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陕北民间舞的时代精神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1030ca40-6112-4f9a-945d-6128210576da/1030ca40-6112-4f9a-945d-6128210576da1.gif)
![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陕北民间舞的时代精神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1030ca40-6112-4f9a-945d-6128210576da/1030ca40-6112-4f9a-945d-6128210576da2.gif)
![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陕北民间舞的时代精神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8-8/14/1030ca40-6112-4f9a-945d-6128210576da/1030ca40-6112-4f9a-945d-6128210576da3.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安塞腰鼓的发展看 陕北民间舞的时代精神 作者:董雪、吴杨 摘 要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 史。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雄浑舞姿和刚劲奔放的击鼓技巧,展示西北黄土高 原农民憨厚朴实而又豪放、悍勇威猛的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安塞腰鼓;起源;发展;时代精神 一、安塞腰鼓的起源 (一)陕西北部概况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面积约有 40 万平方 千米。陕北地区包括陕西的榆林市和延安市,都位于陕西的北部,所以通称做 陕北。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堪称“千沟万壑” 。 (二)安塞腰鼓得名的由来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鼓舞艺术形式。原称为“陕北 腰鼓”,后来因为安塞县的腰鼓在陕北腰鼓中一枝独秀,于是在上个世纪七十 年代末期八十年代中期之间,其名逐渐由“陕北腰鼓”变成了“安塞腰鼓”。 1 二、安塞腰鼓的特点 (一)安塞腰鼓风格特点的分类 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用动律的不断变化渲染舞 者的内心情感。2做踢腿、跳跃的动作时,都带着一股子“蛮”劲。3舞者 舞槌击鼓有股子狠劲儿,不管是上打、下打还是缠腰打,都要将鼓槌甩开 2。 4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重头戏。5动律复杂,跳跃幅度较大。 (二)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分类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分为“路鼓”和“场地鼓”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 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队前由两名伞头带领,后跟随着由挎鼓子和拉花 组成的舞队。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在某个固定场地的表演形式。由伞头挥伞号令开始 表演,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一起舞动 3。 三、安塞腰鼓的发展 (一)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 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从 70 年代末期开始,有一些文艺工作者开始 将腰鼓编排成单独的文艺节目,出现在省、市的文艺舞台上。 41984 年,由中 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仍然 比较封闭的安塞。他们要在这里寻找一种与黄土地相契合的而又充满着生命原 动力的民间舞蹈。他们选中了腰鼓。1987 年央视春晚中,安塞腰鼓再次以这一 名称出场并获得巨大成功,安塞开始闻名遐迩。1990 年安塞腰鼓参见了第十一 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 (二)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1991 年由我国著名舞蹈家张继刚编导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表演的 黄土黄首次演出, 黄土黄以其超卓的文化气象,为当代中国的舞蹈创作 增添了新鲜的一笔。1994 年,荣膺“中华民族 20 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奖。 1996 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1997 年与 1999 年,安 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 50 周年庆典以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活 动周等国家级重大活动。 (三)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 年,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 2008 年奥运会之前,安塞县体育场锣鼓喧天,唢呐声声。来自全县的千名干部、职 工和农民腰鼓手踊跃报名参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 “序曲”文艺演出腰鼓手的 选拔。2007 年 11 月 19 日,安塞县男女各 40 名腰鼓手和 8 名唢呐手参加了陕 西省吉祥奥运的排练,这是陕西省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序曲”文 艺演出选送节目进行合成录像。 四、陕北民间舞的时代精神 (一)安塞腰鼓革命精神的体现 在 陕 北 , 党 中 央 和 毛 主 席 等 老 一 辈 无 产 阶 级 革 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 13 年,是中国的红色革命老区,1942 年时,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 使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 放的一种欢庆方式,并被誉为“胜利腰鼓”, 2009 年清华大学国学班,正式 成立以“传承革命情弘扬民族志”的“清华腰鼓队” ,2009 年 9 月国学班二期 在延安学习期间,同学们被安塞腰鼓所代表的刚劲奔放、悍勇威猛、不畏艰苦、 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安塞腰鼓的这种刚劲奔放、悍勇威猛、不畏艰 苦、自强不息的精神恰恰就是陕北延安革命的代表与具体体现。 (二)安塞腰鼓淳朴、勤劳、豪迈、奔放、顽强的生命精神的体现 安塞腰鼓是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 蹈艺术形式,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枝独特的民间奇葩,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 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汉子的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 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如果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忧郁的诗情,那么 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上的顽强生命的呐喊和奔突。这是一种民间的舞蹈艺术, 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发人深思。 5世世代代居住在黄土地的人们,他们 祖祖辈辈过的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厌倦过这种生活, 他们用自己独有的娱乐方式(腰鼓)敲打着自己的生活,诠释出一种不服输, 朴素、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怀。这种情怀深刻的体现着陕北劳动人民的智慧、 顽强、洒脱、奔放的性格特点。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 舞蹈知识手册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207 2金秋.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舞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2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2 4资华筠.中国舞蹈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51 5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50 作者简介:1、董雪,女,1982 年 3 月生,陕西咸阳人,本科学历,咸阳师范 学院音乐学院中国舞教研室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八下数学4.5第3课时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听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 杨辉三角与两数和的乘方》听评课记录3
- 施工工程安全会议(3篇)
-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3绝对值与相反数》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章4.1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第2课时)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1.3 不共线三点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 小学一二年级听评课记录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6-12纳税、利息、折扣问题练习课》听评课记录
-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8 余角和补角》听评课记录1
- 课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宣讲
- 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简体版
- 高一化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 新员工入职培训考试附答案
-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登记表
-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财务收支月报表excel模板
- 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
- 国标充电协议报文整理
- 水饺类产品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
- 电力变压器计算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