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n WLAN设备外场测试方案.doc_第1页
802.11n WLAN设备外场测试方案.doc_第2页
802.11n WLAN设备外场测试方案.doc_第3页
802.11n WLAN设备外场测试方案.doc_第4页
802.11n WLAN设备外场测试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移动802.11n wlan设备外场测试2010年12月方案目录1.测试目的32.测试设备和环境要求33.设备参数配置34.测试设备、软件列表35.测试组网图45.1.总体测试示意图45.2.室分合路测试组网图56.测试说明57.测试进度及安排68.测试用例78.1.单独布放型设备测试78.1.1.覆盖能力测试78.1.2.单ap性能测试108.1.3.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测试178.1.4.抗干扰能力测试238.1.5.组网方案测试(必选)288.2.室分合路设备测试308.2.1.2.4g频段单ap性能测试(20m单流必选,其他可选)308.2.2.终端混合模式接入性能测试(20m单流必选,其他可选)321.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主要目的为:1)测试验证wlan 802.11n设备性能;2)掌握802.11n新技术特点对网络规划的影响;3)指导工程建设中,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的频率及带宽情况合理布放ap,为实际网络建设积累经验。2. 测试设备和环境要求接入设备满足ieee 802.11a/g/n物理层及mac层接入规范。详情请参考测试用例部分。测试场地尽可能在业务需求较高的场景区域进行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可以有效的利用于实际场景需求的方案规划。预选取高校宿舍楼和办公楼进行测试。3. 设备参数配置参数描述频率802.11b/g/n设备:2.4ghz:2.4ghz2.4835ghz802.11a/ g/n设备:5.8ghz,5.725-5.850ghz物理层制式ieee 802.11a/g/n射频配置方式单接入点同时支持a/g/n三模,各模式可根据需求单独关闭信道访问方式csma/carts threshold网卡设置为:off或最大值 fragmentation网卡设置为:off或最大值a-mpduap设置为:onpower save网卡设置为:no/offip地址段192.168.1.02554. 测试设备、软件列表名称数量(每测试地点)单位备注测试设备接入控制器ac1台室内放装型ap4台双流,支持2.4/5.8ghz同时工作,含天线室分合路型ap2台双流,2.4ghz,500mw千兆poe交换机1台支持802.3af/atpoe模块(可选)4个根据厂家ap、poe交换机情况确定跳线2根pc2台作为chariot服务器,千兆网卡便携电脑10台支持802.11a/g/n模式网线若干根准备1000m,全双工网线测距仪1台场强测试仪(可选)1台根据厂家自身情况配置测试软件ixchariot1套请提前安装、调测完成endpoint1套omnipeek1套netstumbler1套5. 测试组网图5.1. 总体测试示意图测试环境如图5-1所示。图5-1仅为示意图,并不代表实际组网结构。图5-1 单独布放型ap组网示意图5.2. 室分合路测试组网图图5-2 室分合路测试组网图(ap与2、3g信号进行末端合路)6. 测试说明在开展测试之前及测试过程中,参测厂商应注意以下配置,作为基准参考,应严格遵守: 测试用例分必选及可选,在规定时间内需保证完成必选用例的测试,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进行可选用例的测试; 预置条件无特殊要求时,严格遵守设备参数配置; 11n模式测试时,ap上连交换机端口为自协商模式,速率为1000m,全双工; 单流模式为ap、终端网卡均配置为仅支持单流模式;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为ap配置为双流,终端网卡配置为自适应模式; 20mhz带宽为ap、终端网卡均配置为仅支持20mhz; 40mhz带宽为ap、终端网卡均配置为仅支持40mhz; 自适应带宽为ap配置为40mhz,终端部分配置为20mhz带宽,部分配置为40mhz带宽。 每个测试用例正式测试前需进行扫频,并对当前状况的扫拼图进行截图; 多用户测试时,sta(便携电脑或手机)需按照3:4: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近点终端标号为1、2、3;中点标号为4、5、6、7;远点标号为8、9、10),下图以十台为例:图6-1测试场景示意图 使用chariot软件进行性能测试时, 多用户测试均使用1个pair(即从服务器的ip地址向sta的ip地址只发送一次数据包); 单用户测试使用10个pair(即从服务器的ip地址向sta的ip地址多次发送相同数据包); 每个测试完成后需保存charity文件。 抗干扰能力测试时,ap之间的相对位置分为两种情况:a) 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b) ap2在ap1的覆盖范围内 绘图原则: matlab绘制cdf曲线; excel绘制测试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其他曲线。7. 测试进度及安排本次测试计划各厂商之间并行,23周可完成必选用例测试。设备类型测试项测试分项时间(天)必选可选单独布放覆盖能力702单ap性能14323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20434抗干扰能力2002组网方案301室分合路单ap性能361total671311138. 测试用例8.1. 单独布放型设备测试8.1.1. 覆盖能力测试8.1.1.1. 2.4g频段ap覆盖能力测试 (必选)测试编号:8.1.1.1 项 目:2.4g频段ap设备覆盖能力测试分 项 目:1. 2.4ghz频段,802.11g ,20mhz带宽覆盖能力测试;2. 2.4ghz频段,802.11n ,20mhz带宽,单流模式覆盖能力测试;3. 2.4ghz频段,802.11n ,20mhz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覆盖能力测试;4. 2.4ghz频段,802.11n ,40mhz带宽,单流模式覆盖能力测试;5. 2.4ghz频段,802.11n ,40mhz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覆盖能力测试。测试目的:1. 2.4ghz频段下802.11g与802.11n的覆盖能力对比;2. 802.11n下20m和40m带宽、单双流模式下ap在无干扰情况下的覆盖性能;测试组网图:sta 802.11naplan switchacchariot server预置条件:1. 1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同一个ssid;2. 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 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802.11g模式1. sta关联ap;2. chariot server作为endpoint1,sta作为endpoint2,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 sta使用10个pair;3. (步骤35为可选)开阔空间内(如室外),ap挂至距离地面3米高处,在距离ap 10米处,运行chariot工具软件,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下行吞吐量;通过airmagnet或者netstumbler,观察和记录实时场强和snr,mcs等级;4. 然后再选取30米、50米、70米、90米直至达到边缘用户吞吐量为512kbps或边缘场强为-75dbm.分别测试吞吐量、场强和snr、记录编码等级。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场强与吞吐量的对应关系图,吞吐量的cdf曲线。5. 在throughput的cdf曲线上,找出80%以上,40%60%,15%以下对应的throughput值,并对应找出它的场强值,这三段的场强值被定义为近中远点。6. 有障碍环境下(如宿舍楼楼道内需穿墙覆盖房间),使用场强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按照-20dbm,-25dbm,-30dbm,以5db为步长直至-75dbm(注意考察室内死角)处找点,并在这些场强处分别运行chariot工具软件,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下行吞吐量,分别记录它们的吞吐量及覆盖距离。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场强与吞吐量的对应关系图,吞吐量的cdf曲线,重复步骤5。二、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2.4ghz 802.11n模式(一)设置ap工作在单空间流模式重复一中的6个步骤;(二)设置ap工作在单双流自适应模式重复一中的6个步骤,在第六步中通过抓包获得-20dbm,-25dbm,-30dbm,以5db为步长直至-75dbm时,每个场强值对应的mcs等级。三、设置ap带宽40mhz,工作在2.4ghz 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一)、(二)。预期结果:1. 随距离增加,吞吐量变低,场强变小,编码等级变低;2. 11n的覆盖距离大于11g;测试结果:8.1.1.2. 5.8g频段ap覆盖能力测试(必选)测试编号:8.1.1.2 项 目:5.8g频段ap设备覆盖能力测试分 项 目:1. 5.8ghz频段,802.11n ,20mhz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覆盖能力测试;2. 5.8ghz频段,802.11n ,40mhz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覆盖能力测试。测试目的:1. 802.11n下20m和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下ap在无干扰情况下的覆盖性能;2. 与2.4ghz频段20m和40m模式下上述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组网图:sta 802.11naplan switchacchariot server预置条件:1. 1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同一个ssid;2. 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 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一、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5.8ghz 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测试步骤:一、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5.8ghz 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1. sta关联ap;2. chariot server作为endpoint1,sta作为endpoint2,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 sta使用10个pair;3. 开阔空间内(如室外),ap挂至距离地面3米高处,在距离ap 10米处,运行chariot工具软件,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下行吞吐量;通过airmagnet或者netstumbler,观察和记录实时场强和snr,mcs等级;4. 然后再选取30米、50米、70米、90米直至达到边缘用户吞吐量为512kbps或边缘场强为-75dbm.分别测试吞吐量、场强和snr、记录编码等级。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场强与吞吐量的对应关系图,吞吐量的cdf曲线。5. 在throughput的cdf曲线上,找出80%以上,40%60%,15%以下对应的throughput值,并对应找出它的场强值,这三段的场强值被定义为近中远点。6. 有障碍环境下(如宿舍楼楼道内需穿墙覆盖房间),使用场强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按照-20dbm,-25dbm,-30dbm,以5db为步长直至-75dbm(注意考察室内死角)处找点,并在这些场强处分别运行chariot工具软件,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下行吞吐量,分别记录它们的吞吐量及覆盖距离。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场强与吞吐量的对应关系图,吞吐量的cdf曲线,重复步骤5。二、设置ap带宽40mhz,工作在5.8ghz 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6个步骤,在第六步中通过抓包获得-20dbm,-25dbm,-30dbm,以5db为步长直至-75dbm时,每个场强值对应的mcs等级。预期结果:1. 随距离增加,吞吐量变低,场强变小,编码等级变低;2. 5.8ghz的覆盖距离小于2.4ghz。测试结果:8.1.2. 单ap性能测试8.1.2.1. 2.4g频段单ap性能测试(必选)测试编号:8.1.2.1 项 目:2.4g频段单ap性能测试分 项 目:1. 802.11n 20m带宽、单流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2. 802.11n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3. 802.11n 40m带宽、单流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4. 802.11n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5. 802.11n自适应带宽、单流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6. 802.11n自适应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 相同带宽、天线模式、上下行不同用户比例时,吞吐量的对比;2. 相同带宽、不同天线模式、上下行相同用户比例时,吞吐量的对比;3. 不同带宽、相同天线模式、上下行相同用户比例时,吞吐量的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10预置条件:1、10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同一个ssid;2、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2.4ghz 、802.11n模式(一)设置ap工作在单空间流模式下1. 各sta关联ap;2. chariot server作为endpoint1,sta作为endpoint2-11,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每台sta使用1个pair,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11的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下行总吞吐量;3. 近中远点各修改1台sta为上行方向,其他仍为下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总吞吐量;4. 近中远点再各修改1台为上行方向,即6台sta上行、4台sta下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总吞吐量;5. 所有sta均改为上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2-11到endpoint1的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上行总吞吐量。(二)设置ap工作在单双流自适应模式重复(一)中的五个步骤,并记录每种情况下的sta的mcs,sinr,rssi。二、 设置ap带宽40mhz,工作在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一)、(二)。三、 设置ap带宽为自适应模式,工作在802.11n模式1. 在近、中两点各选两台,远点选一台sta(共五台)设为仅支持20mhz模式,其余五台仅支持40mhz模式。2. 重复步骤一中的(一)、(二)。预期结果:1. 相同带宽、天线模式,吞吐量的对比:全下行上下行混合全上行;2. 相同天线模式、上下行相同用户比例时,吞吐量的对比:40mhz可支持最大用户数大于20mhz。测试结果:8.1.2.2. 5.8g频段单ap性能测试(可选)测试编号:8.1.2.2 项 目:5.8g频段单ap性能测试分 项 目:1.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2.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3. 自适应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全下行、上下行3:7、上下行6:4、全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 不同带宽、相同天线模式、上下行相同用户比例时,吞吐量的对比;2. 与2.4ghz频段上述情况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10预置条件:1、10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同一个ssid;2、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1. 各sta关联ap;2. chariot server作为endpoint1,sta作为endpoint2-11,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每台sta使用1个pair,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11的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下行总吞吐量;3. 近中远点各修改1台sta为上行方向,其他仍为下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总吞吐量;4. 近中远点再各修改1台为上行方向,即6台sta上行、4台sta下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总吞吐量;5. 所有sta均改为上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2-11到endpoint1的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上行总吞吐量。二、 设置ap带宽40mhz,工作在802.11n单双流自适应模式重复步骤一中15。三、 设置ap带宽为自适应模式,工作在802.11n单双流自适应模式1. 在近、中两点各选两台,远点选一台sta(共五台)设为仅支持20mhz模式,其余五台仅支持40mhz模式。2. 重复步骤一中的15。预期结果:1. 相同带宽、天线模式,吞吐量的对比:全下行上下行混合全上行;2. 相同天线模式、上下行相同用户比例时,吞吐量的对比:40mhz可支持最大用户数大于20mhz;3. 在无扰情况下,2.4ghz与5.8ghz下的吞吐量近似相等;若扫频结果中出现其他ssid,则可能会影响2.4g下的吞吐量。测试结果: 8.1.2.3. 终端混合模式接入性能测试(必选)测试编号:8.1.2.3 项 目:终端混合模式接入性能测试分 项 目:1. ap工作在2.4ghz、20m带宽、单流模式、g:n=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2. ap工作在2.4ghz、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g:n=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3. ap工作在2.4ghz、40m带宽、单流模式、g:n=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4. ap工作在2.4ghz、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g:n=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 2.4ghz相同带宽、天线模式、g、n用户比例数时,全上行与全下行吞吐量的对比;2. 2.4ghz相同带宽、天线模式、g、n用户比例数不同时,吞吐量的对比;3. 2.4ghz相同带宽、不同天线模式、g、n用户比例数相同时,吞吐量的对比;4. 2.4ghz不同带宽、相同天线模式及g、n用户比例数时,吞吐量的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10预置条件:1. 10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同一个ssid;2. 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 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802.11n模式(一)设置ap工作在单空间流模式下1. 将近中远三点各选一台sta设置为n模式,其余7台设置为g模式,此时g:n=7:3;2. 各sta关联ap;3. chariot server作为endpoint1,sta作为endpoint2-11,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每台sta使用1个pair,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11的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下行总吞吐量;4. 10台sta均改为上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2-11到endpoint1的每个终端的吞吐量及上行总吞吐量;5. 近中远点各保留一台为g模式,其余7台均设置为n模式,此时g:n=3:7;6. 重复步骤24。(二)设置ap工作在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下重复步骤(一)。二、 设置ap带宽40mhz,工作在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一)、(二)。预期结果:1. 2.4ghz相同带宽、天线模式、g、n用户比例数时,全上行小于全下行吞吐量;2. 2.4ghz相同带宽、天线模式、g的比例越大,吞吐量越小;3. 2.4ghz相同天线模式及g、n用户比例数时,40mhz吞吐量大于20mhz:测试结果:8.1.2.4. 混频模式性能测试(必选)测试编号:8.1.2.4 项 目:终端混合模式接入性能测试分 项 目:1. ap工作在2.4ghz、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4ghz:5.8ghz终端数=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2. ap工作在2.4ghz 20mhz带宽,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4ghz:5.8ghz终端数=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3. ap工作在2.4ghz 40mhz带宽,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4ghz:5.8ghz终端数=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4. ap工作在2.4ghz、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4ghz:5.8ghz终端数=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ap工作在2.4ghz、自适应带宽、单流模式、g:n=7:3/3:7时,全下行、全上行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1. 与工作在2.4ghz的ap性能作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10预置条件:1. 10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两个ssid;2. 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 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工作在2.4ghz、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1. 将近点三台sta设置工作在5.8 ghz,其余7台设置工作在2.4 ghz,此时2.4ghz:5.8ghz终端数=7:3;(近中远点按2.4ghz标准划分)2. 5.8 ghz下的终端关联ssid1,2.4 ghz下的终端关联ssid2,;3. chariot server作为endpoint1,sta作为endpoint2-11,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每台sta使用1个pair,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1到endpoint2-11的最大、最小及下行总吞吐量;4. 10台sta均改为上行方向,并启动性能测试脚本工具,运行1分钟,记录endpoint2-11到endpoint1的最大、最小及上行总吞吐量;5. 将中点的四台sta设置工作在5.8 ghz,其余3台设置工作在2.4 ghz,此时2.4ghz:5.8ghz终端数=3:7;6. 重复步骤24。二、 ap工作在2.4ghz 20mhz带宽,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16。三、 ap工作在2.4ghz 40mhz带宽,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16。四、 ap工作在2.4ghz、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16。预期结果:测试结果:8.1.3. 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测试8.1.3.1. 终端为单频段内纯n模式(2.4ghz测试分项必选)测试编号:8.1.3.1 项 目: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测试(终端为纯n模式)分 项 目:一、 终端不限速的情况下,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1. ap工作在2.4ghz,20mhz,802.11n 单流模式;2. ap工作在2.4ghz,2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3. ap工作在2.4ghz,40mhz,802.11n 单流模式;4. ap工作在2.4ghz,4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5. ap工作在5.8ghz,2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6. ap工作在5.8ghz,4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二、 终端限速为2mbps,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若限速2mbps时,支持用户小于20则改为限速1mbps)。1. ap工作在2.4ghz,2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 ap工作在2.4ghz,4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3. ap工作在5.8ghz,2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4. ap工作在5.8ghz,4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测试目的:1. 终端限速与不限速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2. 2.4ghz相同带宽不同天线模式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3. 2.4ghz不同带宽相同天线模式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4. 2.4ghz与5.8ghz在同等条件下,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n预置条件:1、1台ap、40台sta正常工作,配置一个ssid;2、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2.4ghz、802.11n模式(一)设置ap工作在单空间流模式1. 40台sta按照3:4: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2. 按照上述比例选择20台sta,并关联ap;3. 使用chariot从server向sta打流,运行throughput脚本1分钟,每台sta1个pair,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再运行1分钟,各sta向server打流,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若最小吞吐量低于512kbps,则去掉最差sta,各sta重新关联,重复步骤3,直至满足512kbps为止,并记录此时的用户数目。4. 30台sta关联ap,重复步骤3的操作;5. 40台sta关联ap,重复步骤3的操作。(二)设置ap工作在单双流自适应模式重复(一)中的5个步骤;二、 设置ap带宽40 mhz,工作在2.4g、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一)、(二)。三、 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5.8g、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二)。四、 设置ap带宽40mhz,工作在5.8g、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二)。五、 设置ap每个终端限速2mbps1. 重复步骤“一”到“四”中的(二)。预期结果:1. 终端限速越小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较多;2. 40mhz可支持最大用户数大于20mhz;测试结果:8.1.3.2. 终端为g、n 1:1混合模式(必选)测试编号:8.1.3.2 项 目: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测试(终端为g、n 1:1混合模式)分 项 目:一、 终端不限速的情况下,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1. ap工作在2.4ghz,20mhz,802.11n 单流模式;2. ap工作在2.4ghz,2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3. ap工作在2.4ghz,40mhz,802.11n 单流模式;4. ap工作在2.4ghz,4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二、 终端限速为2mbps,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若限速2mbps时,支持用户小于20则改为限速1mbps)。1. ap工作在2.4ghz,2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 ap工作在2.4ghz,40mhz,802.11n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测试目的:1. 终端限速与不限速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2. 2.4ghz相同带宽不同天线模式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3. 2.4ghz不同带宽相同天线模式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4. 与纯n模式可支持最大用户数进行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n预置条件:1、1台ap、30台正常工作,配置一个ssid;2、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带宽20mhz,工作在2.4ghz频段(一)设置ap工作在单空间流模式1. 30台sta按照3:4: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15台g sta(5:6:4),15台n sta(4:6:5));2. 按照上述比例选择20台sta(10台g sta(3:4:3),10台n sta(3:4:3)),并关联ap;3. 使用chariot从server向sta打流,运行throughput脚本1分钟,每台sta1个pair,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再运行1分钟,各sta向server打流,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若最小吞吐量低于512kbps,则去掉最差sta,各sta重新关联,重复步骤3,直至满足512kbps为止,并记录此时的用户数目。4. 30台sta关联ap,重复步骤3的操作。(二)设置ap工作在单双流自适应模式重复(一)中的4个步骤;二、 设置ap带宽40 mhz,工作在2.4g、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的(一)、(二)。三、 设置ap每个终端限速2mbps重复一、二步骤中的(二)。预期结果:1. 终端限速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较多;2. 可支持最大用户数:双流单双流单流;3. 40mhz可支持最大用户数大于20mhz;4. 纯n模式可支持最大用户数大于g、n混合模式。测试结果:8.1.3.3. 终端为纯g模式(必选)测试编号:8.1.3.3 项 目: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测试(终端纯g模式)分 项 目:一、 终端不限速的情况下,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1. ap工作在2.4ghz,802.11g模式;2. ap工作在2.4ghz,802.11n 20mhz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二、 终端限速为1mbps,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1. ap工作在2.4ghz,802.11g模式;2. ap工作在2.4ghz,802.11n 20mhz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测试目的:1. 终端限速与不限速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的对比;2. 与纯n模式及g、n混合模式可支持最大用户数进行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n预置条件:1、1台ap、30台正常工作,配置一个ssid;2、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 2.4ghz频段(一)ap工作在802.11g模式1. 30台sta按照3:4: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2. 按照上述比例选择20台sta,并关联ap;3. 使用chariot从server向sta打流,运行throughput脚本1分钟,每台sta1个pair,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再运行1分钟,各sta向server打流,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若最小吞吐量低于512kbps,则去掉最差sta,各sta重新关联,重复步骤3,直至满足512kbps为止,并记录此时的用户数目。4. 30台sta关联ap,重复步骤3的操作;(二)ap工作在802.11n 20mhz 单双流自适应模式 重复(一)中的4个步骤。二、 设置ap每个终端限速2mbps重复一中的(一)、(二)。预期结果:1. 终端限速时,可支持最大用户数较多;2. 可支持最大用户数:纯ng、n混合纯g。测试结果:8.1.3.4. 终端为双频段内纯n模式(必选)测试编号:8.1.3.4 项 目:单ap支持最大用户数测试(2.4g下和5.8g下的终端比例为1:1)分 项 目:一、 终端不限速的情况下,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1. ap工作在2.4ghz、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 ap工作在2.4ghz、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二、 终端限速2mbps的情况下,ap可支持的最大用户数。1. ap工作在2.4ghz、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2. ap工作在2.4ghz、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模式;测试目的:1. 与工作在2.4ghz的ap性能作对比。测试组网图:chariot serversta1aplan switchacstan预置条件:1. 40台sta和1台ap正常工作,配置两个ssid;2. 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 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设置ap工作在2.4ghz、5.8ghz ,2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1. 30台sta按照3:4: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15台5.8ghz sta按2: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点,15台2.4ghz sta按(1:1: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2. 按照上述比例选择20台sta(10台5.8ghz sta按2: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点, 15台2.4ghz sta按(1:1:3)的比例分布于近中远点),并关联ap;3. 使用chariot从server向sta打流,运行throughput脚本1分钟,每台sta1个pair,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再运行1分钟,各sta向server打流,记录最大、最小及总吞吐量。若最小吞吐量低于512kbps,则去掉最差sta,各sta重新关联,重复步骤3,直至满足512kbps为止,并记录此时的用户数目。4. 30台sta关联ap,重复步骤3的操作。5. 40台sta关联ap,重复步骤3的操作。二、 ap工作在2.4ghz、5.8ghz ,40m带宽,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重复步骤一中15。三、 设置ap每个终端限速2mbps重复步骤一、二。预期结果:1. 限速情况可支持较多用户;2. 可支持用户数及每个用户的速率与其他模式相比较高。测试结果:8.1.4. 抗干扰能力测试8.1.4.1. 同频抗干扰能力测试(必选)测试编号:8.1.4.1 项 目:同频抗干扰能力测试分 项 目:ap1、ap2工作于2.4 ghz频段相同信道一、 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1. ap1工作于802.11g模式,ap2工作于802.11n,2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2. ap1工作于802.11g模式,ap2工作于802.11n,4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3. ap1、ap2均工作于802.11n,2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4. ap1工作于802.11n ,20 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2工作于2.4 ghz频段,802.11n ,40 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5. ap1、ap2均工作于802.11n,4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二、 ap2在ap1的覆盖范围内重复一中的15。测试目的:1. 相同频点下,11g 与11n ap之间的相互干扰对吞吐量的影响;2. 相同频点下,11n与11n ap之间的相互干扰对吞吐量的影响。 预置条件:1. 2台sta和2台ap正常工作,配置两个ssid;2. 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 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chariot server测试组网图:sta1ap1acsta2ap2lan switch例如:假设一个ap可以覆盖6个房间,则图8-1为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的情况,图8-2为ap2在ap1的覆盖范围内的情况。图8-1 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图8-2 ap2在ap1的覆盖范围内测试步骤:一、 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一)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802.11g模式下, 1. ap2放置于ap1的1倍与2倍覆盖半径之间(二者之间无障碍物);2. 开启ap1与ap2,在ap1与ap2共同覆盖范围内进行扫频,找到二者场强接近的点,定义为a点,该点的场强在-60dbm左右,并记录该点场强,关闭ap2;3. sta1关联ap1,将sta1放置于ap1内远离ap2的一点b,并记录该点场强;4. 将sta1分别放置于a、b两点,使用chariot向sta1打流,sta1使用10个pair,运行1分钟,记录下行总吞吐量,sta1使用向ap1打流,运行1分钟,记录上行总吞吐量;5. 开启ap2,它工作于2.4ghz 20mhz 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下, sta2关联ap2但不进行业务,将其放置于ap2内远离ap1的一点c,记录ap2下c点的场强值;6. 将sta2分别放置于a、c两点时,重复步骤4;7. ap1、ap2分别使用服务器向sta1、sta2同时打流,重复步骤6;8. ap2工作于2.4ghz 40mhz 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下重复步骤17;(二)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 20mhz 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下,重复(一)中8个步骤。(三)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 40mhz 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下重复(一)中的步骤8;二、 ap2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一)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802.11g模式下,1. ap2放置于ap1的1倍覆盖半径以内(二者之间无障碍物),可在ap2所在点测得ap1的场强为-40dbm左右;2. 在ap1与ap2之间找到二者场强接近的点,定义为a点,并记录该点场强,关闭ap2;3. 重复一中(一)的步骤38;(二)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 20mhz 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下,重复(一)中8个步骤。(三)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 40mhz 单双流自适应 802.11n模式下重复(一)中的步骤8;预期结果:测试结果:8.1.4.2. 邻频抗干扰能力测试(必选)测试编号:8.1.4.2 项 目:邻频抗干扰能力测试分 项 目:ap1、ap2工作于2.4 ghz频段不同信道一、 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1. ap1工作于802.11g模式,ap2工作于802.11n,2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2. ap1工作于802.11g模式,ap2工作于802.11n,4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3. ap1、ap2均工作于802.11n,2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4. ap1工作于802.11n ,20 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2工作于2.4 ghz频段,802.11n ,40 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5. ap1、ap2均工作于802.11n,40mhz,单双流自适应模式,ap1下的sta1分别位于不同位置时受到ap2下sta2的干扰情况;二、 ap2在ap1的覆盖范围内重复一中的15。测试目的:1. 相邻频点下,11g 与11n ap之间的相互干扰对吞吐量的影响;2. 相邻频点下,11n与11n ap之间的相互干扰对吞吐量的影响。chariot server测试组网图:sta1ap1acsta2ap2lan switch预置条件:1、2台sta和2台ap正常工作,配置不同ssid;2、sta网卡和ap配置正确;3、运行性能测试软件工具chariot。测试步骤:一、 ap2不在ap1的覆盖范围内但二者有公共覆盖区域(一) 设置ap1工作于2.4ghz ,802.11g模式下, 1. ap2放置于ap1的1倍与2倍覆盖半径之间(二者之间无障碍物);2. 开启ap1与ap2,在ap1与ap2共同覆盖范围内进行扫频,找到二者场强接近的点,定义为a点,该点的场强在-60dbm左右,并记录该点场强,关闭ap2;3. sta1关联ap1,将sta1放置于ap1内远离ap2的一点b,并记录该点场强;4. 将sta1分别放置于a、b两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