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 计 手 册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0201目 录1概述 sb1-007.7第 1 页1.1热的传导过程sb1-007.7第 1 页1.2温升限值 sb1-007.7第 2 页1.2.1连续额定容量下的正常温升限值sb1-007.7第 2 页1.2.2在特殊使用条件下对温升修正的要求sb1-007.7第 2 页1.2.2.1正常使用条件sb1-007.7第 2 页1.2.2.2安装场所的特殊环境温度下对温升的修正sb1-007.7第 2 页1.2.2.3安装场所为高海拔时对温升的修正sb1-007.7第 3 页2层式绕组的温差计算sb1-007.7第 3 页2.1层式绕组的散热面(s q c)计算sb1-007.7第 3 页2.2层式绕组的热负载(q q c)计算sb1-007.7第 3 页2.3层式绕组的温差(q c)计算sb1-007.7第 4 页2.4层式绕组的温升(qc)计算sb1-007.7第 4 页3 饼式绕组的温升计算sb1-007.7第 4 页3.1 饼式绕组的散热面(s q b)计算sb1-007.7第 4 页3.1.1饼式绕组的轴向散热面(s q bz)计算sb1-007.7第 4 页3.1.2 饼式绕组的横向散热面(s q b h)计算sb1-007.7第 5 页3.2 饼式绕组的热负载(q q b)计算sb1-007.7第 5 页3.3 饼式绕组的温差(q b)计算sb1-007.7第 5 页3.3.1高功能饼式绕组的温差(q g)计算sb1-007.7第 5 页3.3.2普通饼式绕组的温差(q b)计算sb1-007.7第 6 页3.4 饼式绕组的温升(q b)计算sb1-007.7第 7 页4油温升计算sb1-007.7第 8 页4.1箱壁几何面积(s b)计算sb1-007.7第 8 页4.2箱盖几何面积(s g)计算sb1-007.7第 9 页4.3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sb1-007.7第 9 页4.3.1平滑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sb1-007.7第 9 页4.3.2管式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sb1-007.7第10 页4.3.3 管式散热器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sb1-007.7第12 页4.3.4 片式散热器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sb1-007.7第14 页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0202目 录4.4油平均温升计算sb1-007.7第19 页4.4.1油箱的热负载(q yx)计算sb1-007.7第19 页4.4.2油平均温升(y)计算sb1-007.7第19 页4.5顶层油温升计算sb1-007.7第19 页5 强油冷却饼式绕组的温升计算sb1-007.7第21 页5.1强油导向冷却方式的特点sb1-007.7第21 页5.1.1线饼温度分布sb1-007.7第21 页5.1.2横向油道高度的影响sb1-007.7第21 页5.1.3纵向油道宽度的影响sb1-007.7第21 页5.1.4线饼数的影响sb1-007.7第21 页5.1.5挡油隔板漏油的影响sb1-007.7第21 页5.1.6流量的影响sb1-007.7第21 页5.2强油冷却饼式绕组的热负载(q q p )计算sb1-007.7第22 页5.3 强油冷却饼式绕组的温差(q p )计算sb1-007.7第23 页5.4强油冷却饼式绕组的温升(q p)计算sb1-007.7第23 页5.5强油风冷变压器本体的油阻力(h t)计算sb1-007.7第23 页5.5.1油管路的油阻力(hg)计算sb1-007.7第23 页5.5.1.1油管路的摩擦油阻力(h m)计算sb1-007.7第23 页5.5.1.2油管路特殊部位的形状油阻力(h x)计算sb1-007.7第24 页5.5.1.3油管路的油阻力(h g)计算sb1-007.7第25 页5.5.2线圈内部的油阻力(hq)确定sb1-007.7第26 页5.5.2.1线圈内部的摩擦油阻力(h q m)计算sb1-007.7第26 页5.5.2.2线圈内部特殊部位的形状油阻力(h qt)计算sb1-007.7第27 页5.5.2.3线圈内部的油阻力(hq)计算sb1-007.7第27 页5.5.3 额定油流量(q r)下的变压器本体的油阻力(h t r)计算sb1-007.7第27 页5.6强油风冷的实际油流量(q)计算sb1-007.7第28 页5.6.1冷却回路的总油阻力(h z)计算sb1-007.7第28 页5.6.2强油风冷的实际油流量(q)计算sb1-007.7第28 页5.7强油风冷冷却器的冷却容量(p fp)计算sb1-007.7第29 页5.7.1强油风冷油平均温升(yp)的初步确定sb1-007.7第29 页5.7.2单台冷却器的冷却容量(p fp)的初步确定sb1-007.7第29 页5.7.3风冷却器工作的数量(nfp)确定sb1-007.7第29 页5.7.4强油风冷却器单台实际冷却容量(p fp)计算sb1-007.7第30 页5.8强油风冷油平均温升(yp)计算sb1-007.7第30 页5.9强油风冷冷却器的技术数据sb1-007.7第31 页5.10强油水冷冷却器工作的数量(n sp)确定sb1-007.7第38 页资 料 来 源编 制校 核标 审提出部门审 定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 字日 期实施日期批 准 会签 描图 卷 号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签字设 计 手 册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代替共 页第 1 页391 概述1.1 热的传导过程 变压器运行时,绕组、铁心、钢铁结构件中均要产生损耗,这些损耗将转变为热量发散到周围介质中,从而引起变压器发热和温度升高。 当绕组和铁心所产生的热量将全部散发到周围介质中,达到稳定状态(温度不再继续升高)此种状态称为热平衡状态。在热平衡状态下,“热流”所经过的路径是相当复杂的,在油浸变压器中一般有: 1)绕组和铁心在运行的初始阶段,温度上升很快,绕组和铁心所产生的热量,将由它们内部最热点藉传导方式传到与油接触的外面如图7.1 所示。对于自冷式变压器来说,线圈内部最热点温升比线圈平均温升,一般要高出13k左右。图7.1 沿线圈辐向方向的温差分布(箭头表示传热方向)a) 层式线圈两面散热c) 饼式线圈四面散热b) 层式线圈一面散热bqbqbq 2) 当绕组和铁心内部的热量传到表面后,它们的表面温度与周围介质(油)产生温差,通过对流作用将部分热量传给附近的油,从而使油温逐渐上升。线圈对油的平均温差一般在20 k30 k左右。 3) 当绕组和铁心附近的油温升高后,由于油的对流作用,热油向上流动,冷却后的向下流动,重新流入线圈,形成闭合的对流路线,从而使油箱中的油温升高。对于自冷式变压器来说,一般上层油温比平均油温高20%左右。 4 ) 当热油碰到箱壁或油管壁时,将部分热量传给它们,使油温下降而箱壁或油管壁温度升高,其热量从壁的内侧传导到外侧(壁的内外侧温差一般不超过 3 k左右),它与周围的介质(空气)也产生温差,借助于对流和辐射作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综上所述,将绕组和铁心损耗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变压器外面的空气中,要经过许多部分,热流每通过一个部分均要产生温差,而温差的大小与损耗和介质的物理特性有关。变压器的温升计算,就是要计算各部分的温差和温升,即绕组对油的温差、绕组对空气的平均温升、油对空气的平均温升及顶层油温升。而铁心对油的温差和铁心对空气的平均温升计算,详见铁心计算 sb1007.1。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21.2 温升限值1.2.1 连续额定容量下的正常温升限值1) 变压器分接范围在5% 以内,且额定容量不超过2 500 kva的变压器,负载损耗和温升限值的保证仅指主分接。温升试验选在主分接上进行。2) 变压器有一个分接范围超过 5% 或额定容量大于2 500 kva的变压器,在与每个分接相应的分接容量、分接电压和分接电流下,不同分接的负载损耗是不同的,有时空载损耗也不同(即在分接范围内采用了变磁通调压方式)。温升限值应适用于每个分接,温升型式试验应在最大电流分接上进行(另有规定除外)。在独立绕组变压器中,最大电流一般是最大负载损耗分接。3) 在带分接的自耦变压器中,温升试验时,应根据分接的布置来选择分接。4) 对于多绕组变压器,当一个绕组的额定容量等于其他绕组额定容量之和时,温升试验要求所有的绕组同时带各自的容量值。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应规定一个或多个特定的负载组合进行温升试验。 5) 在具有同心式线圈排列的变压器中,两个或多个独立线圈上下排列且容量及尺寸都相同时,绕组温升读数的平均值应不超过绕组温升限值;如果容量(或)尺寸不相同时,则应按协议进行评估。 6) 油浸式变压器在连续额定容量稳态下的正常温升限值规定如表7.1: 表7.1 温升限值表 名 称温 升 限 值(k) 顶层油温升 油不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变压器60 油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变压器55 绕组平均温升 (用电阻法测量)65 铁心、绕组外部的电气连接线或油箱中的结构件通常不超过 801.2.2 在特殊使用条件下对温升修正的要求1.2.2.1 正常使用条件 a. 油浸变压器的正常环境温度和冷却介质温度应符合下列条件: 最高气温 + 40; 最热月平均温度 + 30; 最高年平均温度 + 20; 最低气温 25 (适用于户外式变压器); 最低气温 5 (适用于户内式变压器); 水冷却入口处的冷却水最高温度 + 25。b. 海拔 海拔不超过 1 000 m。1.2.2.2 安装场所的特殊环境温度下对温升的修正 a油浸空气冷却式变压器:安装场所的温度条件,当最热月平均温度超过 + 30;或最高年平均温度超过 + 20,则对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应按超过部分的数值减少,并应修约到最接近温度的整数值。b. 油浸水冷式变压器:当冷却水温度超过 + 25时,则对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应按冷却水温超过限值部分而减少,并应修约到最接近温度的整数值。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31.2.2.3 安装场所为高海拔时对温升的修正 安装场所海拔高于 1 000 m,而试验场地海拔低于 1 000 m 时,自冷式变压器(an)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应按海拔每增加 400 m 降低 1 k 来计算;风冷式变压器(af)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应按海拔每增加 250 m 降低 1 k 来计算。 试验场地海拔高于 1 000 m,而安装场所海拔却低于 1 000 m 时,温升限值应作相应的增加值进行修正。 因海拔而作的温升修正值,均应修约到最接近的温度的整数。 对于油浸水冷式变压器,其海拔或环境温度对油箱冷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 层式绕组的温升计算 2.1 层式绕组的散热面(s q c)计算 层式(圆筒式)绕组,凡绕组内、外径及轴向油道两侧与油直接接触的表面均认为是散热面,与厚纸筒接触的表面不作为散热面,而与1.0 mm薄纸筒接触的表面只算一半散热面,绕组表面有遮盖的物体(如撑条等)应减去遮盖面积或用折算系数修正。层式绕组散热面按下式计算:式中:m z h 铁心柱数; 单相两柱式 m z h = 2, 三相三柱式或五柱式 m z h = 3; k s j 被计算散热面折算系数,它与线圈表面接触的物体有关,一般按下列选取: 瓦楞纸板取 k sj = 0.85,撑条帘取 k sj = 0.8,1.0 mm薄纸筒取 k sj = 0.5, 厚纸筒 k sj = 0;如线圈表面与撑条接触时,k s j 按下式计算: ksj = 1( nj bctj / 2rsj ) r s j 被计算散热面处的线圈半径(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n j 被计算散热面处与线圈表面直接接触的撑条数, b c t j 被计算散热面处与线圈表面直接接触的撑条宽度(mm); h k j 电抗高度(mm),见线圈计算(sb1007.2)。2.2 层式绕组的热负载(q q c)计算式中:p r 被计算绕组的电阻损耗(w), 当分接范围在5% 以内,且变压器额定容 量不超过2 500 kva时, 选取主分接时的电阻损耗(w),当分接范围超 过5% ,或变压器额定容量大于2 500 kva时, 选取最大电流分接时的 电阻损耗(w);按负载损耗计算中公式(6.1)计算; k f % 被计算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见负载损耗计算(sb1007.6); s q c 被计算绕组的散热面(m2),按公式(7.1)计算。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42.3 层式绕组的温差(q c)计算式中:q q c 高压或低压绕组的热负载(w / m2),按公式(7.2)计算; t 被计算线圈的层间绝缘校正温差(k),当c m0.64mm 不予校正; t = 0.002(c m0.64)(m c m s)q q c k (7.4) c m 被计算线圈的层数校正温差(k),当c m0.64mm,按0.64mm计算; c m = 0.002 c m(m c 2 m s)q q c k (7.5) 其中:c m 被计算线圈的相邻的两层间绝缘总厚度,即层绝缘加导线绝缘(mm); m c 被计算线圈的总层数; m s 被计算的线圈与油接触的散热面数。2.4 层式绕组的温升(qc)计算 qc = q c + y 63 k (7.6)式中:q c 高压或低压绕组的温差(k),按公式(7.3)计算; y 油平均温升(k),按公式(7.46)计算。3 饼式绕组的温升计算 3.1 饼式绕组的散热面(s q b)计算3.1.1 饼式绕组的轴向散热面(s q b z)计算 凡饼式绕组内、外径及轴向油道两侧与油直接接触的表面均认为是轴向散热面,与厚纸筒接触的表面不作为散热面,而与1.0 mm 薄纸筒接触的表面只算一半散热面,绕组表面有遮盖的物体(如撑条等)应减去遮盖面积或用折算系数修正。饼式绕组内、外径及轴向油道两侧的轴向散热面按下式计算:式中:m z h 铁心柱数; 单相两柱式 m z h = 2, 三相三柱式或五柱式 m z h = 3; k s j 被计算散热面折算系数,它与线圈表面接触的物体有关,一般按下列选取: 瓦楞纸板取 k sj = 0.85,撑条帘取 k sj = 0.8,1.0 mm薄纸筒取 k sj = 0.5, 厚纸筒 k sj = 0;如线圈表面与撑条接触时,k s j 按下式计算: ksj = 1( nj bctj / 2rsj ) r s j 被计算轴向散热面处的线圈半径(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n j 被计算轴向散热面处与线圈表面直接接触的撑条数; b c t j 被计算轴向散热面处与线圈表面直接接触的撑条宽度(mm); n j 被计算绕组的有轴向散热面的线圈段数; b t j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中绝缘导线宽度(mm)。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53.1.2 饼式绕组的横向散热面(s q b h)计算饼式绕组,当横向油道2mm 的线饼上下两侧均认为是散热面,当横向油道1.5mm的较小油道或纸圈处的线饼上下两侧不作为散热面,对垫块处,应减去垫块遮盖面积。饼式绕组横向油道2mm的线饼横向散热面按下式计算:式中:m z h 铁心柱数; 单相两柱式 m z h = 2, 三相三柱式或五柱式 m z h = 3; r p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平均半径(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n d k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中横向油道垫块数; b d k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中横向油道垫块宽度(mm); m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中沿辐向导线根数; a t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中绝缘导线厚度(mm); n d 被计算绕组的横向油道2mm 的油道数。3.2 饼式绕组的热负载(q q b)计算式中:p r 被计算绕组的电阻损耗(w), 当分接范围在5% 以内,且变压器额定容 量不超过2 500 kva时, 选取主分接时的电阻损耗(w), 当分接范围超 过5% ,或变压器额定容量大于2 500 kva时, 选取最大电流分接时的 电阻损耗(w);按负载损耗计算中公式(6.1)计算; k f % 被计算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按负载损耗计算中公式(6.3)计算; s q b z 被计算绕组的轴向散热面(m2),按公式(7.7)计算; s q b h 被计算绕组的横向散热面(m2),按公式(7.8)计算; t 被计算绕组的导线绝缘校正系数,当 at1.75a 时,取 t = 1.0, 当 at1.75 a 时,取t = at / 1.75 a ;其中:at 被计算绕组的绝缘导线厚度(mm),如组合或换位导线指组合或换位后的 绝缘导线厚度; a 被计算绕组的裸导线厚度(mm),如组合或换位导线为:a = att t 被计算绕组的导线绝缘(两边)厚度(mm)。3.3 饼式绕组的温差(q b)计算3.3.1 高功能饼式绕组的温差(q g)计算高功能饼式绕组,是以轴向油道为主,少数横向油道为辅的散热方式,故高功能饼式绕组的温差计算方法与层式绕组温差计算相似。式中:q qb 高功能饼式高压或低压绕组的热负载(w / m2);按公式(7.9)计算。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63.3.2 普通饼式绕组的温差(q b)计算 普通饼式绕组是以横向油道为主,轴向油道为辅的散热方式,其绕组的温差计算与冷却方式有关。另外,电压110kv级的自冷或风冷式变压器,绕组中放有挡油隔板5个,分成4个油区(外进外出);电压220kv级的自冷或风冷式变压器,绕组中放有挡油隔板9个,分成8个油区(外出外进)。当放有挡油隔板时,其绕组的温差要比无挡油隔板小5k10k左右。普通饼式绕组的温差按下式计算:式中:q q b 被计算绕组的热负载(w / m2),按公式(7.9)计算; 被计算绕组的绝缘校正温差(k),按下式计算: = 0.00305(t0.45)q q b k (7.14)其中:t 被计算绕组的导线间绝缘厚度(mm),一般 t = a ta 当线饼有附加绝缘时,应考虑其附加绝缘包不紧,t 按表7.2 计算: 表 7.2 线段有附加绝缘时导线间绝缘厚度 mm线饼辐向 bq线饼有附加绝缘时导线绝缘厚度 t图 例bqata bq 100bq = 101150bq = 151200 h 被计算绕组的线段油道校正温差(k),有挡油隔板的油道温差可不校正; 无挡油隔板的线段油道校正温差,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其中: t 无挡油隔板的绕组线段油道校正温差的修正值(k),见图7.2曲线; 或按下式计算: b q 被计算绕组的线饼辐向尺寸(mm),有纵向油道时,取油道一侧辐向尺寸; h dy 油道高度 ( mm ) ; q qb 被计算绕组的热负载(w / m2),按公式(7.9)计算。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73.5 = hdy 2.5 = hdy 10 = hdy 3 = hdy 4 = hdy 2 = hdy 5 = hdy 6 = hdy 7 = hdy 8 = hdy 4.5 = hdy 9 = t (k) bq (mm) hdy 图7.2 无挡油隔板的绕组线段油道校正温差的修正值(t)曲线3.4 饼式绕组的温升(q b)计算 q b = q b + y 63 k (7.17)式中:q b 被计算绕组的温差(k);高功能饼式绕组用q g , 按公式(7.10)计算; 普通饼式绕组用q b , 按公式(7.11)至公式(7.13)计算; y 油平均温升(k),按公式(7.4 6)计算,对轴向分裂的变压器,其分裂 的低压绕组位于不同的油温区,位于上部的低压绕组中心周围的油平均温 升约为:ys =(1.3y +y)/ 2 = 1.15y 。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84 油温升计算4.1 箱壁几何面积(s b)计算hblccdcghchbhghdhzghzdbcbz45lbbbbdbglbrbbbhbrblzlbbba ) 桶式平顶油箱b ) 钟罩式梯形顶油箱图7.3 油箱结构示意图式中:hb 油箱内壁高度(mm),见图7.3 ; hzg 油箱高压侧直线高度(mm),见图7.3 , hzg = hbhghc ; hzd 油箱低压侧直线高度(mm),见图7.3 , hzd = hbhdhc ; lb 油箱内壁长度(mm),见图7.3 ; bb 油箱内壁宽度(mm),见图7.3 ; bz 油箱盖直线宽度(mm),见图7.3, bz = bbcgcd ; rb 油箱内壁圆角半径或箱内壁半径(mm),如长方形油箱取rb =0,见图7.3 ; hc 油箱下节槽内壁高度(mm),见图7.3 ; lc 油箱下节槽内壁长度(mm),见图7.3 ; bc 油箱下节槽内壁宽度(mm),见图7.3 ; bg 、bd 油箱壁高压侧及低压侧拐角处尺寸(mm),见图7.3 ; cg 、cd 、hg 、hd 油箱盖高压侧及低压侧拐角处宽度及高度(mm),见图7.3 。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94.2 箱盖几何面积(s g)计算式中符号代表意义同公式(7.22)及公式(7.23)。4.3 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4.3.1 平滑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容量30 kva的小型变压器,常采用平滑油箱结构,油箱上无散热装置,但当平滑油箱散热面不够时,常焊有散热片。平滑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按下式计算: s yx = k g s g + (s b s pzg )+ k p(s p + s pzg) m2 (7.22)式中:kg 箱盖有效散热系数,一般取 kg = 0.75 ,当箱盖不与油接触时,kg = 0 ; kp 散热片有效散热系数,一般取 kp = 0.45 , sg 箱盖几何面积(m2),按公式(7.20)计算 ; sb 箱壁几何面积(m2),按公式(7.18)计算 ; spzg 散热片在箱壁上遮盖面积(m2),按下式计算 : s pzg = 0.7510 6 m p c p m h p m2 (7.23) s p 散热片总的几何面积(m2),按下式计算 : s p = m p s p m2 (7.24)其中:c p m 两片散热片间中心距(mm),一般取 c p m = 40 ; h p 散热片高度(mm),见表7.3及图7.4;r 65r 32.5hpcpmcpm1.520图7.4 散热片 m p 散热片片数 ; s p 散热片每片几何面积(m2),见表7.3 。 表7.3 散热片数据散热片高度h p(mm)每片几何面积s p(m2)每片重量g p(kg)4400.0920.565800.1220.76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104.3.2 管式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计算根据散热要求,可在油箱外壁上均匀布置用40电焊钢管压制而成的扁管,如图7.5。当容量为50630 kva时,常布置一排管;当容量为8001600 kva时,常布置二排管; 当容量为2000 kva及以上时,常布置三排管。根据散热效果及工艺的要求,一般不超过三排管,特殊情况下,最多采用四排管。油管布置时,应保证油管至箱沿及箱底的距离(见表7.4及图7.5中h 1 h 2,另外,在50放油活门处,有5列油管应缩短,即h 2 280 ;在4个吊拌处42列(共8列)的油管也应缩短,即当变压器总重10 t时,h 1 260,变压器总重1020 t 时,h 1 320,以便于操作。r331.6 55 15 18 r5 aar160r8 图7.5 扁管示意图r tc t17575h1h275755415.6bbr taabbl tzc ta t p =75表7.4 1.61855扁管数据表直线长l tz (mm)中心距 *c t (mm)弯 曲半 径r t (mm)至箱盖距离h1 (mm) 至箱底距离h2 (mm)两排管间中心距a t p (mm) 两列管间中心距b t l (mm)每米散热面s t(m 2/m)每米扁管重量g t(kg / m) 每米油重量g ty (kg / m)554501950140858075350.1256 1.520.538115450195015085907535190750195015085110753526512501950150851207535 注:*扁管中心距c t为50 mm一级。 扁管式油箱有效散热面(s yx)按下式计算: s yx = k g s g +(s bs tzg)+(s t + s tzg)k tb k tp m2 (7.25)式中:k g 箱盖有效散热系数,一般取 k g = 0.75 , 当箱盖不与油接触时,k g = 0 ; sg 箱盖几何面积(m2),按公式(7.20)计算 ; sb 箱壁几何面积(m2),按公式(7.18)计算 ; s tzg 扁管在箱壁上遮盖面积(m2),按下式计算 : s tzg = (m tm 1) b t l h b 10 6 m2 (7.26) 版次日期签字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日期 签字 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温 升 计 算共 页第 页3911 m t m 扁管每排根数; b t l 两列管间中心距(mm),扁管取b t l = 35 ; h b 油箱壁高度(mm); s t 扁管总的几何面积(m2),按下式计算 : s t = l t s t m2 (7.27) 其中:s t 每米几何散热面(m2),见表7.4 。 l t 扁管总长度(m),按下式计算: l t = m t(l t 12)10 -3 m (7.28) m t 扁管根数; l t 扁管每根展开长(mm),按中心线展开尺寸计算后减去l ( l=19或18 ); l t = c t + 2 l tz2 rtd t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年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27.3 位似(含答案)-
- 人造板类家具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空调安装维修合同三篇
- 洗发水运输合同三篇
- 无缝管热连轧机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农业机械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操作风险的度量》课件
- 董事会授权代理合同三篇
- 委托销售协议三篇
- 《培训机加操作者》课件
- 设备操作三好四会四项要求五项原则培训教材
- CCTV《开门大吉》选手报名表VM
- 乒乓球比赛用表
- 某公司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 关于开展全员营销活动的实施方案
- 硕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模板-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PPT课件
- 蜗轮蜗杆的设计及其参数计算
- 5-10万山平塘设计报告
- 单片机程序源代码
- 城镇燃气室内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