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欢迎光临台大副校长室课件_第1页
神经母细胞瘤欢迎光临台大副校长室课件_第2页
神经母细胞瘤欢迎光临台大副校长室课件_第3页
神经母细胞瘤欢迎光临台大副校长室课件_第4页
神经母细胞瘤欢迎光临台大副校长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國立臺灣大學記者招待會 氟多巴正子掃描 讓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無所遁形 主持人:李嗣涔校長 報告人:曾凱元(臺大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 李心予(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2013年1月23日 神經母細胞瘤好發於嬰幼兒 2 資料來源:全國癌症登記資料庫 台灣兒童癌症發生率之流行病學特徵研究 (陳詠宸, 2007) 臺灣每年約有 30位新診斷個案, 其中近半數曾於 臺大醫院接受治療 Maris JM. N Engl J Med 2010;362:2202-2211. 統計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陳榮隆, 2010) 經常多處轉移,威脅病童生命 包覆血管 影響交感神經壓迫脊髓 入侵肝臟 轉移至骨髓 多源發於 腎上線 1歲以上的轉移性 神經母細胞瘤, 五年存活率約為 30% 多數病患診斷時 就有腫瘤轉移, 治療成效不佳 4 臺大跨校性神經母細胞瘤研究團隊 提升神經母細胞瘤之研究水準 改善神經母細胞瘤病童的治療成績與照護品質 5 台大跨校神經母細胞瘤研究團隊成員 臨床醫學 台大小兒血液腫瘤科: 林東燦主任 林凱信教授 周獻堂醫師 盧孟佑醫師 楊永立醫師 張修豪醫師 劉彥麟醫師 台大小兒外科: 許文明醫師 台大核醫部: 曾凱元主任 台大影醫部: 彭信逢醫師 台大病理部: 鄭永銘醫師 台大婦產部: 謝豐舟教授 台大護理系: 李雅玲副教授 陳曉玲護理師 基礎與轉譯醫學 台大生命科學系: 李心予教授 阮雪芬教授 台大解剖所: 黃敏銓教授 台大醫技系: 胡忠怡助理教授 核能研究所: 沈立漢副所長 羅彩月研究員 中研院細生所: 廖永豐副研究員 國衛院分醫所: 黃秀芬研究員 陽明分醫所: 蔡有光教授 成大分醫所: 張玲教授 高雄長庚外科: 莊錦豪教授 基因轉殖鼠核心實驗室: 游益興博士 6 2006-11 團隊正式成立 2007-10 整合式門診及病友會成立 2009-10 於SIOP國際醫學會獲獎 2010-06 獲國科會補助參ANR 國際會議,榮獲3項ANR國際大獎 以及2項美國SNM研究獎 2005-12 團隊試行運作 2011-06 榮獲美國SNM研究獎 2012-06 病友協會正式於內政部登記 團隊大事記 7 研究、得獎之外衷心無縫的服務 整合式門診 病友會 全年無休的網路 聯繫管道 24小時電話 諮詢服務 優異的成效 實施多科整合照護前後的平均存活時間: 實施前(17人):3年8個月 實施後(31人):4年6個月 多科整合實施後,平均存活期增加了10個月 實施多科整合照護前後的醫療品質: 手術相關併發症:36% 5% (P值 = 0.025) 需實行腎臟切除的比例:29% 0%(P值 = 0.019) 8 9 2006-11 團隊正式成立 2007-10 整合式門診及病友會成立 2009-10 於SIOP國際醫學會獲獎 2010-06 獲國科會補助參ANR 國際會議,榮獲3項ANR國際大獎 以及2項美國SNM研究獎 2005-12 團隊試行運作 2011-06 榮獲美國SNM研究獎 2012-06 病友協會正式於內政部登記 團隊大事記 10 ANR國際會議 “ANR” 為世界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最重要的研究會議 為 Advances in Neuroblastoma Research 的縮寫 於1985年於美國費城由艾凡醫師(Dr. Audrey Evans)成立 艾凡醫師同時也是美國麥當勞叔叔兒童之家創始人之一 1996年開始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 11 第一次有歐,美,日以外國家在ANR得獎 ANR 創辦人特別獎 曾凱元、盧孟佑 最佳基礎研究壁報獎 許文明 最佳臨床研究壁報獎 劉彥麟 中川原 章 教授 日本千葉癌症中心院長 Dr. Evans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 2010.6.25 研究成果發表於 國際頂尖醫學影像期刊(2013年1月) 12 (神經母細胞瘤的氟多巴正子掃描特徵)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2013; 54:4249 醫學影像類期刊中,國際排名第一 (1/116) 13 現有的神經母細胞瘤影像診斷 解剖影像: (無法判定腫瘤活性) - 超音波 - 電腦斷層 - 核磁共振 傳統功能性影像: - 碘-123-MIBG掃描 : 為現行診斷標準,但藥 物供應不穩定,許多國家 (包括台灣)取得不易 如何讓腫瘤無所遁形? 氟多巴(18F-FDOPA)正子掃描 在神經母細胞瘤的應用 14 Ilias et al.: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2005;16(2):66-72 18F-FDOPA 氟多巴 氟多巴進入腫瘤細胞後, 會受到AADC酵素所代謝 並累積在細胞內。正子掃 描便是利用此原理,捕捉 具專一性的腫瘤影像。 去氧葡萄糖 20082011年間,於臺大醫院收案55人 氟多巴正子造影202人次,MIBG掃描80人次 目前已完成50個腫瘤檢體組織病理學與配對影像資料的分析 氟多巴正子掃描(FDOPA PET) 15 臺大是全世界第一個針對神經母細胞瘤進行 氟多巴正子掃描的醫院 (Tzen, SNM 2007) 分子影像訊號 組織病理切片 基因表現分析 16 氟多巴偵測原發與轉移病灶 5歲男生發病時,腹腔內有碩大的 腫瘤病灶(圖中標示 “T” 者) 右大腿骨轉移 顱骨轉移 9歲男生於追蹤時發現疾病復發 氟多巴正子掃描更敏感、更精確 、且反映腫瘤生物特性 17 氟多巴訊號與AADC酵素表現量 顯著相關 腫瘤數 = 15 P 值 = 0.01 相關係數 = 0.89 18 腫瘤的氟多巴影像訊號愈強時,其AADC酵素表現量也愈高 氟多巴正子造影將列為神經母細胞瘤 臨床影像診斷標準(Guidelines) 國際組織建議的 標準影像檢查: 胸部X光片 電腦斷層或磁核共振 碘-123-MIBG掃描 FDG正子掃描 (當MIBG無訊號時) 由於氟多巴正子造影之 精確度更高,未來將增 列於臨床影像診斷標準 影像診斷流程圖: 19 Brissie et al., Radiol 2011;261(1):243-57 氟多巴正子造影 結 論 透過多科共同參與臨床照護與研究,可大幅 改善兒童癌症的治療成效。 氟多巴正子掃描提供神經母細胞瘤更精確之 診斷,今年將透過衛生署正子放射同位素調 製查核,可正式用於臨床分期與追蹤。 臺大跨校研究團隊透過此項研究成果,期待 對臺灣及全世界的病童做出更多實質貢獻。 20 21 感謝聆聽、敬請指教! 22 多數神經母細胞瘤病患 治療成效不佳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 (陳榮隆, 2010) 1歲且無轉移 1歲嬰兒 1歲且診斷時已有轉移 2009 年國際小兒腫瘤醫學會 最佳臨床研究論文獎 (Chang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0) 24 2010 年第 57 屆全美核子醫學年會 一般臨床專業組壁報第一及二名 2011年第 58 屆全美核子醫學年會 Majd-Gilday兒科影像青年研究獎 25 26 團隊發表論文 1.Hsu WM et al: Ann Oncol 2005; 16: 314 - 321. 2.Hsu WM et al: Int J Cancer. 2005;113:920-927. 3.Hsu WM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14:6237-45. 4.Wang CH et al: Nanotechnology 2009;20:315101. 5.Chang HH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0:16:4411-20. 6.Hsu WM et al: Am J Pathol 2011;79:1394-404. 7.Chen ST et al: Cancer Sci 2011;102:2191-8. 8.Shih YY et al: PLoS One 2011;6:e26236. 9.Hsu WM et al: Ann Surg Oncol 2006;13:238-44 10.Lee YL et al: Oncol Nurs Forum 2009;36:E20-30. 11.Lu MY et al: J Nucl Med 2013;54:42-9. 12.Liao YF et al: Mol Pharmacol 2007;71:588-601. 13.Tung YT et al: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8;440:38-43. 14.Kuo LH et al: Mol Biol Cell 2008;19:4201-12. 15.Tung YT et al: Cell Mol Neurobiol 2010;30:795-86. 16.Kapoor A et al: J Alzheimers Dis 2010;22:423-42. 17.Huang TC et al: FEBS Letter 2011;585:3582-6. 18.Shih YY et al:J Mol Neurosci 2012;47:571-81. 19.Chang HH et al: J Formos Med Assoc 2010;109:555-7. 20.Weng WC et al: J Formos Med Assoc 2011;110:428-37. 21.Liao YF et al: In Hiroyuki Shimada (ed.): Neuroblastoma- Present and Future. InTech, Feb. 2012. Translational Clinical Basic Review Book 分析同時有氟多巴影像與病理切片的50個腫瘤 (34人,年齡0.28.6歲,平均2.8歲,男女比20:14) 已無腫瘤、僅追蹤者 未納入分析(21人) 20082011年間,於臺大醫院收案55人 (MIBG掃描80人次, 氟多巴正子造影202人次) MIBG掃描 (18個腫瘤) AADC基因 (15個腫瘤) FDG正子 (46個腫瘤) 氟多巴正子 (50個腫瘤 同時比較三種影像(17個腫瘤) 腫瘤組織病理學: 國際INSS分期: MYCN 致癌基因異常: 27 氟多巴正子掃描臨床試驗 臺大是全世界第一個針對神經母細胞瘤 進行氟多巴正子掃描的醫院 (Tzen, SNM 2007) 氟多巴正子掃描 可呈現高精確度的腫瘤影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