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热控专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乌苏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热控专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乌苏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热控专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乌苏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热控专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乌苏热电厂一期2×300MW机组工程热控专业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主要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44 专业管理及施工人员配置265场地、机具布置、力能供应276专业施工进度297物资供应计划308安全文明施工309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3210质量管理3311培训工作3412作业指导书编制目录341 编制依据1.1文件类1.1.1 中电投乌苏二标段工程建筑、安装施工总承包合同。1.1.2设计单位图纸及部分厂家资料。1.1.3 中电投乌苏二标段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1.1.4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2002版。1.1.5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2003版1.2标准1.2.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dl/t 5190.5-20041.2.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控篇)98版1.2.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1.2.4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 279-901.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 5009.1-20021.2.6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96版1.2.7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3年5月)1.2.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1.2.9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2006年版)1.2.10达标投产创优实施细则 2 工程概况 2.1主要热力系统简介#2炉为燃煤、自然循环、单汽包、单炉膛形布置、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紧身封闭、固态排渣、煤粉炉。锅炉整体全钢构架,高强度锚固螺栓铆接。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置五台中速磨煤机,四运一备,空气预热器采用容壳式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两台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两台静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锅炉连续蒸发量1180 t/h。型号:sg1180/17.5m4001。 汽轮机为一次中间再热、两缸两排汽(高中压合缸)、直接空冷、双抽供热凝汽式汽轮机。冷却介质为空气,排汽冷却设备为直接空冷凝汽器。配双水内冷型发电机,静态励磁。回热系统共有七级抽汽,分别供给三台高压加热器,三台低压加热器,一台高压除氧器,高压除氧器采用定压运行方式。汽轮机型号:czk330-16.7/0.4/538/538。发电机型号:qfs23302。 本期工程三大主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均由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套供。2.2热控施工范围 #2机组控制系统及仪表,包括#2机组机、炉、电控制系统,#2机组单项自动控制装置。2标段区域内用于以上系统的一次测量仪表、变送器、逻辑开关、执行机构等就地仪表、电源柜、配电箱、电磁阀箱(包括电磁阀)、套供的动力控制箱等。辅助车间控制系统及仪表安装、单调(启动炉及燃油),包括#2机组凝结水精处理混床系统,#2机组汽水取样系统;2标段区域内用于以上系统的一次测量仪表、变送器、逻辑开关、执行机构等就地仪表和责任区域内用于以上系统的电源柜、配电箱、电磁阀箱(包括电磁阀)、套供的动力控制箱等。2标段域内控制系统的盘柜安装、电缆敷设。包括控制电缆(含光缆、计算机电缆)、电缆辅助设施(含桥架、支架、电缆保护管等)、脉动管路、电缆防火封堵等。2.3专业的主要设备及设计特点2.3.1控制方式机组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汽机deh电液控制系统及其它辅助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完成对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的监控。主要控制方式为炉、机、电单元机组集中控制方式,运行人员在单元控制室内通过dcs的输出设备实现对机组的监测和控制。机组的自动控制设置以子组级控制为主,以实现一套辅机系统内设备的控制、联锁、保护,不设锅炉、汽机或单元机组全自动启停的机组级顺序控制功能。集控室采用盘、台分离的布置型式,设公共控制盘,其上布置8台等离子电视,每台机组包括炉膛火焰、汽包水位、dcs画面、全厂工业电视四个显示器,在大屏幕上方设置功率表、频率表和时钟,在操作台上设置重要操作的后备手操。2.3.2主要系统情况dcs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das),协调控制系统(ccs)、顺序控制系统(scs)、炉膛安全监视系统(fsss)等。汽机控制系统deh功能:进汽压力控制实现转速控制、自动负荷控制、抽汽控制、液压阀门管理、阀门试验的基本功能,汽机启停和运行中的控制功能、甩负荷控制功能、超速跳闸保护功能、主汽压力控制功能、汽机自动启动及负荷自动控制功能。主、辅机保护系统:主机保护主要由汽机ets系统、tsi监测框架、锅炉炉膛安全监视系统、抽汽防逆流、低压缸排汽防进水等构成。辅机保护有除氧器水位、压力保护,高、低加水位保护、锅炉安全阀等。2.3.3控制室布置本期两台机组设置一个集中控制室,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在两炉中间的集中控制楼内。控制室、电子设备间下设电缆夹层。 控制室布置于运行转层柱、bc框架两炉之间的位置,值长台置于控制室内。电子设备间布置在大屏幕后面,两台机组各设有一独立的工程师站,另设sis及mis机柜间和热控检修设备间、打印机间、电气厂用管理及五防工作站。2.4热工专业施工特点、难点及重点2.4.1热工专业施工特点1)热工专业点多面广,且新设备不断涌现,测量仪表及控制装置不断向高智能化方向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快,随着施工对象、环境的不断变化,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2)施工工期受设计图纸、材料、设备到货、土建施工、机务安装的多重影响,容易造成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3)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各专业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自然加大。并且在后续施工中必须考虑与其他各工种充分协调的问题。工作内容随时变化,专业接口繁多。2.4.2热工专业施工的难点1)设计深度不够,现场仪表设备的布置;热控电缆桥架的标高、走向、层数;小管道的敷设路径、安装方式等均需进行现场二次设计。2)通常情况下,设计图纸的交付时间较晚,影响设备、电缆、材料及非标件的定货时间。3)进口设备多,厂商提供资料不全,须厂家来人进行现场指导施工,可能延误工期。4)已安装设备现场保护难度大,需要防二次污染,防打击碰撞。2.4.3热工专业施工重点热控安装工作主要分为管路安装和电缆敷设两部分,相对而言电缆的工作量最大且较复杂,这主要由于热工专业性质决定的,而前期做的一切安装工作都是为今后的电缆敷设做准备的,包括桥架安装、盘柜安装、保护管安装等。热工工作范围覆盖主厂房及辅助车间,可以说点多面广,故电缆总长、根数及芯数自然庞大,因此电缆敷设工程在专业施工中作为施工重点对待。3主要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3.1工作思路及策划热工专业以配合完成电气厂用电系统受电、各系统分步试运为施工进度目标,以电缆工程为施工主线,以“保达标、创精品”为质量宗旨,科学地组织劳动力及工机具配置,团结、协作、务实、创优,努力克服本专业的工作难点,用细心策划、精心管理、耐心施工的严谨施工作风,完成热工专业整体施工。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图纸审查,提出图纸中的设计问题,在施工前就予以消除。切实认真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性的做好员工技术培训。 做好施工组织、管理的工作,分析出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找出各分项工作的关键路线,制定计划并严格按施工计划执行,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仪表设备、机具、材料实现集中管理专人管理。交叉工作时,做好与其他专业的配合。努力提高预配制和预组装程度,尽可能前移工作量,为热控专业的安装赢得时间,避免安装施工高峰期过度集中。3.2盘、柜安装3.2.1安装前要求及条件盘柜中dcs系统的机柜、设备对安装环境的要求较高。电子间、集控室、工程师站交付安装的条件是土建工作结束,内部装饰完,照明系统投用,空调系统具备投运条件,消防系统安装完。但考虑本工程实际情况,上述条件不可能完全满足,为赢得工期,必要时必须采用临时防护措施来满足以上条件。1)入库保管:要求环境清洁,无腐蚀性气体侵蚀,温度在545,湿度在65%以下,盘、柜分类明确、摆放整齐。2)倒运时防止碰撞、翻滚和坠落。3)开箱验收必须有监理单位、厂方、施工单位共同参加,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4)盘柜、控制台的基础已安装验收完毕。5)集控室、电子设备间的土建工作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设备进入通道通畅。6)室内通风照明良好。7)对安装施工人员和起重人员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2.2盘、柜基础安装1)基础的型钢底座应按设计施工图进行制作,制作宜在现场进行,其直线度偏差小于1mm/m。当底座全长超过5m时,全长最大偏差不得大于3mm。2)底座在安装前应核对土建图纸,确定基准标高点,以此点作为盘柜底座安装的基准校核点,进行底座的安装。3) 底座安装应在土建平台完工后、二次抹面前进行,其上表面应保证高出最终地面1020mm,一般选用15mm。4) 盘底座应焊接在土建的预埋铁上,座面应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0.1%,最大水平高度差不大于3mm。5) 每组盘底座要有两点去系统接地网相连。3.2.3盘、柜安装1)严格按照盘柜安装布置图进行就位。2) 就位机具主要使用手推液压叉车,用前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避免损坏已装修地面、墙面。3) 就位过程须避免冲击和振动。4) 盘柜摆放整齐后,实际测量固定孔距,在其基础上用机械方式开孔并按照厂家要求进行固定。5)安装完毕后,进行绝缘测试,测量值须满足厂家要求。6) 盘柜的安装质量要求须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的规定要求。盘的正面边线的不垂直度应小于盘高的0.15%。相邻两盘连接处,盘正面的平面度偏差不得大于1mm。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得大于2mm。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2mm,成列盘的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得大于5mm。7) 盘内禁止电火焊施工,避免对盘柜内电子元件造成损坏。8) 盘柜安装完毕后,在厂代的指导下安装dcs系统模件和预制电缆。预制电缆插接时须小心插入,保证接触良好,严格防止插头、插座损坏。电缆固定绑扎牢固,要注意在插头前预留一定的弧度,防止插头承受外部机械应力。模件安装时,应戴防静电专用手套,防止损坏模件。3.2.4盘、柜接地安装1)dcs系统接地有严格的措施要求,施工前与监理、厂代和设计院沟通,最终确定合理的接地方式,选择合适的接地点接入地网。2)接地接入点设置专用路线,便于接地点后续的维护检修。3)安全接地、逻辑接地及最后的系统接地电缆,须严格按照设计院设计的规格进行敷设,连接部分要牢固可靠、接触紧密,4)整个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要小于0.5(或达到厂家的要求)。3.3热控取源部件施工方案3.3.1取样装置安装的一般要求1)根据热工系统图和机务管道布置图,确定测点位置。测点位置的选取要选在无剧烈振动、无腐蚀性气体、便于维修且能真实反映被测介质真实工况的位置。2) 热工取样装置的制作,根据被测介质参数的压力、温度等级、母材材质(设计定型)、选用一次元件的型号规格、保温层厚度等等实际情况,确定所加工的热工取样装置的外型、材质和尺寸,然后绘制出外委非标加工图,对外进行委托加工,并根据使用时间确定到货日期,保证热工取样装置制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3)严禁在蒸汽管道的监察段上开孔和安装取源部件。4)施工前对承压部件、阀门进行检查、清理和试压;对合金钢部件进行光谱分析,并做好明显的标识;核对取源部件的材质是否与设计相符。5)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200 mm。当压力取源部件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按介质流向压力在前。在同一位置的测孔,按介质流向,用于保护和自动控制的要开在用于显示记录的前面。6) 在压力管道(一般管内介质为汽、水、油的管道称为压力管道)上开孔,必须采用机械方式开孔;烟压、风压、气压管道上开孔可采用气割方法,切割后孔口应磨圆锉光,且不得留有毛刺、焊渣。450450气体取样450液体取样450450450蒸汽取样7)测点开取后如不能及时安装取样装置,则需采取临时的封堵措施对测孔进行临时封堵。热工取样装置安装完后如不能及时安装一次元件对取样点进行封闭,也应对取样装置进行临时封堵,以保证异物不从取样孔落入工艺管道内。8)压力取源部件的端口与管壁开孔要对正,误差不得大于1mm,取压孔与取源部件应均无毛刺或其他杂物。中、高压的取压装置采取接管座方式。安装在炉墙、管道侧壁和垂直管道上的烟、风取压管安装时应倾斜向上,与水平中心线成3045夹角,取样出口管一定要垂直向上引至少600mm。压力测点温度测点管道9)取源部件安装应端正、牢固、无渗漏,并在安装好后做好标识。阀门固定牢固,并能补偿主设备热态位移。液位测量装置的一次门一定要水平安装,避免形成水封,影响测量的准确性。10)热工取源部件的开孔、施焊及热处理工作,要在热力设备管道清洗、试压、封闭、保温前完成。11)热工取源部件、测量管路要随机务本体设备一起进行升压试验。打压时一次门打开,二次门关闭,或采取其他措施隔离测量设备,保证其在升压过程中不受压。3.3.2流量取样装置的安装1)节流件安装前的检查:a节流件的型号、尺寸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b孔板的入口、出口边缘应无毛刺、划痕和可见的损伤。c喷嘴的流通表面应平滑,不得有任何可见或可检验出的凹凸不平处。其出口边缘应该是锐利的,无毛刺和可见损伤,并且无明显倒角。2)节流件上下游直管段的检查:a孔板和喷嘴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b在规定的最小直管段内,其内表面应清洁无凹坑,节流装置所在的管段和管件的连接处不得有任何管径突变现象。3)节流件安装:孔板的锐角边应迎着介质流向,喷嘴的曲面大口应迎着介质流向。3.4就地仪表设备安装1)就地仪表安装地点应该光线充足,操作维修方便,且震动影响不大,周围环境无论是运行、检修都应该较为安全,其环境温度、湿度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2) 测量蒸汽或液体的压力、流量时,一次仪表宜设置在低于取源部件的地方,测量气体或真空系统的压力、流量时,一次仪表宜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轴承油压开关应布置在与轴承中心标高一致的地方。3)一次元件的布置,宜选择在靠近取源部件和便于维修的地方,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对于取源部件相邻、相近的变送器、压力开关等一次元件宜适当集中布置。4)就地安装的指示仪表,其刻度盘中心线距地面高度宜为1.5m,且所测介质温度高于70时,应加装“u”型弯或环行弯。介质压力波动比较剧烈时,应在仪表阀门后加装缓冲装置。5)测温元件的安装形式要根据设计及选型决定,测温元件安装前必须经过校验,校验合格后方可安装。a表面式测温元件安装时,应将被测量部位毛刺、锈渣打磨干净,将测量端紧贴被测表面安装。安装完后要检查绝缘电阻值,并做好原始记录。对于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更换。b安装汽机内缸测温元件时,首先检查其外观,测量绝缘电阻值,内缸安装前,各测温元件、测温部件一定要根据图纸试装。试装正常后,单件设备挂牌、做好相关原始记录,库房保管待回装。正式安装时按编号一步步恢复,并随时测量绝缘电阻值,保证设备优质安装到位。c烟风粉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用特制的耐磨型设备,若不是则必须加装有保护防磨管,以防止测温元件损坏,测温元件应比保护管长出4050mm,保证感温端与被测介质充分接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6)差压计正负压取压室与正负压管路的连接必须正确。蒸汽及水的差压测量管路,应装设排污阀和三阀组。真空系统的压力、水位测量严禁装设排污阀。7)开关量仪表应安装牢固,接点动作灵活。轴承润滑油压力开关应与轴承中心线标高一致,其压力取样应从专门装设的润滑油压取样旁路管上开取,且应装设排油阀及校对用压力表(见下图)。8) 浮球液位开关的安装,首先要保证上下两取样孔之间的距离须包含全量程范围。安装时要保证浮球式液位开关的垂直偏差在2之内,且保证浮球式液位开关的动作点与所对应的热工动作定值在同一水平面上,误差不得大于2mm。9)分析仪表的安装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安装处应不受振动、灰尘、强烈辐射、电磁的干扰,分析仪的溢水管须用排水管排至地沟,且不能泄露。3.5执行机构的安装 1)由于受控的阀门、挡板调整门都安装在热力管道、烟风道上,热力管道、烟风道受热时会发生膨胀、位移。热力管道上与阀门一体的直行程执行器在安装时,应考虑热力管道发生热位移时,不会因热位移而造成调节误差,也就是说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两者之间不应产生相对位移。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可在机务安装调节机构前,在不违背安装调试原则的前提下,预先与之协商适当调整调节机构的安装方式与位置,保证执行机构的安装更加合理。在烟风道上安装执行机构,则应考虑执行机构底座直接生根在烟、风管道上,执行机构可用连杆与风门挡板连接,也可以采用对轴连接方式,这样执行机构可随热风道及烟道一起移动,对控制无影响。2)没有热位移的风门挡扳,可将执行机构直接固定在调节机构附近的地面或钢结构上,并不得有碍通行和调节机构的检修。对于直接安装在地面上的执行机构,在建筑专业施工时,要做好足够强度的基础。在钢结构上安装要考虑钢结构本身的强度,保证执行机构在运行时不因产生晃动而造成控制误差。3)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转臂应在同一平面内动作(否则应加装中间装置和换向接头)。一般在1/2开度时,两转臂应同与连杆垂直。4)执行器拉杆的配制配制执行器连杆的组件宜采用球型铰链,并根据执行机构的输出力矩、拐臂孔径和厚度来选择球型铰链的型号规格。执行机构连杆的长度一般应为风门挡扳转轴与执行机构变速箱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且应有足够的调整余度(可通过装在连杆两端的球型铰链来进行调节),但总长度一般不应该超过5m,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执行机构的连杆是把执行机构输出的转动力矩以推拉的方式传递给受控部件,因此要求连杆具有足够的强度,一般连杆使用镀锌焊管, 可参照下表来选择合适规格的镀锌焊管来制作连杆:范 围根据连杆的长度可选择以下范围的镀锌钢管25kg.m 以下3/411 1/460kg.m 以下11 1/41 1/2100kg.m 以下1 1/41 1/22250kg.m 以下1 1/222 1/2250kg.m 以上22 1/235)调节机构的拐臂的连接点应根据计算好的位置,用钻床加工轴销孔,孔径和锥度应根据需要确定,并与球型铰链相配套。当执行机构拐臂与阀门或挡板拐臂长度不等时,连杆要严格根据厂家的设计图纸或说明配置。6)执行机构安装后应达到的标准:a执行机构安装完后,要保证热力系统的管道及锅炉的烟、风管道受热产生位移时执行机构与受控调节机构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b执行机构基础与底座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执行机构动作时不产生晃动和位移。c连杆连接应没有松动、卡涩现象,也没有动作死区,尽可能减少调节动作迟滞。d执行机构安装的位置符合设计及规程规范的要求。e执行机构的安装效果要保证满足调节机构运转的要求,调节机构从“全开”位置到“全关”位置时,执行机构须对应走完全行程。3.6管路敷设3.6.1施工准备1)技术人员根据取源测点的位置、就地测量仪表的安装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仪表管路敷设进行合理的二次设计,并出具管路敷设的二次设计图。施工人员按图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管路敷设,若有冲突及时反馈至技术人员处,由技术人员酌情进行修改调整。2)管路的规格及材质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与图纸认真核对,且要有材质合格证书(由物资部门提供),合金钢管应做光谱分析,并形成记录(光谱分析报告),且 对合金管材做好明显的、易于辨认的标识,并集中堆放,便于保管。3)管路在安装前应进行吹扫清理,要保证达到管内清洁畅通无杂物的要求;如有防腐油脂的应进行脱脂处理,避免在引入高温介质时,发生爆炸;检查要领用的管路有无裂缝、伤痕、重皮的现象,避免有缺陷的仪表管进入施工现场,被施工人员误用;安装前清理干净的管端应采取临时封闭措施,避免异物进入。3.6.2施工方案1)管路敷设路径应遵循设计思路,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管路敷设时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介质,有碍维护检修和振动较大的地方,并应选择长度最短、转弯最少的路线。2)油管路严禁在热体表面和电缆桥架上部平行布置;与热体表面和电缆桥架交叉时要隔开150mm以上。3)管路敷设于地下或穿过平台、墙壁时应加装保护管。4)管路敷设时应与电缆隔开150200mm的距离。5)管路敷设时要有一定坡度,差压管路坡度应大于1:12,其它管路坡度应大于1:100,管路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排出气体或凝结液,管路中途如有最高或最低点时,应在该处装设排气或排液阀门。6)管路敷设前应按选定的位置安装所需的支架,支架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并应符合管路坡度的要求。在不允许焊接的承压容器、管道、需要拆卸的设备上安装支架时,应用“u”型螺栓、抱箍或其它可拆卸的方式固定。7)仪表管支架制作采用机械方式切割,用404或505角钢固定仪表管。支架生根时考虑系统的热膨胀问题,管路与主设备采取u型弯进行补偿,以保证主设备热膨胀时管路不受损伤。仪表管的热膨胀由管路的拐弯处进行补偿。8)管路的支路间距应均匀,各种管路的支架间距为:a无缝钢管:水平敷设时为11.5m;垂直敷设时为1.52m。b紫铜管:水平敷设时为0.50.7m;垂直敷设时为0.71m。9)管路应采用可拆卸的卡子固定在支架上;成排敷设的管路,卡距及间距应均匀。3.6.3管路敷设1)测量烟气、空气、气粉混合物的管路应从取源装置处向上竖直引出且高度不小于600mm,中间连接接头内径不应小于管内径。2)差压测量的正负管路并行敷设且环境温度应相同,并应与高温体表面隔开,距离不少于150mm。3)差压管路的排污门应装在差压计附近便于操作的地方,其排污情况应能监视,排污门下应装设排污槽(漏斗)和引出至地沟的排污管。4)油管路、压缩空气母管和控制气源支管应采用不锈钢管,母管的最低点应装设排液装置,支管应从母管上半部引出,接到仪表和控制设备的分支管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紫铜管。5)直接进入盘内的成排管路敷设时宜由盘内向现场延伸施工,盘内不应有交叉,盘外交叉点可根据现场条件分散处理,确保管排整齐、划一、美观,交叉和拐弯最少。6)管路要严格清洗,管内应无油脂。7)测量高粘度及腐蚀性介质的压力、差压(液位,流量)时,管路上应加装隔离容器,隔离容器应垂直安装,成对隔离容器内的自由液面必须处于同一水平面内。8)隔离液应根据设计选用,如无设计,可按下列原则选用:a与被测介质不相混合和溶解。b密度与被测介质密度相差较大。c与被测介质不起化学反应。d被测介质处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时隔离液不挥发,不蒸发。9)施工完毕的管路两端应挂有标明编号,名称,用途的标志牌。10)成排敷设的管路的对接焊口应布置成整齐的“v”字型或斜线型。管路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应无漏焊、堵塞、错焊现象。11)二次门前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工作压力试验。12)管路与仪表和设备连接时不应产生机械应力。13)各种方式的压力、差压、液位管路的连接方法见典型设计。3.6.4管路的弯制和连接1)必须采用机械冷弯的方法弯制。2)管路的弯曲半径,对于金属管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管路弯曲后应无裂缝、凹坑,弯曲断面的椭圆度不应大于10%。3)管路需要分支时,应采用与管路同样材质的三通连接,不得在管路上开孔直接焊接。4)不同直径的管路对口焊接时,其内径差不应超过2mm,否则应采用变径管连接,相同直径管对口焊接不应有错口现象。5)铜管宜采用铜管卡套接头进行连接,终端必须用专用接头固定密封。3.6.5管路防冻1)当仪表管路或设备内的测量介质在最低温度易冻结或凝固时,管路应有可靠的伴热保温措施,仪表设备应安装在保温箱内。2)管路伴热应遵守下列规定:a不得使管路介质汽化。b差压管路的正负管路受热面应一致。c管路与伴热设备应一起保温,并要求保温良好,保护层完整,最外部用镀锌铁皮。3)电伴热应遵守下列规定:a电伴热线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和绝缘检查,绝缘阻值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b电伴热最高耐热温度应大于冲管时管路表面温度。c电伴热线的接入电压应与其工作电压相符。d施工时不得用任何机械敷设电伴热线,只能手工敷设,在拐弯及阀门处要注意电伴热线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四倍。3.6.6管路防腐1)管路、管路支架、固定管卡应涂刷防腐漆和表面漆。2)涂漆应遵守下列规定:a管路的面漆应在管路试压后进行涂刷。b涂漆前应清除表面铁锈,焊渣,毛刺及油水等污物。c对有危险性介质的管路(如油)应涂刷与主系统相同颜色的面漆。3.6.7管路的严密性试验及冲洗1)管路敷设完毕后必须进行严密性试验,并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2)所有的管路在设备投运前必须进行管路冲洗,并保证冲干净管路内的杂物。3.7电缆桥架及保护管施工方案3.7.1电缆桥架的检查:电缆桥架由制造厂家制作,安装前应检查其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桥架要平整,加工尺寸要准确,内部要光洁无毛刺。3.7.2电缆桥架及保护管安装区域温度不应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桥架及保护管与热管道保温层表面平行安装时其间距宜大于500毫米,交叉安装时宜大于200毫米。3.7.3严禁在油管路正下方及油管路接口的下方安装电缆桥架及保护管,在易积粉尘或易燃的地方,宜采用封闭式电缆桥架。3.7.4电缆桥架安装1)电缆桥架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其上部与楼板或平台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桥架与桥架,桥架与接线箱,桥架与桥架盖,桥架盖与桥架盖之间应固定牢固。2)桥架的连接、变宽、变高、小角度转角时,应分别使用配套的连接片、调宽片、调高片、及调角片等通用配件,并采用螺丝连接。3)电缆桥架与测量管路成排上下层安装时,其间距不宜小于200毫米。3.7.5电缆保护管的安装1)根据电缆的外径选择合适的保护管,保护管的外径一般为电缆的1.52倍。检查要用的保护管,不应有扁瘪或裂缝。2)保护管的弯头不宜超过二个,否则加装中间盒。弯管宜采用冷弯方法,大管径管子可采用弯管机弯制。保护管的弯成角度不应小于90度,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3)穿过平台的保护管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米,当电缆保护管多而集中时,可采用保护框。4)电缆保护管或保护框引入表盘时不宜过长,高出盘内地面30-50mm即可。5)安装完的保护管管口应光滑无毛刺,并应临时封闭管口,严防异物掉入。6)安装完的电缆桥架及保护管都应有良好的保护接地。3.8热控电缆敷设3.8.1电缆敷设工程是热控安装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热控电缆数量多,品种繁杂,范围广,必须全力以赴、认真对待。只有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才能保证电缆敷设质量。电缆敷设实行全过程监控管理,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为责任人,作业班负责具体实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电缆管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本工程将对电缆到货、电缆领用、库存及返回的空电缆盘等等进行全天候全程的跟踪管理,并每天在电缆敷设完后对现场存余电缆进行盘底,做到现场电缆管理台帐日日结清,极大地改变了电缆现场管理失控的混乱局面,提升了电缆管理的水准。电 缆 清 册序号电缆编号起点终点设计型号设计长度实际长度路径中文名称备注栏质保书编号电缆轴号电缆规格型号电缆总长剩余电缆长度最终去向使用情况序号电缆编号电缆绝缘电缆长度敷设时间备注1电缆跟踪记录电缆日检敷设记录序号电缆编号起点终点设计型号起点标尺终点标尺电缆轴号长度路径完成时间施工负责人 3.8.2电缆敷设的原则 1)电缆敷设应遵循从集中点向分散点(控制室或配电设备向施工现场),敷设路径相同或相近的、同系统的电缆一次性敷设的原则。2)电缆在桥架上分层敷设,自上而下依次为:高压动力电缆、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网络通信电缆。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严禁同层敷设。3)电缆敷设时应尽量避免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应成排交叉。交叉方式的采用应尽可能照顾到人在视觉上产生的直接感观效果,如交叉点在人的视线之上时,采用多数电缆在下的方式交叉;而交叉点在人的视线之下时,则要采用多数电缆在上的方式交叉。4)电缆敷设一定要选择最短最合理的敷设路径。 3.8.3电缆敷设前应具备的条件 1)施工图专业会审已完成,电缆敷设清册已与接线施工图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存在的问题已得到解决。2)电缆敷设清册已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校核;技术交底已经完成;由专工牵头,已同电气各相关技术人员一起经现场勘查后,协商确定各自专业电缆敷设的路径和层次,且已做好现场标识。3)电缆桥架已施工完毕,且已通过验收,电缆通道畅通,光照充足,需搭设的脚手架,已按要求完成。4)要求的不同品种、规格型号、足够数量的电缆,已从集中堆放点运到现场施工点。为满足文明施工需要,电缆的施放量只宜考虑23天的用量,避免大量电缆在施工现场堆放时间过长。电缆敷设用的工机具、材料、通信器材、劳动用品已准备齐全。5)组织人员已落实到位,职责已明确。6)在带电区域敷设电缆的安全措施已实施。3.8.4电缆敷设1)电缆敷设时电缆的头尾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并负责对照临时电缆牌的内容是否与电缆清册一致,内容包括序号、电缆编号、电缆名称、规格型号、起点、终点等。2)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严禁同层混放,以避免电磁干扰。电缆应该排列整齐,弧度一致,尽量避免交叉。3)电缆敷设应一根一根的进行,采用边敷设、边整理、边绑扎,并最终固定的方法进行施工。前一根电缆的敷设达不到质量要求,不得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4)电缆引入盘内时,必须从桥架同一边的下方引出,最下层从桥架同侧的上方引出(是为了保证电缆桥架的最下层的底部没有电缆翻出),且弯曲弧度必须一致。当进盘电缆引出位置距离进盘预留孔超过500mm时,可采取用镀锌槽盒制作封闭引桥的方法进行过渡。7)敷设完一根电缆后,必须将电缆绑扎牢固或者编织整理成排。电缆的绑扎按下列原则进行:a垂直敷设或超过45的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均须绑扎,桥架上每隔2m的位置处应予以绑扎;b水平桥架上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处应予以绑扎,电缆接头的两端要绑扎,每隔510m处需要固定;c成排敷设的电缆每隔3m,用黑色过塑铁丝对其进行编织整理,保证电缆敷设完后的工艺。3.8.4电缆头的制作及接线1)接线前,技术人员应将端子出线图与设备端子排进行认真的核对,若有问题及时向设计院提出,得到正式明确的书面答复,必要时重新绘制接线图。接线人员若发现图纸与实际有误,须及时反馈至技术人员处,不得自行改接线。2)集控室与电子设备间内,同一盘柜的电缆实行统一排列方法和接线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同盘柜的电缆实际分布情况,结合接线人员的施工习惯,分配接线工作。技术人员为便于接线人员施工,应该在接线前,对盘柜内电缆的分布排列,作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设计,以确保接线人员施工思路前后的一致性和连贯性。3)控制电缆头的制作a电缆引入控制盘柜后,接线人员根据技术人员出具的电缆区域布置图,将电缆依次固定在盘底的电缆固定支架上,要求进盘弧度一致、电缆排列整齐一致。电缆根数较多时,应制作或加装固定支架,分层布置,且不得影响以后施工中的电缆查找。b电缆头制作时,要保证成排电缆头标高一致,排列整齐,不得相互叠压。采用绝缘胶带制作冷缩控制电缆头,绝缘胶带包扎后的缆头长度应统一为25mm。屏蔽线(含总屏和分屏)要挑散成铜丝,然后编织成辫子,统一从电缆头的下方引出,套上黄蜡套管,压接线鼻子后接至盘内的接地铜排上,保证屏蔽芯单点接地。4)接线a接线时,先将电缆头以上线心完全散开、拉直,注意不要伤及线芯。b在缆头上部约10mm处进行第一道绑扎,多根电缆的线芯汇总,每隔150mm左右绑扎一次,以后根据线芯所对应接线端子的位置,按横平竖直的原则分出线芯。c电缆线芯应尽可能利用原盘柜的走线槽进行布线,线槽容量不够时,应进行加装、改装,扩大线槽容量,直至达到布线所需的容量要求。d端子头的号码筒采用专用的白色pvc套管制作,用专用电子打号机进行打印,长度根据盘柜接线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按35mm统一考虑,号码筒的文字不得倒置,垂直端子排一律从左至右,水平端子排一律从上至下。e电缆备用线芯的长度一律按最远端子进行预留,并在备用芯端头做好电缆标识,最终整齐的放置在线槽中。f单股硬芯线在需要弯圈接入接线端子时,弯圈方向与紧固螺丝旋向必须保持一致。多股铜芯软线不得直接接至接线端子上,必须用开口或针型带绝缘头的接线鼻子压接过渡,并保证接触良好,压接牢固后接入接线端子。5)电缆牌的悬挂 a电缆牌采用专用的白色pvc标牌,用专用的电脑打印机进行打印,标牌内容包含:电缆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起点、终点。b电缆牌根据盘内布线的实际情况,电缆牌用尼龙扎带直接固定在电缆头的下方,或者用尼龙线悬挂在接线端子处。c确定方案后,一定要保证电缆牌悬挂高度一致,绑扎牢固、排列整齐、便于查阅。标牌文字方向不得倒置,电缆牌横放时从文字方向左至右、电缆牌竖放时文字方向从上至下。6)光缆的敷设a网络通信光缆或者是带光端水晶头的网线在敷设时,端头一定要用塑料布包裹好,并绑扎牢固,保证在敷设过程中不会脱落。b光缆应单独敷设,按设计要求敷设于专用的封闭槽盒内。c光缆的端头,由厂家携带专用工具前来制作,在此之前一定要采取措施保证光缆的端头清洁,光缆标识清晰。3.9汽机监测系统安装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tsi)的安装,可分为测量仪表盘的安装、盘上仪表的安装、前置器的安装、现场传感器的安装以及其间联络电缆的敷设。其重点是现场传感器的安装。3.9.1安装前的检查1)设备开箱时仔细核对实物是否与到货清单相符。2)外观检查:确认显示仪表、前置器、传感器、延伸导线无机械损伤,且铭牌标志齐全。3)安装前tsi仪表要进行成套校验(测量传感器、延伸导线、前置器及相对应的盘上二次仪表的测量通道要一一对应),校验合格后要保证各部件铭牌编号标识一致且清晰齐全。3.9.1前置器安装1)前置器的安装:前置器必须安装在就地接线盒内,并保证前置器对地绝缘。一个接线盒允许安装多个前置器,接线盒应接地,其安装位置应根据延伸导线的长度和周围环境确定。2)前置器必须与传感器、延伸导线相匹配,安装前应仔细核对实验室校验编号是否完全一致。3)前置器与仪表的连接电缆必须用屏蔽电缆,接线方式在热工电缆敷设章节中述及,连接电缆屏蔽层接地时应将屏蔽芯挑出、编织整理好后套上绝缘套管,留好长度后压上针形鼻子,保证屏蔽芯单点接至机柜内相应组件背面专门的屏蔽芯接地端子上。3.9.2传感器的安装1)传感器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一般汽轮机厂家资料上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且供有安装传感器的支架及各种配件,所以热工的安装重点应放在传感器安装时,对其间隙的调整上。2)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被测对象表面与探头端面的相对机械位移量。一般根据其作用和安装方法的不同分为轴向、径向两种安装模式。3)对被测对象的要求:a金属材料,导磁率好 b表面光滑,无毛刺。4)传感器安装的重要参数是其与被测对象表面的初始间隙,一般制造厂给出的参考数据是11.5 mm,实际安装时,应根据试验室校验时给出的“电压间隙曲线”的线性段中心点电压来确定安装间隙,一般该中心点的电压为-12v,安装时应根据其输出的电压值来安装和调整传感器的间隙,并力求准确。传感器探头间隙调整好后,应将锁紧并帽的螺母锁死,并采取适当的防松措施,防止传感器在运行中因为受到机组的高频振动影响而松脱。 3.10仪表联校 3.11压力压力仪表按量程平均分为5个校验点(包括零点和满量程)。差压仪表选6个点,下限值在1030量程间选取。在一次测量仪表压力输入端(差压仪表为正压侧)加压力信号,缓慢增加(或抽真空)信号使二次被校仪表(dcs) 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此时标准表显示的值为校验点真值,二次表显示的值为上行程值,至变送器压力上限值。再缓慢减少(或放空)信号使二次被校仪表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此时二次表显示的值为下行程值,至变送器压力下限值(或零位)。上行程值应在增加(或抽真空)信号过程中,使被校仪表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时读取,下行程值应在减少(或放空)信号过程中,使被校仪表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时读取,读取和记录此输入压力信号和显示仪表数值,计算测量系统的综合误差。综合误差为校验点真值(或换算的压力值)与输入压力显示值之差,综合误差应不大于系统内各单元仪表的允许基本误差的平方和的开方值,否则应重新检查各单元仪表。注意:仪表上限值只进行上行程的检定,下限值只进行下行程的检定。数据修约:各计算误差值按被校仪表的允许误差值的1/10进行修约,修约规则为大于五入小于五舍及偶数法则,校验结果的判定以修约后的数据为准。要求:仪表综合误差仪表允许综合误差仪表回程综合误差仪表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信号动作报警偏差仪表允许综合误差的绝对值各校验点实际校验结果,其综合误差均不大于测量系统的允许综合误差,对于主要压力、流量仪表综合误差不大于允许综合误差的2/3,对于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流量仪表,其常用点综合误差不大于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1/2。 3.12温度温度仪表按量程平均分为5个校验点(包括零点和满量程),按仪表量程平均分成5个温度校验点(包括零点和满量程),断开就地设备侧接线并加入模拟(毫伏或电阻)信号,缓慢增加(或减少)信号使被校仪表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此时读取的值为上(下)行程值,上行程值应在增加信号过程中,使被校仪表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时读取,下行程值应在减少信号过程中,使被校仪表显示相对应的校验点数值时读取,读取和记录此毫伏(或电阻)信号和显示仪表数值。注意:仪表上限值只进行上行程的检定,下限值只进行下行程的检定。计算测量系统的综合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测量系统的综合误差,其综合误差不大于系统内各单元仪表的允许基本误差的平方和的开方值。否则应重新检查各单元仪表。 tt-t1e系统内各单元仪表的允许基本误差的平方和的开方值t系统综合误差mv();t各校验点的温度换算的毫伏(或电阻)值mv();t1就地加的相对应各校验点的温度模拟信号值mv();e仪表显示0时就地加的信号值mv();数据修约:各计算误差值按被校仪表的允许误差值的1/10进行修约,修约规则为大于五入小于五舍及偶数法则。校验结果的判定以修约后的数据为准。各校验点实际校验结果,其综合误差均不大于测量系统的允许综合误差,对于主要温度仪表综合误差不大于允许综合误差的2/3,对于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仪表,其常用点综合误差不大于系统允许综合误差的1/2。安装在设备(发电机)内温度检查:用万用表检查温度计电阻,设备(发电机)内温度电阻值(包括线路电阻)应符合厂家要求。用100v兆欧表检查电阻绝缘, 应大于100m。4专业管理及施工人员配置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是工程施工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施工组织设计考虑加强管理,改进劳动组织,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优选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当减少现场人数为原则。考虑到本工程实际需要及项目部的要求,设专业主任,全面管理热控专业,设专职工程师负责专业全部技术工作,设锅炉热控安装班长及工程技术人员负责锅炉及附属系统热控安装工作,设热控汽机安装班长及技术人员负责汽机及附属系统安装,设调试班长及技术人员负责热控单体调试的工作,综合性事务由专业专职安全员进行管理。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工期的要求,对本工程劳动力资源规划如下:专业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6人热控调试人员(技术工人)12人锅炉安装人员(技术工人)17人汽机安装人员(技术工人)15人施工高峰期借用工30人电缆敷设时增加零星用工60人 施工劳动力配置图表: 热控专业质量管理体系:项 目 总 工质量管理部专职工程师热炉技术员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