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傅佩荣论语心得读后感 傅佩荣,1950 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 美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 士,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 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 向欧洲人讲授论语两年。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 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 作品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其“哲 学与人生”课在台大开设 17 年来座无虚席,受教者上万人, 被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佳通识课。傅教授还是一位杰出的 演讲家,自 1990 年以来,他每年开展 200 多场哲学讲座, 从台湾政界到台湾军界,从学校到企业集团,从文化团体 到基金会,都常见其身影和足迹。最近几年来,傅教授还 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华人社团 作传统文化讲座。他的著作目前有 80 多部,目前大陆已出 和即出的有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智者的生活哲 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智慧与人生(国际文化出版公 司)、 走向成功人生(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孔子的生活 智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心灵导师(国际文化出版公 司)、 自我的觉醒(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论语解读 、 庄子解读 、 易经解读 、 老子解读 、 孟子解读等, 以及有声书系列:老子讲座 、 论语讲座 、 庄子讲座 、 孟子讲座 、 易经讲座 、 重建心灵等。今天小编提 供给大家的是傅佩荣论语心得读后感精选,仅供参考,希 望对大家有用。 环境艰难时,总要想些办法与出路,长久下来,练就 各种本事与能耐,等到有了表现的机会,自然放出异彩, 让人欣赏赞叹。根据统计,本世纪最杰出的人物之中,有 四分之三来自贫困的背景,这似乎印证了孟子所谓“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 孔子三岁丧父,家道中落,他在幼年时必须替人放牧 牛羊、看管仓库,做过不少杂役,也深知民生疾苦。直到 十五岁立志向学,人生视野豁然开朗,知识、才能、品德 与时俱进,乃成就一位彬彬君子。就知识而言,他几乎无 所不学, 诗 书 礼 乐 易五经皆通。就才能而 言,则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无不娴熟。就品德而 言,则日新又新,自强不息,使弟子们心悦诚服。 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凡奋斗的,必经历成长。问题 来了。有人以为孔子是“天纵之圣” ,靠着天赋过人而卓尔 不群,无所不能。孔子是诚实的,一方面说:“我非生而 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他努力向古 代圣贤学习,逐渐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才得到眼前的成 绩。另一方面,他毫不避讳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 事。 ”(子罕)正是因为年幼时,家里穷困,也没有什么 社会地位,孔子必须脚踏实地从基层民众的生活中,走出 自己的道路。 “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凡奋斗的,必经历 成长。 ”这句现代人的格言,实有普遍的例证可以支持。 到了“三十而立”之后,能否得君行道呢?求人不如求 己,孔子从不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他说:“吾不试,故 艺。 ”(子罕)意思是:我不曾被国家所用,所以学得一 些技艺。学习技艺的目的是谋得一官半职,可以发挥所长, 贡献社会人群;现在所谋未遂,所以只好继续培养各种专长, 等待时机成熟。 孔子的榜样对我们现代人深具启发性。少年得志,固 然令人羡慕,但是正因为得志,也就不再虚心认真去学习 新的技术与能力,久而久之,成为官僚层级系统中的一员, 无法展现新颖的生命力。反之,不去担心别人对自己疏忽 及误解,却只反省自己有无真才实学,就是“不患人之不 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即使后来功成名就,孔子也不忘记少年时代的艰苦奋 斗,并且丝毫不觉得难堪,这又表现了不忘本的精神。我 们也许无法选择命运,却可以选择自己对命运的态度,积 极改善自我的条件,最后水到渠成。孔子的例子,正是青 少年可以效法的。 人有理性,可以求知。只须好学,终有所得。但是, 学什么?如何学?为何学?这些问题关系重大。 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 ,即论语学而 ,下略称篇名。)我们不妨先辨 明孔子对“学”的看法。 首先,学什么?一言以蔽之,学习“传统” 。传统包含 两方面:一是典籍,二是技能。典籍是文字记录,凝聚前 人的经验与智慧,如五经诗 书 礼 乐 易 。 诗是文学, 书是历史, 礼是社会规范, 乐是 艺术修养, 易是哲学。如果不学诗 ,就无法与人谈 话沟通,像文盲一样陷于本能生命的狭隘世界。如果不学 礼 ,就无法立身处世,与人合宜往来,而显得粗俗野蛮。 易经助人知命, 书经让人鉴往知来, 乐经则发 挥调适和谐的功能,使生活洋溢审美情操。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 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技能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人生活中,祭祀、朝 会、婚、丧、冠等礼,占了相当比重。礼的安排与操作, 需要长期细心学习,否则极易失传。 乐是指乐器演奏, 像弹琴、鼓瑟、击磬都是孔子所娴熟的,礼乐配合,不难 想象许多仪节的秩序与美感。射是射箭,既可强身又可卫 国,暇时不妨用于竞赛,所谓“君子无所争,也必射乎” (八佾)。御是驾车,等于使用交通工具。书是书写, 传意达情有赖于此。数是计算方法。这些技能可以使人在 社会上谋职安身,学了有益无害。 其次,如何学?我们先把前面所说的综合为一句话: “学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后,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印证练习, 不是会觉得开心吗?”这正是学而篇首句的翻译。 “随 机体验”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学思并重” 。 “思”代表主 体自觉的统合。所学的知识难免芜杂矛盾,因此必须把握 重点,求其“一以贯之” 。唯其有“思” ,故可“温故而知 新”(为政)。所谓“学贵心悟、守旧无功”正是此意。 孔子不但因材施教,并且倡导启发式教学,甚至宣称“人 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对我们实为莫大鼓励。 最后,为何学?这个问题指向儒家的定位。答案是“修 身” 。学习是为了行动,行动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则出现道德上的善恶问题。修身需先“认识自己” ,知道心 中有个活泼的力量(孟子称之为良知),总在对自己的行为 作判断下考语,表现为“安或不安” , “忍或不忍”的状态。 同时,需要认识社会上既存的规范,以求行动之内外相洽, 内得于己外利于人。学问或知识可以增减,修身或品德则 是一生的大事。安立此一重点,孔子的“学”自然回归到 成就完美人格或实现理想人生的途径上,展现博雅宏大的 气象。 以做人处事来说,我们需要的知识并不多。但是,这 些知识必须经由实践与体会,才能展现智慧的魅力。 论语 共有二十篇内容,如果“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是真 的,那么“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也是有效的命题。 关键在于:如何确实把握其中的道理? 两千五百年前的材料,可以跨越时空差异与文字隔阂, 显示其中蕴藏的观念吗?这些观念在今天还有多少可行性与 正确性呢?脑中存着现代思潮,言行披上孔子衣冠,难免显 得格格不入;若是倒过来,心中领悟孔子思想,外表顺应现 代生活,则会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 一次,有人问柏拉图:“世界上最愉快的声音是什么? ”柏拉图回答:真理。孔子两度以“一以贯之”描述自己 的思想,表示他对于“与人生相关之事”找到了统合的观 点,可以充分说明有关遭遇、命运、苦乐、生死、鬼神、 信仰等题材,更可以归结为“仁”这一个字,其中涵盖了 “人生应该何去何从”的意旨。譬如,他鼓励及指点学生 “行善” ,原因除了善是自我与群体互动的良性循环之外, 也涉及人性“向善”的理解;至于择善而行的目标,则是为 了止于“至善” ,亦即孔子为自己所定的志向:“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若是忽略“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原则, 论语的启发 性与说服力都将大打折扣。整部论语扼要言之,就是 “真诚”二字。处于春秋乱世,礼坏乐崩,人间规范瓦解, 不知将伊与胡底。孔子之挑战不只在恢复礼乐,更在揭示 其本源,亦即人性的基础。人性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必 须从“真诚”出发,体察内心有着“安与不安”的状态, 就是“向善”力量存在的明证。 其次,由于“善”的界定是“自我与别人(可以推及天 下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因此行善的难点在于如何 判断此一适当关系,以求“择善固执” 。弟子向孔子请教 “仁”的地方,无不出于类似的考量。儒家重视学习,认 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自己也从 “志于学” ,经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的阶段,步步往上提升。 如果“善”的效应在于自我与人群的安顿,那么孔子 还有求真与求美的生命特色,并且他对“天”更有深刻的 信仰与依赖,展示向着超越界开放的终极关怀。现代人强 调全人教育,请求全方位的生命发展,试图建构旁通统贯 的价值与人生观,都可以在论语中获得指引。 过去二十年来, 论语一直是我研究及教学的重点。 1999 年论语解读在台湾出版。XX 年该书在大陆钱 装书局出版。并且,近年来在台湾我已在社会上升办了若 干期论语讲授班。所论述者,无不出于周全的思虑, 并且可以付诸实践。对孔子的思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XX 年在台湾出版论语解读CD 版(52 张)。以期广为流传。 身为华人,一生之中仔细读一遍论语或听一遍论语 , 才不愧身为此一语文及此一文化的后裔。推崇孔子的上策, 就是理解及实践他的理想,愿共勉之。 研究哲学的人喜欢定标签,像唯心论、唯物论、理性 论、经验论,是西方所常用的,而理学、道学、心学、实 学,则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定了标签之后,就可以品评一 番,因为任何立场皆有所见,亦有所弊。其结果,好像除 了受品评的当事人之外,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立场有什么优 点缺点,应该如何撷长补短。 但事情恐怕没有这么容易。以儒家为例,光是熟习经 典,入乎其内,大概就需十年八年,等到融会贯通,可以 出乎其外,就不是时间的问题,或许要看造化了。因此, 笔者近年来探讨儒家思想,总是避免两件事:一是借用西 方的概念及术语,二是凌空比较儒家与其他学派。就“借 用”而言,我相信越是了解西方哲学的人会越谨慎,因为 即使借用得尚称妥当,读者也未必能够分辨及受益。就 “比较”而言,则易流于空泛,说些儒道互补或相互援引 之类的话。 当然,我们一方面不应盲目崇拜儒家,好像孔子与孟 子已经发现了宇宙与人生的一切真理;另一方面则须时时参 考自己的经验,发挥理性的反省作用。然而,这两方面之 间有一个重大的环节,必须先加辨明,那就是经典。由经 典自然衍生“诠释”的问题。汉代以来的学者,甚至上推 到孔子的及门弟子,就发生因为诠释不同而各立派别的情 形,孔子之后, “儒分为八” 。如果配合后来的孟子,亦即 由孔孟这两个定点,也许可以画出一条直线,作为后人诠 释的依据。有了上述了解,我们不妨由孔子着手。 论语是一部格言录,其中记载四百九十九段文字, 多为孔子所言或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的话。这些文字不 可等量齐观,而至少应该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孔子 个人的人生体悟,最富理趣,值得细加玩味。第二层是孔 子与一流弟子的对话,智慧之光闪现,生动活泼,最具启 发性。第三层是孔子与平凡弟子及时人的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中智集团总部企业管理部社会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现代通信原理(第4版)课件 第三章 信道与噪声
- 大气环境化学实验设备维护重点基础知识点
- 绿色生活实践者
- 2024北京大兴区四年级(下)期末英语试题及答案
- 立秋节气营销新思维
- 2025合同转让协议书
- 2025租赁展览场地合同
- 2025贷款中介服务合同模板
- 溢于指间-爱心驿站手工坊创业策划书
-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400多题)
-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 2022年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所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 川09J139 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建筑构造(DBJT20-65)
-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答辩汇报通用ppt模板
-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毕业生4月调考英语试卷及参考答案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GB/T 35856-2018飞机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 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
- GB/T 26774-2011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 留置胃管的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