公共工程2、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材料二 1933年,为对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宣布:根据国家工业复兴发,各主要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同时,在金融方面大力整顿银行。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量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1) 请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两个国家实施上述政策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参考答案1-5 B C D B A 6-10 C D B B B 11-15 C B B B B16、(1)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2)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都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困难);都巩固了政权(缓和了社会矛盾)历史:第5课德、意、日的法西斯专政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1.法西斯主义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历史上最早建立法西斯专制的国家是()A.西班牙B.意大利C.日本 D.德国2.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执政,法西斯独裁政体正式建立的时间是()A.1929年B.1931年C.1933年D.1934年3.20世纪30年代,打着民族主义的招牌,煽动复仇主义,表示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的法西斯狂热分子是()A.墨索里尼B.希特勒C.广田弘毅D.佛朗哥4.当今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法西斯势力。在当时,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德国D.意大利5.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针对右图中失业严重的状况,德国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A.建立法西斯专政B.实行新政C.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D.寻求美国援助6.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相似之处是 ()A.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B.法西斯党徒直接上台执政C.在对外侵略扩张中逐步建立D.利用了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7.人类社会在发展历程中常常面临各种严重的威胁和挑战。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A.恐怖主义B.环境恶化C.瘟疫流行D.法西斯侵略8.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A.德国 B.西班牙C.意大利D.日本9.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法西斯主义曾经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历史上实行过种族灭绝政策的是 ()A.德国法西斯B.意大利法西斯C.日本法西斯D.西班牙法西斯10.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指的是()A.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B.协约国和同盟国统治下的世界C.德、意、日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D.二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下的世界二、非选择题11.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叫嚣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他执政期间,加紧对人的迫害。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集中营被称为“人间地狱”,你知道这里关押的是什么人吗?(2)纳粹党对他们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3)图二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为什么要下跪?你怎么看他的这个行为? (4)两幅图片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12.(创新探究)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蔓延整个欧洲。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一主题。【法西斯的建立】材料一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各手持一束棍棒,束棒中间插有一把战斧,象征着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棒子用来施行笞刑,斧子用来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法西斯主义一词就从此发展而来。现代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材料二(1)写出三个曾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法西斯的暴行】材料三“燃烧中的国会大厦”(2)图三反映的是德国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要发动此事件? (3)请你再列举两例希特勒恐怖独裁统治的表现。【对法西斯的思考】(4)通过以上探究,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法西斯的悲剧不再重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3.B 4.B5.A6.D7.D8.A 9.A 10.C二、非选择题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主题是德国在战争中和战后对犹太人的态度。第(1)、(2)问联系纳粹党的暴行回答;第(3)问通过勃兰特分析德国人对待二战的态度;第(4)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犹太人。(2)种族灭绝政策。(3)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他的这种“以史为鉴”,认真反思的行为是值得称颂的。(4)法西斯暴行严重损害了人权,是对人权的粗暴践踏,我们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维护人的尊严,捍卫人权。(言之有理即可)12.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基础知识,联系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图片判断是“国会纵火案”,结合“国会纵火案”发生的背景回答;第(3)问联系课本中德国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的表现回答;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主要从勿忘法西斯罪行、警惕法西斯势力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意大利、德国、日本。1934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兼总理,集党、政、军权于一身。(2)“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3)如:希特勒上台后,逐渐将总统、总理两个职务合并为一,集党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希特勒强化专政及镇压、迫害革命者与反法西斯战士;制造了无数反犹太人和迫害政敌的公开暴力事件等。(选取两例即可)(4)让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历史上法西斯曾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法西斯势力提高警惕;积极促进经济建设,增强国力。(言之有理即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限时练习一、选择题1.(2013重庆)下列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2.据1938年欧洲某国报载:“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我”是下列哪国人()A.德国人B.英国人C.奥地利人D.捷克斯洛伐克人3.漫画可以更形象地表达历史,揭露出历史本质。在右面这幅漫画中,用来切蛋糕的四把刀分别代表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苏联德国意大利A.B.C.D.4.如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5.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6.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中国和德国,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C.中国东北三省已沦为日本殖民地D.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7.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A.英国B.德国C.日本D.美国8.在德国法西斯即将对波兰发动进攻的前夕,作为波兰盟国的英国领导人却公开宣称:不值得为波兰卷入战争,波兰的灭亡对英国更有利。英国领导人的真实想法是()A.波兰的存亡与英国的利益毫无关系B.帮助波兰抗击侵略会消耗英国的实力C.波兰的独立存在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D.波兰灭亡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以便“祸水东引”9.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能解决时代给他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难题。1940年5月,出任英国首相,号召人民同法西斯势力作坚决斗争的人物是()A.罗斯福B.张伯伦C.丘吉尔D.斯大林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在西线抵抗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