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目目 录录 微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1 专题一专题一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 专题二专题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1 专题三专题三 生产者理论生产者理论1 专题四专题四 市场理论市场理论1 专题五专题五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2 专题六专题六 一般均衡与效率一般均衡与效率2 专题七专题七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3 宏观经济学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5 专题一专题一 国民收入核算基本原理国民收入核算基本原理5 一、总产出及其衡量一、总产出及其衡量5 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8 专题二专题二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模型模型.10 、有关基本假定的问题理解、有关基本假定的问题理解10 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11 二、国民收入的变动与乘数原理二、国民收入的变动与乘数原理12 三、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三、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13 专题三专题三 扩展的国民收入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决定理论:定理论:islm 模型模型.15 一、投资的决定一、投资的决定15 二、利率的决定二、利率的决定15 三、三、is 曲线曲线.19 四、四、lm 曲线曲线 20 五、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五、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22 专题四专题四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和投资27 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7 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27 三、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三、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27 四、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四、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28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29 专题五专题五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0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30 二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31 ii 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合理搭配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合理搭配34 专题六专题六 国民收入的决定:国民收入的决定:as-ad 模型模型.36 专题七专题七 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和通货膨胀36 专题八专题八 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决定37 一、国际贸易和收入变化一、国际贸易和收入变化37 二二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开放经济条件下的 is-lmis-lm 模型模型39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41 四、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合理的政策搭配四、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合理的政策搭配44 专题九专题九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47 一、哈罗德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多马模型.47 二二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48 三三 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50 货币银行学部分货币银行学部分.52 专题一专题一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53 内容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容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53 内容二内容二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56 内容三内容三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57 内容四内容四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58 内容五内容五 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60 内容六内容六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62 专题二专题二 货币供求以及利率决定货币供求以及利率决定67 内容一内容一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67 内容二内容二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68 内容三内容三 基础货币的决定基础货币的决定69 内容四内容四 货币需求传统数量论货币需求传统数量论70 内容五内容五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70 内容六内容六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71 内容七内容七 利率决定理论利率决定理论72 内容八内容八 利率的变动利率的变动74 内容九内容九 利率的结构利率的结构75 专题三专题三 货币与经济货币与经济79 内容一内容一 货币与国民收入:货币与国民收入:is-lm 模型的内容模型的内容 .79 内容二内容二 关于总供求模型关于总供求模型80 内容三内容三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83 专题四专题四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86 内容一内容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86 内容二内容二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87 内容三内容三 操作操作88 iii 内容四内容四 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中美货币政策的差异88 国际金融学部分国际金融学部分.92 专题一专题一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92 一、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和负担:一、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利益和负担:92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92 三、国际收支的分析三、国际收支的分析93 四、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机制。四、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机制。94 五、国际收支理论总结表格五、国际收支理论总结表格94 专题二、外汇与汇率专题二、外汇与汇率97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97 二、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二、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97 三、汇率决定理论总结表格三、汇率决定理论总结表格98 专题三专题三 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101 一、起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变动保证金、盯市一、起始保证金、维持保证金、变动保证金、盯市(marked to market).101 二、金融期货二、金融期货(financial futures)、套期保值、套期保值(hedging)、投机、投机(speculation)、多头交易、空头交易;货币期、多头交易、空头交易;货币期 货货(currency futures)、货币期货交易;利率期货、货币期货交易;利率期货(interest rate futures)、股指期货、股指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101 三、金融期权三、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s);看涨期权;看涨期权(call options)、看跌期权、看跌期权(put options);美式期权;美式期权(american style)、欧式期权、欧式期权(european style);货币期权;货币期权(currency options);协定价格、期权价格(期权费);协定价格、期权价格(期权费) ;两平期;两平期 权、实值期权、虚值期权;期货期权权、实值期权、虚值期权;期货期权(futures options) .102 四、票据发行便利(四、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 nifs) .102 专题四、国际资本流动专题四、国际资本流动103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103 专题五专题五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104 一、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米德冲突一、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米德冲突104 二、支出变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结构政策、融资政策二、支出变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结构政策、融资政策104 三、丁伯根法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三、丁伯根法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105 四、蒙代尔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以邻为壑政策:、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以邻为壑政策:.105 五、相机性协调、规则性协调五、相机性协调、规则性协调105 六、开放经济下冲击的传导机制六、开放经济下冲击的传导机制106 七、浮动汇率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的诸方案。七、浮动汇率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的诸方案。106 八、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大小的因素。八、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大小的因素。107 九、国际储备供给的内容。九、国际储备供给的内容。107 十、国际储备管理的两个方面十、国际储备管理的两个方面108 十一、特里芬难题十一、特里芬难题109 专题六专题六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110 财政学部分财政学部分111 备备 注注.132 iv 1 微观经济学部分微观经济学部分 考情分析:微观经济学部分在历年的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一般以一道名词解释的题目出现, 另外近几年的考试更多的出现在市场失灵跟博弈论部分,在大题方面只出现过有关公平效率的一个选做 题。因此在这里我们就只列出一个纲要性质的各个专题的框架。 专题一专题一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本专题知识框架 需求与需求函数 供给与供给函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 有关本专题的名词解释:弹性的相关概念,替代品与互补品、恩格尔曲线。恩格尔系数。恩格尔定 律、供求定理、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专题二专题二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专题知识框架 基数效用论:总效用、边际效用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均衡 预算线 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者行为 相关的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消费者偏好的假 定。 专题三专题三 生产者理论生产者理论 知识框架 总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 等产量线 长期生产函数生产者均衡 等成本线 规模报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短期成本 长期成本 相关概念:c-d 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线、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 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沉没成本、规模报酬的三种情 况、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辨析。 2 专题四专题四 市场理论市场理论 知识框架 特点 短期均衡的必要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 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 长期均衡 特点 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势力 差别价格的三种类型 特点 垄断竞争市场没有被利用的超额生产力: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带来的效率损失 非价格竞争:产品变异、广告、售后服务 特点 寡头垄断市场模型 纳什均衡 博弈论初步 占有策略均衡 相关概念:停止营业点、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消费者统治与生产者统治、 价格歧视、占有均衡、纳什均衡、囚徒困境 专题五专题五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知识框架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要素价格的决定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劳动供求与均衡工资的确定、工资差异的原因 资本供求与利息率的确定 地租、级差地租、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 欧拉定理(了解) 相关概念:边际产品价值、地租、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专题六专题六 一般均衡与效率一般均衡与效率 3 知识框架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存在的条件 一般均衡理论 帕累托最优状态 边际条件:交换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生产上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福利经济学 资源配置上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效应可能性边界 平等主义 效率与公平罗尔斯主义 公平的分类 功利主义 效率原则或禀赋标准 相关的概念: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替换 1、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任何竞争性市场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 就完全竞争经济的消费者而言,任意一个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同样的,其他消费者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也是如此。于是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 而就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来看,任意一个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 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同样的,其他生产者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也是如此。于 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的比率,由于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 化的条件是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价格的比率,所 以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于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 总体评价:该定理以严格的证明褒扬了完全竞争市场在效率上的优越性,揭示了市场经济在信息方 面的优越性;但是其前提假设是市场必须完全竞争,而这与现实是严重不符的。所以在承认市场机制的 种种优越性的同时,必须看到政府调控的必要性。 2、效率和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个人偏好是凸型的,则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商品的某个初始禀赋来说,是一个竞争性均 衡。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任何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财富再分配,有完全竞争 市场来实现。 总体评价: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第二定理表明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意愿的任何一个帕累 托最优配置。但是收入的再分配或者财产的再分配是无法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尤其是对于人力 资产的再分配问题。 4 专题七专题七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知识框架 税收、补贴 外部性及其解决措施内部化 科斯定理 特征 分类: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搭便车、公共地悲剧 公共物品的生产 信息不完全 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 信息传递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激励机制 公共选择:阿罗不可能定理、投票悖论(了解) 相关概念: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人-代理问题、外部性、庇古税、搭 便车、寻租、帕累托定律、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 5 宏观经济学部分宏观经济学部分 考情分析:整个宏观经济学部分是考试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接下来理解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以及 国际金融学的基础,其中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等内容在接下来的三门课程中在这个基础 上继续加深。这个部分需要对几个基本的经济模型有很好的理解,最主要的是要能够灵活运用这里介绍 的模型,并且要能够理解模型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往考题就考过关于相互之间联系 的问题,比如 06 年的“简述 is-lm 分析框架和 as-ad 分析框架的相互联系和不同” 。另外还有很多是跟 财政、货币银行两门学科交叉的考题,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货币创造方面。 专题一专题一 国民收入核算基本原理国民收入核算基本原理 知识框架: gdp=c+i+g+x-m i=s+(t-g)+(m-x) gdp g d p的概念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国民生产总值 g d p与g n p 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 生产法 总产出及其衡量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支出法 收入法 与相关的概念 国民收入恒等式 一、总产出及其衡量一、总产出及其衡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该定义包括: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指的仅 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定时期内生 产的价值,是一个流量概念,是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 而不包括非市场活动。 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的而是最终使用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 供生产别种物品使用的产品。 gdp 的核算中只能计算经济社会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 3、gdp 与 gnp 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 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从量上看,一 国的 gnp 大于 gdp 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则反是。 4、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6 名义 gdp 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注意:所用的价格是当期的价 格。 实际 gdp:使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注意:使用的价格是基期价格。 5、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 实际国民收入:是指与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是由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 进出口净额而构成的总需求水平决定。 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也就 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者发挥的时候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 一般认为,潜在国民收入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实际 gdp 取决于社会总支出水平或者有效需求 水平,潜在 gdp 取决于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可利用的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总量以及所能达 到的技术水平。注意:均衡收入并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另外注意区分两个名义 gdp。 (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1、生产法 这种方法是按照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所有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 入的来源,所以也叫做生产法。在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 算所增加的价值,避免了重复计算,所以这种方法又叫价值增值法。 说明: 存货 必需剔除原材料和商品库存中以前增加的价值; 由于价格上涨导致的价值增加,即存货(库存)增值,由于产出并没有实际增长,必 需从增加值中扣除。 政府服务 私人行业产品在市场上出售,故很容易估价。可是政府服务则不是,应当按照它们的 提供成本来估价。 住宅所有权 自用住宅的“租金”进行估算。 对产品的税收和补贴 需要扣除,因为不构成生产中的增加值 2、支出法 这种方法是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的购买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起来,计 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量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 得出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的总和。 一定时期内经济中的总支出主要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a、消费支出(c) 它是指居民户用于购买各种消费品的支出。它包括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但不包括购买住宅 的支出。 b、投资支出(i) 它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用于投资的物品资本品之所以被看作最终产品而不是 中间产品,是因为它在生产别的产品的过程中只是部分地被消耗,而中间产品在生产别的产品时全部被 消耗掉。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 住房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所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变化,可以把它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自己所生产的 产品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之和为总投资,总投资减去折旧就是净投资。 7 c、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但是,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 中还包括转移支付,这一部分支出是计入 gnp 的。 d、净出口(nx) 净出口等于出口减去进口。如果用 x 代表出口,m 代表进口,nx 代表净出口,则有:nx=x-m。 把上述四个方面的支出加总起来就有: gdp = c + i + g + nx 或 gdp = c + i + g +(x-m) 3、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而计算出 国民生产总值。 具体来说,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包括:(1)雇员收入,如工资、薪金等;(2)业主收入,即 非公司化的自我雇佣者的收入;(3)个人租赁收入,如地租、专利收入、版税收入等;(4)公司利润; (5)净利息,即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个人支付的利息。这五项加总起来构成一国 狭义的国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的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以及折旧,就构成了一国的 gnp。如 果进一步在 gnp 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即得 gdp。 说明: 存货增值 需要扣除,因为并不是产出实际增加所致。 转移支付 gdp 只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所产生的收入,因此不能包括。 直接税 应当包括,是生产所产生收入一部分。 对产品的税收和补贴 需要扣除。 注: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 gdp 从理论上来讲最终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在现实中会由于一些统计上 的误差使得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三)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几个概念(三)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几个概念 国民生产净值(nnp):它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 值,即 gnp 中扣除了折旧以后新增加的价值。 狭义国民收入(ni):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即 nnp 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ni 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和社会 保险金,加上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及非商业利息。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即 pi 减去个人所交 纳的各种税收。 8 折旧 -间接税-企业转 移支付+政府补助 个人所得 税及非税收性 支付 gnp nnp ni pi=ni-企业利 润-社会保险金+转 移支付+净利息收 入+红利 dpi (四)(四)gdp 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a、测算国民产出的问题 在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有些经济活动无法计入 gnp。 a)非市场性(不适合市场销售的)项目 例如:在花园种植花草;为自己做晚饭等 b)“地下”经济 例如:主要不合法的交易,例如毒品, “夜间练摊”等 b、统计数字测算福利的问题 1) 、生产不等于消费(如果由于投资增加,就不会提高当前消费) 。 2) 、gnp 不能反映出人们由生产中所得到的福利的变动情况(劳动强度、工作时间等) 。 3) 、忽略了外部性(环境污染等) 。 4) 、某些不良的生产导致 gdp 增加(比如犯罪多,治安支出增加;压力大,卫生保健支出多) 。 5)、没用考虑收入分配。联系基尼系数问题 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 a、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 在两部门经济中既没有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如果以 y 代表 gnp,则从总支出的角度来看, y c + i,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全部收入不是被用于消费,就是储蓄(s)起来了,故 y c + s,两式 合并则有 c + i c + s 或 i s。 这一恒等式的含义是: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储蓄)等于为归于消费者 之手的产品(投资) 。 b、三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入进来了。从总支出的角度来看,就有:y c + i + g 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全部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之外,还有一部分必须以税收的形式上交给政 府,如果以 t 代表政府税收,则有:y c + s + t。合并上述两式有:c + i + g c + s + t,即:i + g s + t 或者 i s +(t g) 。 (t g)可以看作政府储蓄,可以是正值,也可以为负值,表示储蓄和 投资的恒等关系。 9 c、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 在四部门经济中,进一步引进对外贸易,即进出口。因此,从总支出的角度来看:y c + i + g +(x m) 。从总收入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则仍然有: y c + s + t。合并以上两式就有:c + i + g +(x m) c + s + t。即:i + g +(x m) s + t 或者:i s +(t g)+(m x) 。该恒等式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等于投资的恒等关系。 注:这几个恒等关系看似简单,但是要深刻理解并能够灵活掌握,在接下来的财政分析、国际收支 分析中都会用得到,要搞清楚这里的等量关系跟现实中的经济业务的关系。 10 专题二专题二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模型模型 本章知识框架 基本假定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乘数原理 三部门以及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乘数原理 、有关基本假定的问题理解、有关基本假定的问题理解 1、基本假定的内容、基本假定的内容 需求不足,由此引起经济低于充分就业; 价格不变,从而经济主要是数量调整; 利率不变,从而货币市场状况不影响商品市场; 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 由于上述假定,本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总需求理论,即收入只由需求一方 来决定。 2、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c + i + g +(x- m) c + s + t 如何把该式发展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从而过渡到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呢?为此,我们首先可以把 国民收入核算看成是估计某一时期生产的既定国民收入总量,而需要进一步研究“下一时期”或“下几个时 期”的生产情况:在什么条件下将继续生产同样数量的国民收入?在什么情况下将生产更多的或更少的国 民收入。于是,问题就从国民收入的核算转化为国民收入的决定。 很明显,要继续维持某一时期的既定生产规模,必须要总的需求恰好等于该期已经生产出来的国民 收入。如果总需求小于既定的国民收入,则一部分产品就不能得到实现。于是,生产将缩小,国民收入 将下降;如果总需求大于既定的国民收入,则一部分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于是,生产将扩大,国民收 入将提高;或者在生产无法扩大时,价格水平将上涨。只有当总需求恰好等于国民收入时,生产才既无 扩大又无缩小的趋势。此时,国民收入处于所谓“均衡”状态。因此,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为: 总需求 = 国民收入。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总需求可以定义为总的“意愿支出”或“意愿购买”。意愿支出反映了支出 者的“计划”或“打算”,它不同于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实际支出”,即已经实现了的支出。实际支出包括意 愿的和非意愿的两种。例如,在企业的实际投资支出中,计划的存货增加属于意愿支出,不是计划中的 存货增加则属于非意愿支出:它们是由于卖不出去而不得不由企业自己“购买”下来的部分。显然,非意愿 支出不能看成是需求。由此,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可以重新表述为: 意愿支出 = 国民收入 注:意愿支出的构成: 实际支出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同样地,意愿支出也可以分解为四 个相应的部分:意愿的消费、意愿的投资、意愿的政府购买和意愿的净出口。已经假定,简单国民收入 决定理论研究的是需求不足引起的低于充分就业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由于需求不足,除了企业部门外, 其余三个部门在“买”的方面都非常自由:愿意买就可以买,不愿意买就可以不买,从而其意愿购买即意愿 支出就等于其各自相应的实际支出。于是有: 意愿消费 = 实际消费 = c 意愿政府购买 = 实际政府购买 = g 意愿净出口 = 实际净出口 = x - m 企业部门之所以例外,是因为它固然能够“愿意买就可以买”,但却不能“不愿意买就可以不买”。它卖 不出去的产品,不得不自己“买进来”,成为非计划的存货增加部分。因此,企业的意愿支出就不一定等于 11 实际支出。 由于意愿投资与实际投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又引起整个的意愿支出与实际支出可以相等, 也可以不相等。如果非计划的存货增加量等于零,则意愿投资=实际投资,意愿支出=实际支出。如果非 计划的存货增加量小于零,则意愿投资实际投资,意愿支出 实际支出,这种情况常常出现于供不应求 的时候。如果非计划的存货增加量大于零,则意愿投资0,0ms 第区域 is lms 第区域 is l0,则交点的位置上移;如果 x-m=0,则交点的位置不变;如果 x-m 0;如果= ,则 x-m=0;如果,则 x-m 0,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 zh;若 bh;在 bp 曲线下方的所有点都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 z1 的时候,企业才会进行投资。其传导机制 为: d m vqiy p 2、货币对消费的影响 1)实际余额效应: d mw cy pp 2)影响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价格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净财富: , d sb mw p pcy pp 3)消费信贷: d m icy p 3、对净出口的影响: d m ienxy p 三、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三、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总供给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 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由生产性投入(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 (生产技术)决定的。 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总供给的过程是:首先,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其次,实际工资的变 化影响劳动市场的供求,而劳动的供求又决定了实际的就业量;最后,实际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量。 2、总供给曲线根据不同的前提假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古典模型下的垂直总供给曲线 依赖于两个重要假定:a)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在瞬间完成;b)价格水平的变动 马上被雇主和雇员双方观察到,并且马上反应到双方的决策中去。 2)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名义工资刚性与总供给曲线 在名义工资刚性的前提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价格水平的上升将伴随 着国民收入和产出的上上,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价格水平的上升将不再对国民收入和产出构成任何 影响。 3)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预期错误模型 结论: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只能在短期内存在,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仍然是一条垂线。 4)新凯恩斯主义者:粘性工资-价格模型 引进粘性这一概念,从多个角度说明现实中粘性的存在,得出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四、货币的中性和非中性 货币主义者认为,由于人们对价格水平的预期会随着实际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货币变动引 起的收入等实际变量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会 84 对政策作用的结果做出理性的预期,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因而被预期到的政策或者政策规则是完全无效 的,只有预料之外的政策才可能对实际变量产生短暂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者强调,由于工资和价格的 粘性,即使是被预期到的政策,也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内容三内容三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和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和类型 1、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的“价格派”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例如萨缪尔森、托宾等人都坚持这一观 点。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短期或一次性上升,而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这就是说,不能 把经济中周期性萧条时价格下降之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也不能把一些偶 然性因素引起的短期价格水平上升称为通货膨胀。只有当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并且这种上升的趋势不 可逆转时才可以称为通货膨胀。 第二,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加权 平均值的上升。至于价格水平究竟上升多少才是通货膨胀则很难判断,它涉及到经济主体对价格水平上 升的敏感程度问题。 而通货膨胀的“货币派”更强调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不能用通货膨胀的表现形 式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情。价格水平的上升可能源于货币数量的 过度增长,也可能源于其它各种经济甚至非经济因素。只有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才 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而其它因素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不是通货膨胀。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哈耶 克、弗里德曼等。 2、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的衡量 不管是通货膨胀的“价格派”,还是通货膨胀的“货币派”,都承认通货膨胀最终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涨。 所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价格指数。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 值平减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也称零售价格指数、生活费用指数。它是衡量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零 售价格变化的指标,一般以消费份额作为权数,用一揽子主要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 来的平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叫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各个时期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批发价格变化的指 标,它反映了第一级销售点上价格变化的情况。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也称国民生产总值矫正指数,它是衡量经济社会中一切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 的指数,由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得到。 3、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 性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公开的通货膨胀、隐蔽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 货膨胀。 按照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 4、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 任何一条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都只是代表了短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换言之, 只有在短期中,才存在斜率为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来看,并不存在着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只能是位于自然失 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上述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即政府只有在短期内才能以极高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代价使失业 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从长期来看,这种政策只能使通货膨胀加速,而不能使失业率长久地保持在 85 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5、通货膨胀的对策、通货膨胀的对策 包括: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收入政策以及收入指数化政策。由于预期通货膨胀对实际的通货膨胀有 着重要影响,因而预期管理也是遏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但是公众的预期不可能简单的通过某种宣传 来加以影响,要是中央银行不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承诺具有可信性,就必须做出某些制度性的安排。 2006 年试题:简述 is-lm 分析框架和 as-ad 分析框架的相互联系和不同 参考答案: 答:(1)is-lm 模型: is 曲线描述的是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的轨迹。 lm 曲线描述的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的轨迹。 is-lm 模型则是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达到 投资(i) 储蓄(s) ,货币需求(l) 货币 供给(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一方面,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 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有货币市场供求决定,也就是说,货币市场 要影响产品市场了;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即货币市 场的均衡受到产品市场的影响。 因此,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分析国民收入 和利率的决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 is-lm 模型。 y r is lm (2)as-ad 模型 ad 曲线(总需求曲线) ,描述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函数 关系。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 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以横轴表示总需求,纵轴表示价格水平,ad 曲线一般向右下倾斜,这是因为: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一 方面,会使得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均衡利率上升,抑制了投资与消费,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会 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出口相对价格的提高,从消费下降出口减少,总需求下降。 as 曲线(总供给曲线) ,描述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 所谓总供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根据理论基础的不同(如劳动市场上的价格是否出清,工资是否具有粘性等)可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经济学派)与短期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与潜在产出的直线,认为 86 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的上涨,而不能影响实际产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则向右上倾斜,且认为财 政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as-ad 模型是将 ad 曲线与 as 曲线结合起来,说明宏观经济运行中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和宏观经 济的波动。如可以运用 as-ad 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中短期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以及长期中的充分 就业状态。同时,可以得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y p ad as 0 (3)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as-ad 模型中的 ad 曲线可由 is 曲线和 lm 曲线推导得到。 b、as-ad 模型与 is-lm 模型都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图略) 区别: a、is-lm 模型都是在一般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下进行的,并没有说明收入和价格之间的关系。ad- as 总供求模型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b、as-ad 模型不仅能说明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而且还能说明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这是 is-lm 模型所不能的。 补充阅读材料: 货币、制度成本与中国经济增长 周其仁 链接:/download/8805-1.pdf 87 专题四专题四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知识框架: - 最终目标 目标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 工具 操作联邦储备系统的实践 中美货币政策的不同 内容一内容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 鉴于通货膨胀各种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充分就业 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 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总的来说,对长期内的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并不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周期性的失业率上升是有重 要的调节作用的。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的。 4、国际收支平衡 它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不是考察整个国际收支的总体,而是考察其中的部分项目。 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除了外汇储备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 (二)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 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 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物价的稳定。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货币政策在作目标选择时不能不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难以统筹兼 顾。 二、中介目标二、中介目标 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 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 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银行信贷规 模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相类似。 88 2)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通过对流通中的现金和各银行的存款状况的观察,就可以知道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状况。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中央银行有多种手段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相关性,货币对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很多,所以指标口径的选择是它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长期利率 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 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 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第三,中央银行是通过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来影响长期利率的,这样就会有一个时滞,这也是长期利 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3、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 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数量型的目标,而长期利率是价格型的目标。我们可以同时选用两个 数量型的目标作为中介变量,但同时选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目标作为中介变量很可能就无法实现。 三、操作目标(也称近期目标)三、操作目标(也称近期目标) 操作目标的选择同样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标准。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主要有短 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及基础货币等。 1、短期货币市场利率 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是银行同业拆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设备质量控制批发考核试卷
- 珠宝首饰销售团队效能提升考核试卷
- 水产养殖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考核试卷
- 燃煤电厂清洁高效改造技术探究考核试卷
- 污染源法规培训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动物聚会教案配套
- 2025房地产销售人员个人年终总结(29篇)
- 小班班级工作总结范文(32篇)
- 销售岗位个人实习总结报告(28篇)
- 医生工作总结报告万能(5篇)
- 电厂机组UPS装置安装、调试项目“三措两案”
- 2024年内蒙古通辽新正电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印章可疑情况管理制度
-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超载控制系统的设计
- 静电喷涂设备操作规程
- 4-12现场钢筋直螺纹加工质量检验记录
- 2023天地伟业安防产品技术参数和检测报告
- 火龙罐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个案护理
- 社会工作本科毕业论文2
-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专项训练卷
- MCGS网络版访问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