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学案.rtf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学案.rtf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学案.rtf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学案.rt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 秦” 精品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 历史知识。 2、思考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 力;通过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在位时,_繁重,_也很重,_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他和宦官_狼狈为奸,政治十分黑暗。 2、_年,在_和_号召下,_农民起义爆发了,这是中国 历史上_。他们的起义失败后,_和_ 领导的农民起义继续反秦斗争,_年,以少胜多,在_大败秦军主力;秦朝统治 者向_投降,秦朝灭亡。 3、_年,_建立汉朝,定都_,历史上称为_,他就是 汉高祖。 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合作学习(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秦的暴政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第三子目: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解决“动脑筋”二、三。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 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_ _ _繁重 秦的暴政 _ _沉重 _ _残酷 _ _更加残暴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_ 意义:_ 秦末农民起义 项羽刘邦继续起义 巨鹿之战:_年,_大败秦军主力。 秦统治者向_投降,秦朝灭亡。 建立时间:_ 西汉 建立者:_(汉高祖) 都城:_ 认识: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它因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课堂练习 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4、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刘邦攻占咸阳 d西汉建立 5 5、材料一、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三、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 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 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1)据材料三,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 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 “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文景之治 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 ,景象 。 2措施: (1)吸取 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2)重视发展 生产,奖励耕作,劝课农桑。 (3)提倡 ,以身作则。 (4)重视“ ”。 3表现: (1)社会 。 (2)百姓 。 (3)国库积蓄充盈。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 (1)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直接 削去半数侯国。 (2)思想文化: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 ”。推行 教 育,在 兴办太学。 2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 ,进入 时期。 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合作学习(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提倡_、重视_ 文景之治 作用:奠定了汉代_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 造了条件。 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削弱_ 大一统措施 思想:_,_;设太学 军事: 经济: 意义:西汉进入_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认识: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 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四、达标测评 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 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汉武帝雄才大略,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 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 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 4、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 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5、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 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6、阅读材料:材料一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 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