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对点规范训练_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对点规范训练_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对点规范训练_第3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对点规范训练_第4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2基本理论第7讲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对点规范训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电化学原理及应用1(2016四川卷)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C6(xFe3,设计了盐桥式的原电池,如右图。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r37H2O6e=Cr2O14H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b到a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移向乙烧杯解析:氧化性:Cr2OFe3,所以该原电池反应中,Fe2是还原剂,Cr2O是氧化剂,即甲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式为Fe2e=Fe3,乙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Cr2O6e14H=2Cr37H2O,A、B项均错误;外电路的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即由b流向a,C项正确;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SO移向甲烧杯,D项错误。3(2016四川成都二模)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放电时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注:V2为紫色,V3为绿色,VO2为蓝色,VO为黄色A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绿色B放电时,b极发生还原反应C充电过程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He=VO2H2OD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VOV22HVO2V3H2O解析:放电时,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即VO得电子被还原为VO2 ,故左槽为原电池的正极,右槽为原电池的负极。充电时右槽电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右槽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即V3得电子被还原为V2 ,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紫色,A项错误;放电时,装置为原电池,b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错误;充电过程中,a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项错误;根据装置图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总反应为VOV22HVO2V3H2O,D项正确。4(2016河南开封调研)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可用C6H10O5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b电极为该电池的负极B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Ca电极反应式:C6H10O524e7H2O=6CO224HD中间室: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解析:由图示可知,通入C6H10O5的电极为负极,即a电极为电池的负极,且负极反应式为C6H10O524e7H2O=6CO224H,A项错误,C项正确;同样由图示可知,b电极为正极,且正极反应式为2NO10e12H=N26H2O,故b电极附近溶液的H浓度减小,pH增大,B项错误;原电池中,Na移向正极,即移向右室,Cl移向负极,即移向左室,D项错误。5(2016河北衡水模拟)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条件。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A区Cu电极上产生气泡,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后出现蓝色,Fe被腐蚀B区Cu电极附近滴加酚酞后溶液变成红色,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出现蓝色,Fe被腐蚀C区Zn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未出现蓝色,Fe被保护D区Zn电极反应式为2H2e=H2,Fe电极附近滴加K3Fe(CN)6出现蓝色,Fe被腐蚀解析:区构成原电池,铁作为负极,铜作为正极,发生吸氧腐蚀,所以铜电极吸收氧气,没有气泡产生,A项错误;区为电解池,铜为阴极,阴极反应式为2H2e=H2,H减少,使H2OHOH的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电极附近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后变红色,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滴加K3Fe(CN)6出现蓝色,B项正确;区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e=Zn2,铁作为正极,铁被保护,不产生Fe2,滴加K3Fe(CN)6不会出现蓝色,C项正确;区锌作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铁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滴加K3Fe(CN)6出现蓝色,D项正确。6(2016北京卷)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B)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解析:根据a、d处试纸变蓝,可判断a、d两点都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A项正确: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b为电解池的阳极,2Cl2e=Cl2,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HCl溶液显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B项不正确;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C项正确;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形成电解池,铜珠的左端为电解池的阳极,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m、n是铜珠的右端,为电解池的阴极,开始时产生气体,后来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故D项正确。7(2016天津卷节选)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 FeO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1)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阳极室(填“阴极室”或“阳极室”)。(2)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3)c( 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 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_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Fe(OH)3(或Fe2O3)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解析:(1)根据电解总反应:Fe2H2O2OHFeO3H2,结合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知,阳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H2O,结合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知,阴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考虑FeO易被H2还原,所以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防止FeO、H2接触,则阳极室消耗OH且无补充,故c(OH)降低。(2)结合题给信息“Na2FeO4易被氢气还原”知,阴极产生的氢气不能接触到Na2FeO4,故需及时排出。(3)图示中随着c(NaOH)增大,c(Na2FeO4)先增大后减小,结合已知信息“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知,M点c(Na2FeO4)低的原因是c(OH)低,反应速率小且Na2FeO4稳定性差。结合已知信息“若氢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