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摘 要当今世界在处于一个极具变化的条件下,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契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席卷全球,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信息社会下,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而中学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为我们创新学习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本文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分析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知识更新迅速的特点,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目的的培养策略。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自学能力;素质教育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especially th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has swept all over the world,namely the fo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which influxs a new life to the world economy and societty.the traditional study methord could not adapt to the modern society in such an environment.but the curriculum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reates a new study methord and provides us with an effective flatform in our middleschool .the following text aims at the current teaching, analysises the basic method and model of teaching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diness about th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to explore cultivating techniques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abity of self-study.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pedagogy; self-study teaching methods; quality education目 录1绪言12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特点和教学方法12.1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12.2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及模式23自学能力的含义和特点43.1自学能力的概念43.2自学能力的特点44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54.1自学者的学习目标54.2中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95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结合95.1信息技术教学同自学能力结合(即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95.2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136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11绪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任道而重远。但在教学中存在着把信息技术当成一般的文字科目教学的误区,一部分教师在上课课程中只是机械的读课本,而不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学失去其应有的教育教学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误区以及相应的对策,也能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普通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学中做”。信息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因而重视对学生的自己学习的培养。2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特点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用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那么具体的课程目标有以下五点:a.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b.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c.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d.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时间e.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1。2.1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2.1.1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2.1.2信息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2.1.3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2.1.4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2。2. 2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及模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具体地说,是指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复现、再现教材内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感知、记忆、理解教材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必须了解常用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练法、类比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2.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讲述:指教师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某些事物现象,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和概念,并从情绪上得到感染。例如,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一般用讲述法。 讲解:指教师对某些较复杂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原则等,进行系统而严密的解释和论证。当演示和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讲解。如信息的基本特征,程序设计中算法,多媒体技术中声音、图形、图像的采样等知识的教学,常应用讲解法。 讲演: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有理有据、首尾连贯的论说,通过分析、论证来作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如学校开设的网络安全、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讲座。2.2.2演练法信息技术课程以操作为主,动作技能的学习仅靠教师讲述是无法学会的,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自己反复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演练法就是通过教师示范动作或操作,学生模仿和反复不断地练习,使操作达到正确或熟练的常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的工作课题,使学生明确做什么,并且还要指出学生实践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方面的要点。然后,让学生开始实践活动,通过完成工作课题,进行各种操练与练习。最后,教师组织必要的交流,并且归纳总结,再一次强化教学活动的成果,促使学生把学会的东西内化自己的信息素养。2.2.3类比法 类比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当人们发现某一不熟悉的事物和另一熟悉的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之处时,借助于类似的方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称为类比法。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也是人类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时,最好能找到一种联系,让新旧知识之间互相沟通。类比就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一座桥梁,它能促进由旧知识向学习新知识的迁移。2.2.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包含有若干相关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该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并分析、解决其中所含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着眼点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2.2.5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以求辨明是非、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认识能力。讨论法有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小组讨论、全班大讨论、辩论式讨论(班级辩论赛)等,在组织和操作方面也有一些差别,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把握。讨论可以贯穿在其他的教学方法中,也可以整节课以讨论为主,如辩论式讨论。2.2.6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2.2.7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016号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3。3.自学能力的含义和特点3.1自学能力的概念什么是自学能力?自学,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但要明确说出它的涵义,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又非易事。自学,顾名思义,“自”是自己或自我,“学”是学习。 在英语中自学译为self-study或self-culture,与之相类似的词有自我计划的学习(self-planed learning)、自我教导(self-instruction)、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自我教学(self-teaching)、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等。a.王焕勋主编的实用教育大词典对“自学”的阐释为:自学是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含义:(1)指在学校以外,由学习者根据社会的和个人的需要,自行选择学习目标,自订学习计划,自我进行教育,不断地获取知识、技能的独立的教学活动;(2)指学生不依赖教师自己独立学习的一种方法。自学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与人类共始终的,永恒的学习形态,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它是学习者自身认识矛盾运动的过程。具备自学能力就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b冯克诚、何曼青主编的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实用全书对自学能力的定义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的心理能量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过程、一种学习活动。而第二个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自学从能力这一维度加以界定,强调它的能力结构。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自学能力是在自学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自学能力直接影响自学的效率,离开了自学能力也不会有自学学习形式的存在,但这二者共同的特点是强调了其学员探求新知、获取技能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故而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即在独立学习、主动探求新知、获取技能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性的、多种能力综合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4。3.2自学能力的特点3.2.1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鉴别能力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具有对文献资料的查找、检索能力,能够大量而有效地读书。3.2.2对知识信息的筛选、整理、储存和提取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要,选择图书资料,具有对知识的分类整理、归纳总结能力,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3.2.3对知识信息的组合、编码、加工改造能力,即思维能力能够利用感知、记忆提供的原材料,通过比较、归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和综合的方法,对知识信息进行积极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各种结论,提出各种问题,生产出各种精神产品来。3.2.4自学研究能力能够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复杂的知识信息资料,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研究课题,具有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实验技能,能独立地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客观准确地阐明观点,有一定的自学研究水平。3.2.5自学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为自学者没有老师的管理和监督,学习进度、学习效果无人检查督促,因此自学者必须能够自觉地对自学的方向、内容、进度、时间等进行自我管理,对学习质量、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能够自我约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时间进行约束,科学合理地运用时间,正确处理工作、家务、学习之间的矛盾,有一定的“挤”劲和“钻”劲5。4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对自学能力的涵义、自学能力的特点以及具体表现的分析,我们针对自学能力特点和自学能力培养的有利因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自学能力培养策略和方案,以期能切实地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4.1自学者的学习目标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那么在自学的过程中则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监控,自我研究,自我评价的能力。4.1.1创设有利于自学的情境和氛围,在自学中培养自学能力 在学校里的自学多为相对有教师辅导的自学。在教学环境上,创设一种尊重成人学习的环境,尊重学习者的独立人格,把自学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学内容上,鼓励自学者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制定适合成人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或任务发展需求,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师生要建立一种互动而合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从教学的权威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引导者、咨询者和服务者。鼓励自学者经常及时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社会上要为自学者的自学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大众宣传媒介、教育部门、社会团体、自学组织和辅导机构等都要为学习者提供广泛及时的帮助。充分挖掘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和网络等各项文化事业资源中的教学资源。自学者学习者也要针对各人自身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自学中的具体困难,采取积极的措施,创造力所能及的条件,积极寻求教学资源,善于求师,遇到问题主动向能人、学者和专家求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积极参加自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合乎自身自学情况和规律的自学方法和策略,在实际锻炼中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4.1.2强化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加强自我调控能力 运用恰当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法,促使自学者的元认知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有可能的。自学者的自学能力也不是生而有之,需要多方的培养。培养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促进学习者对自学的自我评价,鼓励学习者能提供快速、高效、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来进行自我评价。这便要求自学者发挥元认知能力,加强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和对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意识性,不断对自我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评价,从而促使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自学者的元认知能力,促进策略性知识的迁移。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是“为迁移而教”。要实现“为迁移而教”,除了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之外,更要重视策略性知识的迁移。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益,认知策略中的反省认知成份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也是影响策略可迁移性的重要因素。而反省认知成份的掌握情况则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高低。如充分运用则能大大提高自学者的自学效果。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着自学者的自学活动。自学者往往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坚韧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与注意状态能促使学习者主动使用学习策略,具有主动监控自我学习过程和效果的意向,促进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又能促使学习者不仅能自发的调控智力因素,也能有效地调控非智力因素,进而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调控。自学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能把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自学者的自学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4.1.3加强自学者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自学者自学能力的提高根据许多研究成果证明,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成效。智力因素起直接的、间接性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起间接性、动力性的作用。沈德立主编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有11种与学习有关和智力活动关系比较密切的非智力因素,它们分别是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焦虑、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性、情绪稳定性、好胜心和支配性。综合分析这些非智力因素,我们认为与自学者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业成就更为相关的是成就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焦虑、学习毅力和支配性等。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自学者的学习讲究学以致用,更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在事业上有所体现,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成人学习者应帮助其设立适当的自学目标,强化其成就意识,营造追求成功的氛围,为成人自学者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使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进而转化为持续而稳定的内部动机。我们应多指导自学者学一些与其经验及所从事专业有关的知识,并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不断激发自我学习兴趣,提高其自学能力。自学者由于学习、生活等的压力以及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可能更易产生学习焦虑。自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困难、非常艰苦的过程,需要成人具有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帮助自学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磨练毅力的实践锻炼。独立性和主动性是自学能力非常重要的特点,而支配性强的学习者信念坚定,不依赖别人。要尊重自学者的独立人格,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性品质,从而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4.1.4优化自学者的经验,促进学习的正迁移经验在自学者学习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自学者的经验既可能成为学习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学习的阻力。对待新知识、新项目的学习,年龄越大的学习者越依赖其过去的经验,如果他所具有的经验在学习新知识中表现是积极的、正向的、有价值的,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自然具有促进作用。如果经验限制了其思维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在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常发生负迁移,则成为自学者自学的阻力。自学者自学往往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辅导,也缺乏广泛的学习资源,其丰富的经验必成为可资利用的资源库。但如何利用其经验的积极因素,限制其消极因素,是促进自学者自学能力提高的关键。学习者选择与自己经验相关的自学课程内容,可以利用其原有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整合,使其达到最优化。找出新知识、新的学习任务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的关联,设计不同的“组织者”,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利用及时纠正、反馈和过度学习等方法,增强原有的起固定观念的的稳定性,操纵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促进新的学习和保持6。4.1.5使自学者搞好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约束 自学,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培养自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搞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成人学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能否计划学习,往往是一个人自学成败的关键。科学的完善的计划,是自学成功的保证。制定自学计划大体分四个步骤:一是为自己如何达到所定的自学目标设计一个远景蓝图;二是制定一个五年或三年计划,第一个阶段的计划侧重于“基本建设”,为以后的“高精尖”打基础;三是确定近期目标,近期可以是一年,也可是几个月,目标可以是一本书,也可钻研一个课题;四是每日定额,制定和完成日定额,应该对自己加点压力,或者说要有点拼搏精神。总之所定目标要明确具体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也要考虑全面,妥善处理工作、社交、家务与学习的关系,留出必要的休息、娱乐时间,也要视具体情况留出一定机动时间,体现计划的灵活性。有了计划,在自学中落实的怎样,学习效果如何,这都要靠自己去检查。这不仅要看自学的进度,更要看自学的质量如何,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对学习内容和质量进行管理和检验。对所学的内容要真正理解,要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新的启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消化吸收,不断累积得到的“启示”,这样日久则可使“启示”升华为能力或有新的创造。第二是学习方法的质量管理和检验。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都使得人们要高效地学习,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则非常关键。自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自学方法的积累和提高,就借鉴而言,也应当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恰如古人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善而从、灵活运用;就创新来讲,则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实践,并在长期探索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提高和创新,力求达到自学方法的最优化。第三是对时间的运用质量进行管理。时间是自学的保证,自学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没有时间,自学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自学中就要加强对时间的管理和运用,科学运筹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时间的安排与驾驭是一门学问,学习者要想有效地利用时间,就必须懂得其中的规律,掌握时间运筹的奥秘。要学会整体运筹,分秒计时,珍惜寸阴,也要善用最佳时间,讲求时效。4.1.6提高自学者的创造能力和自学研究能力 自学不只是从书本上获得和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发展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从而去发现和认识新的真理。人才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25-45岁左右,是创造力最活跃的时期。日本著名学者加藤与五郎教授说过,创造力是“高度的思维力加上实干能力的综合”。因此,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在于开拓新思路,抓住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运用新方法,创造出新成果。提高创造力和自学研究能力,要灵活地运用知识,注重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班门弄斧”,设想新的意境,提出独创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自学中,要创新,就要使思路流畅灵活,既能聚合,又能发散;既能顺向,又能逆向,还要善于对事物进行比较、综合、移植、转换、重组,形成一种动态的网络式的系统思维。自学者要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学研究能力,首先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且珍惜学习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作为创造思维的激发因素,尽管有的问题乍看不起眼,甚至有些荒诞,也不要轻易放弃,也许可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其次是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想象和联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灵感产生,从而为创造开辟道路。第三,努力克服容易产生的随从性、刻板性、狭碍性、定势性等思维惰性,发扬进取精神和敢于开拓创新的胆略和气魄7。4.2中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中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方法和目标是不仅相同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最好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是提出关于学习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的问题。4.2.1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多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其目的性很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致导致其学习的效率极低,很多是在教师的具体要求之下才进行的被动的学习,因此不带有强烈的兴趣的学习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4.2.2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老师的主导表现为:教师对自学任务、要求的提出,对不同类学生的指导,对学习困难与问题的解答;而学生主体性则表现为:自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思考的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承担学习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强调学生自学,就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甚至因此推卸责任。 4.2.3自学的基础性和层次性学生的自学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其自学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其自学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相对地说,年级高的比年级低的好;基础好的、自觉性高学生比基础差的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好。所以,学生自学的任务、内容、要求应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而区别对待,不能以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位不同的学生,若是如此,效果一定不好8。4.2.4自学的效率性学生自学活动需要定时间,又必须限制定的时间,这就要求重视学习的效率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和掌握最多的技能,这是自学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因为浪费时间与低效率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意相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尽力避免的。 5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结合5.1信息技术教学同自学能力结合(即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5.1.1信息技术教学同自学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看一个人的能力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看是否具有一定的素质,会不会学习;知识本身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将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及研究者。”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循循而诱之,让他们欲罢而不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然就需要不断探索,下一番苦功夫。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且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档的设置等编辑方式,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9 (2)加强趣味性,让“游戏”为学习服务 学生对信息技术是很感“兴趣”的,然而这个兴趣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趣就在于他们要游戏、聊天、看动漫、听音乐等等。而这些实际的需求又与我们的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产生矛盾,这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具体教学中,学生似乎对“玩”电脑更感兴趣,应当将学生从单纯的“玩”中引导出来,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3)尝试团队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助 现在的教学班一般都有四、五十名学生,而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变化感到新奇而无所适从。课堂上,教师再怎么精心组织,都往往顾此失彼,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因此,在中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4)设置学习任务,优化网络利用效率 当前及未来的学生均生活在信息时代,图书、报刊、广播、影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每天都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总是极为关注信息,敏感于信息,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并和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所要完成的任务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善于捕捉、发掘信息并善于创造信息的新型人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料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在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教师通过不断地设置学习任务,利用网络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和对话,确保互联网能充分地应用于学习中,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10。(5)注重探究学习的生活回归,体验成功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成功的幸福感。5.1.2信息技术教学同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迅猛发展现时的挑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单纯的传授知识及技能更为重要。下面就谈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尝试。(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 问题意识,是学生个体认识世界、关爱世界的起点,惟其如此,他们才真正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一个切身于他们心灵思索的、充满着“问题”的世界,他们才会既有对世界的探究之心,又有对世界的思想之域。正是学生属己性的问题意识才真正内在地、实质性地把学生个体与外在世界连接在一起。如在学习预防计算机病毒一课时,我预先给每组中的一台计算机“感染”一种常见病毒(容易被杀除的病毒)。当使用这些计算机的学生开机后,伴随着某些程序的运行,病毒就会“发作”。这时学生们会“发现问题”: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等等。随着问题的出现,其他同学立刻会关注这些同学使用的计算机到底出了什么事,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一“事件”,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师生共同商讨后,确定原来这些计算机是感染了病毒,随后,大家一超寻求解决之法11。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意味着这种教学是创生性的,教学的过程并不只是教师把预先设计的属于教师知识范围之中的知识图景如何有效地按部就班地传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在师生既有知识、经验的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寻找、发现问题,借助于一定的新知识传授,师生共同去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师生的积极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走上思想问题之路。(2)自定目标,指导自学(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既教学应达到的程度,它是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在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测量和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实验证明,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性教学意味着开放的教学目标。今天的小学生只有具备自学能力才能去主动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才能独立解决问题。因此,让学生学会通过“发现问题”后,确定自己“想要学什么”、“怎样学”,对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学的本领是至关重要的。(3)构建学习团体,开展协作学习(团队协作学习)任何形式的教与学的活动,最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交互与合作的机会,使之建立起学术的团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有效的学习应该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协调地发展智能与个体。随着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开始将人类学的情景化理论的观点考虑到学习环境的设计中,进而出现了学习团体这一概念,也就是在设计情景化的学习环境时,将学习团体作为基本的学习者单位,给予充分而全面的考虑。a学习团体。它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和学习的效果。因此,根据班级情况,我以45人为一个协作小组,团队中成员的角色主要有:保证团队目标实现的管理者、发布团队解决问题结果的发言人、对队员的正确行为进行确认的激励者、对队员的回答进行确认的评核者、记录答案和队员意见的记录员、擅长表演与展示的“艺术家”、向班级的其他同学解释本组问题解决答案的展示者等。由于受团队人数的限制,一个成员经常同时担任几个角色。b团体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如我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知识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协作学习期间,小组可以讨论、交流,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以站起来介绍本组的学习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在争论中共同得到提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当他们每学会一条命令或创作出一幅新的图画时,脸上会立刻露出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就感,增加了他们的自学信心。一部分学生还掌握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扩展了知识范畴。而且,原来一直困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纪律问题,在这种以学习团体形式下开展的协作学习,使以前学生上机学习时象一锅粥的现象,得到了解决,学习效果大大提高12。5.2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教学开始,就有了评价。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评价是整个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又与整个教学活动相伴随。评价一方面要对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的情况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又可利用判断的结果进行反馈,对教学活动给予指导和修正。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和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的,因为自学能力作为学习的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课件 第13章 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10篇
- 商务工作计划3篇
- 2025年己二酸二甲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多功能水质现场监测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脱毛剂合作协议书
- 人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
- 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门市房租房协议
- 【9历期末】安徽省淮北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2024年度物流园区运营承包合同范本3篇
- 第五单元第四节 全球发展与合作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核题及答案
- 房地产公司出纳员年度工作总结
- 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压差法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电解液新型锂盐材料之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市场潜力可观新型锂盐LiFSI国产化进程加速
- 年产10000吨一次性自然降解环保纸浆模塑餐具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实战销售培训讲座(共98页).ppt
- 测控电路第7章信号细分与辨向电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