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doc_第1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doc_第2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doc_第3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doc_第4页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管理区安全用水工程建设方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安全用水工程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安全用水工程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建设单位:宁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建设单位:宁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1 概况 .1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1.3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2 1.4 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 .2 1.5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3 1.6 工程建设管理 .3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6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条件建设地点及条件 .7 3.1 建设地点 .7 3.2 自然条件 .7 3.3 社会经济情况 .13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 .15 4.1 建设规模 .15 4.2 建设内容 .15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16 5.1 建设目标 .16 3 5.2 建设标准 .16 5.3 建设方案 .17 第六章第六章 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 .26 6.1 水土保持 .26 6.2 环境保护 .28 6.3 消防 .28 6.4 节能 .29 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及结论项目组织管理保障措施及结论 .31 7.1 项目组织管理 .31 7.2 结论 .33 第八章第八章 项目进度计划及效益项目进度计划及效益 .34 8.1 项目进度计划 .34 8.2 项目效益 .34 第九章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6 9.1 投资估算 .36 9.2 资金筹措 .40 第十章第十章 建设项目和招投标形式建设项目和招投标形式 .4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附表及附图附表及附图 .41 11.1 附表 .41 11.2 附图 .41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11.1 概况概况 宁夏贺兰山贺兰口,位于银川平原西侧贺兰山东麓中段,地处银川 市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贺兰山岩画景区中心地带位于东经 10602, 北纬 3844。南北宽约 5248 m,东西长约 6552 m,总面积约为 2109.85 hm2。贺兰口山势峥嵘险峻,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口海拔 1448.00m。贺兰沟一年四季清泉长流,水源充沛,林木葱茏,为野生动 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现有职工 64 人,景区范围内现有林地 11.9hm2,园地 2.90hm2,牧草地 13110.10hm2,水域 2.30hm2,未利用地 621.10hm2。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从 2000 年 10 月开始运营,至 2010 年底 10 年来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577565 人,其中中国游客 575073 人,外国游 客 2492 人,总收入 1534.48 万元,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 57757 人,年 均收入 153.45 万元。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 2000 年为 4025 人且全部为国内游客, 到 2010 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已经达到 125814 人,其中:国内游客 125077 人、外国游客 737 人,根据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规划, 按照 2000 年到 2010 年近 10 年来接待中外游客的数量发展趋势及游客增 长率,预测到至 2025 年游客人数可达到 1023756 人,其中:国内游客可 达到 1017759 人、外国游客可达到 5997 人。景区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应 将达到 150 人。 2 1.2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范围地处贺兰山东麓低中山区,现无完整的 供水系统,只是在沟谷南侧紧靠山壁筑渠引水,维持必要的生产生活用 水,供农田、果园灌溉之用。根据岩画保护总体规划,主要考虑岩画管 理服务人员和游客的生活用水,以及果园、林地等生态用水,景区景观 用水等。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是价值十分突出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岩画保护与 利用,开展以岩画为内容的考古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旅游,不仅可以 有效地宣传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扩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知名度,增长 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爱国热情,亦能增加经济效益,推动岩画保 护和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供水设施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撑岩画旅游业 的发展。 1.31.3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规划打机井 2 眼,单井深 180m;管理房泵房 2 间 24m2(包括 机井泵房和配电设施);2000m3蓄水池 1 座; 砌筑闸阀井8 座;铺设 200pe 管道 3.80km,其中:1.0mp 的 pe 管长 3000m、0.63mp 的 pe 管长 800m;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3km,低压输电线路0.6km,100kva 变压器 1 台,配套潜水泵 2 台,远程水位控制系统 1 套,景区供水加压设备 2 套, 配电设施 2 套,水处理管理房 12m2,水处理设施 1 套。 1.41.4 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项目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 1.2.11.2.1 工程建设目标工程建设目标 针对贺兰山岩画景护区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重点从用水水源地及 3 供水保障等方面解决景区的用水安全问题。通过供水工程实施,改善景 区缺水、饮用水卫生标准不达标,饮用水不安全的现状,促进贺兰山贺 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生活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根据贺兰口岩 画名胜风景区旅游业现状及发展水平,供水水源能够保证景区内所有人 的需水量,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 1.2.21.2.2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建设方案 工程建设方案包括供水水源工程、输水管道工程、调蓄工程、供水 管网工程、净化设施等五部分组成。供水水源工程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 画管理处拟选银川世界岩画馆东南3.8km的山前洪积扇区,即打浅层水源 机井2眼,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水量满足设计要求。输水管道工程 即采用pe塑料管管道输水,输水管道长3.8km。调蓄工程采用高位蓄水池 蓄水,蓄水池容积采用2000m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供水工程采用upvc 塑料管,由高位蓄水池供水,规划年份水源保证率按90%考虑。 供水规模: 现状年: 2010年;设计水平年: 2025年。设计年限 15年。供水保证率 90%。采用高位蓄水池调蓄供水方式,人用水定额采 用30l/人d。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按 10%考虑。 设计水平年2025年,游客及管理人员小时平均需水量17.075m3/h,日 平均需水量204.90m3,中外游客及职工年需水量4.914万m3;景区绿化灌 溉用水41.49万m3(考虑从贺兰口沟道通过修建截潜工程和引水管道、改 建引水渠道,利用沟道降雨径流量来解决),合计年需水量46.41万m3。 1.51.5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5.11.5.1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工程概算总投资为525.6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394.92万元,设备及安 4 装工程54.64万元,施工临时工程2.28万元,独立费用58.49万元,基本预 备费15.31万元。 1.5.21.5.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 本工程概算总投资 525.64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 504.00 万元,贺兰 山岩画管理局自筹资金 21.64 万元。 1.61.6 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批准立项后,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负责实施。工程 建设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 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同时,对工程建设实 行监理制,并由银川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工 程建设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规模、投资数额、工程质量要求及工期要 求进行施工,工程建设所需管材实行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实行财务审计 制,对该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设专用帐户。工程建设资金由审计、财政部 门定期审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工程计划于 2012 年 3 月开工建设,2012 年 4 月竣工,工期 60 天。 工程竣工后,先由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对工程进行自验,后申请银 川市发改局、水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及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竣工验收。 5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2.1.1贺兰山岩画管理服务人员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的需要贺兰山岩画管理服务人员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的需要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地处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目前该区 无完整的供水系统,只是在沟谷南侧紧靠山壁筑渠引水,维持必要的景 区管理人员和游客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景区绿化灌溉用水。根据宁夏贺 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发展总体规划,贺兰山岩画名胜 风景区内的安全用水规划,主要考虑贺兰山岩画管理及服务人员和中外 游客的日常生活用水和景区周边绿化灌溉及景观用水。 2.1.22.1.2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发展的需要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发展的需要 贺兰山岩画的内容和题材丰富,有游牧狩猎、天神地祗,有多种多 样的森林草原动物、变化多端的人面像,也有抽象化、意念化的类人首、 手脚、太阳的图形,也有具体化的斧、刀、石索、陷阱、车辆等工具图 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其中尤以人面像、祭祀和生殖崇 拜的岩画引人注目。岩画就是一部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是 人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晶,是中华先民的伟大创举,反映了中华 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是价值十分突出的文化遗存,通过对岩画保护与 利用,开展以岩画为内容的考古研究、学术交流、文化旅游,不仅可以 有效地宣传贺兰山贺兰口岩画,扩大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的知名度,增长 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激发爱国热情,亦能增加经济效益,推动岩画保 护和社会经济进步 因此,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安全用水设施的建设将有利的支撑岩画旅 6 游业的发展。 2.2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2.2.1 充足合格的水源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充足合格的水源为工程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 根据宁夏地下水资源 (张黎、王利 主编)贺兰口供水水源井属 于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段(1-1) ,为单一潜水区,第四系厚度约 为 500-600m,含水层岩性横向上自西向东由粗变细,由块石、卵砾石、 砂砾石变为砂砾石夹砂层,纵向上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碎石、砂砾石和砂 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在洪积扇前缘一般为 10-30m,单井涌水量大于 5000m3/d,洪积扇倾斜平原前缘单井涌水量减少到 3000 m3/d,地下水主 要补给来源为西部贺兰山区基岩裂隙水,沟谷潜较平稳,属径流型。 从基岩裂隙水埋藏位置和高度看,目前贺兰口泉水尚未污染,基本 保持着初始的化学性质,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出 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最短为 2000m,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的 污染因素,故水质基本处于地下水的质量状态。其矿化度小于 0.5g/l,ph 值 7.5 左右,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于饮用。 2.2.22.2.2领导重视,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领导重视,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的 安全用水问题,同时银川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辖区的安全用水工作, 专门成立了生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安全用水工程的规划和组 织实施。近几年制定下发了各种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验收考核细则、奖 罚办法等规章制度,使项目成功实施有了组织和制度保证,从而做到了 项目实施有目标,建设有标准,验收有依据,建后管理有办法。为贺兰 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安全用水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7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条件建设地点及条件 3.13.1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安全用水工程位于银川市西侧的贺兰山贺兰 口,俗称“豁了口” ,属于银川平原西侧贺兰山东麓中段,地处银川市贺兰 县金山乡金山村。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位于东经10602,北 纬 3844。南北宽约 5248m,东西长约 6552m,总面积约为 2109.85hm2。贺兰口山势峥嵘险峻,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沟口海拔 1448m,贺兰山主峰敖包圪垯(海拔 3556m)在贺兰口沟口内西北方。贺 兰沟一年四季清泉长流,水源充沛,林木葱茏,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越 的自然环境,也为先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贺兰口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银川市 58km,距苏峪口国家森林 公园 18 km、拜寺口名胜风景区 10km、滚钟口名胜风景区 17.7km、西部 影视城 17km、西夏王陵 40km,是贺兰山文化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3.23.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3.2.13.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贺兰山为一地垒式山地。山地东西两麓均有巨大的山前隐伏断裂, 其地质基础是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复式或单式褶皱及压性断裂带构成的 径向构造体系。与南部的牛首山褶断带、清水河-六盘山褶断带、罗山- -云雾山隆起带等构成“祁吕贺”山字形的脊部,构造行迹是一系列背向 斜断层。 贺兰山中段是山脉的主体部分,海拔 3000 m 左右,最高峰敖包圪垯 8 3556m,平均相对高差 1500m,最大相对高差达 2000 m。贺兰山中段东坡, 地势陡峻,峰峦起伏,峭岩危耸,沟谷下切很深。海拔 2000 m 上下有一 段相对较平缓的山坡,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 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中段东坡南狭北宽,最宽处 21 km,以苏峪 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 14 km,山势较为缓和;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 于 14 km,到汝箕沟一带可达 20 余 km。这里古生界末期以后中生代的地 层发育,含有优质煤炭资源。 3.2.23.2.2 气气象象 贺兰山深居内陆腹地,属半荒漠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具有典型的大 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全年干旱少雨,寒暑变化强烈,日照强,无霜 期短。贺兰山南北段基带的年平均温度差别不大, 多年年平均气温0.8, 极端最高温度 25.2,极端最低温度34。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3040h 以上,无霜期 128175d。多年平均降水量 429.6mm,降水的年内分配极 不均匀,全年降水量集中在 79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60%。日最大降 水量 211.5mm,易形成山洪。冬季多降雪,积雪日数达 117 天。多年蒸发 量在 2000mm 以上。贺兰山多风且风速较大,山体上部尤为突出,由于两 山之间易造成狭管效应而增大风力,导致该地区多大风和沙尘暴危害, 一般刮 78 级大风的日数平均每年有 24 天左右。 3.2.33.2.3 水文水文 贺兰口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它赋存于贺兰山区基岩裂隙中,岩性 主要由坚硬、脆性的浅变质岩及沉积岩构成。由于多受构造运动的风化 等营力破坏,断层和裂隙特别发育,为沟内裂隙水的赋存空间创造了良 好的条件。山区较为丰沛的大气降水,给沟内裂隙水的补给提供了水源 9 保证。 基岩表面部分多具风化裂隙带,形成浅层透水,受大气降水的直接 或间接渗入补给,由于地形切割,又多以侵蚀下降泉和接触泉的形式出 露地表形成溪流,并沿贺兰口沟谷流出。这里四季泉水不断,在沟内形 成了著名的“贺兰小溪”景观。 贺兰口风化裂隙泉水涌水量约 600 m3/d,沿沟谷流至山前洪积扇上, 并灌溉着近 33.3 hm2土地。 从基岩裂隙水埋藏位置和高度看,目前贺兰口泉水尚未污染,基本 保持着初始的化学性质,其地下水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出 露地表形成溪流至沟口距离最短为 2000 m,因沟口大环境尚未产生人为 的污染因素,故水质基本处于地下水的质量状态。其矿化度小于 0.5g/l,ph 值 7.5 左右,为轻度软水或适度硬水,适于饮用。 3.2.43.2.4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该区属于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的一部分, 处在贺兰口洪积扇的主扇部位,地面坡度大,在水平方向上,地层岩性 由山前巨砾向东逐渐过渡为砾石、砂砾石等。靠近山前附近,地层颗粒 粗,潜水位埋深大。在贺兰山口洪积扇的两侧,远离山前,地层颗粒相 对变细,潜水位埋深变浅,一般在70100 m之间。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比 较丰富,补给有多种方式,基岩裂隙水在洪积地层及基岩接触带转化为 裂隙水,山前沟谷潜水、泉水在沟谷以水平方向向下游补给,在出沟口 不远的地方,转化为垂直运动,另外还有大气降水,沟谷洪水及渠道下 渗等补给形式。该区地下水以单含水层结构存在,主要以潜水为主,富 水性强,水质好,化学类型为hco3型淡水,符合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10 该区水文地质沉积环境属于第四系洪积沉积地层,洪积扇后缘地带地层 岩性颗粒很粗,主要以卵石、含砾卵石、砾石为主,地下水埋藏较深,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山前裂隙水及大气降水,含水量丰富,水质好, 地层水矿化度一般在0.5 g/l左右。区域上,山前洪积扇从西向东地层岩 性颗粒由粗变细,地层水潜水面埋深向山前逐渐加深。靠近山前洪积扇, 潜水面埋深在200 m以上,岩性颗粒巨大;而在洪积扇后缘中下部,岩性 颗粒相对较细,潜水位相对变浅,一般在70120 m之间。 本项目工程建设主要以塑料管材铺设为主,工程地质对施工质量有 一定的影响,管道铺设过程中管道周围应先以沙土或黄土回填 50cm以 上,后敷开挖砾料施工。 3.2.53.2.5 土壤土壤 贺兰山岩画保护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其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 规律性更替,所发育的土壤也各不相同。贺兰山东坡自下而上出现以下 主要土壤类别: 1 1、粗骨土、粗骨土:粗骨土是以石块为主,土石混合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 分布于低山区中段的陡坡和北段各坡面上。坡度多在30以上,局部缓坡 坡度也在 20左右。主要生长着灰榆、锦鸡儿、刺叶柄棘豆和白莲蒿, 坡度平缓处有针茅生长。 2 2、山地灰钙土、山地灰钙土:灰钙土是荒漠草原气候带的一类地带性土壤,分布 于海拔 14001900m 的浅山和山麓地带,汝箕沟以北可达 2000m 的高度, 多见于阴坡、半阴坡,极少出现于阳坡。坡度一般为 3040,较缓处 有 15左右。母岩多为砂岩、片岩和石灰岩,平缓处多为坡积物和洪积 物。灰钙土分布地带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各种特征,只能生长一些耐 11 旱的植物,主要有灰榆、蒙古扁桃、锦鸡儿、刺叶柄棘豆、白莲蒿、灌 木亚菊和针茅等。由于坡陡林稀,土壤侵蚀比较严重,水土保持和土壤 改良的难度大。 3 3、山地灰褐土、山地灰褐土:山地灰褐土为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中段山地海拔 19003loom 的阴坡与半阴坡,阳坡也有小面积的分布,坡度为 30左 右。在地形缓和、林木茂盛、气候湿润的小环境下,分布高度可下延到 1900m 以下。 山地灰褐土包括山地淋溶灰褐土和山地普通灰褐土两个亚类。山地 淋溶灰褐土分布在海拔 24003100m 的高度范围,主要植被有苔藓层和 青海云杉林,山地普通灰褐土分布于海拔 19002600m 的高度范围,地 面生长着油松林和油松山杨混交林。 4 4、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30003loom以上,即贺兰 山主峰一带,是高山灌丛、草甸植被发育的土壤。 3.2.63.2.6 植被植被 1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范围总面积 2109.85hm2,林地面积 415.71hm2,占总面积 19.7%。其中果林地面积 15.76hm2,灌木林面积 134.69hm2。有林地主要树种为云杉、油松和山杨,沟口外洪积扇台地主 要为果林。木材平均蓄积量为 89.7m3/hm2。 2 2、植被类型、植被类型 由于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位置,以及茂密的山地森林植被和长期以 来孕育而成的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生物种群等因素,使贺兰口成 为这一自然地带中富有代表性的自然结合体和比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12 贺兰山主要有以下几种植被类型: (1)常绿针叶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 19003100 m 范围内, 是由青海云杉、油松为建群种形成的纯林或混交林。 (2)针、阔混交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 19002800 m 的山地 范围内。阴坡和半阴坡多分布青海云杉、山杨林和油松,环境温凉湿润, 土层深厚,林木茂密;阳坡和半阳坡则以杜松、灰榆疏林为常见,气候 温和,比较干燥,土层浅薄,林木稀疏低矮。 (3)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以典型的夏绿阔叶林的生活型组成,树 种为山杨林、灰榆林,群落季相变化明显。 (4)落叶阔叶灌丛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灌木为建群层片的植被型, 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主要有毛蕊杯腺柳灌丛,小叶金露 梅灌丛、虎榛子灌丛、贺兰山丁香灌丛、蒙古扁桃灌丛、狭叶锦鸡儿和 荒漠锦鸡儿灌丛等。 (5)疏林草原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 1900 m 阴坡和 2100 m 阳坡以 下干旱的低山区。疏林草原和草原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一个由多年生旱 生丛生禾草,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或二者共同为优势成分构成的草木、 小半灌木层,单独构成一植被垂直带,起着独特的景观作用。群落组成 有灰榆、蒙古扁桃、灌木亚菊、短花针茅等。 (6)灌丛草原植被类型。本类型分布于海拔14501600 m的浅山地 带和洪积扇前缘地带。由旱生、中旱生灌木层片和旱生草木及小半灌木 层片组成。以蒙古扁桃为建群种的旱生灌木分布于贺兰口浅山地带;以 酸枣为主要建群种的旱生灌木组分布于贺兰口沟谷及洪积扇前缘地带。 13 3.33.3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位于贺兰山贺兰口,原隶属于银川市贺兰县金 山乡金山村。现全部属于贺兰山岩画管理局管辖范围,景区现有职工 81 人,景区现有耕地 123.5hm2(今后作为景区绿化美化用地) ,园地 2.9 hm2,林地 11.9 hm2,牧草地 13110.1 hm2,废弃旧居民点 91.5 hm2,水 域 2.3 hm2,未利用地 621.1 hm2。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 3-1。 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土地现状利用现状见表 表 3-1 序号用地类型土 地 面 积 (ha) 山体林地399.95 1林地 山前林地15.76 2农田 21.91 道路广场用地4.33 羊圈棚舍4.19 现代建筑0.24 3建设用地 聚落遗址0.45 4沟道7.78 5戈壁滩1701.06 6合计2109.85 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从 2000 年 10 月开始运营,至 2010 年底 10 年来共累计接待中外游客 577565 人,其中中国游客 575073 人,外国游 客 2492 人,总收入 1534.48 万元,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 57757 人,年 均收入 153.45 万元。平均每年接近 20%的游客增长率。接待中外游客及 收入表 3-2。 14 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接待游客基本情况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接待游客基本情况 表 3-2 年份 接待游客 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累计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人) 4025605747984584193101375119984125077575073 接待国外游客人数(人) 1662373164525847372492 小计(人)小计(人) 40254025607406074080082800828450984509101827101827120568120568125814125814577565577565 接待国外游客收入(万元) 0.330.660.821.712.923.7610.2 接待国内游客收入(万元) 3.5281.03121.15151.47232.08455.56479.471524.28 小计(万元)小计(万元) 3.523.5281.0381.03121.15121.15151.47151.47232.08232.08455.56455.56479.47479.471524.281524.28 全体员工数(人) 5353841456064 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h) 0.51.01.011.51.52.0 备注: 1.旅游景点名称:贺兰山岩画 拜寺口双塔;2.开始营业时间:2000 年 10 月。 15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 4.14.1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本项目规划打机井 2 眼,单井深 180m,管理房泵房 2 间 24m2(包括 机井泵房和配电设施),2000m3蓄水池 1 座, 砌筑闸阀井8 座,铺设 200pe 管道 3.8km,其中1.0mp 的 pe 管长3000m,0.6mp 的 pe 管长800m, 架设高压输电线路3.3km,低压输电线路0.6km,100kva 变压器 1 台,配 套潜水泵 2 台,远程水位控制系统 1 套,景区供水加压设备 2 套,配电设 施 2 套,水处理管理房 12m2,水处理设施 1 套。 4.24.2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供水水源工程、输水管道工程、调蓄工程、供水 管网工程四部分组成。 (一)供水水源井工程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拟选距宁夏岩 画馆东南3.8km,即东经1060209,北纬384327的山前洪积 扇区,即打浅层水源机井2眼,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水量满足设计 要求。 (二)输水管道工程从供水水源井输送到调蓄池,输水管道采用 200(1.0mp和0.6mp)的pe塑料管管道输水,总长度3.8km。 (三)调蓄工程采用高位蓄水池蓄水,蓄水池容积采用2000m3,断面 尺寸为长24.0 m、宽24.0m、深4.0m 的矩形全封闭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结构。 (四)供水工程采用125upvc塑料管,由高位蓄水池供水,规划年份水 16 源保证率按90%考虑。 17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5.15.1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针对贺兰山岩画名胜风景区安全用水困难的问题,重点从用水水源 等方面解决景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供水工程实施,改变景区缺水的 现状,促进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名胜风景区生活水平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 提高。工程达到以下标准: (1)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达到国家人畜饮水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 (2)所建饮用水工程水源水质符合农村准 则(gb5749)规定,保证群众饮用上安全的自来水。 (3)根据贺兰口岩画现状发展水平,供水水源能够保证供水区内所 有人的需水量,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达到 90%以上。 5.25.2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 5.2.15.2.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1.基础设施规划必须满足岩画保护、利用和管理的要求; 2.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破坏岩画、文物遗址和历史环境风貌; 3.基础设施规划要明确目标和布局,合理进行设施配套与综合协调; 4.对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要求。 5.2.25.2.2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型工程的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 确定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 18 5.2.35.2.3抗震标准抗震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本工程所属区域的地 震动峰值加速度0.2g,基本烈度为8度,相应的地震烈度按8度设防。 5.2.45.2.4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3)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 (5)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7)供水井管技术规范(gb50296-99);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10)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11)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保护总体规划说明书(2008-2025); (12)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13)农村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部); (14)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提纲(宁夏水利厅); (15)宁夏贺兰山岩画风景名胜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 (16)乡镇供水技术。 19 5.35.3 建设方案建设方案 5.3.15.3.1 水源选择水源选择 贺兰口沟道内地表水资源丰沛,四季不竭。贺兰口区域集水面积 48.9 km2,日均出水量 600m3,且水质优良,ph 值 7.5 左右,矿化度低, 为轻度软水,无污染,适于饮用,可以满足景区范围管理内补充机井供 水备用水源用水需求。 地下水资源主要为潜水,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 3000 m3/d,水位埋深 20115 m,山前基岩层水位埋深更深。 贺兰山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均能满足规划要求,为了保护好岩 画保护范围的环境风貌,防止人为建设过多,规划采用地下水水源。 根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拟选供水井位于目前宁夏岩画馆的东 南方向 3.8km 处,井位地理坐标为即东经 1060209,北纬 38 4327,机井通过电测深勘查报告表明:单井日出水量为 700m3 左右, 且氟含量小于 1.0 mg/l,溶解性总固体为 1000mg/l,水质符合饮用水卫 生要求,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5.3.25.3.2 供水量计算供水量计算 1 1供水标准及设计水平年供水标准及设计水平年 (1)生活用水量预测 该区为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区及 4a 级名胜风景区,用水对象为管 理研究人员、服务人员、参观考察人员、海内外游客以及维护岩画保护 范围正常功能的必要设施。景区现有职工总数 64 人,其中管理人员 14 人,景区服务人员 50 人,日用水量指标为 200l/人d;2010 年底接待中 20 外游客 125814 人,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为 2 小时,接待游客时间年平均按 8 个月即 240 天计算,接待旅游人员日平均为 524 人,最大规模按 1000 人进行计算,用水量指标为 40l/人d;日住宿游客最大规模按 50 人进行 计算, 用水量标准按 400 l/人d 进行考虑;其他未预见水量按 20%计,共 需水量为: 确定游客年平均增长率按 15计,设计基准年为 2010 年,设计水平 年为 2025 年, 设计干旱年份供水保证率 90%。 2 2供水量计算供水量计算 项目区日供水量按下式计算: q日=pq(1+r)n/1000 式 中:q日日生活用水量(m3/d) ; p现有人口数(人) ; q设计日用水量标准(l/人d) ; r游客年均增长率 15%; n设计水平年限(取 15a) 。 项目区时供水量 q时按项目区日供水量的 1/12考虑(每天供水 12h) 即 q时= q日/12 管道漏失和未预见水量按时供水量的 10%-25%取值,设计取 20%, 即 q损= q时20% 设计日供水量为日生活用水量与管道漏失水量之和即 q设= q时+q 损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需解决饮水总游客为 1023756 人,每年按 240 日 计算,日平均游客 4266 人,根据上式计算,用水量计算结果详见表 5- 21 1。 项目区用水量计算表项目区用水量计算表 表 5-1 q平q时q损q设 项目区名称2010 年2025 年 (m3/d)(m3/h)(m3/h)(m3/h) 年用水量 (万 m3) 合计(人/日) 638 4536170.75 14.229 2.846 17.075 46.41 中外游客(人/日)5244266170.63 14.219 2.844 17.063 4.91 职工(人)641200.02 0.002 0.0003 0.002 0.001 日住宿游客(人)50800.10 0.008 0.0017 0.010 0.003 景区绿化面积(hm2)138.3138.3 景区绿化用水 (m3/hm2) 3000 41.49 备 注 q设= q时+q损 5.3.45.3.4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经计算,项目区日设计需水量为 170.75m3,小时设计需水量为 14.229m3,中外游客及职工年需水量为 4.914 万 m3;景区目前有 138.3hm2的绿化园林需要灌溉,设计年灌溉 4 次,灌水定额为 600m3/hm2, 则年灌溉需水量为 41.49 万 m3。两项合计设计年需水量为 46.41 万 m3。 项目区拟在宁夏岩画馆东南 3.8m 处,即即东经 1060209,北纬 22 384327新建水源机井 1 眼,经实测日涌水量 700m3,年可供水量 25.2 万 m3,实际年取水量按 14.40 万 m3 计算,年供水量只能满足中外 游客和部分绿环美化用水,水源井年可供水量仅占需水量的 37.71。为 了节约能源,尽可能的减少开采地下水,还差 27.09 万 m3的灌溉用水量 需要充分利用从贺兰山贺兰口沟道的长流水径流量来满足需要,这就需 要在贺兰山贺兰口沟道修建截潜引工程来调节,才能达到水量供需平衡。 5.3.55.3.5 供水管网布设供水管网布设 根据景区供水范围、布局的特点,本着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管理 方便、运行成本低的原则,维持景区供水管网结构。铺设机井至高位蓄 水池,高位蓄水池至供水蓄水池管道。 5.3.65.3.6 供水方式供水方式 景区经水源机井取水后,利用潜水泵加压至 2000m3高位蓄水池,经 过水净化处理通过自流至 500m3供水蓄水池,后经管道泵增压通过管道输 送景区各需水设施,每日供水按 24h 设计。 5.3.75.3.7 管网水力计算管网水力计算 1 1、 经济管径计算经济管径计算 各级管道管径计算按下式计算: d=1.13(q/vo)1/2 式 中:d经济管径(管内径 m) ; q设计流量(m3/s) ; vo经济流速(m/s)取值 0.8。 景区引水干管管径分别选为 200。 23 2 2、管道损失计算、管道损失计算 (1)沿程水头损失 hf= i l=0.000915q1.774/d4.774l 式 中:hf沿程水头损失(m) i塑料管单位管长水头损失(水力坡度) q管道流量(m3/h) d经济管径(内径 m) l管道长度(m) (2)局部水头损失为 hj=0.2 hf; (3)管道损失为 h总=hj+hf; 3 3、供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压力分布图、供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压力分布图 各节点水压高程=首部水压高程-管段水头损失 各节点自由水头=节点水压高程-节点地面高程 管网控制点的总损失为管网最不利供水点到水源各管段损失之和。具体 计算见表 5-2。 供水水头损失计算表 表 5-2 备注序 号 管段 管段流量 (m3/h) 管长 l(m) h沿程 (m) h局部 (m) h总 (m) 外径内径 地面高程高差 1 水源井2000m3蓄水池 水源井管道 1.0mpa160 50.00 3000 13.05 3.9116.96160147.41358.00 2000m3 蓄水池 进水口 1461.58103.58 损失 120.96 水泵选取:250qj50-320/16 q=50m3/h,h=320m,p=75kw 2 2000m3蓄水池500m3蓄水池 水源泵站管道 0.63pa160 50.00 800 1.88 0.562.441601521454.50 24 2000m3 蓄水池 出水口 1459.00-4.50 损失 -2.06 按照已确定的输水管线方案及管网流量、水头损失,依据地形图上 位置、实测纵断图提供的地面高程、管段流量、长度、管径、水头损失 等参数,绘制出了景区饮水工程水压分布图。根据此图,可以计算出不 同规格供水管道长度及管材重量,设计闸阀井的数量等 5.3.85.3.8管材选择管材选择 根据景区供水管网所需压力及设计要求,项目区管道为 200压力 等级0.63mpa的pe管材和160压力等级1.0mpa的pe管材2种规格。 5.3.95.3.9供水附属建筑物供水附属建筑物 1 1、景景区区水源机井提水设备的确定水源机井提水设备的确定 景区水源规划2眼机井,根据最高时用水量和提水扬程,确定提水设 备。景区游客日需水量为204.90m3,每小时设计流量为17.075m3。景区 设计机井深度为180m,水源地地面高程1358.00m,预测机井动水位为30m, 静水位为150m。井内泵管损失按5m计算,管道损失17m,蓄水池地地面高 程1462.00m,可计算出水泵提水净扬程为306m,选择250qj50-320/16型 水泵2台(备用1台),水泵额定流量为50m3/h,扬程320m,配套电机功率 为75kw。设计水泵每天工作12h,全年工作2880h(折合240d),可供水 量14.4万m3。 2 2、远程自动水位控制设施的选择、远程自动水位控制设施的选择 为方便管理,机井和蓄水池、蓄水池和蓄水池之间安装远程自动水 位控制系统。 3 3、供电及电器设备规划、供电及电器设备规划 25 (1) 供电规划 根据实地勘察,水源地附近没有高压线路,需架设10kv高压输电线 路3.3km,低压线路1.0km,配套100kva专用变压器1台。 (2) 电器设备的布置 进线采用电缆进线方式,电缆通过穿线塑管(40mmupvc管)进入井 房接入控制柜接潜水电泵和变频泵电缆线,通过地埋穿插线塑管与控制 柜出线相连接。 4 4、井房、蓄水池设计、井房、蓄水池设计 井房建筑面积12m2,包括机泵室和配电控制室,为砖混结构,顶部为 砼空心板。蓄水池设计容积2000m3,设计净长24.0m、宽24.0m、深4.0m的 钢筋混矩形结构,蓄水池地板高程1458.20m,顶高程1462.38m,进水高 程 1461.58m,出水高程1458.93m,具体结构尺寸详见技施图。 5、闸阀井设置 根据实地勘测,同时考虑到管理、维修、计数等,在管道上设置阀门 井,阀井为砖砌筑,圆形结构,井底大井口小,井底内径为1.5-2.0m、 井口内径0.6-0.8m,或者根据阀门、管件尺寸大小确定,井盖用铸铁井 盖。在阀井内用防渗砂浆抹面,防止地下水渗入井内。另外在景区主要 场所附近设有消防井,每座阀井内根据情况可装有三通、四通、闸阀、 水表等,在管道倒顺坡高点呈“凸”形的高点处设排气井,在“凹”形的 最低处设放空井。 6 6、跨沟渠路防护建筑物、跨沟渠路防护建筑物 由于贺兰山深居内陆腹地,交通发达,沟壑纵横,管道布置不可避免 跨沟渠现象。管道跨沟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明跨式,另一种为直埋式。 26 两种方式均用聚氨脂(发泡)保温材料为保温层,主要技术指标为:密 度6080kg/m3,抗拉强度200kpa,抗压强度200 kpa。粘接强度 200 kpa,导热系数0.023w/mk,耐热性120,耐寒性-50, 吸水性0.2kg/m2。保温层泡沫充分填满钢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并具有 一定的粘接强度,使钢管外套及保温层三者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这样 可以确保跨沟渠路管道的安全越冬,与常规岩棉管相比较具有抗拉、抗 压、耐热、耐寒、美观、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跨沟渠时除了使用聚氨 脂保温材料防冻外,明跨与直埋均在沟两岸用砼镇墩稳固,以防止由于 水的推力造成管道位移,致使管道暴裂。对于施工过程中毁坏的渠沟道 建筑物及道路进行及时维修、恢复。经实地勘查,需制安聚氨脂直埋保 温管186 m。 7 7、水处理工程、水处理工程 水源水井通过管道输送到蓄水调节池,对水进行处理后,供服务区 使用,主要设备有:(1)管理房建筑面积 12m2,砖混结构,主要用于二 氧化氯发生器及无负压供水设备安装;(2)无负压供水设备,设备型号 为:wwg98-20-3、cr32-2-2,主要含变频泵及前后闸阀、电气控制箱 dkg180 等配套器件等 2 套;(3)二氧化氯发生器(hg-400)一套; (4)配电柜及配套电气,低压电缆 350m。主要引线柜、进线柜、控制柜 及相关电气设备等 2 套。 27 第六章第六章 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水保环保消防与节能 6.16.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 6.1.16.1.1 方案编制的依据及技术标准方案编制的依据及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水土保持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9.1.29.1.2 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分为工程建设期及工程运行期两个时期。 引水管线采用地埋式,开挖铺管后原土回填,配套建筑物占地面积 较少。工程运行期造成小面积的水土流失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根据工程布置及机井钻探、输水管线管沟开挖、蓄水池开挖等,经 估算该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43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24hm2、直接影 响区面积0.19hm2,工程施工共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43hm2,弃土(石) 0.018万m2,按照国家水土流失分级标准,施工前土壤侵蚀模数为 500t/km2.a,为微度侵蚀地区,根据本地区的调查资料施工期风蚀厚度约 2.8mm,增加侵蚀量约0.60万m3。 9.1.39.1.3 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 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方案编制原则和目标 对无法避免而破坏的植被,尽最大可能以植草予以恢复,方案设 28 计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和适地适草”的原则。 方案为引水工程服务,所涉及的内容是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方 案中仅有工程措施,无生物措施,必须在工程竣工运行后第一个生长期 完成。 方案的设计目标是恢复加强被扰动地区的植被,对于工程建设可 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防范与治理。 建设项目的责任范围建设项目的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的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结 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所经地区仅为铺管管沟,对周边地区不会带来大 的影响,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责任单位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 中由于所用砂子、石子、片石等材料的开采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由材料 供应方负责,按其产值缴纳5%15%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由产地所属市县 水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并统一安排治理。 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 工程建设中,由于管沟开挖等势必会造成局部地表结构和自然植被破坏, 从而导致人为水土流失。因此,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必须做出切实可 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治理。根据设计要求, 需对管沟开挖断面及两侧堆放开挖土方 3m 宽范围进行植被恢复治理。 (4)(4)植被恢复植被恢复 管道铺设区域施工前为林地和草地的,工程结束后,仍恢复为林草 地。管道铺设区域施工前为自然植被的,恢复原状。管道过沟、渠、路 等,在工程结束后,要按照原设计断面进行恢复,保证畅通。 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