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3)离线作业(必)_第1页
中国文学(3)离线作业(必)_第2页
中国文学(3)离线作业(必)_第3页
中国文学(3)离线作业(必)_第4页
中国文学(3)离线作业(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3) 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 何文先 学 号: 714236572001 年级: 2014 春汉语言文学 专本(业余) 学习中心: 建德学习中心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 1917 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是现代文学诞生的标志。 2、陈独秀提出了 文学革命 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 1、文学革命这是陈独秀提出的新文学运动口号,主张“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 造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简答题 1、周作人在新文学初期提出了什么理论口号? 答:周作人提出了“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的理论主张,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 为本,观察、研究和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要关注他们的“非人的生活” 。 “平民 文学”就是要用通俗的白话来反映人民大众真实的生活境况。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 “左联”的全称是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二、名词解释 1、海派文学这是指 30 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相结合 的产物,作家注重依托文化市场,既享受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现代都市的“文明病”创 作上具有较新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 2、京派文学这是指 30 年代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作家的文学创作流派,作家往 往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的校 2 园文化之中,追求文学艺术的独立于自由,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商业化, 具有传统的文学审美的理想主义特征。 四、论述题 1、试分析三十年代作家的艺术风格特点。 答:30 年代的大多数作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表现对象,开始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如老舍的“市民世界” 、巴金的“青春世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等。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40 年代的文学主题,首先是 爱国主义 的扩展与深入。 2、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延安作了题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的报告。 二、名词解释 1、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所提出的解放区文艺政策,其目 的是要求文艺能够配合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如何为群众”的创作思想问题,并认 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这个文艺政策为新文学长期所要解决的“大众化” 、 “平民化”指出了具体的对象。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阿 Q 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 阿 Q 正传 的主人公。 2、巴金的在小说家中塑造了 高觉新 这个软弱、妥协的人物形象。 3、沈从文的代表作是小说 边城 。 4、祥子是 老舍 所塑造的一个城市平民的形象。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抒情体小说这是创造社诸成员,特别是郁达夫主张“本着内心的要求”来进行 小说创造,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大胆地暴露自我内心的情 感,注重抒情化的小说情节的展开,小说的抒情意味较浓。 三、简答题 3 1、 “问题小说”创作有什么特点? 答:提出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进行思想文化启蒙,闪现理想主义光芒,富有人道 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四、论述题 1、结合平时的阅读,试分析论述鲁迅的小说创作的特点。 答:1、注重主题的革新,人物性格的刻画、艺术形式的变革,叙事手法的现代化,语言的 现代锤炼。 2、注重反映变革中的农民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变化,歌颂新农民的形象,批 判落后农民的劣根性,在叙事、语言、结构等方面都注重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创 作。 2、结合平时的创作,试分析论述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民族化特点。 答:1.不对人物做静止的描绘、分析、议论。把人物放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 中,通过人物自身行动和语言展现其性格特征。如:李有才板话中李有才是一位了解 农村社会状况,有一定阅历和斗争经验,性格豪爽冷静沉着的人,卓越的艺术才干和黑暗 环境的逼迫,是他用快板特殊武器进行斗争,而这些快板恰恰体现了鲜明的爱憎感情和风 趣幽默的个性特征。 2.故事性强,讲求情节连贯和完整性,采用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的手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开头设法介绍清楚人物,而后随情节发展展开人物性格,最后交代人物结局、下落、有头 有尾。如:小二黑结婚 ,作品写了根据地青年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 由,这场斗争由于受到金旺等恶霸迫害和家庭阻挠而发生总总波折,但在民主政权支持下, 他们坚强不屈,最终取得胜利。 3.叙述多于描写,描写融于叙述。如小二黑结婚重点在于描写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 自由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但其中也穿插着作者对旧意识旧思想旧观念的批判。 4.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但经过提炼,纯粹,质朴,平易,形 象逼真,生动活波,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精神。 小二黑结婚中,作者对他所熟悉的北方农民口语进行加工。筛选,改造,提炼,是指 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农民普通话” ,通俗晓畅,生动简洁幽默而质朴明快。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郭沫若的新诗代表作是 女神 。 2、 沙扬娜拉是徐志摩 的诗作。 4 3、戴望舒在诗歌 雨巷 中刻画出了一个丁香般的姑娘的意象。 二、名词解释 1、新诗的“三美” 主张新诗格律化,强调诗歌要做到“音乐美” 、 “绘画美”和“建 筑美” 。 “音乐美”是强调新诗“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 , “绘画美”是强调中国诗画相 通的传统, “建筑美”是强调新诗应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 2、七月诗派是在诗人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 的希望 、 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人物有牛汉、绿原、 曾卓等,他们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为主要旗帜,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 1、艾青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样艺术特点? 答:注重诗歌的时代精神,展现独特的意象与主题,如“太阳”和“土地”的意象,具有 一致忧郁的诗绪 四、论述题 1、结合平时的阅读,试分析论述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的特点。 答:分前后期创作,前期注重清新、自然、活泼、浪漫的诗歌形象的塑造,诗风小诗潇 洒飘逸,秀丽缠绵,后期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一种唯美主义的人生理想和诗绪。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 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 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 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 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 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 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 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那一个方向 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 位诗人告诉我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 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里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 承载的内容因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 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在这里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 5 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眼生出了许多的美感。如他的诗歌海韵 五节,每节的基本格式都是单行加两行退格的形式,并且单行的词句大致相同,只有小 的改动,但就是这小的改动却使诗歌内蕴,一唱三和,回味悠长。 徐志摩对音节的处理, 也是“煞费苦心”经营而成的,说徐志摩是一个天才诗人,这一点 也不假,但是他无疑也 是勤奋的,我们来看他的那首沙扬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 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 沙扬娜拉本是首长诗歌一共 18 小节,收在 1925 年 8 月版的志摩的诗里,再 版时,仅剩下最后一个小节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小段,“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 ”的意思。但经徐志摩放在诗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掷地有声也赋有了诗意。这首诗歌也 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诗歌的大概格律面貌。从格式上看整首诗歌倾斜而下给人一种气 势,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韵,他也深的古典诗词的要领,“柔”、“羞”、“愁”韵脚 的和谐,且压平声韵。徐志摩小时候就能写骈体文,从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 徐志摩在诗 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几类,一是 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 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他的诗歌 石虎胡同七号、康桥再会吧、云游等。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 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这两格。例如他的诗歌去吧、为了寻一颗明 星、再别康桥等。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 感,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没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 状,如沙扬娜拉及在哀克刹脱教堂前的第一节,均是这种情况,至于其它的诗体 也都是这几种形式的变体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这些形式,在徐诗中均与很哈的运 用,它与诗歌的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拿徐的诗看有些诗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视觉就可以 感觉到的,等你用心体会过了,你会发现,他的诗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并且徐志 摩一直在不停的寻求创新,为不同的内容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十四行诗歌,和一些 散文诗体都是这种尝试,他认为每种诗体都有其适合的表达内容。所以他不段的尝试也不 断的创新,特别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三)徐诗的意境 无疑是美仑美奂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显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 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而闻一多所讲的绘画美也该是包含在其中的 。意境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是一种形象,然后将形象生华到一种所谓的意境了,我们 6 来看徐志摩的这首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鲁迅的抒情性散文代表作是 野草 。 2、林语堂是主张 幽默闲适小品 散文创作的。 二、名词解释 1、 “美文” 这是周作人从西方文学引入的一个散文创作概念,主要内容是提倡“记 述的” 、 “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给新文学开辟一块新的土地”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形 成了一整套的散文理论体系,核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认为这 种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端” ,集合了“叙事说理的分子” ,融抒情与叙事为一体。 2、幽默闲适小品30 年代前期,文坛上曾风行幽默闲适小品,活跃了散文创作,拓宽 了散文文体探索的路子,其中代表人物是林语堂。其特点是提出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 散文创作,即“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 三、简答题 1、冰心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答:清新、自然、美丽、漂亮的艺术风格,语言上文白相间,灵活多样,多抒发刹那间的 思绪和飘忽的情感。 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 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 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 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 )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也是集母爱,童真, 自然为一体。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 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这种情况预 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 转变(后来写下的 姑姑集里的 分 , 关于女人集里的 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 了这种端倪)。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 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 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7 四、论述题 1、结合平时的阅读,试分析论述鲁迅杂文创作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 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鲁迅说,杂文必须“生 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 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鲁迅总是在首先强 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 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 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所以这跟艺术至 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 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 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但鲁 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 ,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 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 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 常彻底的解决。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 的矛盾。”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如梁实秋 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 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 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 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 ,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即使无人豢养,饿得精瘦 ,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他就愈不明白 谁是主子了。”梁实秋既然不知道“主子是谁”,那是属于“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他发现梁实秋这条“文艺”走狗,在论战中已经理屈词穷 8 ,只能借国民党的反动暴力,以济其“文艺批评”之穷,所以,“就还得在走狗之上 ,加上一个形容字:乏。”又如,有人曾比较“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和“ 此生或彼生”两个句子,证明文言简明“省力”,优于白话。鲁迅即以同一例子反驳说: 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 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因此白话虽然用字较多,但意思准确,一看就清楚,“其省力 为何如?”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时它就是一种生活现象,为人们所耳闻目见, 但不为人们所重视。鲁迅善于捕捉这种现象,加以点染、剖析,使它格外鲜明,引人注意 。比方,有这么一种人,天天口里说着白话,运用自如,并不觉得鄙俗可笑,现在却以“ 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晒”为理由,来反对白话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现象,鲁 迅把它写出来,加以描绘,提高,立刻显出这种人的真面目:“现在的屠杀者”。因为他 们不要现在,却抱住僵尸呻吟。有些人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不置一词,却拼命在少年刊 物上宣传岳飞、文天祥的故事。鲁迅抓住这个矛盾,尖锐地指出,这两位对于少年未免迂 远一点,因为大敌正当头。“我疑心那些故事,原是为办给大人老爷们看的刊物而作的文 字,不知怎么一来,却错登在少年读物上面了”。并以“登错的文章”作为题目,有力 地讽刺了这种现象。 矛盾的社会现象,有时并不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而是以分散的形式表 现出来,很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这就特别需要作家的集中和概括。鲁迅善于发现这种现象 ,从它们的对照中来揭露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他概括了两种 对立的现象。一方面是统治者在宣扬孔教,演奏孔子听了“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意在 粉饰升平;另一方面则是干旱成灾,乡民争汲井水,有人竟遭殴毙。鲁迅抓住了这两种现 象,对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食肉而不知味, 是一个世界,口渴而争水,又是一个世界。自然,这中间大有君子小人之分,但非小人 ,无以养君子,到底还不可任凭他们互相打死,渴死的。”这就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压迫 的残酷现实,有力地撕下了统治者粉饰升平的幕布。在前节提到的新秋杂识(二)里 ,鲁迅也抓住了当时社会不救活人救鬼魂,不救国土救月亮的怪现象,深刻地揭露产生这 种矛盾的根源,是国民党反动派不准人民抗日救国。由于作者所抓取的是尖锐对立的现象 9 ,在表现方法上又特别强调它的对立面,这就赋予它以十分鲜明、强烈的逻辑力量,使读 者感到由衷的信服。 揭露事物矛盾,是逻辑思维的重要任务,也是有关杂文说服力的关键 问题。鲁迅在这方面的劳动是十分辛勤的,他揭露矛盾的方法多种多样,莫不随对象的不 同而变化。对于一些隐秘而复杂的矛盾,他有时并不急于作出结论,而是经过细致的思考 、分析、描述来达到结论;有时则用层层深入地解剖事物真象的方法,让读者从论辩的过 程中自然而然地领会到一个结论,而自己并不在字面上明白写出。如论秦理斋夫人事 一文,论述自杀者为什么自杀,就是后一种情况的例子。 鲁迅前期的杂文,具有朴素的辩 证法。当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毛泽东同志说:“鲁迅后期的杂文最 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这是鲁迅后期杂文精髓 之所在。比如,关于旧形式的采用,这是一个曾经多次讨论过的问题,但却聚讼纷纭,莫 衷一是。鲁迅是主张采用,主张推陈出新的。他说:“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 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这“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 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这反对了两 种片面性,即全盘否定和全盘照搬,而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从新旧形式的对立统一中, 来科学地阐明问题。上面举过的“此生或彼生”等例子,同样是辩证法的胜利,它有力地 反驳了片面性的观点。 鲁迅的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 现。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他用那枝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去画出了黑暗势力 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画家。毛泽东同志在赞扬鲁迅杂文的战斗性的同时,也精确地 指出它的形象性的特点。尽管他写的是一时一地的事情,画的是一人一物的面貌,但却具 有普遍的意义,这是由于他“砭锢弊常取类型”,他所描绘的形象,不仅生动、鲜明,而 且概括性强。这是鲁迅杂文的另一特色。 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来,杂文的形象创造不是通过 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它“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它的方法是多 样化的,可以利用比喻、故事,也可以根据对象特点直接描绘。鲁迅在这方面的笔力,就 像名画师的速写,寥寥几笔,然而逼真,传神。他抓住对象特点描绘出来的形象,经常给 予读者以永不磨灭的印象。例如他根据帮闲文人的行径,维妙维肖地勾画了二丑的嘴脸。 这是一种扮演公子的拳师或清客的角色。“他有点上等人模样,倚靠的是权门,凌蔑 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 ,吆喝几声。不过他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 10 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鲁迅还深刻地指出,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 的特色。这是一种勾魂摄魄的艺术,不仅鲜明、深刻,而且具有典型的意义。爬和撞 描绘了这样的形象:人们在拚命地往上爬,然而爬的人多,拥挤不堪,于是就“撞” 投机冒险。撞好了,自己就发财显贵。撞不好,至多不过摔在地上,仍旧可以爬。这样, 爬了来撞,撞不好再爬。鲁迅就是这样以活灵活现的形象,概括了当时一种重要的社会现 象,概括了某些人的全部人生哲学和经历。他描绘“西崽相”,是“倚徙华洋之间,往来 主奴之界”,刻画生在阶级社会里而要做超阶级的作家,是“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 开地球一样”,都是形象逼真,语言凝炼而幽默。 鲁迅还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 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由于不是虚假的杜撰,而是从真实的生活感受出发,故事里渗透 着个人深切的体验,所以莫不栩栩如生,发人深思。立论里描写一个人家生了男孩 ,满月时请客,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做官的,有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要 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这故事内容很简单,似乎是 个笑话,它是这么生动、有趣,但却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要“既不谎人,也不遭打” ,该说些什么呢?这正是一个战斗的现实主义作家的隐痛,因为在自欺欺人的旧社会里, 确实是难于说真话的。 运用譬喻等手法,造成鲜明的形象,用形象来说明问题,这是杂文 的评论性所决定的。鲁迅的杂文有许多这类成功的范例。如对保存“国粹”的批判,他先 解释“国粹”,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但这未必就是好。接着就说:“譬如 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 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有拟之 于虫兽的,如叭儿狗,“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 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这个形象,由于它的高 度概括性,已经走入生活,成为人们喜欢采用的普通名词。此外如把脱离社会培养的天才 ,比作离开泥土的一碟子绿豆芽,把封建社会比作僵尸等,都是富有表现力的确切的譬喻 。 这种形象化手法,被用来表现复杂而深刻的思想,特别能够显示它的强大生命力,显示 鲁迅的艺术创造性。在朋友里,作者为我们讲述这样两件事:小朋友最喜欢看变戏法 ,待到自己学会时,便索然无味;类似的情况是看电影,等到明白了影片的制造法,知道 千丈悬崖者,其实离地不过几尺,从此便不以电影为神奇,处处留心它的破绽,自己感到 11 无聊,反而后悔去看说明隐秘的书。这是十分平常、简单的事,作者让你思索它的含义, 接着便把你引导去面向当时的一个生活真理:“暴露者揭发种种隐秘,自以为有益于人们 ,然而无聊的人,为消遣无聊计,是甘于受欺,并且安于自欺的,否则就更无聊赖。”这 样一个道理,如果要用概念推理的办法来写,那真不知要说多少话,恐怕也难于说清楚, 现在从生活出发,只写了那么两件事,互相印证说明,读者便完全给说服了。类似的例子 还可以举出灯下漫笔。作者从钞票贬值折价换成现银,反而沾沾自喜的心情,一下子 联想到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从而反映了有关中国人民历史命 运的一个大主题。这种表现方法平易近人,它使一个抽象深奥的思想,十分容易地为读者 所接受。 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他的无论那一个形象, 总是十分切合事物的真象,一丝也不走样。贴切是形象化的生命,不贴切就失去了形象存 在的价值。而且他又善于就近取譬,使读者感到亲切。如所周知,一切形象譬喻,都必须 以浅近的、读者熟知的事物来喻深远的、读者不易了解的东西。但是浅近而熟知的事物, 如果处理不好,则容易成为陈词滥调,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这就必须从新颖的角度去运用 它,发现前人未曾发现的意境,使形象别具新意,不落俗套。这才能使两者很好地结合起 来,既平易而又新鲜,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形象的力量,是诉之于情,从而喻之于理。 所以有人认为:形象是感情的发酵素。鲁迅善于把叙述和评论形象化,也善于寓感情于形 象之中。他的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总是含蓄于字里行间,借形象而扣打人们的心灵。 浓厚的感情色彩,不仅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一部分抒情散文里,而且也表现在他的许多偏重 于叙述和评论的篇章中。总之,与形象而俱在,鲁迅的杂文表现了浓烈的感情色彩的特点 。 鲁迅的杂文,有一部分是抒情散文。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经常借形象以抒情,鲜明的形 象与真切的情思合而为一,强烈地吸引着读者,激动着读者。如夜颂这样描写了黑夜 和白天:“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复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 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现在的光 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 夜还算是诚实的。”这两幅形象,寄托着作者深刻的感触,他对比黑夜和白天,憎恶光天 化日之下的“真的大黑暗”,憎恶一切人造的面具和衣裳。在一些纪念文章里,作者也经 常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对于死者的感情,如忆刘半农君,写“五四”时期刘半农的战 绩时,提到当时有些人批评他“浅”,但作者却赞美这“浅”:“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 ,澄彻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 12 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最后又说:“我爱十年 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 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在这里,形象的描写,真挚的友情,严正的历史评 判,取得了和谐的统一,给予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感受。 鲁迅表达感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不限于形象和譬喻。他善于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反复咏叹,以宣泄一种不可抑止的 感情。记念刘和珍君描述刘和珍等牺牲的事实之后,写道:“但段政府就有令,说他 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 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种排比复沓的句式,有力地倾吐 了作者的翻江倒海的激情,强烈地激起了读者对于反动派的仇恨。在友邦惊诧论等政 治评论文章里,作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手法来揭露反动派,表达鲜明的阶级感情。 鲁迅杂文 的抒情,有时并不借助于比喻、排比等手法,他只是按照事物的真象加以白描,在朴素无 华的文辞中,寄托着一种真切的感情。如关于柔石的一段描写:“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 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 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 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 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在这里,作者由衷的敬仰和怀 念的感情,不是跟柔石的纯洁、善良、勤劳的品质同时写出,一样地感动着我们么? 鲁迅 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 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但却是“不合 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讽刺作者的本领,就是偏要提出这种“谁都不以为奇 ”的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比如,上面所举的爬和撞的形象,立论 中的故事,都属于这一类,都具有明显的讽刺性,包含着作者的善意和热情,让读者在不 禁发笑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对于敌人,鲁迅也经常燃起讽刺的愤火,但为的是要把他们烧 毁。比如“有名无实”的反驳,从报上引述一位国民党排长的话,同现实生活相对照 ,进行无情的鞭挞,几乎通篇全用反语写成,造成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鲁迅说:自己“ 13 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好用反语,是鲁迅杂文讽刺 艺术的一大特点。在与论敌笔战中,尤其是这样。 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 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所周知,“曲笔”原是旧中国反动政治迫害的产物,鲁 迅在花边文学的序言里,曾经这样说过:“那时可真厉害,这么说不可以,那么 说又不成功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能够苟延残喘,和读者相见的,那么,非奴隶文章 是什么呢?”知道这个情况,我们就了解鲁迅的一部分杂文,所以采用“曲笔”,原是迫 不得已的。有人把“曲笔”当作鲁迅笔法,好像鲁迅一贯喜欢用这种方法写作似的,这是 很大的误解。实际上,只要有可能,鲁迅总是竭力把文章写得明白晓畅的。“曲笔”既是 政治迫害的产物,那么它就不是一种有成规可循的艺术手法,它需要适应不同的题材,对 付不同的政治环境,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有全篇用隐喻的,如现代史。内容写变戏 法,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观众榨钱,今日这班人走了,明日那班人又来。全文没有一句话 涉及当时的政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正是国民党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