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发展案例_第1页
两业融合发展案例_第2页
两业融合发展案例_第3页
两业融合发展案例_第4页
两业融合发展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业融合发展案例 1. 金桥开发区 历程:1990 年经国家批准成立。 1997 年被科技部命名为“金桥现代科技园” ; 2006 年 7 月, “上海金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正式挂牌; 2007 年 7 月被命名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上海示范区” ; 2009 年 6 月被命名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2011 年, “上海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创建通过验收、获批建设上海国家高技术服 务业产业园区、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通过专家评审 2011 年,金桥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414 亿元,同比增长 12.1% 模式: 金桥开发区已形成三大工业研发设计集群,分别是以贝尔阿尔卡特为代表的 通信与半导体工业研发集群,以泛亚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研发集群以及以欧姆 龙为代表的自动控制设备工业研发集群。 成果: 经过 18 年的开发建设,金桥已成为上海启动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 先进制造业基地。2007 年,金桥开发区工业总产值 1595 亿元,占浦东新区的 30.9%、上海市的 6.9%,其中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 89.4%。2007 年,金桥开发区有 47 家企业入围上海工业企业 500 强,其中 16 家 入围前 100 强。金桥集聚了一大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产业链比较 完善,产业基础扎实、联动效应强,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在上海乃 至全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金桥开发区成立以来,依托浦东开发开放、先试先行的机遇与优势,在对外 开放、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开放性、国际化的区域特色。从 外资强度来看,在 165 亿美元投资总额中,合同外资达 62.5 亿美元,占投资总额 的 37.87%。从项目性质来看,810 个项目中,外商及港澳台项目有 583 个,其中 独资项目达 427 个,在 金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 35 个, 5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 金桥开发区投资了 79 个项目。从产业门类来看,外商已从最早的制造业拓展到研 发设计、投资管理、技术服务、物流、商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等诸多领 域。开放性、国际化不仅带来国际资本与生产技术,加快了“金桥制造”进程, 还带来了国际化人才、管理经验、运作方式和国际惯例,为金桥承接国际新一轮 产业转移,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市北高新园区 历程:成 立 于 1992 年 。 2003 年 , 园 区 在 全 市 率 先 提 出 发 展 2.5 产 业 即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 2005 年 园区荣获上海市质量环境双优园区 2006 年,园区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第四批省级园区,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 市级开发区。 2007 年 市北工业新区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 2007 年 市北工业新区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工业用地前期开发主体单位 2008 年 , 园 区 相 继 完 成 都 市 信 息 园 、 前 沿 产 业 园 、 总 部 经 济 园 和 市 北 半 岛 国 际 中 心 、 市 北 半 岛 商 务 会 所 的 建 设 , 被 上 海 张 江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和 市 科 委 命 名 为 上 海 市 级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 2009 年,园区被市发改委命名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被市经信委命名为上海 市首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2010 年 园区成为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上海基础软件产业基地 模式: 并形成了总部经济、通信电子、研发设计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的集群发展,园 区应入驻企业发展需求,优化配套设施和生活设施,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和平台 建设,形成了具有后工业园区的服务模式。 成果: 2003 年,他们在全市率先提出了 “市北工业园向 2.5 产业(二三产业结合) 转型”的新概念,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通过规划形态转型、服务功能转型、集聚产业转型,园区先后搭建了产业、 信息、人才、党群、孵化器、融资、服务外包等服务平台,形成了全面和有针对 性的园区服务。 截 止 2010 年 12 月 底 , 园 区 有 注 册 企 业 2780 家 , 完 成 税 收 22.46 亿 元 , 累 计 完 成 工 业 总 产 值 54.72 亿 元 , 第 三 产 业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493.9 亿 元 , 排 名 全 市 开 发 区 第 3 位 , 成 为 区 域 经 济 的 重 要 增 长 极 , 被 列 为 上 海 “创 新 驱 动 、 转 型 发 展 ”的 成 功 案 例 之 一 。 3.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 历程:2005 年,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上海南汇医疗器械产业基地,该基地是 国首个国家火炬计划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 2006 年,国家发改委授予上海国家生物产 基地扩展区; 2007 年,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该集群是全国首批 50 个试点 集群之一; 2008 年, 上海市外经委批准建设上海南汇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 2009 年,上海市人力资源保障局与南汇区政府共建上海南汇留学生创业园; 2009 年园区还获批成为全市 19 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之一。 模式: 园区核心产业为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医疗服务产业。园区 分为六大功能区:包括国际医院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区、医学院校区、 医学研发区、康复区和商务区。各个功能区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机 整体,并和谐地构筑起了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教育、培训、研发、 制造、展示、交易、客户服务、物流)和现代医疗服务(医学教育、研发、诊 断、治疗、康复、体检)两条完整的产业链。 成果: 园区已集聚了一批中外知名企业,包括西门子医疗、德尔格医疗、圣美申 科技、凯创生物、雄捷医疗器械、康达医疗器械、常隆生命科技、振浦医疗等 数十家企业。2008 年园区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占到全市的 12%,且增长幅度明显 高出上海平均增长水平。医学园区的医疗器械制造业已成为上海市医疗产业中 最重要的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之一。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后来居上。依据规划,园区产业区内专辟 0.78 平方公里 作为生物医药专区,承接张江新药研发的高端成果,努力打造上海生物医药服 务外包基地。2009 年集中签约 12 个项目,有科文斯医药、艾力斯医药、执诚 生物、东方基因、纳诺医药、诺艾尔生物等 12 家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集中签 约项目的总投资额折合人民币 24 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后预计总的年产值可以达 到近 90 亿元。 4.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 历程:成立于 1994 年 8 月。 2006 年 3 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南汇工业园区为市级工业开发区。 2009 年 10 月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确立为新能源产业化基地; 2009 年 5 月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上海市首批 19 家生产性服务业 功能区之一; 2010 年 5 月,园区成为首批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2010 年 9 月,园区被评为上海市开发区企业服务优秀园区。 模式: 园区北区引进实体性企业近 300 家,初步形成了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 型为特征的新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随之形成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 的三大主导产业。 成果: 至 2009 年底,园区共吸引合同外资 11.09 亿美元,内资注册资本为 28.13 亿人民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85.56 亿元;随着园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 构进一步优化,以卡姆丹克太阳能科技、艾郎风电科技等为骨干的新能源企业 培育成长较快,占园区总产出的 12.16%;以罗尔斯-罗伊斯船舶、振华港机等为 骨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占园区总产出的 51.05%,初步构筑了成 熟的主导产业基础。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坚持以人为本,走和谐发展之路。在加快开发建设的同时, 注重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前,园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率达到 100。园区所属企业中市级文明单位 2 家,区级文明单位 5 家。园区已通过了 ISO9001 和 ISO14001 国际质量和环境体系认证,并连续三届创建成为文明园区。 5. 上海张江集电港工业区 历程: 于 2001 年 4 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聚焦张江”的战略下诞生, 在 国 家 鼓 励 集 成 电 路 产 业 政 策 的 推 动 和 世 界 微 电 子 产 业 向 中 国 大 陆 转 移 的 形 势 下 成 立 。 模式: 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信息技术、软件等相关产业,以期建设成世界一流 水平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集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区。现累计 入驻企业 168 家,从业人员 1 万 7 千余人。先后有 Infosys、AMD、Unisys 等国 内外知名公司落户。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集聚集电港。 成果: 公 司 经 过 7 年 多 的 开 发 建 设 , 取 得 了 令 人 瞩 目 的 成 绩 : 成 功 开 发 建 设 的 集 电 港 一 期 、 二 期 已 经 吸 引 一 大 批 在 国 内 外 有 相 当 影 响 力 的 大 公 司 和 世 界 五 百 强 企 业 入 驻 , 同 时 集 电 港 三 期 、 四 期 等 一 批 重 要 工 程 正 加 紧 建 设 , 今 天 的 张 江 集 电 港 已 经 名 副 其 实 地 成 为 投 资 的 热 土 、 创 业 的 天 堂 。 入驻企业 168 家,从业 人员 15000 人,先后有 Infosys、AMD、Unisys Cypress、51JOB 等国内外知名公 司落户 。 6. 上海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 历程:成立于 2005 年 12 月。 2009 年 6 月被认定为上海市首批 19 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之一。 模 式 : 是以现代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为特色的产业园,宗旨是支撑现代精密医 疗器械的产业培育和集聚,推进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打造生产性服 务的基础设施、精细化的功能开发,引进和培育生产性服务项目,逐步形成产 业集群和配套服务链 成 果 : 园区已经聚集了一批医疗器械的高科技企业,如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上海爱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赢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透景 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江夏血液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圣太科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仁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同时,在 光电子产业方面,园区吸引了上海市重点工程、4.5 代 TFTLCD 生产项目上 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和光电子产业为支撑的高科技 产业集群。 7. 康桥工业区 历程:创建于 1992 年 5 月。 1994 年 8 月被批准为上海市级工业区。 2004 年开始规划辟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着力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模式: 园区以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产业为投资导向,重点发展机械、服装、医药、保 健等产业。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汽车零配件、电子电器、和新型建材三大支 柱产业。已入驻重点企业有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德国大众、德国宝马汽车、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施耐德集团、澳洲 BHP、台湾宏仁集团等。 成果: 园区已通过 IS0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 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上海品牌园区、上海 开发区企业服务优秀园区等荣誉称号和资质 截至 2010 年底,康桥工业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1000 亿元,上缴税收 47.4 亿元。园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 428 家,总投资 47.24 亿美元,其中世界 500 强投 资的企业近 20 家;累计引进内资企业 2946 家,总投资 172.83 亿元;累计固定 资产投入 506.2 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入 251.94 亿元。综合发展经济指标 列全市第 4。 8. 上海桃浦工业区 历程:始建 于世纪 50 年代初期。 2009 年 6 月 9 日,经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市环 保局联合认定,由市政府对上海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 19 个园区进行授牌 并 正式成为市级开发园区之一。 模式: 重 点 发 展 高 端 物 流 及 相 关 服 务 业 , 拓 展 物 流 保 税 、 物 流 信 息 、 物 流 交 易 、 物 流 研 发 、 物 流 商 务 等 功 能 , 建 设 以 陆 港 口 岸 和 城 市 配 送 为 特 色 的 现 代 物 流 园 区 , 成 为 长 三 角 重 要 的 物 流 枢 纽 中 心 之 一 。 桃 浦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功 能 区 占 地 面 积 416 万 平 方 米 , 着 力 提 高 科 技 含 量 , 推 动 产 业 链 关 联 带 动 和 集 群 发 展 , 增 强 创 意 研 发 、 包 装 设 计 、 新 品 展 示 、 精 加 工 等 功 能 , 建 设 特 色 产 业 明 显 、 科 技 含 量 高 、 综 合 竞 争 力 强 的 现 代 都 市 型 产 业 基 地 成果: 工业区已建成个工业基地-杏润园、春润园、金润园、兴润园、华润 园,约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了近百家科技型、都市型工业企业,在 今后的五年中将累计建造万平方米各类标准厂房。 工业区内拥有国家投资近亿元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在敦煌路西侧 平方公里内可主导发展医药加工产业,先后引进了上海方大制药有限公 司、上海中药二厂、上海制药六厂、上海兽业三维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制 药厂等医药企业,形成了医药加工的集中地 截至 2010 年底,总税收为 5.4 亿元,单位土地税收产出为 1.3 亿元/平方公 里区级税收为 2.01 亿元。截至 2010 年底,功能区产税企业为 871 家,吸纳就业 人数 12000 人。其中年创税能力在 5000 万以上的有 2 家,500 万以上的有 9 家, 100 万以上的有 47 家。 9. 上海智力产业园 历程: 智 力 园 他 的 前 身 为 上 海 纺 织 原 料 公 司 纪 蕴 路 仓 库 始 建 于 解 放 初 期 , 原 属 中 国 花 纱 布 公 司 , 1956 年 划 归 上 海 农 产 品 采 购 局 上 海 棉 花 公 司 , 1958 年 划 归 上 海 纺 织 工 业 局 纺 织 原 料 公 司 。 曾 经 获 得 首 届 上 海 市 环 境 美 大 赛 优 胜 单 位 。 2009 年 3 月建立以来,园区已先后获得上海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科委、 市总部经济促进中心等政府部门机构颁发的上海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上海市生 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企业总部基地等多项认证。 模式: 园区以形成多元化生态和智力创意服务产业链,吸引电脑动画、动漫设计、 游戏开发等为主的 IT 企业入驻,旨在打造一个集研发中心、科研办公、展馆、都 市休闲农庄、生态公园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成果: 有各类企业 200 余家,其中包括易迅网、上海团购网、柠檬绿茶、淘旺、网尚 品牌管理(心蓝 T 透) 、物流汇、波奇、悦为、安畅、家家乐购、优哉游哉、朗奔 等一批骨干企业。 10. 上 海 西 郊 生 产 性 服 务 园 区 历 程 : 它 的 前 身 是 江 桥 工 业 区 。 2005 年 6 月启动建设以来,先后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中国土地集体利用先进 城 镇”和“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区域” 。 模式: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套、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推广” 的经营模式,将建设总部经济区、第三方服务区、配套服务区和滨江生态绿化 区等四大功能区域,竭力打造成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商务盆地。 成果: 世界 500 强企业美国蓝霸汽配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日本先锋、瑞士雀巢中国研 发中心签约落户。 目前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一期 A、B、C-1 区近 20 万平方米总部办公 区域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行政、税务、金融等机构均已进驻投入运行,先后吸 引香港上市公司常茂生化、太太乐、戴德梁行等 83 家规模优质企业入驻。 累计税收 8000 多万。同时,大连万达集团、绿地集团、南方航空培训总部基地、 浙广厦等大型开发商也纷纷加盟园区建设。 11.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历程: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于 1988 年经国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