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锦泉观后感吴锦泉观后感 10001000 字字 人在困难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心里总是很感激.但我们 容易忽视事件的另一面:帮助他人的人,也会感到快慰。下 面是聘才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吴锦泉观后感 1000 字,希望大 家都能有所启发。 吴锦泉观后感 1000 字一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 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 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吴锦泉老人了,XX 年 8 月 9 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 1000 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XX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发生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 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元辛苦钱,通过红 十字会捐给灾区。自 XX 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 37000 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 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 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 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 献出来。 社会需要这份“坚守” ,需要这种正能量,这些中国 好人来自生活,他们鲜活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精神 品质向我们传递着正能量。看完这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晚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份爱心和热心,把一个年 过八旬的老人和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 好人的表彰和宣传,这也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人们内心深 处“善”的信念,用好人精神去感染其他人,指引大家跟 随内心的善念,做一个存善念、有善心、做善事的好人。 吴锦泉观后感 1000 字二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 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 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 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XX 年 8 月 9 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 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 1000 元钱送给红 十字会捐给灾区。XX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发生级地震, 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 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 XX 年汶川地震之后, 累计捐款 37000 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 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 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 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 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今晚,磨刀老人的善举“感动中国” 今天 8 时不到,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村委会议室,数 十名电视观众就早早地围坐在吴锦泉身旁,观看央视“感 动中国”XX 年度人物颁奖盛况。此刻,这位普通的农民不 仅是观众中的主角,更是央视荧屏上的主人公“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之一。 颁奖盛典的开场是专门为老人设计的,背景是老北京 胡同。主持人白岩松和老人在街角相遇了,开始讲述他的 爱心故事。 老人踏着红地毯第一个出现在屏幕中,敬一丹充满深 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给老人的颁奖词:“窄条凳,自行 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 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 高尚。 ” 当屏幕中的吴锦泉高高举起水晶奖杯接受致敬,小小 的会议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而老人却一如平常地谦虚: “我做的这些事很小,人们却给我了很高的荣誉,让我很 感动。 ” 荣誉,对老人来说,是鼓励和认可,但更是一种责任 和鞭策。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吴锦泉的家时,他推着装有 窄条凳、磨刀石的自行车才刚刚做生意回来。 “春节用刀多, 生意好做些。这不,今天早上就有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去 磨刀。 ”吴老说。 1 月下旬,经过民主推荐、网络投票和最终评议, “感 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最终从 22 名候选中人推举出当选人物, 吴锦泉高票入选。受中央电视台之邀,23 日,老人推着他 的磨刀行头走进央视演播厅录制今晚播出的节目,并捧回 了沉甸甸的心形奖杯。但回到南通,他便把奖杯小心翼翼 地锁进木箱后,每天依然冒着严寒,骑着老旧的自行车, 踏行几十公里,走街串巷磨菜刀、剪子。三块、四块地小 心积攒着零钱,储存进他的慈善梦想中。 每月仅花 300 元,他却捐出 4 万多元 XX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灾害牵动着全 国人民的心。地震后第四天,南通红十字会募捐点,一位 衣着陈旧的八旬老人走了进来,将随身携带的布包向募捐 台上一倒,一堆硬币“哗啦啦”地倾泻出来。 “我是一名党 员。四川受灾,我心里很难过。这是我磨刀挣的钱。虽然 我今年已经 80 岁了,但我身体还好,还能挣钱。这点心意 捐给灾区人民。 ” 这名老人便是吴锦泉,一位走街串巷靠磨刀赚辛苦钱 的手艺人。当天,他向四川灾区捐出了 1002 元。 “我力量 不大,否则还能多捐点。 ”握着空空的布袋,老人满脸歉意 地说。 汶川地震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爱心,让吴锦泉感受到了 爱的力量。他,要做这种力量的传递者。 磨刀,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从 62 岁退休后 操起磨刀旧手艺,吴锦泉送走酷暑、迎来寒冬,坚持了已 26 年。 “锵,锵锵”在南通市港闸区一带,居民们只要 听到清脆的“吊金龟”声(六片铁板串成的敲打器具),就 知道是磨刀老人吴锦泉来了。接过居民送来的菜刀、剪刀, 吴锦泉停下车子,支起窄条凳,摆好磨刀石,弓着腰,一 丝不苟地磨了起来, “老人家的手艺特别好,我服装厂的剪 刀都是送来给他磨。磨一次能用一年,价格还便宜。 ”港闸 一家服装厂老板张郭平说。 从起初每磨一把刀收几毛钱,到现在不过三四块钱。 吴锦泉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每天仅赚着几十元的微博收入。 他生活十分简朴,青菜自己种,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每个 月的生活费不过 300 元。他省吃俭用,却将磨刀积攒下的 微薄收入,以及政府颁发的慰问金、奖金慷慨捐了出去。 孤残儿童需要帮助,他将 1000 元政府慰问金和 316 元磨刀收入捐给了红十字会;玉树地震第二天,他就蹬着自 行车向募捐点捐去 1000 元;舟曲泥石流,老人又捐出一大 堆硬币,共 1001 元;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筹建,他捐款 3000 元;雅安地震,他又将两大罐硬币捐给了灾区,近 XX 元哪里有困难,哪里总能看到吴锦泉步履匆匆的脚步。 近年来,吴锦泉共向灾区、孤残儿童、贫困家庭捐款达 4 万多元。 榜样的力量,满城爱心如泉涌 4 万多元,对于那些大慈善家来说,也许微不足道, 但对于靠磨刀为生的近 9 旬老人吴锦泉来说,几乎是倾其 所有。老人的善举,一次又一次感动着社会。但他更像一 盏烛光,召唤着无数胸怀善意的爱心人士,也感染了满城 爱心犹如泉涌。 有吴锦泉为榜样,老人所在的五星村成立了“锦泉一 元爱心社” 。吴锦泉带头捐款 3000 元,还发动儿子捐款。 村里的 15 家企业也自发捐出了 3 万多元,就连一些普通村 民也加入到爱心捐献中来。目前爱心社救助资金达到 5 万 多元,已救助 39 人次,向伤残、重症、贫困家庭发放救助 款万余元。 “更多的人不一定向吴老一样去捐款,但可以在 自己的工作中做贡献。他给村里带来一种精神,可以感染 每一个家庭。 ”五星村党总支书记褚君芳说。 XX 年,南通市红十字会还创建了“磨刀老人微公益基 金” 。吴锦泉个人捐款 3000 元,截止目前,基金已收到各 界捐款 15 万余元,惠及 60 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困难环卫 工人、困难农民、贫困学子等人群。 “磨刀老人”也被注册 为江苏省首个公益商标。 就连吴锦泉踏着自行车外出磨刀时,人们也都认出这 位就是用微薄收入慷慨行善的磨刀老人吴锦泉。不少人在 磨刀时,特意给老人一张整钱:“吴爹爹,不用找了,我 们都知道你是在做好事,挣的钱捐给了困难人群。你也算 帮我捐一点。 ”对于这样的好心人,吴锦泉心里感动着,但 他一定让人写下自己的名字,代为捐赠。 “我是一个磨刀的,也是一名慈善大使。通过我,希 望能让更多的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吴锦泉说。如今,他是 南通年纪最长的红十字志愿者。 “我要活到老,磨到老,捐到老” 今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走进港闸区五星村。村里大 多数人家洋房耸立、生活富足。但来到吴锦泉老人的家, 却让人有些心酸。三间低矮的旧瓦房修了又修,老人已住 了 40 多年。旧桌椅、旧被铺,家里几乎没有新的家具和值 钱的生活电器;走进厨房,没见到半点肉丁,半只吃剩的煮 山芋老人还不舍得扔;老人身上的衣服,还是补了又补的旧 物。穿的黑裤子已经有 39 年了,还是出门时才舍得穿的行 头。 物质生活寒酸,但放眼四周,墙上一帧帧老人获奖或 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照片,以及一块块奖杯,又填充着 老人的精神世界,富足又让人敬仰。吴锦泉先后获得中国 好人、中国公益良心奖、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去年老伴去 世了,就我一个人,吃自己种的菜,也花不了多少钱,能 存下来多少,我就捐多少。 ”吴锦泉说。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照片告诉记者,那是他 XX 年 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楷模”荣誉时,在中南 海接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接见。当时他对总理说, 自己要磨刀磨到 90 岁,做好事做到 90 岁!“现在政府接我 定期到医院检查,视力、听力都很好,身体没问题。现在 我要说,我磨刀肯定不止 90 岁,我要活到老,磨到老,捐 款做好事到老。做点好事,这辈子的最后几步路也走的舒 坦。 ”吴锦泉说。 磨刀老人吴锦泉。一身旧衣、肩背微弓、满脸风 霜老人踏着红地毯一出现,就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 掌声。 吴锦泉观后感 1000 字三 今天,我观看了“XX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 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屠呦呦。 XX 年 12 月 10 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 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 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 年, 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 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 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 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 究上。1971 年,在失败了 190 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 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 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 100%的结 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 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 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 44 年来,共使超过 600 万人逃离疟 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 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翻开屠呦呦的履历,里面的“中国精神”如一缕缕春 风扑面而来。在屠呦呦教授出版和发表的众多著作和论文 中,早在 1986 年她就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 6 期上发表 了“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国争光”一文。从文章的题 目就可看出,屠呦呦在本职工作中所体现的爱国之情直抒 胸臆。正像其他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样,如果没有对国 家、民族、人民,以及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舍我其谁的情怀, 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就没有科学创新的动力。在这 一点上,屠呦呦不但默默无闻地做着研究,更是把自己的 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东方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关于城镇医疗服务合同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空间智能主动灭火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山西教育主题馆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PS印刷版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附油封型直线运动球轴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跳接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春季婚宴预订方案范本
- 钢结构外墙维修施工方案
- 拆除混凝土硬化施工方案
- DB37-T 5312-2025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标准》
- 2025年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安东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胆内总管结石伴胆管炎护理查房
- 白酒营销述职报告
- 2025年广东韶关南雄市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7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世界地图矢量图和各国国旗 world map and flags
- 2025年度商铺租赁代理服务合同(含独家代理权)
- 银行借款合同变更协议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护理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PC钢棒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实验室智能化设备的技术发展与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