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树的城市:高原寒冷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以西藏那曲城区控规及城市设计为例【摘要】西藏那曲地区是属于高寒草原城市,平均海拔4450米以上,本文通过对那曲地区寒带气候、高原地势、宗教文化这三项重大影响要素的研究,对城市形态、街道空间、建筑色彩、建筑高度及开放空间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求,并着重研究了白玛湖-孝登寺区块、商业休闲中心、居民住宅、阳光走廊、“回”字形社区中心、街道立面等别具特色的城市景观,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关键词】高原 寒冷 文化 城市设计1. 项目背景1.1. 场地区位那曲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南与当雄县接壤,北与聂荣、安多县相连,东与比如、嘉黎县相靠,西与班戈县毗邻。那曲河、贡曲河、莫曲河、菜油河和劳曲河从境内穿过。区内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那曲地区总人口为39万人,其中98。86%为藏族人口。全地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31亿元。那曲县是青藏公路(109国道)、黑昌公路(317国道)、那(曲)班(戈)阿(里)公路的交汇点和在建青藏铁路的中转站。那曲镇是地区、县、镇三级人民政府驻地,是藏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通讯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比较优势。那曲现状本次研究的范围为那曲城区的核心区,包括浙江路、辽宁路、罗布热地路及环城南路等周边区域,整个范围用地面积约5.16平方千米。1.2. 恶劣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那曲和西藏其他地区一样,仅仅半个世纪前还处于农奴时期。解放后的那曲城区,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相比东部地区,那曲城区特别是旧城区,住房破旧、人口稠密、城区没有像样的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卫生设施严重缺乏,居住环境仍然恶劣。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加强西部大开发的力度,中央政府决定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改善工作。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宽、优” 政策框架逐渐落在实处,全国均在积极支援西藏建设,带动了西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那曲城区发展和开发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时期,经济实力、城市建设水平也将得到全面升级。1.3. 浓郁的民族文化面临冲击那曲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独具羌塘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和草原、雪山景观文化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城市整体布局因山就势,四周草原环绕,城市肌理致密,民居多为1-2层的平顶泥土结构。从围绕孝登寺的转经路,到那曲河西岸高台上的尼姑庙和天葬台,从寺门前永远的煨桑和寺院卡林中的热烈的辩经,到都都卡(当地集市)的叫卖声和独特的交易方式,从葬红色的僧袍到饰满吉祥图案的民房门头,藏民族文化气氛十分浓郁。然而,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带来的却是来自内地的瓷砖、玻璃幕墙、大建筑大屋顶、莫名其妙的水泥塔楼,以及像大马路、大广场等内地城市建设风潮的强大冲击,浓郁的藏民族文化特色面临冲击。这不仅仅是个城市风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藏族文化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东西文化(东部和西部)交流矛盾的问题。2. 影响那曲地区城市设计的三大特质地势气候文化总结影响那曲地区城市设计的各种因素,以下三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分别是:气候、地势和文化。这是那曲区别于其它城市、也是影响规划师设计思路的最大区别。如,那曲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树的地区,这恐怕是非常独特的,会令众多规划师一时的束手无策。因此,深入的研究城市的基本特征,对症下药,才能得到最佳的结果。2.1. 气候那曲县地处中国西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它的气候环境特征包括:1)气温低、降水少,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建筑防寒保温要求高;2)风季长、风沙多,是我国最主要的大风区之一;3)这里冬季长达近半年,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2.1,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很短; 4)自然灾害频繁,包括雪灾、冰雹、风灾、旱灾等。其中雪灾是藏北牧区最大的自然灾害,冰雹、风灾在那曲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均居全国前列;5)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0以下温度的天数约为201天,0-10之间温度的天数为119天 10以上天数只有45天.2.2. 地势那曲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境内多山,地势呈西北向东南缓坡状,坡度较为平缓,属高原丘陵地形,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周边山峰海拔均在5500米以上,属于高海拔地区。因此这里的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同时这里的日照充足,辐射强烈,也被称为“日光城”。由于高原缺氧,这里几乎看不到高大的树木,只有茫茫的草原和皑皑的雪山,当然也有部分的低矮灌木大黄等,高不到1米,而且一到冷季就会枯萎,直到来年在重新发芽。五大宗教学说图解2.3. 文化西藏的主要文化来源于宗教,其中对城市格局和建筑形式最有影响的包括以下五大宗教学说:1)天梯说传说天赤七王都是天界的神仙,等他们死后都会登上天界。彩虹就是登天光绳,山体就是天梯。在天体说的影响下,当时很多房屋都建在山上。2)女魔说传说文成公主曾为修建大昭寺和造就千年佛址而进行卜算而来的,她揭示蕃地雪国的地形是一个仰卧的罗刹魔女,并主张在罗刹女魔的左右手臂、胯、肘、膝、手掌、脚掌修建12座寺庙。以镇魔力。女摸索对吐蕃王朝在拉萨河谷地区的开发建设曾发挥过重要影响。3)金刚说金刚乘作为藏传佛教的基础,其“顶礼膜拜”和“朝圣转经”等思想和仪轨,对旧西藏社会形态、城市形态和建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寺院的殿堂建筑那有很多“回”型的平面布局,这些都是求佛转经的通道,桑耶寺主殿的三层空间都有回型布置、拉萨的八角街就是著名的转经路。除此之外,还有中心说和来世说,对西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寒带气候条件影响下的那曲城市设计3.1. 风屏蔽原则紧凑的土地使用形式,风屏蔽的建筑原则,强调建筑空间的围合。风屏蔽居住空间:以外围连续的商业建筑围合住区空间,实现居住小区的大围合。加拿大魁北克的费尔芒镇(fermont)是一座运用风屏蔽对策建设的人工镇,一栋5层超长的多功能风屏蔽建筑,包括商店、图书馆、行政办公设施、学校和娱乐设施在内,为居民区阻挡了来自北、东北及西北几个方向的寒风,通过计算和试验,大多数该镇的居民住宅都能从这一风屏蔽措施中受益。规划对策:采用“大围合”和“小包围”两种形式解决风屏蔽问题,“大围合”即用沿街建筑阻挡街道引入的寒风,主要用于公建;“小包围”是指建筑围墙,如住宅院落和单位围墙,有时两种形式同时出现。3.2. 公共空间室内化和地下化重视公共空间室内化处理,构建便于居民出行的室内人行系统,并整合系统入口与公共换乘系统的关系。公共空间室内化和地下化公共空间室内化和地下化加拿大卡尔加里(calgary)的德文花园是一个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完全封闭的室内空间,周围环绕商店、参观和写字楼等;卡尔加里城市中建有“+5米”的空中步道系统,以防护不利的气候环境。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两个城市,分别拥有在世界占第一和第二位的地下商业系统,由四通八达的地下人行通道和地下商业街区组成,并连接地铁站、办公楼、大型百货商店、银行、市政厅、停车场、火车站等公共设施,创造了庞大的不受季节影响的地下公共间环境。规划对策:我们实践性的提出了阳光走廊和半地下的社区活动空间,分别布置在色尼河北岸和各个居住社区的中心,将室外空间室内化和地下化,延长市民室外活动的时间和增加公共活动的舒适性。3.3. 适合的街道空间城市街道设置不宜过宽,并与冬季主导风向形成一定角度,减少冬季寒风的导入。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交通和人流活动空间的主要载体,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越宽越好,但是在面对像那曲这样的高寒城市,宽大无遮挡的街道只会引入刺骨的寒风,使得街道空间不再适宜人的活动,变得不再人性化。因此,我们要探求在满足城市车辆和人流交通的前提下,尽量缩窄街道空间和建筑后退并与冬季主导风向形成一定的角度,将形成恶劣小气候、影响人们出行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规划对策:深入研究城市交通,规划最宽道路32米,主要以16-20米道路断面为主,道路不设非机动车道,预留堆雪场所,建筑后退3-5米,塑造人性化行车和步行空间。3.4. 平稳的城市形态整体城市空间形态要比较平缓,不宜设置过多的起伏变化,防止造成小气候的恶化。平稳的城市形态在很多北欧国家如丹麦,老城中的传统建筑都是沿狭窄街道兴建的低层联排式建筑,后面常常带有小院。当西风吹到这些低矮而连续的建筑物时,大部分风势被导向上空。在这些城镇中,小气候比四周的旷野要好得多,人们每年能舒适地呆在户外的间数也大大增加。而单栋的高层塔楼能在其四壁产生强风,能挡住地面以上20、30乃至40米高空的强风,并将其导向地面,把所有的人和物都吹得冰凉。因此人们不难发现,在低层联排建筑群中的“夏季”(或者说户外活动季节)要比多层建筑附近的“夏季”长两个月。低层建筑的城市中宜于户外活动的间数也要比高层建筑的城市多一倍。规划对策:形成相对完整的建筑高度分区,减少小气候环境形成。3.5. 小而围合的广场空间控制游憩广场面积和开口,增加广场空间的日照时间,减少阴影面。广场开口分析在大多数时间,户外活动的人都要有直接的阳光并避开风吹才感觉舒适。除了最热的暑天,在所有其他的日子里,风大或阴处的公园和广场实际上都无人光顾,而那些阳光充沛又能避风的地方则大受欢迎。特别是在那曲这样的高原寒冷地区,一方面没有人愿意呆在寒冷的阴影面;另一方面,任何的一股冷风都会把人赶进温暖的室内。因此我们在设计广场空间的时候,除了设置一些玻璃暖房外,还要研究广场的空间布局模式,尽量增加日照时数能达到5小时以上空间,并且减少寒风的引入,创造比较温暖舒适的室外空间,尽量的延长室外活动的时间。由于那曲城区的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因此广场的开口不宜朝西面和南面,广场空间由朝北和朝东两个方向的选择。我们以4060米的广场空间为例,以创造最少的阴影面积和最温暖舒适的逗留空间为出发点研究城市广场空间的组合方式。规划对策:城市游憩型广场面积控制在0.4公顷之内,广场开口形式为朝北或朝东,也可以是围合型广场,避免广场三面开口。4. 高原地势条件影响下的那曲城市设计4.1. 没有树的城市由于那曲城市不长乔木,也基本没有灌木,使得城市景观塑造时缺少了最有生机的一种元素,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度,如何弥补这一缺失,也是规划应着重解决的问题。规划对策:1)在城市外围地区,用大面积的草坪来满足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同时也是城市和草原肌理的一种过渡。2)开敞空间尽量紧凑,增加布置各种环境小品和游乐设施,提高色彩的鲜艳度。3)将绿色植物室内化,特别是在阳光走廊、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及私人空间房内,可布置适合本地生长的灌木,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活”的渴望。4.2. 建筑高度限制高海拔、低含氧量,对人体的身体功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即使是常年居于此的本地居民,也不能持续的快速行走,也不能轻易的一口气上楼,更别说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 “极度缺氧”。在这种长期的心理暗示下,使得这里的居民不想离地面太远,氧气在这里显得异常珍贵。因此,对建筑高度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规划对策:那曲地区的居住房一般都为1-2层,周转房为3-4层,而公共建筑,借助电梯的使用,可以做到3-6层,甚至也有做到7层,但都属于少数。4.3. 对城市交通和功能布局的影响高海拔、低含氧量使得非机动车在这座城市显得如此的不合适,因此街道断面就不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现状设了非机动车道某些道路的都是不了解情况的内地设计师们的杰作,现在这些非机动车道都被作为堆雪场地来使用。缺少非机动车对市民的出行产生了诸多的不变,也让他们的出行距离缩短,受此影响,许多公共设施的布局要更好的考虑服务半径和设施的数量,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规划对策:1) 增加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减少站点服务半径。2)通过对本地区人们步行交通的出行距离调查,提出小区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为350米,居住区级的服务半径为800米。3)研究各项城市功能的关联度,减少居民的日常出行量和出行距离。行政单位的功能布局就是最突出的例子,规划采用了大集中和小分散两种模式,减少了机关单位的出行距离,同时解决了“单位宿舍”这一相对落后的居住形式。5. 宗教文化条件影响下的那曲城市设计5.1. 建筑色彩 在西藏建筑中常用的三种颜色白、红、黑色,集中体现了世界的三层天上、地上、地下,每一种颜色都是敬献给一种神的。1)白色。西藏建筑应用白色,一方面来自对原始神灵家族之一的“天上神”“白年神”的崇尚,一方面来自佛教的影响。佛教崇尚白色,藏传佛教也视白色为“神圣、崇高”。从科学意义上来讲,白色可抗拒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主客观因素决定了传统藏式建筑(萨迦寺除外)应用白色从古至今历久不绝。2)红色。西藏建筑应用红、黄色,来自“地上神”“红年神”的崇尚。对土红色的应用,也可能与西藏古老的笨教有关。为了避免鬼的侵犯,在人们的面部普遍涂上褚红色染料(牧区有涂黑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仰的变化,这种色不再往人们的脸上涂,即在建筑上保留了下来。一般用于宫殿、寺院,贵族庄园外墙装饰,以示威严。3)黑色。西藏建筑应用黑色,来自对“地下神”“黑年神”的崇尚,民居院内矮墙,窗、窗边饰都大胆使用黑色。院外墙也有黑色做装饰。4)黄色。对土黄色(黄土)的应用,在全藏区为数极少,居民不用,一般用于主要宫殿、寺庙建筑群中的经堂外墙。同时,黄色也是黄教的色彩象征。红白黑黄在藏式建筑中的应用规划对策: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色调,红黑黄三色为辅色调,局部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黑黄两色为辅色调。5.2. 回字型空间西藏宗教的主要流派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在金刚乘的基础上发展的,属于大乘佛教。藏传佛教曾渗透到西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金刚乘作为藏传佛教的基础,其“顶礼膜拜”和“朝圣转经”等思想和仪轨,对旧西藏社会形态、城市形态和建筑都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寺院的殿堂建筑那有很多“回”型的平面布局,这些都是求佛转经的通道,桑耶寺主殿的三层空间都有回型布置。除此之外,延伸到是原之外就形成了不同的转经道路,如转山、转湖、转寺、转塔等。拉萨的八角街就是著名的转经路。规划对策:围绕孝登寺组织了约400米长的转经道,在居住区中心形成“回”字形空间,供佛教信徒、城市居民及游客的文化需求。6. 总体设计6.1. 设计构思1)大空间要大气草原、蓝天是那曲城市最大的自然环境特色,开阔的空间也塑造了那曲人民包容、大气的民族特性。因此,规划将塑造大空间、大气势的城市景观作为规划重点之一。由于气候环境等方面的特殊原因,大空间不宜在城市内部布置,规划将大空间布置在城市边缘、重要入城口通道上。这里所指大空间指浙江路和滨河路交叉口处,结合草原、寺庙等布置大水面、大广场,利用大水面映衬如诗的美景,利用广场空间供游人驻足、观赏风景。2)次空间宜稳重随着空间往城市内部深入,空间要求也有所改变。那曲城市的高原特点,使得建筑层数不可能太高,由建筑围合形成的空间尺度也就不可能太大。这里所指的次空间主要包括色尼河、市民广场、中心广场以及城市街道等,对于此类空间,规划宜追求大气中求稳重,开放中求围合,形成尺度适宜,界面统一,空间丰富的城市次空间系统。3)小空间求温馨城市的小空间包括单位内部绿地、小区开放空间等,对于此类半公共空间,应更多追求生活的趣味性,多增加一些儿童和老年的游乐场所、市民的健身活动场所,尽可能的将外部空间内部化,增加诸如半地下空间,阳光房等设施,让市民室外活动时间适当延长。小空间除了考虑空间尺度不宜太大外,还要考虑到城市建筑色彩的多样性,增加暖色调的比例,增加建筑层次感和韵律变化,体现温馨的生活气息。6.2. 规划结构“一核、三带、三节点”1)一核位于浙江路西端,由城市行政办公区、宗教文化区、文化展览区和以滨河广场为主体的城市滨水休闲空间组成,是集中展示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文脉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区各类功能转换的扭结性地区。2)三带结合本次规划区空间形态特征和功能组织思路,将整个规划区划分为“两横一纵”三大主体功能带。规划结构图浙江路城市商业功能带以浙江路为轴构筑城市商业空间的集聚地带,是城市居民进行商业活动的主要空间。色尼河文化休闲功能带依托色尼河的自然水景,以“阳光走廊”为设计理念,构筑适合那曲高寒地区特点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滨河路-拉萨路复合功能带规划以次曲河、滨河路、拉萨路为空间组织框架,于规划区西侧构筑由城市核心区、商品交易区、商贸旅游服务区以及居住区组成的城市复合功能带。3)三节点即除城市核心区以外本次规划重点构筑和设计的三个重要节点空间,包括浙江路中段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核心的大型商业节点、拉萨路南段由旅游与商贸服务设施构成的商贸服务节点、滨河路北段由特色商品交易市场形成的市场节点。这三个节点是承载城市发展主要功能的重要空间,须形成特有的空间环境特色。7.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7.1. 白玛湖-孝登寺核心景观区1)规划设计理念形象展示:由于区位的特殊性,该区为那曲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节点,以体现那曲大气、开放的城市空间特质,规划在滨河路西侧形成长约600米、宽约130米的大型水面,暂名白玛湖(白玛在藏语中是莲花的意思)。在滨河路西侧设置入城广场。设置大型城雕、小品等。文化挖掘:利用孝登寺、班禅故居等宗教和历史文化建筑,挖掘文化特质,形成具有藏族民族特色文化街区。2)规划布局白玛湖-孝登寺景观区包括文化中心、旅游商贸服务、孝登寺-班禅故居建筑群、小学以及开放空间等五大功能区。 水系自东向西流入白玛湖,规划在色尼河西段形成放大水面,增加一定亲水空间,减少单调的绿化。孝登寺区块鸟瞰围绕孝登寺形成150米见方的宗教用地,主要包括寺庙、僧侣住宿、管理用房等,外围则结合旅游形成旅游商贸服务区。 在滨河路以东、色尼河以南布置那曲文化中心,该建筑体量较大。中间有玻璃顶棚,是具有强烈现代建筑特征、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孝登寺、班禅故居、入城广场、白玛湖等节点均采用步行空间联系,有利于空间的串联和多元功能的综合。7.2. 色尼河阳光走廊1)设置的意义为那曲城市中心设立人性化的温暖空间,成为那曲冬季最具吸引力的场所之一。为那曲城市设置风屏障,防止寒风的进一步入侵。阳光走廊满足人们购物、休闲、阳光、避寒、亲水的多种需要。2)设计手法宽度:阳光走廊宽约8米,基本贴建筑设置,线形随色尼河的变化而变化。高度:阳光走廊高度为12层,以1层为主。材质:以钢结构+玻璃为主,局部可适当添加木质和其它材料。其目的是制造阳光走廊的通透感,更容易获得阳光,并增加亲水性,环境:走廊内以步行空间为主,局部放大设置一些休憩场所;同时走廊内可放置简单绿化和小品,增加阳光走廊的温暖感觉。7.3. 商业休闲中心1)规划设计理念现代人的购物心理已从实用性购买转向休闲性购买。商业空间既要满足购物的要求, 也要满足人们生理、心理上的需求, 提供舒适优美的休闲环境。室内化商业空间是顺应人类追求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总体发展趋势的,也是提高商业效益必然而有效的选择, 对那曲而言, 这种形式则是适应严酷恶劣气候特点的有效途径。2)规划布局用地近于正方形, 被t型城市支路分为三大块,各区块内部为全步行区。 中心以“转经筒”象形广场为核心, 与周围建筑有机结合, 形成圆形加环状的步行系统。各建筑在注重外围街道景观的同时, 通过形体变化, 在内部形成围拢感较强的中庭空间。 南建筑体量较大, 形成挡风墙; 东北侧建筑层数较低, 便于夏季风的引入, 达到了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各空间以步行系统为轴有机联系, 使整个空间系列有收有放, 序列感强, 形成了具有向心力的商业休闲空间。商业休闲中心商业休闲中心鸟瞰7.4. “回”字形居住区服务中心1)设置目的延伸城市中心街区商业功能。集购物、休闲、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商业休闲广场,满足人们近距离的日常活动需求。在人们购物的过程中实现欣赏、评价、游乐、休憩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取代城市商业街区的部分功能。2)规划设计整个建筑群围绕广场布设,契合藏族建筑中的回型空间布局。各个商业建筑呈院落布置, 并以天桥加以连接,形成环状的步行系统。建筑在注重外围街道景观的同时, 通过形体变化, 在内部形成围拢感较强的中庭空间。“回”字形居住区服务中心呼应“坛”城理念,中心广场呈“回”字型布局,并与周边的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取得良好的空间围合关系。7.5. 城市居民小区(1)整体布局小区中心设置大型商业、菜市场、社会停车场、小区公共绿地、幼儿园。在组团入口处设置活动中心,活动中心的建筑形式部分采用玻璃房形式,保证在严寒的冬季有温暖的室内活动空间。在组团入口处设置组团绿地,采用绿地与铺地相结合的方式,在铺地上设置儿童与老年人活动设施。在组团入口处设置小型商业服务业建筑,便于居民的日常采购等活动。(2)住宅布置安置房布局采用联排形式,行列式布局,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住宅均为南北向布置,保证通风和采光。道路主次分明,主路与组团入口沟通明确,保证道路通畅;入户路宽度6米,设置路边停车,每户可保证1-2个停车位城市居民小区浙江路立面改造(局部)7.6. 沿街立面由于那曲城市的特殊性,在塑造城市立面的时候,减少了城市立面的起伏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咏雪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保障协议
- 学校元旦课件教学课件
- 04设计定制专属塔吊设计制造合同
- 2024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合同书
- 2024年度技术开发与委托生产合同
- 2024工矿产品的加工合同
- 2024年大型超市送货员岗位职责合同
- 2024系统集成合同模板
- 血管活性药物
- 港口现场装卸指导员工作职责
- 牧业设备-TMR标准化操作流程-培训课件
- 2024新人教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邮政快递员劳务合同范本
-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样本
- 2024软件代码自主率测评方法
- 广告投放运营述职报告
- 小学一年级简单的语文阅读理解(八篇)
- 2024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导游服务》赛项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