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2014年)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 *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乌加河镇油房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乌加河镇油房村。 3、项目建设单位:*旗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项目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工程实施计划从2006年4月开始,至2008年12月完工。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173.25 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与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3.25 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 160 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 乌加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7、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9、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10、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规划 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 12、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北纬41,镇政府所在地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旗山前的一个标准的农业大镇。tp:/找文章,到范文大全下水,经分析计算,完全可以满足发展井灌的需求。 3、生物资源,项目区的生物资源主要由农作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组成。其中农作物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野鸡。 4、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802人,人均土地面积 8.8亩。其中人均耕地4.8亩,2005年人均收入 1214元。 5、基础设施状况,本项目区南测有旧乌加河渠、水利骨干设施基本配套。固查线靠近该项目区,但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十分简陋,只有部分自然农路、农田运输十分不便。由于过去土壤盐渍化、沙化严重,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未形成规模化林网建设。电力骨干设施基础已初具规模,可为项目区提供可靠的动力保证。 第四章 项目建设范围内容 油房村东至丰裕村金星组界,北至油房村沙区、西至东泉子组乌兰壕组为界,南至临河区新华镇界。 二、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规模:项目区辖区面积3850亩,集中连片形成长方形分布。 2、项日工期:该项目从2006年 4 月开始施工,至2008年12月全部工程竣工实施完成,工期为3年。 3、项目建设内容 (1)土地总体规划: 项目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3850亩,其中现有耕地3234亩盐碱地616亩。完成沟渠18条3.3km。农田主路9条7km,田间路18条17.1km。新植农防林带5.4 km,植树1400株,开挖农渠4条 1.8km,埋设管道1.8km,配套相应设施。开挖毛渠36条12km ,埋设管道12 km,打配套机电井 15眼,井深80km,混凝土井筒,单井出水量每小时80立方米。 (2)水利规划 全面实行井库双灌,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土壤脱盐目的。主要工程包括:开挖斗渠1.8km,农渠3.3km,毛渠12km,全部实现管道节水灌溉;打配套机电井13眼,井深80m,混 凝土管井管、埋设低压管道12km。 (3)林网规划 项目区新增林网3条,折计面积115亩 ,使森林覆盖率增加了 2.98%,造林品种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辅以小量经济林。项目区内设农防林大网络的林带模式,在沙区设置防沙林,在东西主道路设置主林带 ,以利保护农田。 (4)道路规划 为了便利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路、田间路。项目区需增设南北走向主干路6条,东西走向主干路3条,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高出地面0.5米,总长7km,田间路 18条,路基宽6米,路面宽4米,高出地面0.5米,总长17.1km。 (5)田块规划 以渠、沟、路为框架,将项目区分割成东西走向的条块4块,每块东西长3.5km,南北宽185m。有利于提高水利用率,实现小畦灌溉,节约农业投入成本。 4、项目实施方案 该项目区要严格*旗、乌加河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实行井、渠(管)、路、林、电、田配套,将未利用土地转变为耕地,并对原有耕地实施改造,提高耕质量等具体措施的指导下逐年逐量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必需工程。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共分三阶段组织完成项目所有工程) 第一阶段(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从2006年4月到2006年12月31日前将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土地总体设计、规划、工程的招标等工作。并完成该项目区内土地的整平、测量、测绘等工作。总体不影响农户的耕种。 第二阶段(具体组织实施)从2007年元月至2007年12月31日前利用1年的时间完成,水利规划、道路规划、田块规划的建设工程(包含所有工程指标)。 第三阶段(项目全部竣工、组织验收)从2008年元月到2008年12月31日前利用1年的时间完成农防林、防沙林和绿化林的种植,植树14万株增加植被覆盖率2.98%。在项目工程结束后,要严把质量和设计关,确保工程取得预期效果。 第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项目估算依据 1、项目估算依据,本投资估算依据主要是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结合本地实际而进行的。 2、投资估算173.25万元 3、资金筹措: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6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3.25万元。 第六章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与论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与资金、物质使用监督,检查以及有关事宜的决策协调工作。 二、工程建设管理 1、建立法人负责制度 项目实施的承担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全面负责,并实行终身追究制度。 2、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 在项目批准后,在项目开工之前,须向社会公开招标。并根据各类项目的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安排要求等编制标书,招标要按国家规定的正式程序进行,增加操作透明度。 3、建立工程监督制度 监理人作为中介机构,对业主和施工方面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4、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财务管理达到帐据、帐物相符,努力做到增收节支,财务要定期审计。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该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和规模,按照产品市场价格及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增加粮食总产量为96.25万公斤,副产秸秆577.5万公斤,年增加收益为14.86万元,户均增加收入614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本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现。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616亩,新增耕地为16%,改造中低产田3234亩,可使其变成优质的稳定、高产田使每亩耕地增加粮食50斤,以上为农户的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实施过程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群众解困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项目完成后,能够实施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战略,建立绿色农业基础增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地区经济振兴和快速发展。 三、生态效益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