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孟论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论语 ln 不亦说乎 yu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n di 不悱不发 fi 举一隅 y 奕之为数 y 辟若掘井(p) 流杵也 ch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词语积累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花雕:一种上等的绍兴黄酒。绍兴旧俗,用彩色酒坛贮美酒作陪嫁礼物,故名。亦省 称“花雕”。 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 诅咒 z zh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 干没 nm:投机图利。 指侥幸之利。冒险侥幸。贪求;贪得。 侵吞公 家或别人的财物。 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潸然泪下 shn: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 sh xu: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 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 4. 语句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 疑惑。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 去启发他。 (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还没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废井。 (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 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 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 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 5. 古文翻译方法 (1)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 出来。) (2)翻译方法 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6. 作者、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 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 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 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 372约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 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 ,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 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 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 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 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 (二)阅读能力目标 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 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三)写作能力目标 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四)思想教育 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三、教师建议 孔孟论学习这一课所引的孔子的语录,有两个特点。 第一,都很精粹警策,内 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的色彩。虽然有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但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 断,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由地引用。第二,语录虽然是片断的,但是相互间有联系,不是一 般的联系,而是深刻的联系。实际上有一定的系统性。把它联系起来,就是一篇逻辑完整 的文章。 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 (一)文章为什么要采用“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这样极端用语式的语言表达?类似的词句 还有哪些? 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类似的词句有恶客、悲剧、潸然泪下、呼天天不应、欺负一个手无寸铁的朋友 等等。详见练习一解答。 (二)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时而又使用通俗口语,还不时出现“柏杨先生”,这 样的语言表达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不伦不类”的语言运用,给人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的 感觉。详见练习二解答。 (三)举例说说本文自我调侃、自我贬低写法(把书主和自己写得很倒霉,似乎很不占理 、处境很无奈很可怜、要书的做法很不得体等等)的好处。通过贬损自己显示对方的无理 、可气,读者又有顿悟的乐趣,这是幽默风趣的写法。可以词句品味积累中的例句为例 。详见练习三解答。 四、课文讲解 孔孟论学习 (一)文章主旨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 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 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 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 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 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 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 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 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二)重点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析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 车)、诗、书。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 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 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 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 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 ,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 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 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 。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态度 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2)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 (四)写作特点 论学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 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 ,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 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最 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孟子的比喻, 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这种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善于 论辩,是孟子的特点。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等等。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从学习方法、态度、原则、意义四方面谈:也可细分为十方面。自得之、启发式与 今主动学习最有关) 从以下十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 1. 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 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 (第三则)。 3. 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 4. 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 5.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 6.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 7.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 8.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 9. 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 10.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其议论方式主要是两种。其一是直截了当 提出观点(直接下结论),如第五、七则。这第二种议论方式为第一、二、三、四、六则 。这和论语的语言精练有关,同样属于事理例证的,孟子成为格言式句子的就较 少。此外,第八、九两则分别属于第二、第一种。课文中孟子的论证方式的总特点是 :一是因长于类比,多层次层层推进,显得逻辑性强。二是善作形象类比,常用故事、寓 言、比喻作为其论据。这是孟子的突出特点,为孔子所不及。其议论方式也是两种。其一 是事理论证,即第十则,此则层层推进特别明显。其二是事实论证,即例证法,形象类比 ,即第十一、十二、十三则。长于事实例证是孟子议论的一大特点,这样的议论往往 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题 1. 说:通“悦”,高兴,愉快。2. 罔:迷惑。殆:疑惑。3. 知,通“智”,聪明。4. 商讨,交谈。5.技艺,技能。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一)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 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 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 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 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 (二)重点语句 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 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这可以说是把歪理说到了极端了。把占人之书为己有推成有理,这是第一层歪理;上 升到“进德修业,救国救民”这样的高度上去,就更歪了。越是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上,就 越是荒谬,越是显出借书的无赖。这就是歪中的正。接着把这种完全缺乏根据的歪理作为 前提,推出受损者应该对之奉上“慰劳金”,这就把荒谬推到了极端,无赖也到了极端。 将谬就谬,越是层次上升,幽默的效果就越是强烈。 (三)写作特点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 点。 这表现在用语上,好像有意违背文章风格的统一,有意追求雅俗夹杂。大雅的古 代文言,与大俗的现代市井口语交替出现,而且二者均十分夸张,夸张到超越现实,进入 虚幻情境,又故意“用词不当”,构成亦庄亦谐的趣味。如写有人一见朋友有好书,就想 占为己有,用“顿起杀机”形容;把此等借书称为“伟大的景观”;借书之后,为逃避还 书,竟“举家潜逃”;把书被强借,说成是“列强瓜分”;等等。以语义的错位,表现谐 趣的放达。为了表现诙谐,在用语上,故意造成语义的大幅度的反差:时而用古代汉语的 语汇,构成庄重的风格,如眼见书被糟蹋,忍不住“潸然泪下欤”;从借书不还者家中抢 出书来,顺手把人家的打火机偷走,把自己小偷小摸行为,说成是“略施小技,以示薄惩 ”;把小便急,称作不同的幽默作家,其作品有不同的幽默色调,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 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分析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夸张词语见下文第二段。体会如题干文字;或故作夸张,痛快淋漓,引人发笑深思 ) 实际通篇的基调都是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一笑的。文章真正要讲的 就是一件事,即倒数第二段说的,书被人借去不还,到自己要用时却只能干着急,心情窝 火。这对读书人而言其实是有点要紧的,是值得认真一说的。因为天下读书人向来容忍了 这一坏习惯,认为是很正常的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也同时宽容自己这方面的坏习惯,未设 身处地替书主人想一想。作者采取另一种幽默风趣的写法,不仅同样给人深刻的印象,而 且在开怀大笑的轻松阅读中可能更易让读者接受;同时,一些在严肃正经的文字中不便表 达的愤激之词借此说出,借此引起读者的“严重”关注。因此,类似倒数第二段的似乎夸 张失实却引人会心一笑的词语在文中多处都是,例如大家努力崇洋、中华民族还有蓬勃的 生机、恶客、暗起杀机、悲剧、伟大的景观、举家潜逃、救国救民等。 第二题 (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率性而为的表达效果,有关例子见下文) 时而穿插使用庄重的文言,时而又使用通俗的口语,本文中这种有意为之的新颖怪异 的表达,产生的是一种谐趣的和陌生新鲜的感觉。首先是谐趣,这是幽默手法中常用的不 伦不类法。其次是陌生新鲜感。读者习惯了现代书面语,突然夹杂了许多不常人文的文言 词语和口语,特别是一连串的文言虚词,其新异的表达使读者耳目一新。所用文言、口语 词汇不仅是妥帖的,许多处还显得更为精粹传神,比如第七段的“是为法”,第五段 的“一场悲剧于焉上场”、“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这是口语)”等等。以及谚 语等通俗口语,读来像脱口而出,有韵有味,因此这还表现了文章语言的丰富和作者驾驭 语言的纯熟能力。全文中,文言词语、句式比较多,如盖也者、于是乎,也等。口语 如“哎呀,老哥,给俺瞧瞧”、“还不如捅我一刀”等等。 第三题 (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可气,读之既有趣又有顿悟之乐;例句见下文) 自我调侃,自我嘲笑,自我贬低,是幽默的一大重要手法。具体表现有三类: 1. 把自己说得很无奈,似乎很不占理,把对方说得似乎很占理,实际上则显示了对方的 无理。典型的句段就是“雅贼”那段,扩展一点包括“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 那几句话,即词句品味积累的第二句段。类似的还有第六段中“八十年交情从此一笔勾 销”那几句。 2. 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贬低自我形象。典型的句段如倒数第四段里书主夺回书的经过 ,包括恐吓、哀求,宣称内急等,让读者在这令人发笑的假骂中体味真情。 3. 夸大其词地把自己的处境写得很狼狈,很可怜,如痛彻心肺,潸然泪下等。这同样是 故作可怜,人们在会心一笑中理解了其示弱于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 分钟)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诅咒( )( ) 干没 ( )( ) 潸然泪下( ) 歃血( )( ) 笺笺稿费( ) 冷灶 ( ) 二. 解释下面词语。 物极必反 对牛弹琴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三. 品味下列语句。 1. 呜啦,打火机不见啦不过略施小技,以示薄惩,以后如果胆敢再借书不还,恐怕床头 那个钻戒也会不见啦。 2. 上面摆着写满了英文的“喂死剂”、“白烂弟”、“拿破轮”,把人看得如醉如痴。 四. 句子翻译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 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C.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D.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E.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 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其恕乎,那大概是“ 恕(道)”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2. 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 3. 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4.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5. 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 7.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 。 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9.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南宁货运资格证题库下载安装
- 大型规模猪场施工合同范例
- 唐山学院《生物安全与环保》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放样测量合同范例
- 上海租房10合同范例
- 机械租赁小时合同范例
- 保险中介佣金合同范例
- 塔吊维护保养合同范例
- 生猪认养合同范例
- 个人货物赊欠合同范例
- DB5105-T 4001-2023 白酒贮藏容器 陶坛
-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必修一第三章同步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及章知识点总结
- 企业组织结构的常见类型和其利弊
- 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总结
- 2023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活动 八年级语文组活动记录优秀(六篇)
- 爆笑小品剧本《抗日》
- CVT电压式互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内在逻辑
- H型钢梁等强连接计算
- 残疾学生送教上门记录
- 蓝桥物流平台操作手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