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11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11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11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11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号:csd11-j01-001xxxx11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第三卷输电部分设计说明书xx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十月目 录1 总的部分1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1.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1.3 对可研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21.4主要技术经济特性31.4.2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41.4.3主要造价表51.4.4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61.4.5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61.5造价分析71.5.1 工程主要造价参数71.5.2 与典型设计差异分析81.6通用设计应用情况81.7“两型三新”应用情况91.7.1 线路规划91.7.2路径选择91.7.3电气部分91.7.4杆塔101.7.5基础102线路路径102.1进出线布置112.1.1 开断110kv涪杨一回接点112.1.2 110千伏xx变电站112.2线路路径方案122.2.1 线路路径选择原则122.2.2 线路路径122.2.3沿线主要单位协议情况142.3走廊清理143气象条件143.1气象条件的选择143.1.1气温及雷暴日数153.1.2最大风速153.1.3覆冰厚度153.2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154导线和地线164.1导、地线选型164.1.1导线选型164.1.2地线选型174.2导、地线防振194.3 导、地线防舞195绝缘配合195.1污区划分原则195.2污区划分205.3绝缘子选型205.4 绝缘子片数选择215.4.1 按泄露比距法215.5空气间隙216防雷和接地216.1防雷设计226.2接地设计227绝缘子串和金具237.1导线和地线的悬垂串、耐张串组装型式和特点237.2金具选型248杆塔和基础248.1杆塔248.1.1 杆塔规划248.1.2 铁塔荷载258.1.4 杆塔选型258.1.5 杆塔数量268.1.6杆塔的主要设计原则268.2基础288.2.1 基础型式选择288.2.2 基础主要设计原则298.2.3 杆塔与基础连接方式309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309.1设计原则309.2危险影响、干扰影响及防护措施309.3本工程送电线路对跨越及附近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3110环境保护3110.1 影响区域的环境概况3110.2 预期的环境影响及控制、治理措施3110.3 水土保持措施3211 劳动安全3312运行维护3312.1 运行注意事项3312.2 铁塔编号及相位标志3412.3 警告标志3413 主要设备材料表3413.1 编制说明3413.2 设备清册及主要材料估算3414特殊施工方案341 总的部分1.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1xx市电力公司部室文件:渝电发展2012147号关于xx电网巴南白鹤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3本工程设计中标通知书。4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1)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545-2010)2)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和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3)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4)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5)送电线路对通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t5063-1996)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1996)7)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859-2002)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1997)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1.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2.1工程建设规模1)线路起止点:起于110千伏涪杨一回线37#塔,至于xx110千伏xx变电站2)电压等级:110kv3)导、地线型号导线:全线采用2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 地线:采用两根24芯opgw-24b1-90架空光缆。4)架空线路长度:1.3千米,曲折系数:1.38。5)回路数:同塔双回架设 。6)中性点接地方式:直接接地1.2.2设计范围(1)、开断110kv涪杨一回(楼梯湾处)至拟建110kvxx变电站新建线路本体设计。同塔双回架设,导线型号为2jl/g1a -300/25 mm2,地线为两根opgw复合地线opgw-24b1-90;线路全长1.3km。(2)、配套光纤通信工程设计本工程设计范围即包括上述线路本体工程(含opgw)及其影响范围内的通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的保护设计、工程概算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1.3 对可研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按可研批复:执行线路路径采用方案一。2)、按可研批复:执行导线型号为2jl/g1a-300/25。3)、针对微地形、微气象对线路的影响,经进一步调查,对局部地段做了调整,进一步细化了杆塔使用情况,降低铁塔总重量。4)、优化了线路接入点的路径设计,降低线路长度。5)、对跨越110千伏万达一二回线路采用直线跨越塔。1.4主要技术经济特性1.4.1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杆塔数量线路全长1.3千米,曲折系数:1.38。采用自立铁塔型式,全线共用杆塔塔5基,其中直线和转角杆塔数量所占比例如下:单回直线铁塔: 1基 占总数的20,单回耐张转角塔: 4基 占总数的80,主要技术经济特性表工程名称xxxx110kv输变电工程起止点起于110千伏涪杨一回37#塔,至于110千伏xx变电站线路长度21.3曲折系数1.38电压等级110千伏杆塔总数(基)总数:5基直线塔:1基转角塔:4基平均档距(m)600m(不含进出线档)转角次数4次平均耐张段长度405m导线jl/g1a -300/25最大使用张力33504(n)地线opgw-24b1-90最大使用张力18660(n)绝缘子绝缘子选用瓷质绝缘子u120bp/146,耐张采用双串连接,直路和跳线采用单串连接。防振措施导、地线均采用节能型防振锤主要气象条件基本设计风速23.5m/s,覆冰5mm地震烈度度年平均雷电日45天污秽等级d级沿线地形丘陵100%沿线地质粘土类20%,松沙石30%,岩石50%基础型式现浇直柱柔式基础、掏挖基础、桩基础汽车运距3km平均人力运距0.5km1.4.2沿线地形、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1.4.2.1沿线地形线路所经地带位于中低山区,最高海拔为290m,最低海拔250m,地形起伏较一般,在接塔位置坡度较大,进入变电站段坡度较缓。丘陵100%。1.4.2.2沿线地质本工程位于xx区李渡镇xx工业园区和李渡新城内,本线路沿线地形起伏小,途经地段主要以松砂石和岩石为主,开断接点位于新建南涪高速公路桥边,地形波度较大,沉积土多,无不良地质,基岩覆土一般较薄,岩土倾角一般较为平缓,是较为理想的杆塔基础持力层。此外,由于该路径位于拟建公路绿化带内,基础位置受规划管网管线制约,新建xx变电站处于开发区内,终端塔回填土比例大,回填深度有10米。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雨。各岩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分布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 残坡积层(q4el+dl):该层主要为褐色粘土、粉质粘土,其中夹少量风化碎屑,局部砂质含量较重,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和原始的低凹地形中,可塑硬塑,强度比较低,洼地及渔溏堤坎位置可达3-5m。表层有约0.3-0.6m的人工根植土,水田及水塘上部有淤泥质腐质层。2)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块状构造,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和钙质条带,强风化带次生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中等风化层岩体比较完整,强度较高。泥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水理性强,在设计中应于以重视。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fak=250kp,中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可取fak=800kpa。回填土:素回填土,主要以卵石、砾石、砂和粘土为主,回填土中夹杂有直径从0.1米至1米的大块石,回填土深度4-5米,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长石砂岩:黄褐色至浅褐色,细粒中粒结构,中厚巨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风化呈碎块状,表层成砂状,中等风化长石砂岩,岩体比较完整,岩石强度比较高。强风化长石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fak=300kpa,中风化长石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fak=2000kpa。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1/400万),该线路所经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区。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对杆塔基础无影响。1.4.2.3交通概况该线路沿途有乡村级公路,但部分地段路面较差,交通运输不是很方便,平均汽车运距为3公里,人力运输0.5公里。1.4.3主要造价表 表一乙1.3 km金额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费用金额各项占总计(%)单位投资(万元/km)一本体工程18763.22 143.68 二辅助设施工程小计18763.22 143.68 三编制年价差3210.95 24.89 四其他费用7625.83 58.71 其中:1、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196.40 14.55 2、基本预备费72.44 5.54 工程静态投资合计295100.00 227.28 五动态费用7(一)价差预备费(二)建设期贷款利息7工程动态投资合计303 1.4.4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项目名称导线地线金具接地钢材绝缘子塔材基础钢材砼量土石方量单位t/kmt/kmt/kmt/km片/kmt/kmt/kmm/kmm/km本工程1397光缆1560.421562465410.01112330321.4.5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1)已办理路径通道走廊协议,已办理路径选址红线。主要交叉跨越有拟建的110千伏万达同塔双回线路,该线路正在设计过程中,同时跨越在建南涪高速路的匝道。全线主要交叉跨越如下:序号跨越物名称跨越次数备 注1110kv线路1次2高速路匝道1次3公路1次4跨10kv线1次5跨低压线及通信线5次6砍伐林木100棵(2)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长度,树木跨越长度及砍伐数量等。本工程属xx市xx区境内,线路路径沿规划高速路保护带经过。线路路径所经地段部分有少部分苗圃,树、竹林。根据设计规程和目前的环保要求,本工程树木砍伐原则是: 对集中林区尽量避让,不能避让时尽量加高铁塔,并采用张力放线方式以减少树木砍伐; 对地势低处,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净空距离大于4.5m的树木可不砍伐,灌木一般不砍伐; 应保证导线对树木的垂直净空距离和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满足设计规程4.5m的要求。线路通过果林、苗圃、经济作物林及城市灌木林时不应砍伐通道,考虑一定时期的自然生长高度后能保证净空4米即可。对生长高度较高、树木倒下后会危及线路安全的树木应砍伐。线路沿线树种主要为松、柏树,自然生长高度10-15米。序号跨越物名称跨越次数备 注1杂树、灌木丛22桑树林林11.5造价分析1.5.1 工程主要造价参数xxxx110kv输变电送出工程主要造价参数见下表:序号项目xxxx110kv输变电工程1回路数、型式同塔双回架空2路径长度1.3km3导线型号2jl/g1a300/254地线型号两根opgw-24b1-905基本风速23.5m/s6覆冰情况5mm7地形比例丘陵100%,山地0%8铁塔数量直线塔1基转角塔4基9铁塔钢材用量(t)857t10铁塔类型1f1/1f2典型铁塔1.5.2 与典型设计差异分析本工程与【国家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110千伏输电线路分册(2010年版)的对应模块分析比较。经分析,本工程路径较短,线路路径受保家工业园区规划限制,线路曲折系数大,转角多,并且跨域110千伏万达线路,跨越铁塔杆塔设计较高。与典型造价比较,单位投资稍高,故本工程投资较为合理。1.6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xxxx110kv输变电工程线路部分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见下表工程概况电压等级110kv架设回路数同塔双回线路长度(km)1.3导线型号2jl/g1a-300/25气象条件(风速/覆冰)23.5/5地形条件丘陵100%山地0%杆塔总数(基)5杆塔设计通用设计模块编号1f11f2塔型模块应用数量14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无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通用设计率达到了100%。1.7“两型三新”应用情况1.7.1 线路规划1)本线路工程纳入xx区李渡工业园区用地规划的总规。2)本线路工程在制定路径时已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用地与电力发展规划。3)优化处理进变电站的出线布置。4)根据电网规划,结合线路走廊、能耗、负荷增长等因素,采用了大截面、大容量导线。1.7.2路径选择1)综合考虑了电网结构、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镇规划、环境保护、交通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2)线路路径选择及杆塔排位时,避免了大面积房屋拆迁,且尽量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3)线路应尽可能地避让自然保护区、森林、果园、经济作物区,减少树木砍伐和对生态的影响,在避让困难的地方,考虑了树木自然生长高度,按高跨越设计。4)路径选择采用了gps 等新技术。1.7.3电气部分1)地线选用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1.7.4杆塔1)线路路径处于山区,相对高差大,林区多,且覆冰5mm,选用了15-36m呼称高的国网典设塔型。2)转角塔选用020、2040、4060和6090四个角度系列。3)根据地形选用了占用走廊较小的塔型。1.7.5基础(1)基础设计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运输条件、基础作用力、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进行基础选型与优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环境友好。2)因地制宜选择高低基础,尽可能减少降基面。3)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加强排水系统设计,开挖排水沟,接入原自然排水系统。4)对高陡边坡和基础开挖的余土,根据植被涵水固土原理,采用生态植被护坡。5)施工期间应合理堆放弃土,开挖土石方不应就地倾倒,需搬运至不影响塔位安全及农田耕作的地点。2线路路径2.1进出线布置2.1.1 开断110kv涪杨一回接点根据系统提供资料,本次工程接入点在拟建的110kv涪杨一回37#塔附近开断,接进入110kvxx变电站。2.1.2 110千伏xx变电站根据xx110kv输变电工程电气布置图,结合远期发展,本次进线间隔拟采用从左至右第二、第三个间隔。110kvxx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位置备用毛杨线涪毛线备用xx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2.2线路路径方案2.2.1 线路路径选择原则1)变电站进出线段需考虑线路走廊统一规划,线路路径符合规划区的发展规划。本工程拟定的线路路径方案满足规划的要求,在变电站进出线段预留了今后其它电力线路的出线走廊。2)尽量靠近现有公路、充分利用各支公路以方便施工及运行维护。3)尽可能减少与已建送电线路的交叉跨越,尤其是减少交叉跨越电压等级较高的送电线路,以降低施工时的措施费和赔偿费用。4)避开林区和沿线工业规划区、天然气管道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林木砍伐赔偿费用。5)避让成片房屋,减少房屋拆迁。6)在不增加线路长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使路径走地形、地质较好的地带,以方便运行、检修。7)满足上述条件下,尽量缩短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按上述原则,确定出本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叙述如下。2.2.2 线路路径方案一:本次新建的110kvxx变电站线路电源考虑从拟建的220kvxx变电站至110kv杨柳冲变电站涪杨一回线路开断接,接点在楼梯湾处。线路路径经过杨家嘴右转至凤凰嘴,然后再右转至上湾坡上,再右转至张家坡坡顶,再左转进入拟建的xx110kv变电站。接方案在涪杨一回转角塔处新建一基终端塔,opgw地线的接需在110kv涪杨一回接塔上预留光缆余缆100米,便于开断opgw在终端塔上接续。拟建线路长度2*1.3公里,线路曲折系数1.38。方案二:在磨盘石附近将110kv涪杨一回开断接进入xx110kv变电站。接点在杨柳冲附近下湾和槽房处。线路路沿规划的城市公路绿化带经过槽房、廖家冲、xx左转进入拟建的xx110kv变电站。拟建110kv线路路径全长约2*1.7km,航空直线距离1.32km,线路曲折系数为1.29。沿线海拔高程约200230米。导线采用2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两根采用opgw-24b1-90型光纤。详见路径方案图。方案比较:方案一优点是线路路径协议容易取得,线路路径短,投资省,无跨越民房,施工不易受阻,投资较省。缺点是人力运输、汽车运输距离较长,运行维护较难,线路长度要长0.3公里,人力运输比方案二距离稍远。方案二优点是线路运行维护方便,运输距离短。缺点是线路跨越多,线路长度偏高,在征求李渡工业园区管委会意见时,园区管委会不同意跨越房屋方案,线路路径协议不易取得,同时跨越高压线路较多,施工困难,容易受阻,投资较高。根据可研审查的批复意见,综上以上两个方案的优缺点,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一进行初步设计。2.2.3沿线主要单位协议情况已取得xx区国土、规划等部门对线路路径的选址书面意见书(详见附件)。2.3走廊清理拟建线路走廊内无成片林区,房屋拆迁等工作,通道通视情况较好,塔基础位置有少量坟墓、桑树林需要清理,无成片树木砍伐。通过收资及现场踏勘,本线路沿线无炸药库、地震台及矿产分布。本工程初步设计拟订路径时,已对沿线的李渡镇及其李渡工业新城规划区进行了避让,对城镇规划无影响,线路路径段符合xx区的规划。3气象条件3.1气象条件的选择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以丘陵及山地为主,海拔高度250290m,为确定本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我公司对初选路径进行踏勘,收集、调查了xx区气象局的资料及沿线部分段已建线路的设计资料、运行情况及沿线通信线路、低压线路运行情况。此外还调查了沿线的风害、冰害情况及雷暴引起的各种灾害情况。收集到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气象资料表50年最低气温50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2.543.514.310米高的最大风速10米高的最小风速50年来最大风速23.5m/s0.3m/s26.3m/s50年来最多雷电日年平均雷电日/58天45天/3.1.1气温及雷暴日数根据我公司水文气象分析,结合收集到的气象资料以及临近电力线、通信线、电话线、广播线等,参考典型气象区的划分,并结合线路路径综合得出,本工程的主要气象参数取值如下: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雷电日:45天。3.1.2最大风速根据水文气象分析提供数据及收集的气象资料和历年的风灾情况,结合已建线路的运行记录,本工程线路最大设计风速按23.5m/s设计(统计风速样本按离地面10m取)。3.1.3覆冰厚度 因本次线路路径进过地高程均在290米以下,根据原有线路运行经验和xx电力冰区图,并结合2008年冰灾的实际情况确定以及xx市电力公司差异化线路设计要求,设计覆冰5mm。3.2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项 目气温()风速(m/s)覆冰厚度(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温-500平均气温1500基本风速1023.50操作过电压15150大气过电压15100安 装0100覆 冰-5105雷暴日数(d)45冰的密度(g/cm3)0.94导线和地线4.1导、地线选型根据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导、地线选择情况如下:全线导线采用2jl/g1a-300/25。地线采用两根opgw-24b1-90光纤复合架空地线。4.1.1导线选型根据系统部分论证,110kvxx变电站网间联络线采用双分裂截面积为300mm2的钢芯铝绞线。本工程导线采用gb 1179-2008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标准,300 mm2的钢芯铝绞线共有5种型号,主要是铝钢截面比不同,常用的300 mm2导线的钢芯截面积在15.33-48.82mm2之间。钢芯小的导线适合地势平坦地区,杆塔档距小;钢芯大的导线适合高山峻岭,气象条件恶劣的地线。本工程沿沟谷较一般,地势较为平坦,无大跨越档距,故选用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导线主要物理技术参数表 使用条件名 称导 线jl/g1a300/25铝股数/直径(mm)48/2.85钢股数/直径(mm)7/2.22铝截面(mm2)306.21钢截面(mm2)27.10综合截面(mm2)333.31计算外径(mm)23.8直流电阻(/km)0.0944计算拉断力(n)83760单位重量(kg/km)1057制造长度(m)20004.1.2地线选型opgw光缆的选择除需满足系统通信的要求外,还需满足设计规程对地线的要求。主要考虑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opgw不应损坏,故opgw的选择在满足光通信的前提下,除满足力学特性外,最重要的是对地线和opgw光缆进行热稳定验算,即要根据系统切除故障的时间和短路电流的大小来计算因短路电流而引起的温升,以保证允许的温升的最大值大于实际温升。根据根据11075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地线与导线的配合要求,以及系统专业提供的关于本段工程光纤通信配合资料。根据线路两端变电站短路电流值,经热稳定校核要求, 地线考虑采用两根opgw-24b1-90型24芯光纤复合光缆,变电站内采用电缆沟内用24芯非金属阻燃光缆(gyftzy)分别引入各变电站通信机房。opgw技术特性表光缆型号:opgw - 24b1-90行标型号:光缆结构: 铝包钢线 光纤单元 结构参数名 称根数名 称根数原材料直径光纤g.65224g.6550中 心sus 管1光纤芯数24管直径3.20mm第1层20.3%as线6aa线0线直径3.20mm技术参数参照 iec、ieee、dl/t 832-2003、gb/t 7424.4-2003 标准绞合:中心线与各层之间填充防蚀油膏最外层绞合方向为“右”向(z-stranding)光缆直径:13.6mm光缆重量:不大于500kg/km承载截面积不大于90mm2as面积90mm2aa面积0.00mm2标称抗张强度(rts)79kn杨氏模量(e-modulus)162.0kn/mm2热膨胀系数13.010-6/最大允许工作应力 (mat) ( 40% rts)219.5n/mm2每日应力(eds) (16%25% rts)210.187.8137.2n/mm2极限特殊应力 (70% rts)384n/mm2直流电阻0.8/km短路电流(0.3s)11.9ka短路电流容量 i2t42.48ka2s最小弯曲半径:施工:192mm运行:144mm拉重比18.8km温度范围 安装温度-10 +50运输和运行温度-40 +80注:所有尺寸和数据均为标称值 4.2导、地线防振本线路所经地段为丘陵地区,风速较快,但比较均匀、平稳,有形成层流风的条件,容易产生微风振动,导、地线的年平均运行张力为拉断力的25,故确定全线导、地线均需要采用防振锤防振,对档距大于800米、重要交叉跨越以及强风地带、大高差的直线杆塔,拟加装预绞丝护线条与普通防振锤进行联合保护防振锤安装数量表导地线型号防振锤型号安 装 个 数1个2个3个4个jl/g1a-300/25fr-535035070070010001000opgw-24b1-90fr-13003006006009009004.3 导、地线防舞本工程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的交接地带,全线海拔在200230m之间,属于不宜覆冰地区,且本工程线路沿线已建线路均未发生舞动现象,故本工程线路已避开易生舞动区域。5绝缘配合5.1污区划分原则参照主要标准:1)污秽条件下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一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gb/t 16434-200*代替(gb/t 164341996、gb/t 164341993);2)国家电网公司高压架空线路和变电站环境污区分段及外绝缘选择和标准q/gdw 152-2006;3)xx电网污区分布图2008年5.2污区划分本工程线路沿线海拔高程在200-230米之间,线路路径处于李渡新城园区内,沿线无厂矿,单高速路保护边线修建,线路受粉尘等综合污染较大,考虑目前污染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结合本线路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污秽等级为d级。同时按xx电网污区分布信息系统(2011),本工程线路所经区域为d级污秽区。5.3绝缘子选型本段工程导线悬垂和耐张金具串采用120kn级的绝缘子,可供选择的有瓷质、钢化玻璃及合成绝缘子三种。瓷质绝缘子生产较为广泛,使用时间很长,运行经验丰富,机电性能稳定,价格较低,但运行时出现裂纹不易发现,且需测零值,自洁性差;钢化玻璃绝缘子有零值自爆的特点,可免除零值测试且自爆后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更换,不掉串,随着生产工艺不断的改进,目前产品的零值自爆率已很低,还有自洁性能好,不易老化等优点。 因此,综合考虑本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段工程推荐全线绝缘子采用u120bp/146d型防污瓷质绝缘子。5.4 绝缘子片数选择5.4.1 按泄露比距法按q/gdw 1522006统一爬电比距选择绝缘子片数,根据xx电网d级污秽区电气设备外绝缘的标称爬电距离(按设备两端最高相电压计算),为满足对泄露距离的要求,并考虑零值绝缘子的影响,经计算选择绝缘子片数如下: 耐张串选择双联8片120kn瓷质绝缘子;悬垂串选择单联7片120kn瓷质绝缘子;跳线串选择单联7片120kn瓷质绝缘子。绝缘子型号主要尺寸机电特性额定机械破坏负荷重量高度盘径爬距1分钟工频湿受电压(kv)50%全波冲击(mm)(mm)(mm)(kv)(kn)(kg)u120bp/146d1602804501201201209本工程内采用了一基直线跨越塔,塔高超过了40米,该悬垂串按每10米增加一片绝缘子进行设计。5.5空气间隙按规程规定,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最小空气间隙如下表,同时对带电作业还考虑了人体活动范围3050cm。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空气间隙线路电压外过电压内过电压运行电压带电作业110kv1.0m0.70m0.25m1.0+0.3(0.5)m6防雷和接地6.1防雷设计根据规程规定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区年平均雷电日为45天,属多雷区。设计确定线路全线架设双地线进行防雷保护,地线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不超过15,两根地线之间距离不超过地线与导线垂直距离的5倍;气温在15、无风时,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s10.012l+1其中:s1导地线间的距离(m) l档距长度(m)大档距的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应按下式:s20.1i其中:s2导地线间的距离(m)i耐雷水平(ka)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取上两式计算结果小者。对本工程中跨越塔超过了40米,拟增加一组避雷器防雷。6.2接地设计地线逐基接地,杆塔的每一腿都应与接地体引下线连接,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可靠性。接地装置按土壤电阻率采用环形加风车式放射形浅埋水平布置接地型式,接地体采用热镀锌f12圆钢,引下线采用热镀锌f12圆钢。接地引下线要求热镀锌且不得外露过长,接地圆钢入口处均采用三油二麻防腐处理。为防止人为对接地体的破坏,本工程对所有的水平接地体安装焊接垂直角钢防盗加固锚桩。变电站进出线2.0千米范围内的铁塔,其接地电阻不大于7欧姆。其余地段接地电阻不大于15欧姆。详见接地装置图按照设计规范规定及市公司文件要求,杆塔接地电阻在雷雨季节干燥时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下表数值:土壤电阻率(欧m)1001003003005005001000100020002000以上工频接地电阻(欧)710121520277绝缘子串和金具7.1导线和地线的悬垂串、耐张串组装型式和特点本段工程为d级污秽区,全线耐张串采用双串,直线及跳线串采用单串,地线串采用opgw专用金具串。绝缘子串型式表线型类别型式用途导线悬垂串d11单联悬垂串用于直线杆塔及跳线耐张串dn21双联耐张串用于耐张转角杆塔地线悬垂串b11用于直线杆塔耐张串bn11用于耐张转角杆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建设导则及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全面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输电线路建设的通知的要求,本工程悬垂线夹采用铝合金线夹,耐张线夹采用液压线夹,其余联结金具采用定型电力金具。导、地线接续均采用液压方式,opgw接续在耐张塔上。金具设计实际安全系数为:运行情况2.5,断线、断联情况1.5。满足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7.2金具选型金具按97修订版96型标准金具,主要金具如下:导线金具: 2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耐张采用液压耐张线夹,直线采用铝合金ccs-5悬垂线夹。导线接续采用液压接续管。opgw采用专用金具。8杆塔和基础8.1杆塔8.1.1 杆塔规划沿线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一般。由于本工程沿高速路保护带建设,保护带内有供观赏的绿化带,绿色带内栽种有观赏林木,多数观赏林木自然生长高度在10米以下,按市公司要求采用高跨的原则。地震基本烈度:线路所在区域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工程导线采用2jl/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全线均为双回路。根据规范有关要求,参照国网通用设计,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规划推荐2个模块1f1、1f2,其中1f1用于直线塔及跨越塔,1f2模块主要用于终端塔及转角塔。经验算上述模块能够满足本工程使用条件。8.1.2 铁塔荷载1)转角塔安装荷载a按锚线塔、紧线塔或二者兼之,同时计入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大于45,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大于20,其方向与导、地线方向一致。b附加荷重:地线2.0kn、导线4.5kn。2)地震作用线路所经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根据11075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中的第12.0.9条之规定,杆塔设计不考虑地震作用。8.1.4 杆塔选型根据本工程的导、地线型号、荷载、交通运输等,并结合沿线地形相对高山差大,跨越林区长,树木生长高度高等特点,设计考虑覆冰5mm,采用同塔双回架设。采用通用设计1f1、1f2模块。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的情况,以及电气条件和水文气象条件,结合线路的经济、技术和安全性等因素,采用如下杆塔:1)直线角钢塔:采用1f1通用塔设计。2) 耐张角钢塔:采用1f2通用塔设计。1f1(1f2)模块使用条件一览表序号塔型档距(m)呼高(m)转角度数备注水平档距垂直档距11f1-sz1350450152421f1-sz3500700153631f1-szk400600335141f2-sj1400500152402051f2-sj24005001524204061f2-sj34005001524406071f2-sj44005001524609081f2-sdj30045015240908.1.5 杆塔数量经过第二次详细勘察测量,在对110kv涪杨一回接点搭接时,进行了详细的勘察设计,与xx峡星设计公司进行对接后,并对局部路径进行了调整,铁塔数量与可研保持一致,共采用角钢塔5基。杆塔具体使用情况表序号杆塔类型及呼高数量杆塔形式11f2-sdj-211终端塔21f2-sj3-242转角塔31f2-sj4-241转角塔41f1-szk-511直线塔小计58.1.6杆塔的主要设计原则1 遵循的规范、规程和规定1)11075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3)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96)。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5)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30-2001)。2 材料标准1)杆塔用钢材一般为q235、q345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碳素结构钢(gb 7008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的要求。2)连接螺栓采用4.8级、6.8级普通粗制螺栓,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2000)和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纹(gb/t 3098.22000)的要求。3)所有杆塔构件、螺栓(含防盗螺栓)均热浸镀锌防腐。3 安装荷载1)直线杆安装荷载提升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时取2.0倍重量,并乘以1.1动力系数,同时考虑导线1.5kn、地线1.0kn的附加荷重。直线杆塔不作锚线杆塔和牵线杆塔。2)转角杆塔安装荷载按锚线塔、紧线塔或二者兼之,同时计入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平衡导、地线纵向线条力30,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大于45。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大于20,其方向与导地线方向一致。附加荷载地线取1.5kn,导线取2.0kn。4 地震荷载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根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规定,不进行抗震验算。5 杆塔螺栓防盗及防松杆塔最短腿基础立柱顶面起8m范围内的螺栓需采用防盗螺栓。8.2基础8.2.1 基础型式选择(1)全线地形、地质条件概述本线路沿线地形为丘陵和山地,起伏较大,途经地段主要以松砂石和岩石为主,部分地段花岗岩,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雨。(2)基础型式选择按可研阶段的审查意见,针对不同塔形和地址条件,通过比选计算,对现场地质详细调查,确定本工程采用直柱式大板基础、掏挖基础和灌注桩基础。直柱式大板基础的特点:按土重法计算,主柱预埋地脚螺栓,铁塔通过底座板和地脚螺栓与基础相联接,地板做成柔式大板,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其优点是施工较方便,混凝土用量比阶梯基础少。缺点是基坑开挖大,土石方量较大,钢材消耗量多。掏挖基础的特点:掏挖基础是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入人工掏挖成形的土胎内,以天然不扰动土作为抗拔土体,充分发挥原状土的承载和抗剪切的性能,提高基础的抗拔、抗倾覆承载能力。使用于地质条件便于掏挖成形的可塑、硬塑及坚塑的粘性土,并且在掏挖和浇灌混凝土期间无水渗入基坑的地段。掏挖基础与直柱大板式基础相比较,基坑开挖量仅为13%,少破坏原状土,减少水土流失,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基础型式使用一览表序号基础型式数量(个)钢筋单重钢筋合计(kg)单个混凝土混凝土合计c20(m3)1直柱基础r3235个419207.5302掏挖tw2236个448244.5183直柱基础r2030个826403.5284桩基础gz1212个4186014.558小计20112441348.2.2 基础主要设计原则1 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和规定1)11075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4)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96)。2 材料标准1)基础用钢材一般为hpb235(q235)和hrb335(20mnsi)级钢筋,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要求。2)基础用混凝土其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要求。采用强度等级如下:基础保护帽: c10级,立柱式基础:c20级;基坑回填及垫层用毛石混凝土: c10级。3 其它1)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基础可不防腐。2)沿线地震裂度为6度,地基土无液化情况,遵照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96),基础不考虑防震措施。3)基础立柱一般露出地面高度:直线塔0.20.4m,耐张塔和转角塔0.20.4m。8.2.3 杆塔与基础连接方式铁塔采用地脚螺栓的方式与基础连接。9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9.1设计原则 1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设计规程(dl5033-94)。2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干扰影响设计规程(dl5063-1996)。3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9.2危险影响、干扰影响及防护措施本工程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线路沿线影响范围内大部分为光纤通信线路及广播电视电缆线路,无架空电缆及架空明线通信线路。本工程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无平行接近情况,它们之间仅仅相互交叉,交叉角符合有关规程中的规定,因而其感应纵电动势及对地电压未超过标准值,同时由于光纤抗电磁干扰影响能力强,其干扰影响也满足规程规定。因此本工程对沿线通信线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9.3本工程送电线路对跨越及附近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与本工程平行接近的通信线为iii通信光缆,经计算,对其无影响,本工程送电线路对跨越及附近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均满足计设规范要求,不需采取防护措施。10环境保护10.1 影响区域的环境概况本工程沿线海拔高程200m-450m之间。根据现场调查及计算、分析,确定设计覆冰厚度5mm。线路全线地震基本烈度均为度。本线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