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趋势_第1页
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趋势_第2页
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趋势_第3页
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趋势_第4页
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提交日期:2003-11-28 浏览: 982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王宏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7) 工业经济在 20 世纪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 20 世纪的悄然离去,作为其重要标志的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 GDP 中的比 例正日趋下降。进入 21 世纪,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传统的工业大生产模式将遭到信息经济强 有力的挑战。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和时代密切相关。小农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中国秦砖汉瓦的宫殿式建筑成为城市建 设的亮点,并闻名于全世界;工业大生产时代,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摩天大楼与高大厂房给城市增光添彩,使 城市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如何适应这种需要呢?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 点问题。 一城市信息化与信息高速公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想富,先修路”的诠释 城市信息化是对信息时代城市发展方向的描述,就象工业社会城市集聚经济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园林城市一样。其本 质是对物质城市及其相关现象(经济社会特征)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 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 80 年代流行的“要想富,先修路”已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样,城市要发展,也要先修路,只不过在卖向信息时代的 今天,“路”的内涵和定位已与惜日不同: 路,不仅包括公路、铁路、城市道路,还必须包括信息道路(信息网络)。 好路,不仅包括海、陆、空全方位的物流运输,还必须包括快速的信息流与良好的信息服务(信息高速公路)。 可见,城市信息化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基本的支撑平台,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信 息化则还需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作为本身的支撑平台。 (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支撑平台信息高速公路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1从“高速公路”到“信息高速公路” 早在 1956 年,美国政治家 Albert Gore 作为国会议员提出了“洲际高速公路”提案,并获得了议会通过。这个提案 是计划建立 7 万多公里的连通美国各洲的高速公路。在 1981 年,Albert Gore 之子第四十五任副总统 Al Gore,当时作 为国会议员在美国科学与电视艺术研究院的一次讲演中,首次提出了风靡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从而开拓了后来逐 渐形成的构成知识经济骨干部分的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把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概念引伸到 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上。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并不是指交通公路,而是指高速、大容量计 算机通讯网络。它是通过光纤光缆、通信卫星或电缆把政府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图书馆、学校、商店以及家家户户 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利用计算机终端、传真机、电视等终端设备,像使用电话那样方便、迅速地传递和处理信息,从而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高速公路”所起的作用除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外,还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 美国总统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着手实施的耗资上千亿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与肯尼迪总统当年的航天计划 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已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包括数据网、光纤骨干网、ATM 异步传输模式网、SHD 同步数字系列 网和光纤接入网等在内的通信干线网。全国重要地信息高速公路包括: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是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基于 Internet 网络技术的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络接入和 信息服务提供商。目前,ChinaNet 的干线速率以 2.048Mbps 为主,并将逐步升至更高速率。ChinaNet 在北京、上海和广 州设置有国际出口中继线,实现与国际 Internet 的互联。到 1998 年 6 月,ChinaNet 国际出口带宽已达 64Mbps。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PAC):由原邮电部于 1993 年建成。由国家骨干网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 内网组成,骨干网覆盖到全国各省会城市。与公用电话网互联,通过电话网可以覆盖到己开通电话的所有地区。分组网 上提供的多种增值业务包括:电子信箱,可视图文,电子数据交换,数据库检索,和传真存储转发业务。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 DDN):利用光纤(或数字微波和卫星)数字电路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数字数据网。 主要为用户提供永久、半永久型出租业务。该网具有传输时延短,可用传输带宽范围宽(2.4-2048kbps),传输质量高 ,具有路由自动迂回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对传输时延要求高、信息量大的用户的要求。提供的业务有:专用电路业务( 用户速率为 2.4-19.6kbps),帧中继业务(用户速率为 9.6-2048kbps),话音/GS 传真业务,虚拟专用网。 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由教育部和主要高等学校联合建设的因特网业务接入和信息服务提供者。其目的是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缩小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改善我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基础 条件,促进国内外交流,有利于人才培养;为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积累经验,并起示范作用。 2从“信息高速公路”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为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表示和查询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有关的空间信息,就必须建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后又一重要的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解决空间数据上网,即在 Internet-Web 上 运行地技术系统由于空间数据比一般数据要复杂得多、在网上传输的难度要大得多的难题而进行的单独研究。空间数据 基础设施(NSDI)主要包括: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 站和空间数据转换标 准。 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提供一个可以进行精确地、始终如一地获取、配准和集成地球空间信息的基础。此框架中包括 正射影像、大地控制、高程、交通、水系、政区、公用地籍以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历史记录等方面的数据。空 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是组织生产和使用地理数据的人员,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有关空间数据的发展战 略和政策,建立地理空间数据个人和机构间联系渠道,传输数据和开发数据库。其目标是生产和使用共用的空间地理数 据集,共享和开发基础数据资源以 提高决策能力。 空间数据交换网站是一个拥有地理空间信息,在地理空间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 一个分布式电子网络。 其用户有权决定保存哪类地理空间数据;了解数据状况(内容、质量及其它特征等);寻找他们需要的数据;根据他们的 应用项目,评价数据是否有用;尽可能经济地获取或订购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生产者以各种软件工具提供电子形式的元 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标准规定了不同地理空间数据的元数据的内容,其目的是提供一个共同的标准化的元数 据术语和定义。 空间数据转换标准是一个异种计算机间空间数据转换的进程。该标准规定了带有空间参考系信息的矢量和栅格(包括 格网)数据的交换约定、寻址格式、结构和内容。标准中包括概念模型、质量报告、传输组件说明和对空间要素和属性的 定义。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与信息高速公路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计算机硬件和各种应用软件好 似高速公路上跑着的车,而基础地理信息好似被运载的货物。为避免出现有路没车、或有车没货的现象,应大力发展我 国地理信息产业,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基础空间信息和软件产品。这样既节约了开发力量和系统投资,又能最大限度地实 现基础空间信息的共享。 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技术现状与趋势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技术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数字地球(DE)、数据库、网络及电子商 务技术等。 (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国际上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始于 70 年代初期,经过 20 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现代化 标志与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发展,并将它作为对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现 代化手段。 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阶段划分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以 MIS 为主体结合 GIS 的静态的城市资源管理信息建设:如建立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和地 下管网数据库等空间或非空间数据库,实现城市资源的计算机管理。在登录、查询、检索和图形输出等方面,比传统工 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2)以 UGIS 为主体结合 OA 的动态规划管理信息建设:面向城市规划,推进办公自动化,加强业务运行系统的建设 ,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城市动态模拟、实时监测与调控管理的能力。 (3)以“数字城市”为长远目标,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正在探索。这一阶段,随着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密集区的形成,环境、交通等日趋紧张,对网络化管理和动态调控的需求也日趋增加。遥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和 Internet 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城市动态监测管理、公众信息发布、自动辅助 决策、宏观调控能力与城市持续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飞跃。 2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益,成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在城市规划、市政工程、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动态监测等方面都广泛地应用了 U GIS。美国华盛顿特区采用 34 了个城市信息子系统进行城市动态管理,如交通子系统能定时发布交通状况信息,导向车 辆运行。这是 GIS 用于城市交通管理的成功范例。1988 年法国巴黎市政府开始建设城市信息系统(城市地籍和地下管线 管理的 GIS 系统),主要用于协调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工作。80 年代初,泰国曼谷市政府、泰国电话局、曼谷市供电 局和供水局建立了一个合作机构,为未来基础设施发展而共同建设 UGIS。1989 年 9 月泰国已完成覆盖曼谷市 20 平方公 里地区的试验项目,该项目的建成,有效地提高了地下管网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曼谷市的交通阻塞、控制洪流、为 开发者和投资者提供土地信息服务。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筑和土地管理部门原来采用手工管理的大量图纸和资料, 已无法满足工作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现已建成一个综合型的 GIS,包括基本制图、专题信息、城市规划信息和地理信息检 索等子系统, 满足了港府和公众服务要求。 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以遥感为先导,1980 年在天津和 1983 年在京、津、渤地区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89 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正式在常州、洛阳和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研究探索和建设。199 0 年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在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对 UGIS 的需 求出现了一股热潮,加大了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圳、广州等城市的 UGIS 建设,已进入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业务应用阶段。 我国在城市信息的查询、数据和信息的更新、土地规划和房地产管理等的计算机化、城市问题的分析评价与科学决策等 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 UGIS 这一先进技术,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目前,国内外结合 UGIS 的城市数字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特点、经验与问题可概括为: (1)UGIS 是集规划、测量、地理、信息、管理、社会、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知识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应用领域, 目前发展迅速。 (2)UGIS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已成为较成熟的应用技术,取得了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国已进入初级系统建设阶段。 (3)UGIS 技术从环境、资源等宏观管理领域逐步向工程和工业管网等微观管理和生产管理方向发展,与经济发展日 益密切结合。 (4)UGIS 项目建设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要求基础资料完整、精度高,因而耗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但社会经济 效益巨大。根据美国有关典型调查资料,UGIS 投资回收期为 8 年,系统运行 78 年开始产生利润,投入产出比约为 1: 7.74。 (5)应用开发和服务是 UGIS 总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一般来说,应用开发和服务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 (6)各国的 UGIS 建设从长远来说毫无疑问应走国产化道路,倚赖外国不论是从经济还是安全角度都是极其不利的 。在这方面不少国家有许多教训,如伊拉克巴格达使用美国软件、依赖美国专家建设,结果在海湾战争中为美军的巡航 导弹定位瞄准提供了最大便利。 (7)我国已开始进入 UGIS 面向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监测和评价分析的实际应用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数字 化工程基本处于前述的 UGIS 与 OA 结合的阶段,在面临城市海量数据综合管理、广泛的社会公众查询需求、智能化、网 络化等实际应用时,急需新的技术途径与发展。 (二)“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最新进展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指明了发展趋势。 1“数字地球”与我国的国家信息化 1998 年 1 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举行的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二 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应在三维地球的数字框架上,按照地理坐标集成有关的海量空间 数据及相关信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地球,即“数字地球”,为人们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重要信息源和新技 术手段。“数字地球”计划是美国继“星球大战”和“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全球性的战略计划,是遥感、遥测、数 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络(Internet)-万维网(Web)、仿真与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的高度综合 集成和升华,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数字地球”的提出引起了各国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以及 IT 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正在探讨如何实施“数字地球”战略,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已于 1998 年 6 月在美国召开。美国的数字地球 计划现由美国宇航局协同其他部门组织实施,到 2020 年正式完成。“数字地球”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将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 “数字地球”实质上是信息化的地球,包括地球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部过程。戈尔 在他的报告中指出,数字地球的基础技术包括:多种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以计算机为核心的 WebGIS 与 OpenGIS 技术以及 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关键技术是:1 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储与处理技术,高速网络技术, WebGIS 与 OpenGIS 的互操作技术,多分辨率、多维数据的融合与主体动态表达技术,仿真与虚拟技术,元数据(Metadata )技术。 “数字地球”计划与我国的“国家信息化”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关注。 “数字地球”计划是中国二十一世纪信息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技术保障。实现“数字地球 ”计划是关系到国家和国防的安危以及经济和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江泽民主席敏锐地洞察到“数字地球”将会产 生的巨大影响和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冲击,他在 1999 年 6 月 1 日接见部分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时将“数字地球”与“知识 经济”相提并论,之后又在接见军队外事工作会议代表时再次论及“数字地球”。中国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反映非 常强烈,先后召开了几次国内国际数字地球研讨会,部分院士目前正在讨论“十五”期间数字地球的科技计划。 图 1 数字地球技术系统的基本框架示意图 2“数字城市”与我国的城市现代化 美国副总统戈尔继在 1998 年 1 月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后,同年 9 月又提出了“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即数字 城市建设的倡议。“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 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 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 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它是由 UGIS WEB UGIS COM UGI S VR UGIS CYBER UGIS 发展而成的,具有 UGIS 的全部功能,但功能更强、更丰富,它与其前身-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主 要区别在于对城市有关数据能够自动采集、处理分析、传输分发、自动或半自动智能决策,可直接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 的信息服务。 “数字城市”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并提供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调控手段。例如城市规划 师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就象走在现实的城市街道上或乘坐 直升机上观察规划、设计城市空间布置、组合配置城市资源、改善交通系统等活动一样。数字城市无疑将为调控城市、 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革命性的手段,对传统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这种手段是一种可持续、适应城市变化 的手段,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改善和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美国已把在 Internet 网上开展工程项目协同建设和采用电子商务、动态网站等技术,作为振兴传统建筑业,重塑顶 尖建筑公司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在五年前就开始了智能大厦、数字家庭、数字社区和数字城市的实验。新加坡首先提出了智 能城市的设想,并在积极进行中。美国与日本等已分别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的示范工程,美国约有 50 个城市正在打算建设“数字城市”。数字城市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刚起步,但已经出现了很强的发展势头。上海市已率先 进行城市骨干 ATM 网的建设,并同时组建 IP 电话系统、电子商务 ICP、电子社区等增值系统,国际远程医疗中心等;深 圳、北海等城市均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区的 ATM 骨干网络,并正在向数字城市的纵深方向发展。 (三)数据库、网络及电子商务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1数据库技术 过去十年中,数据库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包括查询优化、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数据复制和数据并行处理 等。 由于 Web 和 Internet 的出现,人们有可能很容易地存放海量空间信息,并且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存取这些信息的可能 性;而且越来越复杂的应用环境要求在前所未有的规模上集成程序和数据。由于硬件的飞速进步,现有的数据库技术所 采用的一些前提和设计决策也过时了,这些需求正在呼唤新的数据库技术的出现。根据第 23 届国际超大型数据库学术会 议(简称 VLDB97)和去年美国 Asilomar 会议的报道,近年来的数据库研究几乎覆盖了当前这一领域最热的课题,包 括数据仓库、地理信息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可视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管理与多媒体数据库,多维数据库与 OLAP 等等。 (1)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存储供查询和决策分析用的集成化信息仓库。数据仓库的信息源具有分布和异构的 特点。数据仓库中的主要信息可以视为定义在信息源上的实体化视图集合,实体化视图与通常所说的视图不同。数据仓 库管理系统预先把实体化视图对应的数据从信息源中提取出来,物理地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使这些视图成为物理存储的 数据实体。数据仓库具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数据仓库从各信息源提取出所需要的数据,经加工处理后,存储起来; 同时,能直接在数据仓库上处理用户的查询和决策分析请求,尽量避免再去访问信息源。国外基于状态空间优化的优化 器、查询触发器、视图自维护系统、第三层存储结构等部件的研制,己初具规模。国内也将数据仓库的研制列入了 863 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的研究日程中。 (2)Web 数据库 WWW 和 Internet 的发展,已使得 Web 成为人们应用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平台,日益增加的通讯带宽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Web 成了最大的数据库。过去数据库一般作为高端服务器起到 Web 的外围系统的作用,而且只用在那些较小的采用静态 HTML 页面的 Web 站上。现在,Web 已涉及到内容的动态管理,使用 XML 语言,海量数据发生器等工具,统一的程序逻辑 和数据库系统等。 目前,国外已研制出新的 Web 数据库模型,改进了 XML 语言,提出了 Web 数据集成以及查询结果相关度的确定原则 。新的研究成果还包括 Web 数据库存取管理用的 Mediator 模式及 Wrapper 镜象复制模式等软件系统。 这些研究成果还包括支持复杂数据类型的数据库,如多媒体数据库等,新的多维数据库可支持联机分析处理(OLAP ),这些数据库功能是现用的关系数据库所不能实现的。此外,一种嵌入式即插即用的小型数据库具有自适应功能,将 被广泛用于家电控制设备、及机电一体化设备中,这将成为数据库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 (3)数据库研究的相关新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随着计算技术和 Internet 的发展,数据资源日益丰富。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挖 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近年来兴起的数据挖掘技术(Data Mining)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 曙光,尤其是空间数据挖掘问题,它涉及到数据的关联规则。一种根据给定关系元组的属性值及使用回归树预测该关系 元组的其它特定属性值的方法和软件已经问世。 第三级存储器:一些巨型数据库,如多媒体数据库,卫星图象信息库,DNA 序列数据库等,要求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主 存和辅存的二层结构上,再增加一层第三级巨型存储器,这就涉及到查询优化。存储分布优化等一系列问题,还包括盘 存的数据更新和数据预加载策略,美国已经研究出了商业化的第三级存储器。 空间数据存取技术:在城市地理信息处理等领域,空间数据库需要新的数据管理技术,一些新的空间数据存取方法 正在问世。 信息检索与浏览技术:现有的关系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要求每个数据库都必须具有完美的结构,并需按预先定 义的模式进行组织、存储和存取。而 WWW 结点上可联机存取的信息往往具有半结构化特性,结构变化多样,难以映射到 一个固定模式上。因此,传统的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 WWW 上的信息管理。因此,必须研究不依赖于现有数据库模式的数 据模型、查询语言和信息检索与浏览技术。如描述半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浏览工具,基于层结构组织文本数据库和基于图 形的可视化对象查询语言等。 同时,国内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也在上述领域内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的数据库研究虽然还赶不上国外水平,但也 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一些新的数据库研究成果和数据库软件系统正在出现,如 863 项目的基于多 Agency 的数据库 分布式管理系统等都属于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 2网络技术 由于计算机技术、光纤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带宽几乎每 6 个月就 出现一次突破,网络服务质量(QoS)也日新月异,从局域网、广域网到互联网突飞猛进。网络产品的性能急剧提升,网 上的全球漫游正向办公室、家庭渗透。 网络产品方面,modem 突破了 56kb/s 的极限,以太网的铜线速率从最高 10Mbps 一下子提升到了 100Mbps。对中继器 、集线器、网桥、网关、路由器及各类交换机的大量需求,刺激了 DSP 的迅猛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性能 ,出现了一大批高端信息类产品,其中网络用途的产品占据了 70以上。 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TM 网络技术日趋完善,原有的一些局限性已基本得到克服,使之成为现代宽带多媒体骨干网的主要网型,国内外 已建成一大批 622Mbps 和 155Mbps 的 ATM 网络。 快速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已经可以做到 Gbps(千兆以太网),采用最新编码技术,5 类铜线网络也可完成千兆以太 网到桌面的布线系统,新的“e5”、6、7 类网络布线系统也已出现。 由于动态包交换技术(DPST)的出现,IP 网络已成为宽带多媒体光纤网的新宠,其传输速率可达 Gbps 以上。 WAP 技术的出现,移动互联网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HFC 技术和顶置盒的结合、新型嵌入式系统、高速 Modem 技术等新技术使网络技术正在向家庭发展,网络正在完成它 的“最后一米连接”的使命。 网络系统作为 IT 时代的基础设施,正受到各级领导和企业的普遍重视,已成为目前国内的一个新的投资热点。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司正计划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以改造和完善现有的网络设施,提高其带宽和多媒体服务 等服务质量,使广大网络平台用户可以 VPN 的方式采用这些基础设施。上海、深圳等地都在致力于建成城市级的 ATM 骨 干网,并大力推进各种网上增值业务。几乎所有城市,甚至东部沿海大的乡镇都在将其网络建设列入城镇建设的议事议 程。 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本工程得以实现的基础。 3电子商务 目前,电子商务在全球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美国政府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8 年 初,又宣布美国电子商务为免税区。欧盟提出了“欧盟电子商务行动方案”,并于 1997 年 12 月,与美国发表了有关电 子商务的联合声明。日本政府为振兴经济,于 1998 年 7 月,以民间商会的方式,同美国联合签署了日美电子商务联合宣 言。一些新兴的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发展中也不甘落后。经议会提议和批准,新加坡总统颁布了“1998 电子交易法案 ”。 各国际组织也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1996 年 6 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提出了“电子商务示范法”的蓝本 。1998 年 10 月,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了专题讨论会,研究全球电子商务的潜力,探讨电子 商务的规则。近年来,凡是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商会(I CC)等,都竞相制定电子商务工作框架和行动计划。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继完成基本电信协定(BTA)和信息技术协定(IT A)之后,已经把制定电子商务框架协定纳入工作计划。 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江泽民主席已明确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 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这一切均说明电子商务对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 已有 4 万家商业网站,其中网上商店 700 余家。电子商务项目大量推出,几乎每天都有各类电子商务咨询网站、网上商 店、网上商城、网上专卖店、网上拍卖等诞生。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地域也由北京、上海、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开始向 各大中城市发展。 目前,B2B 和 B2C 是两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B2C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方便的购物方式,发展非常迅速 。但在国内,有待完善的认证系统、仍不健全的支付手段、尚需建设的配送体系,以及有限的网络带宽和昂贵的上网费 用,还有人们不易转变的消费观念,这些都制约了当前 B2C 电子商务的发展。 当 B2C 的发展几乎陷入困境时,B2B 电子商务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是通过减少信息搜寻投入 ,降低情报传送成本,系统标准化和买卖双方配对来创造经济价值。买方受益是因为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卖方受益是因 为能接触到更多的潜在买主。这些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随双方参与者数量呈指数增长。B2B 电子商务可以优化商品的供应 链,这从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 B2C 电子商务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国内的 B2B 电子商务才刚刚起步。一些企业,如联想、浪潮等,首先建立自身的网上分销体系,而公共的 B2B 交易 平台还难以出现。技术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营者的收益难以保证。这里有国家对于电子商务的支持问题。 例如,能否降低网上交易的税收?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主要包括身份认证、传输加密、合同签署和在线支付。目前 ,银行在支付问题上已经作了大量工作。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合同签署需要利用证书进行签名与加密。而电子签名 的有效性问题尚需法律上的支持。 当今世界,电子商务的概念、技术、模式都在迅速地发展,它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电子商务已 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三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化的典型案例 (一)住宅产业 CIMS 示范工程 目前,我国住宅建设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住宅建设中存在科技落后,科学管理不够,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效 益不够突出等问题。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和新管理机制,通过提高住宅建设科技含量,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住宅 产业的发展。当前,CIMS 技术应用于住宅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住宅建设全过程,从立项、设计 、施工、销售到物业管理属流程型,如果仅仅强调其中某一环节的管理与技术水平提高,仍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研究住 宅建设多企业动态联盟协同工作系统的组成与特点,达到全局优化,才会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实施目标 (1)系统集成目标:基本构成住宅建设行业集成信息系统,做到动态联盟企业群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实现基于 Inte rnet 网的异地信息交换和集成;分系统中各专业间的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住宅建造各环节与住宅产品供配网 、住宅产品数据库之间实现信息的联网查询。 (2)软件产品目标:通过 CIMS 工程的实施,开发或完善并系统化住宅开发中现有的各种信息处理软件和专业设计 软件,形成一批满足系统集成要求的商品化软件,包括住宅建设动态联盟管理软件、住宅建筑方案及施工图 CAD 软件、 住宅预售三维动画系统、结构 CAD 软件、给排水 CAD 软件、电气 CAD 软件、概预算软件、采暖通风 CAD 软件、施工质量 保证信息系统、施工现场组织与施工技术软件。为住宅开发提供软件工具的支持。 (3)效益目标:在住宅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使住宅质量有明显提高,全面控制住宅开发进度,在保证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