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_2_1 直接证明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1_第1页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_2_1 直接证明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1_第2页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_2_1 直接证明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1_第3页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_2_1 直接证明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1_第4页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_2_1 直接证明知识导航 苏教版选修2-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 直接证明知识梳理 证明是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这种证明通常称为_,其一般形式为本题结论.其中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_,推证过程为已知条件结论.而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_,推证过程为.知识导学 综合法与分析法都是直接证明.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导出所要结论,步骤比较简洁明了,但入手点比较难找,而分析法则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寻求它的论据,直至归结到题设条件(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运用综合法证明需先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到证明的出发点,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疑难突破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比较剖析:一般地,对于命题“若A则D”,用综合法证明时,思考过程可表示为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是由因导果的顺序,是从A推演到达D的途径,但由A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B1,B2等.由B,B1,B2推演出的进一步的中间结论则可能更多,如C,C1,C2,C3,C4等,最终能有一个(或多个)可推演出结论D即可.用分析法思考数学问题的顺序可理解为(对于命题“若A则D”) 分析法的思考顺序是执果索因的顺序.是从D上溯寻其论据,如C,C1,C2等,再寻求C,C1,C2的论据,如B,B1,B2,B3,B4等等,继而寻求B,B1,B2,B3,B4的论据,如果其中之一B的论据恰好为已知条件,于是命题得证. 用分析法与综合法来叙述证明,语气之间也应当有区别,在综合法中,每个推理都必须是正确的,每个论断都应当是前面一个论断的必然结果,因此所用语气必须是肯定的,而在分析法中,就应当用假设的语气,习惯上常用这样一类语句:假如要A成立,就必须先有B成立;如果要有B成立,又只需有C成立这样从结论一直推到已知条件.当我们应用分析法时,所有各个中间的辅助命题,仅仅考虑到它们都是同所要证明的命题是等效的,而并不是确信它们都是真实的,直至达到最后已知条件或明显成立的事实后,我们才确信它是真实的,从而可以推知前面所有与之等效的命题也都是真实的,于是命题就被证明了.典题精讲【例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3-m)Sn+2man=m+3(其中m为常数,nN*),且m-3.(1)求证:an为等比数列;(2)若数列an的公比q=f(m),数列bn满足b1=a1,bn=f(bn-1)(nN*,n2),求证:为等差数列.思路分析:本题要证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所以需按定义研究an+1与an的关系,而已知为Sn,需将Sn化为an,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n=证明:(1)由(3-m)Sn+2man=m+3得(3-m)Sn+1+2man+1=m+3,(3+m)an+1=2man(m-3).an为等比数列.(2)由已知q=f(m)=,b1=a1=1,当n2时,bn=f(bn-1)=.bnbn-1+3bn=3bn-1.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绿色通道:证明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需紧扣定义,找到an+1与an之间的关系,由已知前n项和Sn,求出an=由已知条件逐步变形得到,从而得证.变式训练:已知f(x)=,Pn(an,)在曲线y=f(x)上(nN*)且a1=1,an0.(1)求an的通项公式;(2)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且满足+16n2-8n-3.设定b1的值,使得数列bn是等差数列.解:(1)由已知Pn在曲线y=f(x)上.是等差数列.=1+4(n-1)=4n-3,an0,an=.(2)+(4n-3)(4n+1),即(4n-3)Tn+1=(4n+1)Tn+(4n-3)(4n+1),.为等差数列,首项为 =b1+(n-1)=n+(b1-1).Tn=(4n-3)n+(b1-1)=4n2+(4b1-7)n-3(b1-1).要使bn为等差数列,需使b1-1=0,b1=1.当b1=1时,Tn=4n2-3n,bn=9n-8,bn为等差数列.【例2】 如图2-2-1所示,SA平面ABC,ABBC,过A作SB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为F.求证:AFSC.图2-2-1思路分析:本题所要证的是线线垂直,可通过线面垂直来判定,而已知条件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通常我们需要将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再由线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从而得证.证明:SA面ABC,SABC.ABBC,BC面SAB.AE面SAB,BCAE.AESB,AE面SBC.AESC.又EFSC,SC面AEF.SCAF.绿色通道:从已知条件及已有定理入手,直接推证,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来加以证明.变式训练:如图2-2-2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A底面ABCD.求证:PCBD.图2-2-2证明:PA面ABCD,PC为平面ABCD的斜线,PC在面ABCD内的射影为AC,连结BD,ABCD为正方形,ACBD.PCBD.【例3】 已知ab0,求证:.思路分析:本题条件较为简单,结论比较复杂,看上去无从入手,解答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要证的结论手入,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用分析法.证明:要证成立,即成立,ab0,只需证成立.只需证成立,即证,即.ab0,成立.成立.绿色通道:在已知条件较为简单,所要证的问题较为复杂,无从入手的情况下,我们可从结论入手逆推,执果索因,找到结论成立的条件,注明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可再用综合法步骤写出.变式训练:求证:+22+.证明:法一:要证+22+成立,只需证(+2)2(2+)2成立,即11+4,即,即67,显然67成立.+22+成立.法二:要证+22+成立,只需证2-2-成立.只需证122,2+2+0.成立.+22+成立.问题探究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度a、b、c都是整数,并且abc,b=k(k为某正整数),求证:符合这样条件的三角形共有个.导思:寻求这个论题的证明方法时,既要考虑a、b、c是整数,又是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以及abc,b=k等已知条件,又要考虑满足这些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即符合条件a、b、c的各种不同数值的组合总数.要证明当b=k时各种组合总数为,就要探索符合条件的a、b、c的各种数值的组合方法.为此,可以通过k的某些特殊值来进行研究.探究:首先设b=k=1,根据条件abc,a必须是满足下面条件的整数:0ab或0ak即0a1,a=1.当b=k=1,a=1时,由于三角形任一边必小于其他两边的和,c必须是满足下面条件的整数:bca+b或1c2,c=1.由此来看,当k=1时,满足条件的a、b、c的数值只有a=b=c=1的一种组合方法,也就是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只有一个,这个结果与求证命题的结果:当k=1时,=1,一致,设k=2,则b=2,a满足0ab,即0a2的整数只有a=1或a=2,又bca+b,即2ca+2,当a=1,b=k=2时,c=2;当a=2,b=k=2时,c=2或c=3.综上当k=2时,a、b、c各种数值有(1,2,2),(2,2,2),(2,2,3),即共有三个三角形.这个结果与求证命题的结果也一致.从k=1,k=2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出,b=k的值确定后,由0ak,可得a=1,2,k-1,k,再由bca+b得到a、b、c各种不同数值的组合方法,从而论证.证明:当b=k(k为正整数)时,由已知0ab且a为整数,a=1,2,3,k-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