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分析报告_第1页
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分析报告_第2页
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分析报告_第3页
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分析报告_第4页
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 专题分析报告 姓名 杨宇宁_ 班级:_资环二班_ 学号:_2010010305235 _ 2011 年六月 前言 首先要强调人口、环境、资源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整体。 它们关系的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问题实质就发展的问题。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使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出现资源短缺、人口急剧增加有迫使人们不择 手段地扩大向大自然的索取,从而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众多的人口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 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后,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经济发展受影响之后,有迫使人们进一步的去索取资源、破坏资源。 1 北京市人口状况分析 1.1 总体趋势分析(1978-2009 年) 图 1-1 为北京市从 1978-2009 年的人口数量折线图。 图 1-1 根据图 1-1 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从 1978 到 2009 总体上是持续增 加的,从 1978 年到 1994 年增长保持平缓,常住人口总数从 871 万增长到 1125 万人,1994 到 1996 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达到了 1260 万人,96 年到 1999 年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在 1240 万道 1260 万之间,2000 年到 2009 年之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在 2009 年达到了 1755 万。我们还可以得到 1978 到 2009 年之间人口增长中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总人口中城 镇人口为主,且呈增长趋势,乡村人口较少且在逐年下降。 1 2 年龄结构现状分析 图 1-2 为 2009 年人口年龄结构饼状图 图 1-2 根据图 1-2 可以知道 2009 年北京常住人口中数量最多的年龄段为 25-29 岁,占抽样总 人口的 11.6%,最少的为 89 岁以上的老人,占抽样总人口的 0.2%。在抽样调查的 31486 人中男性占 51.1%,女性占 48.9%,以 20-55 之间人数最多,其他的 0-20、55 以上的人数 居少。 1 3 人口预测分析 人口预测常用的方法有: (1) 人口总量趋势外推模型:即由人口数量折线图的发展趋势来预测下一年的人口 数量。 (2)人口增长率预测模型 : ( 未来五年北京市人口预测: 根据 1978-2009 年的人口折线图, ,预测在自然状体下北京市未来五年的人口数量在 2200 万左右 。 2 北京市资源环境状况分析 2 1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北 京 自 然 条 件 : 北 京 中 心 位 于 北 纬 39 度 54 分 20 秒 , 东 经 116 度 25 分 29 秒 。 位 于 华 北 平 原 西 北 边 缘 。 毗 邻 渤 海 湾 , 上 靠 辽 东 半 岛 , 下 临 山 东 半 岛 。 北 京 与 天 津 相 邻 , 并 与 天 津 一 起 被 河 北 省 环 绕 。 西 部 是 太 行 山 山 脉 余 脉 的 西 山 , 北 部 是 燕 山 山 脉 的 军 都 山 , 两 山 在 南 口 关 沟 相 交 , 形 成 一 个 向 东 南 展 开 的 半 圆 形 大 山 弯 , 人 们 称 之 为 “北 京 弯 ”, 它 所 围 绕 的 小 平 原 即 为 北 京 小 平 原 。 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 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 12.5 ,1 月份平均气 温-4.4 ,极端最低气温为-21.7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25.8 ,最高气温为 41.6 。 年日照数 2662 小时,无霜期 211 天。年平均降水量 628.9 毫米,集中于夏季的月, 降水量为 465.1 毫米,占全年降水的 70%;冬季的 1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 1 。因 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受地貌、气候、土壤等备 件的影响,区内植被呈垂直性分布规律。海拔 800 米的中山地区,一般生长着刺玫等野生 植物,覆盖率达 60-70%;海拔 300-800 米的低山地区,主要为油松、山杨等人工栽培的林 木,覆盖率达 30-40%;海拔 70-300 米之间,多为人工栽培的苹果,梨、杏等果树和油松、 侧柏等;平原地带主要是农田栽培,以蔬菜、水稻、小麦为主,此外还种植有杨、柳、槐、 榆等树木。 北京社会经济条件: 北 京 是 综 合 性 产 业 城 市 。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保 持 在 全 国 前 列 。 第 三 产 业 规 模 居 中 国 大 陆 第 一 。 2009 年 , 北 京 市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11865.9 亿 元 人 民 币 , 同 比 增 长 10.1%。 人 均 GDP 达 到 67,612 元 人 民 币 , 在 中 国 大 陆 仅 次 于 上 海 市 。 北 京 第 一 、 第 二 、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分 别 达 到 118.3 亿 , 2743.1 亿 和 9004.5 亿 元 , 第 三 产 业 规 模 居 中 国 大 陆 第 一 ,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达 到 75.8%。 当 年 城 乡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入 26738 元 , 比 2008 年 增 长 8.1%, 农 村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入 11986 元 , 增 长 11.5%。 北 京 居 民 具 有 较 高 的 消 费 能 力 , 2009 年 全 年 累 计 实 现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额 为 5309.9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15.7%。 2009 年 , 全 市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完 成 2026.8 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10.3%, 完 成 全 年 财 政 收 入 增 长 10%的 任 务 目 标 。 城 镇 、 农 村 居 民 恩 格 尔 系 数 分 别 为 33.2%和 32.4%, 比 上 年 下 降 0.6 个 和 1.9 个 百 分 点 。 城 乡 居 民 居 住 水 平 继 续 提 高 。 按 照 联 合 国 粮 食 及 农 业 组 织 的 标 准 , 北 京 已 达 到 “富 裕 型 ”社 会 , 但 贫 富 差 距 拉 大 问 题 在 北 京 同 样 存 在 。 北 京 是 中 国 最 重 要 的 金 融 中 心 和 商 业 中 心 , 国 家 金 融 宏 观 调 控 部 门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 中 国 银 行 业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 中 国 证 券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 中 国 保 险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均 在 北 京 。 包 括 四 大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中 国 工 商 银 行 、 中 国 建 设 银 行 、 中 国 银 行 、 中 国 农 业 银 行 在 内 的 中 国 主 要 商 业 银 行 及 国 家 开 发 银 行 、 中 国 农 业 发 展 银 行 等 政 策 性 银 行 。 金 融 业 巨 头 中 国 国 际 金 融 有 限 公 司 、 中 国 国 际 信 托 投 资 公 司 、 中 国 投 资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也 在 北 京 。 中 国 人 寿 、 中 国 人 民 财 产 保 险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泰 康 人 寿 等 全 国 性 保 险 公 司 总 部 均 设 在 北 京 , 北 京 同 时 还 聚 集 了 大 部 分 国 有 大 型 企 业 总 部 , 其 中 包 括 中 国 石 化 、 中 国 石 油 、 国 家 电 网 、 中 国 电 信 、 中 国 移 动 通 信 、 中 国 联 通 等 企 业 。 大 量 境 外 跨 国 公 司 在 北 京 建 立 中 国 地 区 总 部 。 2 2 环境容量分析 22 1 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介绍 环境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多用箱式方法进行测算,但是根据北京市实际和获取的相关 资料和数据情况,该计算模型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本专题规划以国家环境质量容许标 准为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结合极限评判法对吉林市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 析过程中,选用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 3 个环境单要素分别对北京市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以及噪声环境容量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模型如下: 式(2-4)KjjSCP 式中: PjKj 要素 K 项指标的环境质量指数 CjKj 要素 K 项指标检出的平均浓度; SjKj 要素 K 项指标的环境质量容许标准。 222 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数据皆为 2009 年数据) (1)大气环境容量 结合北京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从主要空气污染物的角度出发选取三项指标作为 大气环境容量的评判指标,分别为:二氧化硫(SO 2)浓度指数,二氧化氮(NO 2)浓度指 数,可吸入颗粒物(PM 10)浓度指数。 表 2-1 北京市市区大气环境容量评判指标 环境容量 类型 评判指标 实测值 (mg/m3 ) 国家标准值 (mg/m3) 二氧化硫(SO 2)浓度指数 0.034 0.06 氮氧化物浓度指数 0.053 0.05大气环境容 量 可吸入颗粒物(PM 10)浓度指数 0.121 0.1 从上表可以看出,评判指标之一可吸入颗粒物(PM 10)浓度指数为 1.121, 氮氧化物为 0.053。根据极限评判法得出,北京市市区大气环境容量超载, 其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2)水环境容量 根据北京市市区重要水体污染调查情况,我们选取了如下四个指标对北京市市区水环 境容量进行评判,具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BOD)浓度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浓 度值数、pH 值环境质量指数、石油类浓度值数。 : 表 2-2 北京市市区水环境容量评判指标 环境容量 类型 评判指标 指标值 实测值 (mg/L) 国家标准 值 (mg/L) 生化需氧量(BOD)浓度指数 0.59 1.76 3 石油类浓度值数 0.88 0.044 0.05 pH 值环境质量指数 0.86 7.31 8.5 水环境容量 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值数 0.37 5.53 15 从上表可知,北京市市区水环境容量的各项评判指标对应环境质量指数均小于 1,在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限定范围之内。这就说明,目前北京市市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尚在水 环境允许范围之内,水体质量较好。 3 北京市人口环境承载力分析 3.1 人口环境承载力介绍 人口环境承载力为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 人口数。 3.2 土地资源 水资源分析 现在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 300 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 1/32,不及联合国确定 的人均 1000 立方米缺水警戒线下限的 1/3。全市有可利用土地 161 万公顷,已利用土地达 143 万公顷;未利用土地 18 万公顷,仅占可利用土地的 11.1%。 3.3 能源结构分析 北京是以燃煤为主的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 1986-1996 年的 10 年间,北京 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 2 番,市区面积由 388 平方公里增加至 488 平方公里, 常驻人员增加了 100 万,使得北京市的能耗迅速增加。“八五”期间北京市每 年平均煤炭消费量为 2573 万吨,排出 SO2 和烟尘分别为 36.73 万吨和 26.66 万 吨。1995 年煤炭消费量已达 2680 万吨,1997 年煤炭消费 2760 万吨。现有工业 锅炉 20000 台,小煤炉 10000 个,采暖期比非采暖期多耗煤 500 万吨。北京市 不仅能源消耗总量大而且燃煤比例过高。更重要的原因是,仅占全市总面积 2.8%的市区内, 集中了全市 50%的人口和 60%的能源消费,使市区大气污染,特别是 SO2,和烟 尘污染十分严重。所以从能源结构上来说北京还是以煤炭为主。 3.4 综合分析 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来看,北京市的人口最好是保持 2300 万左右。人口承载力有很多 因素,但是在北京,最重要的还是水。北京地处我国最缺水地区,在各种地方性资源中, 水是最为短缺的。假定北京用水效率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到 2020 年,如果不以牺牲人 民所期望的环境质量和现代化生活质量为代价的话,北京最多能承载的常住人口大概在 2300 万以内。目前北京人口在 1800 万左右,也就是目前还没有超标,但是如此大的人口 基数,如果不控制人口的数量,在不久的将来北京人口数量超过 2300 万是很容易的。 4 北京市人口可持续发展对策 4 1 控制人口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北京市要想发展经济建设,首先要控制人口的数量,通过严 格实施计划生育的要求。提高进京户口的门槛,购房条件等等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北京 市的人口数量。 4 2 节约资源 资源是城市赖以发展的动力,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环境的进一步破环,人们向 大自然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而资源大多又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北京必须提倡保护资源, 节约资源,除了采取法制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大力维护自然环境之外,还要注重经济结构 的调整,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科技的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应发挥重要作用,借助法律法规,把建设、物业、城管等相关部 门全部统一到节能环保的“第一理念”中,明确法律责任,把节能环保提升到“法制化” 高度。 4 3 环境保护 近年来,根据北京地区的地形地貌及人们活动空间逐步分化为西部和北部山区自然生态 系统、城近郊区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区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本市以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饮 用水源为重点,着重加强了城市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有益的 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全市生态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1.制定实施了有关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污染治理与生态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