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山东临沂调研)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B.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C.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解析战争是推动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的外因,但是其内部大土地所有者的兼并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民主制度的局限性问题,故B项错误;是因为小土地所有者的破产,导致雅典走向衰落,说明小生产者影响雅典兴衰的根基,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促使雅典走向衰败与材料“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安徽蚌埠三模)在古希腊语中,“人民”主要指公民;美国宪法起草时所用的“人民”一词原义极为狭窄;光荣革命后,有些英国作者所说的“人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于希特勒而言,则只有纯雅利安人才是真正的“人民”。由此可知“人民”一词()A.范围随时代发展而扩大B.内涵具有较强不确定性C.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D.是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解析按照材料意思,人民的范围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扩大,故A项错误;从材料所述四则信息来看,人民具体所指的人物或群体的性质或社会地位不是固定的,故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故C项错误;希特勒的统治是法西斯独裁政治,不是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6河南洛阳三模)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维护公民平等 B.强调法律至上C.限制公权滥用 D.追求司法公正解析材料只是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没有体现出维护公民的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的至高无上,相反是在强调法律不能滥用,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以看出罗马法限制公权滥用,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追求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湖北黄冈中学模拟)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官吏为什么有权力呢?因为官吏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A.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B.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解析据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可知盖尤斯主张皇帝的法治权力来自于人民,否定个人权威,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答案A5.(2017山西忻州调研)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A.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注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的特点D.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实用性,根据材料“没有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体现了罗马法轻理论的一面,故C项正确。答案C6.(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大宪章规定:“不征得王国一致的同意不得征收兵役免除税或捐助”,后人将其解释成“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C.其本质内涵后世得以弘扬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解析从材料中最后规定的“代表机关(即会议)决定赋税”,为后世议会权力至上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主体最后变为“代表机关(即会议)”,对英国议会权利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仅体现大宪章内容日益进步,也能反映出英国限制了国王部分权力具有民主色彩,故确立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7.(2017北京东城模拟)海国图志记载:“(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国主若欲征国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另择贤士。”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解析根据材料中“绅士会”“国主若欲征国饷,则必绅士允从”说明国家元首与议会的关系,“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另择贤士”议会可解散,故A项正确;法国议会虽是权力中心,但是不决定国主征税权,故B项错误;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的议会不能随意解散,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是1842年成书至1852年完善,但是德国是1871年确立政体,故D项错误。答案A8.(2017山东菏泽调研)恩格斯曾说:“(英国19世纪初)下院通过它的贿选问题委员会宣布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A.营私舞弊充斥各个社会领域B.代议制民主仍受制于财产多寡C.腐败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同题D.基层民众仍不享有民主权利解析据材料“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说明当时能否当选为选民与财产关系重大,体现了代议制民主仍受制于财产多寡,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说明英国的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并不能说明营私舞弊充斥各个社会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腐败问题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下院仍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故不能说基层民众仍不享有民主权利,故D项错误。答案B9.(2017北京朝阳模拟)下面是法、英、美、德建立民主制度时间统计图,这表明()A.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B.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越早建立民主制度其过程越长D.后起国家建立民主政治快而好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英、美、德四国建立民主制度的时间,体现不出世界形成欧美两个政治中心的结论,A项错误。不同的国家在民主政治建立的时间跨度上不尽相同,说明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项正确。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最早,但其过程并不是最长,C项错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具有鲜明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D项错误。答案B10.(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解析材料主旨是在欧洲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一片汪洋”“独辟蹊径”表明是最早的一个,故A项正确;美国的民主共和制不符合“欧洲”“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全新的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在1875年正式确立,此时的欧洲已经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年代,不再是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的时代,故C项错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既不是发生在欧洲封建专制主义加强的年代,也不是全新的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7四川成都一诊)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解析据材料“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可知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7河南郑州调研)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A.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解析过度的直接民主导致“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须要实行间接民主、限制地方的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没有体现限制地方权力,故A项错误;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间接民主形式是对选民权力的限制,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是对各级政府权力的限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没有体现限制选民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6安徽合肥三模)托马斯杰斐逊曾表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材料表明杰斐逊倡导()A.公平正义 B.三权分立C.法律至上 D.人民主权解析公平正义只反映了材料后半部分的意思,没有体现前半部分的意思,不够全面,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反映的是国家权力在平行机关中如何分配的问题,不符合题干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讨论的不是法律地位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人民参加政府”“管理国家权力”“一切人”等关键信息表明了杰斐逊主张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故D项正确。答案D14.(2016湖南六校联考)“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A.说明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B.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C.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D.反映出法国国内、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解析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不可能不如英国和美国,故A项错误;根据“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无理论说明”可知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无法达成广泛一致,从侧面反映出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此时法国国内、国际均无大规模战争,故D项错误。答案B15.(2017辽宁丹东调研)有人抱怨说,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第一条:总统具有一切权力;第二条: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该观点认为法国()A.共和制确立历经曲折 B.内阁凌驾于总统之上C.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D.内阁独掌国家行政权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只有两条”强调宪法内容,与“曲折经历”不符,故A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由总统任命,故B项错误;“总统不得内阁批准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可以看出内阁对总统有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1875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故D项错误。答案C16.(2017山东日照调研)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解析材料“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体现帝国议会依法行使立法否决权,故C项正确。答案C17.(2017山东济南模拟)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专制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解析普鲁士所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项正确;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权力过大,具有半专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说明君主拥有实权,故D项错误。答案B18.(2017山西太原模拟)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解析根据材料“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本身就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象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表明普鲁士在整个德意志帝国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大问题上的否决权,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军国主义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皇帝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19.(2017湖南湘西自治州调研)威廉二世(1888年继位)时期,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反映出德国()A.是军人专制的政体 B.军国主义氛围浓厚C.民众普遍崇尚战争 D.新旧阶层进行联姻解析德国对军队及其思想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企业家的经营生产和富有资本家的择婿,充分体现军国主义盛行,故B项正确。答案B20.(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D.君主有权修订法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比较知识的能力。在英国,议会选举产生首相后,要经过国王任命,而在德国,是皇帝直接任命,所以A项正确,符合题意;在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所以B项不正确;在德国,皇帝是权力的中心,所以C项不正确;在英国,只有议会可以修改法律,所以D项不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共计40分)21.(2017天津河西调研)近代英法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其民主历程和分权制衡的特点值得各国借鉴,但政体选择还是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二法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1791年宪法颁布,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后,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4年,“热月政变”后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法兰西民法典正式颁布。新宪法正式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1830年,法国人民进行“七月革命”,金融资产阶级掌权。1848年,法国发生“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1852年12月,波拿巴加冕,共和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9月,巴黎革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1870年第三共和国即已诞生。从此,法国走上政治民主道路,但其中仍有曲折。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决该法案违宪。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1937年2月,罗斯福提出进行司法改革,他建议最高法院法官由原来的9名增加到15名,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他的建议遭到法院和国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未获得通过。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中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制衡关系;此外,英国政体还存在哪些权力制衡关系?(3分)(2)根据材料二的法国大事年表,说明法国政体变化过程中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5分)(3)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判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和反对总统提名法官体现了美国司法具有什么特点?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意图是什么?(2分)(不得照抄原文)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体现是相互关系,一方面议会对内阁的制衡,体现在内阁的产生和权利上,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另一方面内阁对议会制衡,内阁首相有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第二小问,选民选出代表构成议会,得出选民与议会之间的监督;材料中“多数党组建内阁”所反映的政党政治,得出党派之间制衡。第(2)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中出现三次共和国,两次帝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一次等,可以得出: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交替实行,共和道路反复曲折;第二小问,由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和权力分配,得出法国实行共和政体;议会拥有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掌握行政权。第(3)问,第一小问,是权利制约与平衡;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得出扩大总统的行政权,解决经济危机。答案(1)关系:议会与内阁: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内阁通过议会多数党,制约议会(内阁首相有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选民与议会的制衡;两党之间的制衡。(2)特点: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交替实行,共和道路反复曲折。内容:实行共和政体;议会拥有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掌握行政权。(3)特点:美国司法具有独立性(或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意图:扩大总统的行政权,解决经济危机。22.(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明代的君臣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做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君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 材料二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可归纳为明代士大夫具有较强的政治原则性,恪守“礼”念;据材料“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归纳为明代士大夫参政意识提高,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强化权力,对臣下控制日趋严格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说明议会权力日渐扩大,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日益显要;据材料二维多利亚分别受到辉格党、保守党要挟,说明政党政治日趋成熟;王权日益缩小;第二小问,从抑制英国王权,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角度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静安区新中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数学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答案
-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9: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 管线修复施工方案
- 营销竞岗面试题及答案
- 针灸学(中医药出版社)知识点总结,手打
- 矿坑回填施工方案
- 2025企业设备质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合同分阶段履行规定
- 移动围挡施工方案
- 政府采购基础知识培训(最终稿)
- 湖北2023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分行春季校园招聘(第一批)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T-DLSHXH 002-2023 工业干冰标准规范
- 典型示功图应用与分析
- 出凝血完整版终版
- LY/T 2006-2012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 GB/T 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
- 《地铁突发大客流应急管理》论文11000字
- 第五章-项目时间管理课件
- 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课件
- 木箱检验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