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课件_第1页
第6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课件_第2页
第6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课件_第3页
第6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课件_第4页
第6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1节节 第2节节 第3节节 第4节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职业卫生学 一、概 述 肿瘤已成为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是当 今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的数据表明,2000年,世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 1005.6万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621万例,根据目前癌 症的发病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增加50%。 据统计,我国恶性肿瘤年发病例约为200万例,死亡150 万人,平均每死亡5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恶性肿瘤。 第一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2职业卫生学 人们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 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称职业性肿瘤或职业癌。能引起 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素。职业性致 癌因素可包括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因素等三类,其 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我国目前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肿瘤有8种:联苯胺 所致膀胱癌;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 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 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铬酸 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第一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3职业卫生学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典型作用特征 1. 潜伏期 肿瘤的发生通常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在首次接触致癌物 到肿瘤发生有一个明显的间隔期,称为潜伏期。 2. 阈值问题 对于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阈值或阈剂量,即超过 这个剂量时才可引起健康损害。因此,在预防工作中, 以此作为安全接触剂量的依据。 第一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4职业卫生学 3. 好发部位 职业性肿瘤往往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在致 癌因素作用最强烈、最经常接触的部位发生。由于皮肤 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的器 官,故职业性肿瘤也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 4. 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而各具一定的病理类型 ,例如铀矿工肺癌大部分为未分化小细胞癌,铬多致鳞 癌,家具工所致鼻窦癌大部分为腺癌。 第一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5职业卫生学 三、国际确认的主要致癌物和生产过程 致癌物质的确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目前国际上 将职业致癌物分为确认致癌物及生产过程、可疑致癌物 和潜在致癌物等三类。其中可疑致癌物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流行病学资料有限。 另一种是动物致癌试验阳性,人致癌可能性很大,但缺 少对人类致癌的流行病学证据。可疑致癌物是目前流行 病学研究的重点。潜在致癌物是指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 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物 质。而确认致癌物及生产过程是指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致癌物或生产过程, 见表6-1、6-2所示。 第一节 职业性致癌因素及其作用特征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6职业卫生学 表6-1 确认的主要职业致癌物 致癌物致癌部位 4-氨基联苯膀胱 砷及其化合物肺、皮肤、肝、血管肉瘤 石棉 胸、腹膜(间皮瘤)、肺、 喉、胃肠道、肾 苯 白血病(急性非淋巴性) 联苯胺膀胱 铍及其化合物 肺 N-N-双(2-氯乙基 )-2-萘氨 膀胱 氯甲甲醚,双氯甲 醚 肺(主要为燕麦细胞) 镉及其化合物 肺、前列腺 铬酸盐,六价铬 肺 煤焦油 皮肤、阴囊、肺、膀胱 煤焦油沥青皮肤、阴囊、肺、膀胱 环氧乙烷血液 未处理和略处理的矿物 油 皮肤、阴囊、肺 芥子气肺 -萘胺膀胱 镍及其化合物肺、鼻窦 氡及其衰变物肺 页岩油皮肤、阴囊 二氧化硅,结晶型肺 煤烟灰皮肤、肺、膀胱 含石棉纤维的滑石粉肺、间皮瘤 紫外线辐射皮肤 氯乙烯肝(血管肉瘤)、脑、肺 木尘鼻腔 Date7职业卫生学 表6-2 确认的对人致癌有关的生产过程 生产过产过 程致癌部位 铝生产肺、膀胱 金胺制造膀胱 靴鞋制作及修理 白血病 煤气制造 肺、膀胱、皮肤、 阴囊 焦炭生产肺、肾 家具制造 鼻腔(主要腺癌) 铸铁和铸钢 肺 异丙醇制造 (强酸法) 鼻窦、喉 品红制造膀胱 油漆工 (职业接触) 白血病 橡胶工业 膀胱、白血病(淋 巴性)、胃、肺 、皮肤、肠、前 列腺、淋巴瘤 地下赤铁矿开采 肺 Date8职业卫生学 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及其病源 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比例。目前已知对 人类呼吸道具致癌作用的物质有: 1. 砷 人群调查证明,接触无机砷化合物可引起呼吸道肿瘤, 特别是肺癌。同时,砷化物暴露,包括饮高砷水还可致 皮肤癌。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9职业卫生学 2. 石 棉 石棉是公认的致肺癌物质,1934年首次报道,1955年被 确认;经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肺癌是威胁石棉工人健 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占石棉工人总死亡的20%。 3. 铬 铬,特别是六价铬可致呼吸道肿瘤。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0职业卫生学 4. 氯甲醚类 工业上应用此类化合物有两种: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 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二者对于呼吸道粘膜均有强 烈刺激作用。大量研究证明,氯甲醚类可致肺癌。 5. 其 它 接触放射性物质、芥子气、异丙油、镍精炼、多环芳烃 等,均可使呼吸道肿瘤增多。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1职业卫生学 二、职业性皮肤癌及其病源 职业性皮肤癌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 的10%。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 、最明显的,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能引起 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质有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 页岩油、杂酚油、石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煤焦油 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多见。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2职业卫生学 三、职业性膀胱癌及其病源 职业性膀胱癌在职业肿瘤中占有相当地位,在膀胱癌死 亡病例中有20%可找出可疑致癌物的接触史。主要的致 膀胱癌物质为芳香胺类。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 胺和4-氨基联苯的化工行业;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 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 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等。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3职业卫生学 四、其它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接触氯乙烯可引起肝血管肉瘤,多见于接触高浓度氯乙 烯的清釜工,潜伏期1035年不等。接触高浓度苯可引 起白血病,多数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苯中毒白 血病的发病通常继发于全血细胞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之后。 第二节 常见职业性肿瘤及其病源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4职业卫生学 一、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或 方法。 (一)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诊断观察和分析,发现和探索职业肿瘤的病因 线索,是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的重要方法。人类 最早的职业性肿瘤的发现就是从临床观察得到线索的, 1775年是英国外科大夫Pott从大量病例中揭示出阴囊癌 与烟囱清扫工作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5职业卫生学 (二)实验研究 用可疑致癌物作动物诱癌试验或体外试验,观察能否诱 发与人类相似的肿瘤或判定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诱导染色 体损伤的能力,从而在实验肿瘤学上推断其致癌性。 1.动物实验 通过实验判断是否对被测动物具有致癌性。从而进一步 研究分析动物实验结果与人类致癌是否有相关一致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动物与人体的种类差别,实验条件、 试验剂量与人体接触的生产环境、剂量迥异,因此对致 癌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6职业卫生学 2. 体外试验 根据肿瘤的发生是由于DNA的突变引起,选用短期体外 试验可检测某些化学物质是否具有致突变性和诱导染色 体损伤的能力,从而推断其致癌性。其优点是省时、经 济。常用的试验有:Ames试验,DNA修复试验,染色 体结构畸变分析,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试验等。 (三)流行病学调查 其研究对象是人,为确定职业性致癌物对人类的致癌性 提供最有力的证据。虽然病例报告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 究对致癌性只能提供建议性的证据,但分析性流行病学 研究可对致癌的因果关系得出结论。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7职业卫生学 二、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1.改革工艺流程,加强卫生技术措施 包括加强原料选用 ,降低其中致癌物含量,对于不能立即改变工艺路线或 目前也无法代替的致癌物,工业部门需采取严格综合措 施,控制工人接触水平。 2.对致癌物采取严格管理措施 制定安全使用措施时,应 根据致癌物级别,如“对动物和人均有致癌性”,还是仅 仅对动物有致癌性,在量值限制等方面予以区别对待, 严格控制接触水平。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8职业卫生学 三、职工的健康监护和自我防护 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肿瘤高危人群进行医学监护:筛检方法 易行且敏感;可能检出肿瘤前期的异常改变或在早期阶段的 肿瘤;具备有效的干预措施足以降低“早期”肿瘤的发生率和 死亡率,包括建立致癌物管理登记制度、对环境中致癌物浓 度进行经常性定期监测以准确估计人体接触水平。 还要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和自我防护。其原则与预防其他职 业中毒相同,应特别强调的是:处理致癌物时,应严防污染 厂外环境;工作服应集中清洗、去除污染,禁止穿回家;许 多致癌物与吸烟有协同作用,应在接触人群中开展戒烟健康 教育;增进职业健康促进教育等。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19职业卫生学 一、职业性传染病的特点及分类 所谓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 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而职业性传染病则是在职业生产过程由职业性有害因素 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既具有传染病的特点,又具有职 业病的特点。 目前发现的职业性传染病大都是由各种微生物病菌引起 的,常见的有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等三种类型 。 第四节 职业性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20职业卫生学 四、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 要有效预防职业性癌变,必须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 ,并制定法规提供依据。危险性预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和动物实验密切有相关。在流行病学监护和动物实验的 密切配合下,危险度评定可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21职业卫生学 二、炭疽病及其病源和防治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传染源 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它们 可因吞食染菌食物而得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 及排泄物可感染。 该病的传播途径一是经皮肤粘膜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 而致病,病菌毒力强者也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二是经 呼吸道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三是经 消化道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22职业卫生学 炭疽的预防首先应管理好传染源,病人应隔离和治疗。 其次要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对可疑污染的皮毛原料应消 毒后再加工。 再次是要保护易感者,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 工、屠宰业、兽医等工作人员及疫区的人群,可给予炭 疽杆菌减毒活菌苗接种,每年接种1次。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23职业卫生学 三、布氏杆菌及其病源和防治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 人群的主要是羊、猪和牛型菌 ,其致病主要是细菌进入 人体引起菌血症及毒血症,而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细 菌可反复进入血流而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布氏杆菌病的预防要注意如下几点:病人病畜应彻底治 疗及隔离;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不出售及食用病畜 肉;生乳应经巴氏消毒及煮沸饮用;注意个人防护;对 可能受染者预防接种,可用M-104冻干活菌苗皮肤划痕 接种,第二年复种一次。 第三节 职业性癌变的识别与预防 第六章 职业肿瘤和职业性传染病 Date24职业卫生学 四、森林脑炎及其病源和防治 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 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 该病的临床特点一是全身毒血症状,发热、头痛、身痛、 恶心、呕吐、乏力。二是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脑膜 刺激症。 预防森林脑炎首先要加强防蜱灭蜱;其次要在林区工作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