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SECBJN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SECBJN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SECBJN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SECBJN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SECBJN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secbjn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教学站: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际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 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 人力资源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结合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关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相关内容:首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特征及意义;其次是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以人为本;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企业管理;abstracta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diverse, complex and huma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in consumption concept,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shehui cultural level concept innovation is becoming a pressing of issues, humanism ji people-oriented, is 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he cream and the theme, adhere to people-oriented,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e economic, social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cepts of innovation, and foster the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concep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simply talent competition, i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mpetition of human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production will directly determin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in this paper, sanyo energy (beijing) co., lt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following areas described a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related content: first,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features and significance; followed by sanyo energy (beijing) co., ltd. management in problem; finally, the analysis of sanyo energy (beijing) co., ltd. build a people-oriented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 way。key words: people-oriented; sanyo energy (beijing) co., ltd.; business management目 录前言5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特征及意义61.1以人为本管理的特征61.1.1 以人为本管理的涵义61.1.2 以人为本管理的特征61.2实施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意义71.2.1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71.2.2 以人为本有助于贯彻落实各种制度71.2.3 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8第二章 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92.1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概述92.2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92.2.1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92.2.2 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102.2.3 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112.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11第三章 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133.1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133.1.1 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133.1.2 坚持顾客重于利润,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143.1.3 坚持信誉重于市场,树立以信誉为中心的理念143.2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153.2.1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153.2.2 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53.2.3 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163.2.4 公开企业信息,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16结 论17致 谢19参考文献20前 言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为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代的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根据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管理的方法。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提高了人力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在任人唯贤的同时,更需要深刻知晓以人为本的含义,懂得如何用人、御人。建立实事求是的管理制度,明确以人为本的原则,善用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的手段,为员工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使员工共在工作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积极于工作,从而为整个企业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活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立足之地,并获得长远发展。以人为本,快乐工作,对于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是对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的竞争,但最终应归结到人力资源的竞争,因为人是最为重要的资本,没有人,什么也做不成。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方面的竞争。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制造业的繁荣,“made in china”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ibm总裁老华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此话一语道出“人”作为组织经营的核心资源,同时也是组织未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的发展重在管理,“以人为本”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特征及意义1.1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特征1.1.1以人为本管理的涵义 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1.1.2 以人为本管理的特征(1)要实现人本管理,就必须把人本管理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考虑人的全面发展。(2)各级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注意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多年来,许多企业把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希望寄托于对自动化和计算机的庞大投资以及大量裁员,而忽视了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界人士和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中的“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生产优势,生产自动化完全取代人也许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低成本快速调整方面却具有天然的不足。因此,企业只有设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取胜。(3)要改变把“人”看作是“群体”,把关心人、尊重人笼统地理解为关心、尊重作为整体的“员工”利益的观念。以人为本的管理要重视每个人的利益和个人价值,要让每个职工感到“受重视和有发展机会”。使每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与企业荣辱与共、同生共存的信念进而形成企业运作的良性循环。(4)企业在制度上要确保职工的主体地位及其作用的发挥,保证职工对企业重大决策的有效参与和监督。企业的管理手段、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操作,要能够同职工的心态和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引导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其尊严的保证及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1.2 实施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意义1.2.1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它强调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的完整性和人的需要的多样性,辅之以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从而凝聚人心,汇聚群智,更好地实现企业良性发展。以人为本,也是反映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这一时代发展的总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对这一点,一些人却认识不够。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表现在从注重“物质资源”走向注重“人力资源”。人自身作为一种资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起到的作用与具有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古代,在经济发展上,主要依靠的是自然资源,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大明显。人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拥有、占有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上,个人不独立,主要从属于整体和共同体,依赖于权力和“人情关系”;在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上,人总是处于被动附属的地位,对外部世界有一种很强的依赖感。这表明人类并没有明显的主体意识,人被淹没在自然、群体、宗教中,从属于人之外的客体,成为客体的人。到了农业社会,人对自身有了一定认识,开始以自身的体力和经验来从事农业生产,因而在自然界面前不再是一个仅仅靠自然界“恩赐”而生存的盲从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也开始用自身的体力和经验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由此,人的体力、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然而,此时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还是依赖于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1.2.2以人为本有助于贯彻落实各种制度。常言说的好:法不自行。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如果离开了贯彻执行的主体,都不过是一纸空文。建立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人性化企业制度,不仅会得到企业员工的拥护和支持,乐于执行,甚至还会帮助企业不断完善制度,完全不用“管、卡、压”的传统手段去强制推行。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即使有少数“害群之马”破坏规矩,也很快会陷于孤立境地,不可能掀起大波澜。这就是人本管理“治本”的巨大效用和威力,依靠员工的主人公精神和主观能动性推动制度规范的自然运行,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种内化的行为模式和惯性思维,外在的制度变成了员工的行为习惯,从而推动企业实现自律化的良性运转。1.2.3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相比,人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具有可以共享、效用大、易流通、传速快、成本低、高附加值等特点。正是因为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有异于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的上述特性,而人又是知识的鲜活载体,因此,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就变得非比寻常。这意味着人力资本已成为国家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无法替代的关键因素。因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的创新能力应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第二章 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的现状2.1 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概述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是由处于世界尖端的小型2次电池制造厂商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于2000年11月9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的一家外商独资公司,是以开发和生产电池及电池零配件、销售和维修自产产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为经营范围的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之一。2001年12月取得了iso9001(2000年版)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于2003年4月取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于2005年02月取得了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3年3月20日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于2005年04月开始了二期工厂的建设,预计于2005年12月竣工,二期工厂竣工投入使用后将从日本引进新的电池制造生产线,生产规模也将进一步的扩大。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注重向全世界提供安全、高品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倡导美好生活方式和现代绿色能源文化,创造更宜人的环境和更舒适的生活,并将以此为始终不变的追求,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2.2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2.1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组织指挥生产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集中统一加强管理,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员工,长此以往,结果必然是逐渐抹杀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其丧失主人翁责任感。如果过于依靠制度管理,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规章制度也不会得到自觉执行。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行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刺激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通过勤奋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是无可厚非的。但仅靠物质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劳动热情,缺乏长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容易在职工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倾向,以至于偏离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最终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只有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把人看成具有思维和主观能动作用的人,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和发挥旺盛的竞争力。2.2.2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社会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应把人本管理看成是“有形”的,“有形”在人的头脑之中;看成是“硬”的,“硬”在使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看成是“实”的,“实”在扎实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成果。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认同人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价值,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把巨大的精神动力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去创造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根本问题是造就出一流的人才。优秀案例:爱立信北京培训中心成立之初,只有约1000平方米的教室及办公室,没有自己的教师,所有的培训课都请爱立信其他培训中心的教师来讲,因为只有得到爱立信瑞典培训中心资格认证的教师才能讲授各类技术课程。这引起了两个问题,一是外请教师的费用较高,二是教师用英语授课,难以满足中国客户的要求。于是,爱立信北京培训中心开始招聘培养自己的教师,逐步实行教师本地化。到1997年,爱立信北京培训中心已有办公及教学面积2000平方米,教师40人,运作支持人员23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和本公司员工对技术培训的需要。到1997年底,共完成30000个学生天的培训任务。多年来,爱立信在电信及相关设备供应方面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爱立信有93000多名员工在130多个国家为客户解决电信需求问题。爱立信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他能充分调动员工潜力,重视员工与客户的培训。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在培训方面目前只能在一年内派少部分员工赴日本进行培训,不仅成本高,而且在全体员工中的普及程度会很低。另外,培训时间短,不能达到有效地培训目的。这是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部分。2.2.3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企业由以管理“物”为中心,转变到以管理“人”为中心,这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只有高度重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否则,企业的素质很难提升。但是,目前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在追求人本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出现了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即使是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方法和人本管理方案,依然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身活力的目的。这样的企业精神很难在职工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形成共同的认同感。2.2.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如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工作因素等)的影响,职工正常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企业管理者没有很好地从满足人们需要的角度来考虑调动职工积极性,忽视了“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这一关键问题。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上,多数企业以工资、奖金、福利、住房和提升等外在激励手段为主,尤其突出货币激励的作用,而忽视良好组织环境的培育。优秀案例:海尔集团的用人的宗旨是,给所有的人一个平等参赛的机会,“你有多大才干,企业就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海尔的所有员工都实行竞聘上岗,包括海尔高层管理人员在内。某岗位缺员,由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布招聘条件、工作目标和招聘程序,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条件选择岗位。同一职位的申请人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依据申请人以往的日常考核、工作业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在比较的基础上优胜劣汰。平等竞争的结果,促使优秀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流动,而不适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则被淘汰出局。这一机制保证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实现人尽其才。竞争落聘但有培养前途的人才,进入海尔后备人才库,纳入日常考核范围。这样一套公正合理的竞争体制,使得海尔最优秀的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和栋梁。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和僵化,主要靠晋级、提高奖金以及“模范”与“典型”人物的示范和教育,这样只能使少数人从中获益,而大多数职工和干部不可能在自身的利益需求方面得到有效的激励。第三章 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3.1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3.1.1坚持员工重于产品,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其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从企业管理两重性原理层面来认识,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随着世界性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企业传统的劳动方式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使人在生产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员工不再是受制于机器的附属物,而成为生产中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仍按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势必压抑员工的活力和热情。因此,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人本性、亲和力,在企业管理中应提倡更聪明地工作,追求管理的人情味、艺术化,形成不同个体的特色优势,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模糊“管”的概念,彰显“理”的成分。二是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以员工为中心而展开,人是企业最大、最有价值的资本、资产、资源和财富,是企业的主体,因此,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对物的管理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这样,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肯定了,人的价值被发现了,人力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三是从企业管理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相互关系层面来认识。作为企业管理,直接目标是生产优质产品和取得经济效益,但最终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广义的人本管理目标,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人性的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尽管我们不能把以员工为中心、员工的全面发展简单的理解为生产优质产品,获取经济效益的手段,但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的不断增强,肯定会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创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反之,只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才能为员工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客观环境。 3.1.2坚持顾客重于利润,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对企业而言,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取决于其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营销管理的全部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要围绕顾客这个中心来展开。以顾客为中心,不仅要了解、满足和引导顾客的需求,而且要树立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顾客的价值取向,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美国营销学者巴巴拉杰克逊提出的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要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的重点对象是顾客,并把观念从注重每一次单独的销售转到与顾客发展长期伙伴关系上。关系营销学的目的是尽可能使每一位顾客都成为未来的长期客户,成为与本企业有伙伴关系的忠实顾客。西方营销学者非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对这一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与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精神、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资金等。顾客让渡价值理论认为,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按照这一理论,企业营销管理要以顾客为中心,吸引更多的顾客,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人性化服务上下功夫,塑造企业总体形象来提高顾客总价值;二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与营销成本,减少顾客购买产品的时间、精神和体力的耗费,从而降低货币和非货币成本。西方营销管理学中关于吸引顾客、争取顾客、一切为顾客着想的观念,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3.1.3坚持信誉重于市场,树立以信誉为中心的理念企业的社会信誉、公众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所在。要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关键取决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和应变能力,企业外部的核心环境是市场环境。企业直接处于市场环境之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与之紧密相连,企业只有通过市场把产品销售出去,取得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信誉和市场,两者何为第一位,以何者为中心,如何处理两者关系,是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3.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3.2.1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方而,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旧的等级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机制,实行合理公平的新分配方式。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通过体系的运作,对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贡献大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学习、创新的热情,使职工安心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后劲。知识经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需要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给每位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既要善于吸引优秀人才来企业工作,发挥其聪明才智,又要对在职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营造出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是员工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3.2.2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信仰的管理哲学、行为规范与价值体系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企业员工获得朝气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必须构筑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与企业形象三者的有机统一。知名手机制造企业诺基亚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的logo下方,也总是跟着“connecting people”一行英文。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版本,诺基亚清楚地向世人展现着他们的理念:人是诺基亚在行业中领跑的最大财富。“诺基亚非常注重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员工的呵护甚至可以用“溺爱”来形容。出大价钱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热线,为员工和其家庭缓解心理压力;聘请盲人按摩师,定时为员工服务这可不是某个领导的特权,而是每个办公室里的普通员工都能得到的“享受”。除此之外,公司设计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员工创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例如以“自在人生,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系列项目,从学习、生活、理财、健康和休闲等5个方面帮助员工拥有更加健康、平衡的生活。诺基亚“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这些细节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企业的兴旺发达,归根到底要维系在广大员工身上。只有通过对员工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等才能充分挖掘员工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3.2.3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人的一切行动内在力源于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自身需求等内在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最能左右一个人的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因为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就能产生亲切感,有了亲切感,相互的吸引力也就大,彼此的影响力也就越深。如果企业能够善待每一个员工,领导能够体贴关心下级,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与群众关系非常融洽,职工对你充满信任,其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相反,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关系比较紧张,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产生心理距离。其结果最容易转化为一种对抗力和负影响力。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入员工中间,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心理变化,帮助员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生活,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让企业职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3.2.4公开企业信息,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企业来讲,首要的是民主,随着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职工要求企业公开信息的思想意识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更应该主动公开企业信息。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满足职工的知情权。企业公开信息有利于职工参与管理,体现主人翁精神,更能激活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企业要通过领导与员工谈心制度,实现企业职工与领导的广泛沟通与交流;通过落实职代会制度,组织职工代表认真审议讨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积极采纳职工群众的合理建议,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到实处,实施职工代表提案首办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解决好职工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关注职工切身利益。结 论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作用。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改革和生产力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支柱。在作为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中,人是其它所有构成要素的主宰。人的能动性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科技创新力度。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宗旨是抓住人、用活人,培养人,开发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