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1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总总 则则3 一、一、规划背景规划背景3 二、二、规划原则规划原则3 三、三、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的主要内容.3 四、四、规划依据规划依据3 五、五、规划范围规划范围3 六、六、规划期限规划期限3 第二章第二章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县域综合现状分析3 一、一、县域概况县域概况3 二、二、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6 三、三、基础设施现状基础设施现状.8 四、四、社会服务设施现状社会服务设施现状8 五、五、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现状.9 六、六、县域综合发展条件分析县域综合发展条件分析.9 七、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年)简介年)简介.9 第三章第三章县域新农村总体发展战略县域新农村总体发展战略10 一、一、村镇发展战略村镇发展战略.10 二、二、农村产业发展战略农村产业发展战略10 三、三、农村人口规模预测农村人口规模预测10 四、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1 第四章第四章县域农村产业规划县域农村产业规划11 一、一、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11 二、二、农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农村旅游业发展规划.12 三、三、产业保障措施产业保障措施.12 第五章第五章村落体系规划村落体系规划12 一、一、行政村体系规划行政村体系规划.12 二、二、居民点建设规划居民点建设规划.18 第六章第六章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22 一、一、农村公路规划农村公路规划.22 二、二、水利及饮水工程规划水利及饮水工程规划.23 三、三、农村电力规划农村电力规划.24 四、四、农村燃料规划农村燃料规划.25 五、五、信息化工程信息化工程25 六、六、污水治理工程污水治理工程.26 七、七、环卫设施规划环卫设施规划.27 第七章第七章农村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农村社会服务设施规划27 一、一、文化体育设施规划文化体育设施规划27 二、二、科教设施规划科教设施规划.27 三、三、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28 四、四、社会保障体系规划社会保障体系规划28 五、五、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商业服务设施规划28 第八章第八章空间管制规划空间管制规划28 一、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8 二、二、防灾规划防灾规划29 三、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9 四、四、基础设施保护规划基础设施保护规划30 五、五、农村畜禽养殖区控制规划农村畜禽养殖区控制规划30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九章第九章农民素质培养和社会事业规划农民素质培养和社会事业规划.30 第十章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31 一、一、近期发展目标近期发展目标.31 二、二、农农村产业规划村产业规划.31 三、三、村落建设规划村落建设规划.31 四、四、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31 五、五、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33 六、六、重点项目规划重点项目规划.33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34 一、一、通过行政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通过行政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34 二、二、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34 三、三、加强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镇的政策引导加强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镇的政策引导34 四、四、完善下续建设规划完善下续建设规划34 五、五、保证规划建设资金保证规划建设资金34 附表一:现状镇乡政府驻地的行政村统计表附表一:现状镇乡政府驻地的行政村统计表.35 附表二:现状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统计表附表二:现状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统计表.35 附表三:原有乡场的行政村统计表附表三:原有乡场的行政村统计表.36 附表四:现状各行政村人均耕地统计表附表四:现状各行政村人均耕地统计表36 附表五:现状各行政村高程统计表附表五:现状各行政村高程统计表.40 附表六:现状行政村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统计表附表六:现状行政村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统计表.42 附表七:附表七:各行政村建设发展规划综合统计表各行政村建设发展规划综合统计表43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3 第一章总 则 一、一、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 变我国农居民点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根据市委、市府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必须立足于我市农业 农村发展实际,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做好新农村建设的 总体规划。 ”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就是要按照这一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武隆县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 二、二、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的原则。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 标,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确定合理的居民点规模与空间形态;强化中心村建设,促进村镇 体系合理布局。 2、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 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民主程序,充分 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3、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注重生态及环境保护,重视村落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集约用地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用 地,节约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5、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武隆的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解决农民最实际 的困难和满足农民最实在的需求。 6、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武隆农村地区的道路、水利、能源 等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农村文化体育、科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三、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的主要内容 1、合理确定行政村总体布局,明确需要撤并、保留和扩建的行政村和集中村落点数量; 2、统筹安排跨村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系统; 3、县域农业产业布局;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 5、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6、村基层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7、制定与规划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措施。 四、四、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建规2006183 号) 3、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4、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 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6、 武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 7、 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22020 年) 8、 武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02010) 五、五、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武隆县行政区划范围,面积 2901.3 平方公里。 六、六、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15 年,即 20062020 年,其中 近期 2006-2010 年 远期 2011-2020 年 第二章县域综合现状分析 一、一、县域概况县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与武陵山系分交的褶皱地带,东邻彭水, 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分为 三种地形:丘陵(500 米以下地区) 、低山(500-1000 米)和中山(1000 米以上地区) ,其中 丘陵面积 414.8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4.3%,低山面积 1035.76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 35.7%,中山面积 1450.65 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 50%。一般山峰海拔高程为 7001600m,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4 一般相对高差都在 7001000m 之间,县境内最高点为木根乡磨槽湾,海拔高程为 2033.3m, 最低处为和顺乡大溪河口,海拔 160m。 2、交通 国道 319 公路贯通武隆,西接重庆主城区,东连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可直到湖南 省境内的吉首市和张家界市。乌江由东南方彭水县进入武隆,向西北横贯县境从涪陵汇入长 江,境内通航 79 公里。 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渝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垫道路、武务路和乡村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两小时武隆”通达目标基本实现,铁路、公路、水运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发展的区位优势,全县承接大城市辐射能力与集聚经济发展市场要素能力 显著增强。 3、气候 武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河 谷地区年平均气温 18.5,无霜期大于 300 天,年降雨量近 1000 毫米;中山地带年平均气 温 11.2,无霜期 230 天,年降雨量超过 1200 毫米。降雨量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 明显,510 月份的降雨量为 829.33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 76.37,114 月的降雨量为 252.94 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 23.63,高山地区比河谷地区降水稍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8,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年最大风频是东风,次多风频为西北风。 武隆县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了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产品丰 富,盛产药材、蔬菜、水果、粮食和各类畜禽产品。 4、自然资源 (1) 耕地资源 2005 年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 65187 公顷,较上年减少 2443 公顷;临时耕地面积 35541 公顷,其中 25 度以上陡坡耕地 8927 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分布不合理,产量低。在总耕地中,中低产田土占 73.32%,大于 25 度的坡耕地占全耕地的 18.7%。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逐步实施,25 度以上陡坡耕地将逐步 实施造林工程,耕地将越来越少,人地矛盾将显现。 (2) 水资源 武隆县水资源十分丰富,保证率 p=75%水平年人均水资源量有 4 千立方米左右,高于全 国和重庆市平均水平。但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6 月份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17.3%, 乌江北岸中低山丘陵区水资源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 49%。 (3) 矿产资源 武隆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土、硫铁矿、重晶石、白云 岩、耐火粘土、白金、石灰岩、泥灰岩、泥(页)岩、砂岩、含钾页石、方解石、石墨、溶 洞磷矿、铜硅石(硅灰石) 、水晶、黄玉、建筑石料,以及稀有金属矿产,分散元素矿产。 (4) 植物资源 武隆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叶林、竹 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丛草地。植被中有速生优质树种马 尾松、杉木、铁尖杉、白花泡桐、香椿、檫木、南酸枣;有属一级保护树种银杉、珙桐、水 杉,二、三级保护树种杜仲、鹅掌楸、胡桃、厚朴、银雀树;还有经济树种桐、茶、乌柏、 漆、棓、棕、刺梨、猕猴桃等。 (5) 动物资源 武隆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 4 目 12 科 34 种;爬行类 2 目 2 科 16 种;两栖类 2 目 3 科 6 种;鸟类 18 科 25 种;鱼类 7 目 8 科 34 种。 (二)旅游生态景观资源 武隆县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以乌江画廊为中线,以武隆县城为中心,向南北西三面展 开,南面是芙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面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天生三硚景区,西南是 “生物基因库”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分布相对集中的两个次一级的景区,一个 是位于芙蓉江与仙女山之间的万峰林海,一个是鸭江镇附近的大溪河小三峡景区。此外还有 一些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如桐梓山、羊角观音洞、三潮水、万营洞等。随着交通条件的改 善,丰富的旅游资源必将得到大的发展。 目前,武隆县凭借其独特的山水风景资源,2005 年接待游客 110 万人次,比 2004 年增 长 27%。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先后接待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游客。 芙蓉洞、天生三硚和箐口天坑被国务院正式纳入 2006 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目录,旅游业发展 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成为龙头产业的趋势。 (三)人口与分布 2005 年全县年末总户数 117296 户,总人口 400973 人(常住人口 34.79 万人) ,其中非农 业人口 53123 人,城镇化率 25.6%;农业人口 34.73 万人,农村劳动力 200593 人,其中外出 务工 7.14 万人。全县农村 60 岁以上老人共有 5.26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15.16,其中留守 老人 2.26 万人,占村 60 岁以上老人的 43。 人口分布呈如下特点: 1、人口密度从乌江画廊带向县域纵深递减。 2、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贫困地区人口稀少。 3、沿 319 国道等主要公路线人口稠密,其它地方相对稀少。 4、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山地人口稀少。其中丘陵地区分布人口约 18 万人,低山地区分布人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5 口约 15 万人,中山地区分布人口约 5 万人。 目前武隆县剩余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也为相关产业的引进降低 了门槛。但同时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农村文化素质较高 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整 体素质进一步下降,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下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表一:各乡镇人口密度统计表表一:各乡镇人口密度统计表 镇乡 名现状总人口(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巷口镇 63118276.1229 沧沟乡 10114104.4137 长坝镇 20876106202 白马镇 28596155185 羊角镇 1917798196 土坎镇 1045240261 江口镇 20943134156 石桥乡 1097699110 鸭江镇 23422108216 黄莺乡 1073715370 火炉镇 32781168195 白云乡 752538198 后坪乡 76268293 桐梓镇 1382788157 土地乡 783272108 平桥镇 1739765268 文复乡 943111284 浩口乡 66397885 庙垭乡 1384634407 凤来乡 1762251346 铁矿乡 45496372 赵家乡 54265992 双河乡 1088313978 接龙乡 592011950 和顺乡仙女山镇 1412317979 合计 3846612676- (四)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 1986 年武隆县辖区 7 区,2 镇、50 乡。2 镇是巷口镇和白马镇。 1992 年调整区乡建制,健全乡、镇政府职能,将武隆的 8 区 2 镇 50 个乡进行行政建置 调整,年底调整为 8 镇 24 乡。 1993 年 4 月建巷口羊角、长坝白马、火炉桐梓、江口中嘴、鸭江平桥 5 个片区。同年 12 月,巷口镇由巷口羊角片区析出直属县委、县府,同时将巷口羊角片区更名为羊角片区,驻 地巷口场;火炉桐梓片区更名为火炉片区,驻地火炉铺;长坝白马片区更名为长坝片区,驻 长坝场;江口东口片区更名为江口片区,驻地江口场;鸭江平桥片区更名为鸭江片区,驻鸭 江场。 1994 年 12 月设置桐梓片区,驻桐梓场,辖桐梓、土地、后坪、接龙 4 乡。同时将江口 片区所辖中嘴划入羊角片区。 1995 年 10 月县政府决定撤消土坎、桐梓乡,分别建土坎、桐梓镇,同时恢复碑垭、贾 角山、鱼子、核桃、东山 5 乡建置。 1995 年底,全县除巷口镇直属县领导外,其余 36 乡(镇)分隶下列各片区。 羊角片区:羊角、土坎 2 镇,中嘴、龙洞、黄莺、车盘、碑垭、双河、木根 7 乡; 江口片区:江口镇及石桥、浩口、文复、黄草、贾角山 5 乡; 火炉片区:火炉镇及白果、沧沟、核桃 3 乡; 桐梓片区:桐梓镇及土地、后坪、接龙、鱼子乡 4 乡; 长坝片区:长坝、白马 2 镇,赵家、东山、白云、铁矿 4 乡 鸭江片区:鸭江、平桥 2 镇,凤来、庙垭、兴顺、和顺 4 乡。 2006 年全县有辖 11 个镇,15 个乡,187 个行政村。 武隆县从建置最多时期的 2 镇 50 乡变为目前 26 个乡镇,其中撤消建置的乡场目前依然 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具有吸引农村人口聚居的条件。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6 (五)社会经济概况 武隆县幅员面积 2901.3 平方公里,辖 11 个镇,15 个乡,187 行政个村,1342 个农业社, 总户数 107222 户,2005 年,户籍总人口 40.1 万人,常住总人口 34.79 万人,城镇化率 25.6%。 注: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武隆县 2005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9.88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8661 元,三次产业结构比 35.0:27.8:37.2。在重庆市区市县中排名 31 位。 武隆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贫困县,农业以生产粮油作物和烤烟、苎麻、山药等经济 作物为主,是全国桐油、杜仲、黄柏、厚朴生产县。牧草地为天然草地,面积相对较大。 “十 五”以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交通邮电、城市建设等发展较快,商贸活跃,尤其是旅 游业发展势头很好,有成为龙头产业的趋势。 武隆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处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等水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 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650 元,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2408 元。 二、二、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 (一)农村经济基本概况 1、农村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 武隆县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占全县经济份额大,80%以上的乡 镇以农村经济为主。全县户籍农业人口 34.73 万人,农村劳动力总量 20 万人。2005 年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 2408 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158 元,全县人均纯收入 637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2.3 万人。农业增加值 7.02 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 23.49%;粮食总产量 17.09 万吨,油料 产量 5829 吨,苎麻产量 2000 吨,烤烟产量 20.3 万担,蔬菜产量 28 万吨,水产品产量 2000 吨;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农村一、二、三产业之 比为 0.69:1.13:1。粮经用地比 2007 年为 62:38。同时,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从事农村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明显下降,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上升,从事农林牧渔 等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 2004 年为 15.3 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 7 万多人。 2、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 近年来,全县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无公害蔬菜、中药 材、烤烟等骨干产业,林产业、蚕桑、苎麻等传统产业,以冷水性鱼类养殖为主的水产业、 猕猴桃、胭脂萝卜等后续产业,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优质中药材在地 面积 7 万亩;烤烟常年种植面积 9 万亩;林产业完成红椿基地建设 6 万亩;蚕桑在地面积 5 万 亩;猕猴桃在地面积 1 万亩;苎麻在地面积 2.7 万亩。 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数已达到 231 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 5 户,县级龙头企业 13 户,产 业覆盖率达 85%,2005 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5 亿元,出口创汇 30 万美元。 表二:表二:20052005 年主要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2005 年末 2000-2005 年 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9.8813.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866114.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6507.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4088.6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76.9- 三次产业结构比35.0:27.8:3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83.22-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5620.7 地方财政支出(万元)50041 较上年增长 25.4% 支农及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万元)8572 较上年下降 2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6112.5 城镇化率(%)25.62.06 接待游客(万人次)11023.8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1247.5 表三:表三:主要经济指标对照表(主要经济指标对照表(2005 年)年) 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武隆县 户籍总人口(万人) 3169.161590.2740.10 常住总人口(万人) 2798.001313.1234.79 城镇化率(%) 4528.825.6 人均生产总值(元) 109826885866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80923982408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32.9133.2735.89 平均每户常住人口(人) 3.71-3.42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7 (二)农业产业区划现状 1、丘陵区 以水稻、油菜、蚕桑、柑橘为主。分布在大溪河、石梁河、老盘沟、芙蓉江两岸的深丘 宽谷地带。土地总面积 672000 亩,其中耕地 113000 亩(稻田 59500 亩) 。此区热量充足,年 均温度 17.5,降雨量 1050 毫米,无霜期 290 天,水利资源丰富,保灌面积 4 万亩,占稻 田面积 67.23%,是全县稻麦生产区。油、桑、烟、桐、果等占有很大优势。粮经副产品、饲 料资源丰富,塘库多,水面宽,发展渔业潜力大。但林业薄弱,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 重。发展方向以种植业为重心,粮经并举,充分利用塘库、溪河水面发展渔业。 2、低山区 以粮、桐、羊、果、茶、麻为主。区内地形复杂,主要分布在乌江、石梁河、芙蓉江、 长头河、木棕河等河谷地带。土地面积 1584400 亩,耕地 190200 亩。此区溪流较多,自流灌 溉条件好。沿江河谷地带热量丰富,年平均温度 16,陡坡深谷日照少,低山地区年平均温 度小于 15,夏秋多秋风冷露,坡度大,雨水冲刷严重,干旱威胁大,农用效率很低。土壤 多为黄泥、小土地泥等,农耕性差,生产水平低。该区宜林面积广,林业用地 61.4 万亩,油 桐、乌桕生产发展方向以“林经为主” ,可大力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同时发展柑橘、苹果和 梨子等水果生产。 3、中山区 以林、牧、薯、药、漆为主。相对高度 800 米以上,气温低,湿度大,日照少。3-4 月 倒春寒,4-9 月洪涝,8-9 月秋风冷露及绵雨,常年交替出现,影响粮食生产。土壤为矿子黄 泥、火石子土、冷典棕壤等,土层瘦薄,肥力差,粮食作物产量低。林业、牧业和经济作物 生产潜力很大。发展方向以林为主,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综合开发。 (三)农业产业现状 1、粮食作物现状 (1)粮食作物概况 全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 111.11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 78 万亩,产量 16.98 万吨,人均 占有粮食 492 公斤。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农村山地较多,耕地质量不高,坡耕地 较大,致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全县坡度大于 25 度的土地 13.5 万亩,占耕地面积 13.27,中低产田土面积 39.17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38.6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之实 施退耕还林还草等因素,使本来溃乏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2)大豆 大豆在武隆县的中山区和沿江河谷地带长期以来都有种植大豆的历史。种植区域:主要 分布在武隆县的乌江沿线、大溪河、石梁河以及桐梓山周围沿江沿线和中山乡镇,正在逐步 形成规模。2003 年大豆种植面积 24480 亩,总产量 1700 吨。 (3)蔬菜 2005 年全年蔬菜播种面积 18.86 万亩,产量 30.8 万吨,实现产值 2.47 亿元,其中高山 无公害蔬菜 5 万亩。到 2005 年,通过市、部级认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有 2 万亩,基本形 成了周年供应的格局。其产销现状表现为:2005 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增加了 3.3 万亩,巩 固了武隆高山蔬菜的产地优势。 2、养殖业现状 (1)蚕业现状 全县有 9 个乡镇、60 个村、400 个农业社、1.5 万户栽桑养蚕。现有桑园总面积 5 万亩, 年产茧 5055 万公斤,农民收入 600 万元左右,是全县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 增收的骨干产业。蚕桑布局区域化,全县蚕区布局在海拔 800 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区,产区主 要集中在鸭江镇、送月乡、庙垭乡、平桥镇、中村乡、凤来乡、长坝镇等,桑园规模均在 5000 亩以上。2003 年被列为重庆市“百万担优质蚕茧产业化工程”基地县。 (2)水产现状 养殖规模据 2004 年统计,全县有渔业养殖水面 8830 亩(其中:池塘 3120 亩、水库 2700 亩、河流养殖 3010 亩) ,有稻田养鱼面积 9000 亩。年度水产品总产量为 2000 吨,其中 天然水域的捕捞产量 500 吨,人工养殖产量 1500 吨。仙女山虹鳟鱼养殖场和黄莺鲟鱼养殖场 建成投产。西北利亚鲟、史氏鲟、杂交鲟、达氏鳇、藏雅鱼、红鳟鱼成为了武隆县渔业发展 的亮点。 目前还没有成片商品鱼养殖生产基地,高标准的成鱼养殖池塘为数极少。县农场是县内 最大规模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其养殖面积也仅为 40 亩。 3、畜牧业现状 2005 年止,全县已建立 10 个优质种猪场,2 个种羊场。出栏生猪 70 万头,其中优质肉猪 40 万头,山羊出栏 20 万只,大牲畜出栏 3 万头,小家禽出栏 140 万只。肉类总产量达 4 万吨, 禽蛋总产量 5600 吨,畜牧业产值 6.11 亿元。 4、林业现状 2005 年造林面积 2027 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44648 立方米,实现退耕还林 5 万 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173309 公顷,森林面积 87770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 33.5%。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8 三、三、基础设施现状基础设施现状 (一)农村公路建设现状 武隆地处渝东南乌江下游,位于武陵山渝大娄山的接合部,与涪陵、南川、丰都、彭水 和贵州道真五区县接壤,距重庆市区 170 公里,是渝东南各区县和贵州遵义以北地区通往重 庆的咽喉之地。 武隆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生态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尤为丰富独特,由 于山区地势险峻,道路建设成本高,乌江整治工程尚未完成,交通十分落后,社会经济发展 缓慢。全县公路现状总里程 3089 公里,公路网密度 1.06 公里/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 1256 公里,等级公路网密度 0.43 公里/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 83 公里,省道 151 公里,县道 343 公里,乡道村道 2512 公里。目前全县 26 个乡镇均通客车,其中有 4 个乡镇 实现了农村客运公交化;全县有 41 个村通客车,占总数的 22,乡村客运总里程 679 公里。 乌江在武隆县境内全长 79 公里,东起木棕河口,西止大溪河口,涪陵至白马段达到五级 航道标准;白马至木棕河口段达到四级航道标准,沿江各类码头有 10 座。 渝怀铁路东西向贯穿武隆县,在武隆境内有客货运站。 通过对现状道路的分析发现,现有的等级公路主要集中在沿乌江两岸和地形相对较平缓 的县域西部,这些地方公路交通较为发达;而其它广大区域的公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 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行政村未实现通达目标,乡镇通畅率低,公路等级低,完好率差,通行能力弱,交 通基础设施资源优势发挥不好。 二是等级公路的规模远远不够,公路网络不完善。目前县域周边出口、乡镇之间、村与 村之间公路未形成系统,断头路多。承担全县主要交通的公路骨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约 全县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 三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农村客运发展严重滞后。四是农村群众生活生产迫切需要交通, 由于交通不便、不畅造成农产品商品率低、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乏力、农民出行困难, 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 (二)农村电网建设现状 全县电力主要由武隆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电,其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 88.4%,其余地 区由涪陵电力公司、地方小水电共同供电。 目前,全县电网形成了以 110 千伏为主干线路、35 千伏延伸至全县中心镇、10 千伏辐射 各乡镇供电的电网格局。截止 2005 年底,全县有 220 千伏变电站 1 座,容量 24 万千伏安, 110 千伏变电站 4 座,容量 15.7 万千伏安,35 千伏变电站 8 座,容量 8.11 万千伏安;有 220 千伏架空线路 5 回,110 千伏架空线路 5 回,35 千伏架空线路 23 回。 10 千伏网架,主要是围绕各区域 110 千伏或 35 千伏变电站出线,对周边乡镇进行供电。 因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对 10 千伏主干线部分全部进行了改造,目前线径基本上满 足要求,负载都不是很大,在短期内基本满足要求。在县城电网和部分用户线路中,少量采 用了 10 千伏电缆和 10 千伏绝缘线架设供电的方式。 本县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县已开发的小电站主要集中在北部的木棕河流域、东部 的长途河流域、中部的石梁河流域和西部的大溪河流域,总装机容量 12.352 万 kw,其中上 本县电网的装机容量 8.781 万 kw,上外电网的装机容量 3.571 万 kw。 全县用电全年峰谷差较大,高峰负荷出现在七、八月,2005 年达到 42100 千瓦,主要为 酷暑气候下的空调负荷,低谷负荷出现在三、四月,负荷不足 15000 千瓦。 (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30.90 亿立方米。目前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 2662 处,其中: 中型水库 2 座,小(一)型水库 4 座,小(二)型水库 23 座,山坪塘 984 口,小型引水堰 1607 条,从江河提水的提灌站 41 处;蓄引提水总量 64291 万立方米(含江口电站)。乡镇供水工程 30 处,日供水规模 3.54 万 m3/日;面上人畜饮水工程 6210 处。 目前,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灌溉用水,以蓄、引地 表水为主;二是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农村人蓄饮水,以蓄、引地表水为主,部分 引用地下水;三是水能开发,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 240 万千瓦,可开发量 190 万千瓦。 本县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主要的拦蓄引用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的 利用率很低,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量远远小于地表径流总量。 四、四、社会服务设施现状社会服务设施现状 (一)文化体育设施 基本形成了以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县广播电视台为中心,文化馆、图书馆、 博物馆、新华书店、县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和乡镇文化站为主体,其他文化广电新闻出 版体育设施为辅的系列文化广电体育网络框架。 全县 26 个乡镇实现了光纤电视“乡乡通” ,广播电视“村村通” ,建立了“四位一体”的 活动阵地;广播覆盖率 87.2%,电视覆盖率 80.3%。目前仅有 20的乡镇文化站达到重庆市 标准。 (二)教育设施 全县 2005 年底,学校为 202 所,其中职教中心 1 所,电大分校 1 个,单设普通中学 11 所(高完中 4 所,初级中学 7 所) ,职业中学 3 所,乡(镇)初中 2 所,九年制学校 1 所,特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9 殊学校 1 所,小学 161 所(其中中心小学 27 所,完全小学 49 所,村校及教学点 85 个) ,幼 儿园 17 所,社会力量办学 4 所,乡(镇)成人学校 26 所。 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办学也随之变化,目前小学向镇乡学校集中,中学向县城学校集 中,同时学龄人数下降,过去部分完全小学生源不足,教学设施闲置严重。 (三)医疗卫生设施 全县有国家办县级、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 52 个。其中:中心卫生院及乡镇卫生院 47 个。 有私立医院 1 所,个体办诊所 65 家。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农村医疗站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医 院 4 所,乡镇卫生院达到 26 个,村卫生室 88 个,生殖健康中心 14 个。全县现有村卫生站 385 个,建站率达到 100,但设施和人员配备普遍较差。 五、五、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现状 1、地质灾害概况 截止 2006 年 7 月 31 日,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488 处,重大隐患点 59 处,重点防治 127 处,一般防治 302 处。不稳定的 490 处,其中崩塌滑坡 461 处、危岩 17 处、地面塌陷 2 处、泥石流 6 处、地面变形 2 处。初步统计,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占面积 169.2561k,涉及 4543 户、27821 人、房屋 445727、耕地 17476.3 亩、财产 47003.3 万元。其中灾情重、危 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鸭江镇、白马镇、羊角镇、土坎镇、长坝镇及巷口镇县城区。 2、空间分布特征 乌江干流及主要的支流芙蓉江、大溪河沿岸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其次是沿条带状展布的 中低山斜坡坡麓地带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另外就是沿高切坡或高填方修筑的主要公路呈带状 密集发育,如巷白路、巷江路、双白路等。 武隆多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切割强烈,这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广泛分 布于境内的煤系地层和泥、页岩、粘土地层,均系重庆地区敏感度极高的易滑地层。加之区 内岩性软、硬相间,差异风化强烈,在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下,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 地质灾害的产生分散性强,地质灾害几乎遍布全县各乡镇。 从行政区划上讲,鸭江镇、羊角镇、长坝镇、白马镇及巷口镇县城区等乡镇是武隆县地 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六、六、县域综合发展条件分析县域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 1、国家建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为武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外部环境。 2、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渝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垫道路、武务路和乡村路网建设加快 推进, “两小时武隆”通达目标基本实现,铁路、公路、水运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 成,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发展的区位条件,承接大城市辐射能力和集聚经济发展市场要素能力 显著增强。 3、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武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产品丰富,盛产药材、 蔬菜、水果、粮食和各类畜禽产品。 4、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整个县域内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多 种旅游类型组合的景区旅游和观光旅游。同时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 5、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武隆县剩余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也 为相关产业的引进降低了门槛。 (二)劣势 1、武隆是个大山贫困县,地质条件复杂、区位条件差,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农 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65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408 元,处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中等水平。 2、基础设施条件差。全县干线公路总数较少,公路主骨架网没有形成,公路等级低, 有 80%以上公路为等外级公路。 3、用地条件差,坡度大,全县 15 度至 25 度用地占全县总用地的 35.38%,25 度以上坡 地占全县总用地的 26.7%,全县 85%以上土地为低山区和中山区。 4、山高坡陡,居住分散(一般几户一个点) ,组织困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大,建设困难。 5、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少,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6、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 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整体素质 进一步下降,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下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年)简介年)简介 (一)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表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表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2000 39.78 15.31 6.09 33.69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10 2005 39.6 24.0 9.5 30.1 201039.3 3212.626.7 202038.5 45.017.3 21.2 (二)城镇等级及职能 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 类 别 序 号 名称 2000 年 城镇人口 (万人) 2001 年 城镇人口 (万人) 2005 年城镇 人口 (万人) 2010 年城镇 人口 (万人) 2020 年城 镇人口 (万人) 主要职能备 注 城 区 1县城3.904.036.08.010.0 综合(旅游、 商贸、港口) 中远期包括巷口、 土坎、棉花坝组 团 1白马0.630.650.81.12.0 综合(工矿、 商贸、港口) 2江口0.300.320.50.81.5旅游、能源 中 心 镇 3鸭江0.220.250.30.61.0 旅游、工矿、 商贸 1仙女山0.020.040.10.10.2 旅游、农副 加工业 2火炉0.120.130.20.30.3 制药、农副 加工业 3羊角0.220.250.30.40.5 农副加工业、 商贸 4平桥0.140.150.20.20.3 农副加工业、 商贸 5长坝0.170.180.20.20.2 农副加工业、 商贸 6桐梓0.080.090.10.10.1 制药、农副 加工业 7土坎0.160.18并入县城 8双河0.20.20.3 农副加工业、 商贸 新增镇 9黄草0.30.40.4 农副加工业、 商贸 新增镇 10黄莺0.10.20.2 农副加工业、 商贸 新增镇 11车盘0.10.10.2 旅游、农副 加工业 新增镇 一 般 镇 12石桥0.10.10.1 旅游、农副 加工业 新增镇 合 计6.096.39.512.617.3 (三)城镇空间布局 1、县域重点发展城镇主要沿三条发展轴布局。 主要城镇发展轴: 沿国道 319 公路和乌江沿线形成横贯县域的主要城镇发展轴。沿主要发展方向布局的城 镇有县城、白马、羊角、江口,形成一线四点的格局。发挥该地区城镇的现有优势,使之成 为全县城镇化的核心地区。 次要城镇发展轴: 沿垫道公路、武仙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延伸的一条县域纵向城镇发展轴。主 要乡镇有双河、仙女山、黄莺。 次要城镇发展轴: 沿石雷公路形成以鸭江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延伸的一条县域西部纵向城镇发展轴。主要乡 镇有鸭江、平桥。 2、城镇发展重点区域 城镇空间布局以县城、白马、羊角、江口沿江地带为中心,成为城镇布局密集地区,形 成带动全县城镇化发展的增长极。 第三章县域新农村总体发展战略 一、一、村镇发展战略村镇发展战略 针对城乡发展的现状特点,根据县域社会与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生产力布局,以形成合 理的县域村镇规模、等级和职能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 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点轴放射状村镇体系。 二、二、农村产业发展战略农村产业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集约化生产,重点发展畜牧业、无公害蔬菜、中药材和烤烟产业等特色产业,推进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 充分利用旅游景点及景区公路贯穿境内的优势,以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农家乐、乡村旅 社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11 三、三、农村人口规模预测农村人口规模预测 2005 年底全县有 187 个行政村,农村现状人口 34.73 万人,其中劳动力转移人口 7.14 万人。 根据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22020 年) ,2010 年,武隆县全县总人口将达到 39.3 万人,城镇化水平 32.0,城镇人口将达到 12.6 万人。2020 年,武隆县全县总人口将 达到 38.5 万人,城镇化水平 45.0,城镇人口将达到 17.3 万人。 由于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22020 年)规划期末为 16 个镇,目前武隆县实 际为 26 个乡镇。为更好的在近期推进新农村建设,本次规划 2020 年农村人口按现有 26 个乡 镇为基础预测,因此比城镇体系规划人口略有减少。 本次规划 2010 年城镇人口为 12.97 万人,农村人口为 26.33 万人;2020 年城镇人口 18.45 万人,农村人口 19.9 万人。 表四:各乡镇农村人口规划统计表表四:各乡镇农村人口规划统计表 镇乡名镇乡名 2005 年现状农村人年现状农村人 口(人)口(人) (2005 年乡镇 统计年报数据) 劳动力转移人数劳动力转移人数 (人)(人) (2005 年乡镇 统计年报数据) 2020 年规划城镇人口年规划城镇人口 (人)(人) 2020 年规划农村人口年规划农村人口 (人)(人) 白马镇 2145041592000012012 和顺乡 12883318520007214 凤来乡 17261410025009666 土地乡 7597207410004254 赵家乡 5211122010002918 土坎镇 9137159830005117 庙垭乡 13221296730007404 沧沟乡 10126215520005671 羊角镇 16690355850009346 桐梓镇 11944246510006689 铁矿乡 440393310002466 文复乡 9221200010005164 长坝镇 194044319200010866 江口镇 1789746161500010022 鸭江镇 2060247211000011537 浩口乡 6323130110003541 黄莺乡 10516240320005889 接龙乡 562415910003149 双河乡 10470171430005863 火炉镇 305346351300017099 仙女山镇 13841296220007751 后坪乡 7416184810004153 白云乡 7223178410004045 平桥镇 17397529630009742 石桥乡 10793210510006044 巷口镇 3826086039700021426 合计 35544478596184500199049 城镇体系规划人口合计 173000212000 四、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 2010 年,农业增加值达到 9.72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00 元;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7.2 年;非农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88.6%;非农产业就 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达到 65.5%;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 70%,农产品商品率达到 70%,农产 品加工率达到 30%;基本解决现有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 盖农村居民,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逐步提高。 远期目标:到 2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