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 津 师 范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学 院:初等教育学院学生姓名: 学 号:专 业:小学教育(英语)年 级:2008级完成日期:2012年 3 月11日指导教师: 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流动人口的流动速度。导致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就这一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不公平与我国的政策的不完善,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问题也间接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的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改善这一问题,提出建议性意见:要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关键字: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教育公平the study on the fairnes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bout floating peoples children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the urban rural gap is enlarge. a large of the rural labor transferred to the city. for this reasons , followed by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 an floating population also appear. with their parents living in the city, the rural-urban migrant children must meet a lot of problem ,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s the problem of the right to equal education. this new problem has had a great impact up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it has given raise to a series of new social reconstructions. they are many factors to cause this problem: such as the imperfections of national policy, itself unstable, the pressur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problem is not solved, it must turn pulling o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erfect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chinese children, the overall national quality, the unfair of the rural-urban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unhealthy emotion about children. in this paper, i mainly focus on the unfairness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from the problem to analysis of the cause .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oblem.key words: rural-urban migrant children; compulsory education; fair education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1(一)问题的提出11.流动人口出现12.流动人口子女的出现13.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出现1(二)国内研究现状2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3(一)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31.流动人口子女面临社会环境的不公平42.流动人口子女受学校教育的不公平43.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起点的不公平5(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所产生的影响61.对流动人口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62.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73.对整个国民素质的影响7三、对流动人口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建议9(一)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9(二)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的标准9(三)在经济上对农民进行扶持10(四)解放思想,发动全社会关爱流动人口子女10参考文献11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1.流动人口出现纵观中国的经济发展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改革措施使经济飞速增长,农业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大批的富余劳动力流入其他地区行业寻求发展,从而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城镇的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城市的发展进程,城镇需要的劳动力显然比不上城市的劳动力需求量,这就使得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从事城市建设或经商活动,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城市劳务市场进一步开放,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和城镇转移,并且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增加。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省内跨县(市)、市区和跨省的流动人口(不包括在县(市)、市区内的流动人口)合计达7875.65万,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4241.86万,占53.86%。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册)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4-35.2.流动人口子女的出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十年里。我国流动人口数量陡增,在数量递增的同时,流动人口也慢慢适应了城市的生活,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发展的落脚点,还有因为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大城市也越来越离不开流动人口,因此很多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安家落根,把妻儿子女也接到城市里生活。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个趋势第二代移民的出现,即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数量的陡增也使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持续增加,这成为城市里面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3.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的出现对于这些流动人口子女来说,随之而来出现了他们长大以后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上学读书的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无法跟常住人口子女一样去公办学校读书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国家的户籍制度和教育拨款制度造成的。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因此当流动人口子女离开家乡户籍所在地之后,当地的政府就不再负责他们的教育,但是这些孩子在所在城市的政府也没有责任去负责他们的义务教育,这就造成两个地方都撒手不管的局面,这些孩子就无法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这一制度的缺陷促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的一个盲区。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靠加大城市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那么可想而知所在城市的政府会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所在城市的公办学校也不可能无限的接受流动人口子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果流动人口子女想在流入地获得与当地人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进入当地公立学校读书,他们必须交纳高额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可是流动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好,这些父母中很少有人能负担起这么昂贵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当无法进入公办学校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考虑将孩子送到一些费用不高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或者是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简陋,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也不高,可能还有极少数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父母的原因辍学在家无法接受义务教育。总之,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令人堪忧,我们不得不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化。(二)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国内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起初并不是非常系统规范,从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现象的产生开始,我国就陆续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据调查显示,最早涉及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1995年由记者李建平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在以后的几年里,我国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很少,大家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很低,还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不能预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一般认为,刊登在1997年第2期天津市教科院学报上,署名为研究组的天津市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是真正意义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单独的学术探讨的最早文章。但经考证,由刘恒发表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上的四川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状况的调查与建议更早于研究组的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银德辉,杨滔.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08(8):24随着国家和人民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社会各界都为此问题贡献出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而且各级政府部门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争取去改善这一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尽人意,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说在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流动人口子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上、以及城乡差距带来的自尊心伤害、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以及师资和教学设备等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富余,农民大量走向城镇,走向沿海,东部等发达大城市,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流动人口”现象,随之而来大量的流动人口子女形成了第二代流动人口群,他们的义务教育问题就逐渐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首先第一章绪论了解论文的产生背景及历史,纵观了一下当今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二章正式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发生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造成的后果进行了醒目的提示,最后第三章就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初略的认为我们应该从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并具体到对教育财政性的拨款和改善公办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整顿。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一)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包括两部分:一是随着父母到流入地的子女,也就是流动在外子女。二是没有跟随父母到流入地,而是留在家乡,由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照顾的子女。本文要研究的主要是跟着父母到流入地的那部分流动人口子女,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6-14周岁,这样的年龄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他们随着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学习,也被称为“流动儿童”。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推算,2000年中国大约有14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1409.68万,占流动人口总量的13.78%。其中跨省流动儿童338.63万,占全部流动儿童的24.02%。省内跨县(市)、市区流动儿童492.84万,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4.96%。县(市)、市区内流动儿童578.21万,占全部流动儿童的41.02%。而全国大约有878.23万流动学龄儿童(年龄在6-14周岁的流动儿童)。 王放.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5(9):29.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逐步增加,随之而来,他们在城市中的受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要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也变得迫在眉睫。虽然,近些年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非常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并在其关注和努力下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种种不足,流动人口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在这些问题中,最突出存在的就是公平问题。流动人口子女他们(她们)跟着父母外出流动,离开了家乡,由于我国的国家政策和教育经费的拨放,这就使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据调查,流动人口子女中有一部分由于家庭条件较好,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但是其余很大一部分的流动人口子女无法进入到公办学校,只能进入一些民办学校,或者是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这明显就是一种入学上的不公平。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的教育起点不公平。据调查显示,那些外来打工子弟学校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比。他们的办学条件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例如教学场地小,教学设施差,教师队伍水平偏低,教学压力大。流动人口子女必须在这样差距很大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这就无形中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教育不平等,除去学校教育环境外,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也远远比不上本地学生。他们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自身素质比较低,道德水平相比之下也偏低。他们一般处于城市人口的最底层,从事着一些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动,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不公平的地位,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文化背景也导致着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子女存在着不平等1.流动人口子女面临社会环境的不公平长期以来,我国只有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概念,而缺乏国民概念,采用的是分别待遇政策,从而使作为人口最多的国民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和维护。 邬开东.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国民待遇j.上海教育科研,2004(12):18.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制度,使得大部分的待遇和福利都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连,原本只是职业不同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身份上也有了差异。农村流动人口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和其它领域中,市民待遇都不如城市居民,这使得城市居民形成了一种“一等公民”的意识。他们普遍认为应该比农村居民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样的心理导致他们产生一种盲目的错觉:城市天生就是城市人的城市,农村人天生就应该呆在农村。这样就形成了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一种偏见和歧视。他们把流动人口视为“外来人”,认为“外来人”是没有资格和权力去享受城市中的各种优越的资源。在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方面,他们根本不愿意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学,更不用说去关注和重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甚至将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视为理所当然。2.流动人口子女受学校教育的不公平我国的流动人口子女在所在地上学的途径有以下主要三种情况:第一,在公立学校借读;第二,在民办学校读书;第三,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到公立学校借读以及到民办学校就读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就学的主要途径。目前,70%以上的流动儿童、少年均在流入地的公立学校就读。其中,北京市目前流动儿童、少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人数已达到21.4万人,占到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74.3%。 蒋国河,孙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反思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6):14.民办学校在深圳已成为暂住人口子女就学的主要渠道之一,共有10.28万名非户籍学生就读。 杜越等.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7-68.但是我必须看到,在公立学校借读的流动人口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需要交纳比较高的借读费(每年500元左右)和赞助费(每年1000-2000元)而得以进入学校的。但是许多流动人口子女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担负起如此高昂的学费,这样的情况导致另外很大一部分的流动人口子女只能进入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学费相对低廉的私立学校,也就是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的条件极差,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正式的教室,桌板椅凳很不齐全,照明设备不达标,更谈不上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体育设备。这些学校的教学环境也非常差,大部分设立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卫生条件也比较差。这些民工子弟学校通常是由流动人口自发筹措资金开办的,因此交纳学费并不高,一般每个月只收取学生50-60元学费,学校的规模也不规范,几十人到一百人不等。根据我国国家政策的规定,一个学校办学它最少也要有300人的规模,小于这个规模的学校不是正规的学校,另外一个方面,学校的师资状况也不容乐观,教师自身水平不高,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寥寥无几,许多教师没有教学经验,临阵磨枪上阵的不在少数。在很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老师他要同时负责几个班级的学习,甚至一个数学老师既要带数学他还要兼任语文、历史等其他科目。而这样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取得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格证书。3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起点不公平学生的教育起点很大一部分是指他们所在的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家长的社会阶层及文化程度。与城市人口家庭相比,流动人口家庭不管是在父母文化程度还是在家庭经济实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就间接的影响到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流动人口基本上是由从农村来的农民工组成,因此流动人口家庭中贫困家庭非常多,家庭收入偏低,很难维持子女在流入地的正常学习开支,家庭的经济条件是阻碍流动儿童入学的重要原因。据1997年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部分抽样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家庭贫困有近四分之一(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当贫困难以维持子女正常的学习开支时,子女就不得不失去受教育机会。 张春荣,宋士云.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3(1):24.流动人口家长所属的社会阶层比较低下,大部分属于体力劳动阶层,不具有较多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较差,很难给子女积极的指导和影响。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得不到父母很好的家庭教育。学习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学校或者自身的意志力。想要取得较好的成绩相对来说比较难父母的文化素质间接着影响着下一代的教育,可想而知一个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肯定是非常重视的,而一个没有知识背景的家庭他们的教育观念薄弱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没那么在意。部分流动人口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这种落后不仅仅是经济的落后,还表现在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他们没有认识到接受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大部分看重的是怎样多赚钱,而对子女不做“无谓的”教育投资。广州市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对其子女的学业期望普遍偏低,有55%的家长希望子女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赚钱,有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只需要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行了。 李悠.流动人口家庭环境对子女道德认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导刊,2003(8):17.这些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其子女的主动失学。大部分流动人口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家长的文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子女在家庭中所获得的帮助的多少,间接影响其子女的入学机会和学业成就。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越倾向于辅导其子女的学习,而其子女也越有可能进入质量较高的学校。 慈勤英,李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3):67.从其父母的受教育状况来看,绝大多数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以国内的最早也是办得最好的打工子弟学校北京行知实验学校为例,学生家长中,不要说高等教育,高中毕业的人也绝无仅有,大多数为小学、初中文化水平。 王磊,沈燕.“流动的花朵”也有春天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查j.生活教育,2006(1):23.但是城市户籍孩子父母的学历大多为大专或以上。父母的这种文化知识、教育背景差异直接导致了不同出身背景子女家庭教育以及学业成就的差异化,也导致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在学业期待上的不平等。(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根据抽样调查, 北京330多万外来人口中,6-14岁的少年儿童占3.6%,也就是说达到了12万以上的人数。据估计他们的入学率仅为12.5%。我们依据这一比例计算,仅仅只能有1.5万的少年儿童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而10.5万的流动人口子女没有机会去学校学习。当然这里所说的流动人口并不是我们所研究的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据调查我们中国现在有6000万农民进城务工,如果是北京的比例,有3.5%的少年儿童人口的话,全国就有达到210万人数的流动少年儿童。我们按照北京的失学率计算,则全国有183万适龄的流动人口的子女失学。183万人数的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上学,这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将导致我们国家每年新生100多万15岁以下的文盲。这对于提高我国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破坏作用是相当大的。 谢晋宇.流入大城市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西北人口,1999(4):32.1.流动人口少年身心的不健康流动人口子女面临这么多不利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这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列的有害影响。首先他们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由于不稳定的恶劣环境,流动儿童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流动人口由于经济的原因只能住上一些环境较差的民房,这样的居住环境很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期,对很多生活安全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自身防范意识差,例如,对于城市的交通规则认识不足,过马路不注意红绿灯,这样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城市中不像是在单纯的农村,社会上闲杂人等随处都是,流动人口儿童缺乏对社会安全意识的认识,不懂得保护自己,很容易遭受一些不法分子的欺骗拐卖,这会给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样孩子们心理也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孩子们初到一个城市,一个崭新的环境,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无形中造成了一些城里人对农村孩子的歧视,很多孩子无法同城里的孩子们交流沟通做朋友,在学校甚至无法参与到他们的班集体活动中,很多城市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与农村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这样长久的不平等待遇和无形中的歧视,这将给正在发育的流动人口儿童造成很大的心理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卑、暴躁冷漠、戒备心理强等不健康心理,对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另一方面,孩子们失学在家,长期处于不良的生活条件下,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一些孩子会养成一些偷盗等不良习惯。2.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就当前的社会稳定分析,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的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用工荒”,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很大的间接影响,在农民工荒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劳动力缺少这个层次,有一些企业并不缺少工人,反而是工人过剩但是一些高水平技术人才却缺口很严重,招不到合适的那个职位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问题就直接牵扯到我们国家人才问题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都存在这么大的问题,大部分流动人口的子女都上不了学,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不了,孩子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对于我们国家整体人才素质的提高是很大的一个阻碍。我们的高素质人才的缺少又进一步滋生了新的社会问题,仔细分析刚刚出现的“用工荒”这样的社会问题,跟我们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出现是存在很大的因果关系的。因此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会造成我们社会的不稳定,“用工荒”仅仅是我们社会不稳定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3.对整个国民素质的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个国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素质的提高体现在很多方面,最显而易见的是体现在我们每个老百姓自身的变化上,例如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更礼貌了,穿着更加得体了,举止更加有涵养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提高了,能自觉的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了,文化素质更高了。文化素质这一方面很大一部分在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全国义务教育要得以普及需要我们落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是影响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学生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之流动人口大量的出现,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在显著增加,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教育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着整个义务教育的普及,从而也拖垮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是我们国家一个国际形象的代表,国民素质提不上去,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是大打折扣的,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很大一个阻碍是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得不到解决。综合以上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关系的是我们国家的社会问题的出现,社会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就直接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了,社会存在那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将导致我们整个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也就与我们每一个平常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了,因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不再仅仅是流动人口这个弱势群体所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个国民自身利益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国家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积极的想办法为社会解决这一难题。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让他们享有同城待遇,与城里的孩子同校学习,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公平问题的需要,更是促进国家、民族和谐发展的意图在焉。 张生.做好民工子女教育工作意义重大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06(2):34三、对流动人口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对策建议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流动人口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要想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从多方面想办法,制定惠民政策,真正解决这一社会性难题。(一)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当务之急是制定时代需要的保障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的新的法规和政策。 张红,刘畅.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难题j.理论界,2006(1):31.中国“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是造成流动人口子女上学困难的根本问题。现今来看,户口簿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体现,而且是一种资源享有权的确认。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他们一般很难获得流入地的户口,这也使得他们的子女很难享受到城市的市民待遇。当前的户籍改革首当其冲要正确定位户籍制度的功能,即户籍只作国民身份和人口事件登记之用。 王涤.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4(4):64.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身份证管理制度,建立自由迁徙、自主定居、籍随人走、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 贾汇亮.教育弱势群体救助:制度安排与保障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6(4):34.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特别重要的一点,流入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统筹安排,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当作当地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之一。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李英.论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三大矛盾j.中小学教育,2004(1):34.地方政府在其招生计划中考虑到流动人口子女,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私立学校为辅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尽量使流动儿童能在流入地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权利,必要时可以为公办学校制定招收一定数量流动儿童的强制性指标。(二)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的标准想要实现“公办学校为主、私立学校为辅”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是有着它存在的必要性的。对农民工子弟学校,需要根据当前情况确定一个审批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学校应该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手办学,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办学质量。要改造那些条件很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政府部门给予那些条件差的学校经济上的支持,改善办学环境,使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都享受到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舒适的学校环境,很好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在经济上对农民进行扶持要想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就必定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持。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是造成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对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环境产生压力的直接原因。1957年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是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的3.23倍但自1997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到2001年,农民人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接自动化技术》教学大纲
- 点金术课件教学课件
- 玉溪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防疫和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
- goodhabits课件教学课件
- 项目建议书与可研报告编制大纲及二者区别
- 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方案
- 2024年二季度碳交易市场运行与政策盘点-碳价突破百元 碳市场扩容在即
- 2024年薯、豆相关植物加工品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第五单元 以形写神的人物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解读
- 高中数学专题讲座数列
- 常见职业危害相应职业禁忌症(简表)
- 老挝10大经济特区
-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PPT)
- 房地产客户信息登记表
- 小学音乐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课件ppt课件
- 郭维淮平乐正骨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考核评估方案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2020年-word版-可编辑-带水印7页
-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检查验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