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位有近四十年机关写作经验的“笔杆子”谈谈写材料的“外功” 2014-11-25 桑文武 帮你写公文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既包括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共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14 号文件)中所规定的 15 种公文,又泛指机关常用应 用文,也有人称为“事务文书”或“准公文” 。狭义的公文,则专指党和国家机关公文处理 法规中所规定的正式、主要文种。我今天主要从广义公文的角度,谈谈机关常用应用文的 一个重要文种材料的写作方法与体会。关于机关材料写作这一课,许多老师讲的是 “内功” ,大家多年来学的也是“内功” 。我今天专门来讲一讲“外功” 。什么是“外功”? 怎样修习“外功”?是我今天所讲的主要观点。 机关工作离不开写材料。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一种看家本领。会写材料 的机关干部都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 ,也是机关的“稀缺资源” 。因此,会不会写材料, 往往成为领导同志考察机关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 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机关干部中,能写材料的“笔杆子”人才却越来越少,能拿得出 手的好材料也是凤毛麟角。究其内因,机关干部年轻化、思想上怕吃苦、不愿意爬格子是 主要问题;从外因上看,领导重使用轻培养、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笔杆子”重量变轻、 各种社会因素的干扰影响使敬业精神“矮化”等等,都构成了机关写材料人才缺失的环境 和条件。面对这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 从党的事业的高度,真正重视写材料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千方百计为机关干部营造人人争 当“笔杆子”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机关干部也要从自身做起,热爱本职工 作,学好看家本领,练就写材料真功,实现自身价值。 其实,我们把能写材料的机关干部称之为“笔杆子” 、称之为“稀缺资源” 、称之为 “人才” ,不仅是因为写材料不易,更因为培养一个写材料的高手不易。写材料的人要成为 一个大家公认的“笔杆子” ,周期是较长的。一般来说,机关干部没有五年以上“爬格子” 的历练,是难以成为“笔杆子”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在学习写材料的过程中,似 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往往只注重材料本身的架构,即观点提炼、谋篇布局、论据运用等 “内功”的模仿、传授和培训,却忽略了一个真正的要点,那就是写材料“外功”的培养。 “外功”是什么?简单讲,就是一个字:“悟” 。中国古人早就明白“悟”的道理,告诫我 们要“学必悟” ,认为写文章的最佳方法就是“悟道” ,即领悟思想的过程。因此,必须明 白,好材料不是写出来的,是“悟”出来的。这个“悟” ,就是“外功” 。黑格尔说过:人 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悟”的本质是认识,是思想的反映,是写作者思想力水平的真正体 现。一篇材料,就是一个事物,就是靠你的“思想”站立。你的“悟”越接近这个事物的 本质,你的“思想”就站立得越高,你的材料就写得越深刻、越让人喜闻乐见。反之,你 的材料虽然写得体例规范、内容充实,但却没有你的“思想”站立其中,充其量也不过是 个制造了一堆“正确的废话”的“文字匠” ,毫无用处。因为材料的“内功”只是一种内容 的载体(体裁) ,一种专业知识的表现形式,一种技术主义的实践范本,或可以称之为一种 “硬件”的“标配” ,本身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说得更刻薄一点,这种“内功”只是在形 而上地“制器” ,而不是在“悟道” ,严重地违背了写材料的初衷和基本原则,犯了导向性 的错误。比如说我们现在媒体报道的时政新闻,基本上就是一个套路,什么时间、在什么 地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新闻学称五个“w” ),把相关新闻素材充填进 去,这篇时政报道就完成了。这样的报道只有一个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所以,一些外国 记者将此做成了一个应用软件,凡是时政报道只要按照软件编程要求,点击几个“关键词” , 随时充填内容就行了,又快又好,十分省力。正因为如此,每年我国评新闻奖,也绝少有 时政新闻能评上奖的。一些干了好多年时政记者的朋友也为此经常向我抱怨,说一到评职 称时就没有获奖的“硬稿” ,自己的稿子是“易碎品” ,自己也成了“易碎品” (注:不是艺 术品) ,只能望“职称”兴叹。其实,这应该从内因上来反思,不能只修“内功”而忽视 “外功” 。因此,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而应该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 ”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内功”与“外 功”的位置关系,写材料者应该谨记在心。 我们强调写材料的“外功” ,修炼的是一种思想力,是“悟”的境界、 “悟”的终极目 标。因此,要学会写材料,第一要务就是要学会“悟” 。如果没有作者“悟”的思想,材料 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也可以叫做“魂不附体”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写材料的技巧滚瓜烂 熟,但却写不出构思精密、思想超出的好材料的根本原因。 “悟”是作者知识、见识、经验、 阅历、思想等的集之大成,没有这些“悟”来撑起材料的灵魂,材料自然也就成了“废料” 。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写材料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个人的“外功”即思 想力的高低。因此,我们便不难理解这样一句话:“文如其人” 。这真是一针见血、至理名 言。 谈到写材料“外功”的重要作用,我突然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话:“汝果欲 学诗,功夫在诗外” 。同样道理, “汝果欲学文,功夫在文外” 。写材料的“外功” ,就是为 材料塑造“灵魂” ,虽“外”而实“内” ,起着“核心”的作用。可以说,忽视了“外功” 的修炼,写材料的人就会成为一堆“语言垃圾”的制造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 影响前途。在此告诫年轻的“笔杆子”们:要想写好材料,必须先练好“外功” ,再谈技巧 (内功) 。梳理我 40 年写材料的实践,我认为,练好“外功” ,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一、 学好三本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 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是“外功”的基础,是思想力的“源泉” ,是塑造材料的“灵魂 工程师” ,非此无以事文,非此无以成文。从写材料的实践角度看,除了这三本书,其它学 科都可以视为边缘学科。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足为据。为什么要学好这三本书? 简单地说,学哲学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是认识论;学逻辑学是解决“怎么办”的问 题,是方法论;学心理学是解决“为谁写”的问题,是对象论。下面,我们来做个具体分 析。 (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总开关、总钥匙。哲学管总, 哲学通,一通百通。哲学的科学定义告诉我们: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 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 关系问题。这些东西,就是思想力的根本,是写材料的人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 原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把学好哲学提升到我们共产党人看家本领的高度来认识,这是 对哲学意义的本色定位。写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哲学思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哲学思想的指引与统领,就没有对事物或曰问题的本质认识,就难以 体现材料的价值,写作者当然也是在做“无用功” 。 有人怀疑,学哲学对写材料真那么有用吗?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当前,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上级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总结教育实践活动 成果的工作报告。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问题,那么写出来的东西 很可能是平白浅直,没有内涵。按照约定俗成的通常写法: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第二部 分,主要做法;第三部分,下步打算。这种总结式材料结构现在似乎已经成了模式,成了 新“党八股” ,害了不少初学写材料的好青年,也害苦了许多有思想的领导,只能忙里偷闲、 挤时间亲自动手写材料。如果写材料的人善于运用哲学的思想方法来写这个总结,那结果 就不一样了。他会从认识论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认 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会运用马克思主 义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 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于是,一篇总结材料的架构就新鲜出 炉了:第一部分,先写成果,可以写三大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这里运 用的是实践论原理。第二部分,写取得成果的原因,即经验体会,重点写如何深入基层, 转变作风。可以这样破题:转变作风,不当看客;转变作风,不当说客;转变作风,不当 过客。这里运用的是方法论原理。第三部分,写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 果。这里运用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原理。我相信,这样运用哲学思维写出来的总 结材料,一定会让领导满意的。所以,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是写材料人的一门必修课。 关于哲学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机关干部而言,绝大多数都是在院校、党校进行过专门 培训,基础知识已经相当扎实,主要是实践应用问题,而理论能否应用于实践几乎完全取 决于个人能力,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从写材料的应用角度看,除了必须努力学习好马克 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外,我主张大家采取应用式的学习方法,即坚持经常看一看求是杂 志等理论刊物。这些刊物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哲学思想的实际应用成果,既有助于我们对哲 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在写材料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哲学思维的能力与本 领。可以说,如何练好写材料的“外功” , 求是理论杂志就是一部最正规、最实用、最 能体现哲学思维方法的教科书,希望大家很好地学习和运用。此外,中宣部理论局每年组 织编写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 、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 辩证看 务 实办 、 改革热点面对面等,都是最热门的哲学学习书籍,经常写材料的人不可不读。 如果还要推荐的话,我建议大家再看一看李瑞环同志写的学哲学 用哲学这本著作,该 书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哲学教材,应该一读。 (二)逻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由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创立。旧称“论理学” 、 “名学” 、 “辩学”等等。逻辑学的性质,主要是它的工具 性,它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重要工具,是思想力的表达形式。从写材料的角度 来说,写材料本身就是在做概念,做概念就离不开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既是写材料 的基本方法,也是逻辑学的基本要素。我们常说, “这篇文章缺乏逻辑” , “这个人说话没有 逻辑” ,实际上就是对逻辑的具体运用。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可以提高我们使用 概念、作出命题和进行推理的本领,使我们在写材料以及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时,能够做 到概念明确、命题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逻辑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必要工具。写材料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认识活 动过程。在认识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逻辑知识,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应用 到个别的事物上去,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也可以由已知的个别的、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 性知识,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第二,逻辑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俗话说, 言为心声。我们写材料意在表达思想,但表达能力(材料水平)却参差不齐、有高有低。 究其原因,既有语法、修辞问题(内功) ,也有逻辑问题(外功) 。其中,逻辑问题是一个 重要方面。在写材料过程中,要提高思想表达效果,就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用词恰当、文 理通顺、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这些都与逻辑问题密切相关。一切正常的人几乎都具有 一种与生俱来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但是,这样的能力,都不是经过思维训练的逻辑能力, 难免具有习惯性和随意性。平时写材料过程中出现的“走题” 、 “文理不通”等错误也都是 违背逻辑规律造成的。逻辑能从理论上揭示正确思维的规律,通过学习逻辑就可以由自发 的逻辑思维上升为自觉的逻辑思维,从而避免犯逻辑错误,增强表达能力。第三,逻辑是 我们掌握和学习新知识的工具。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组成的,都有独 立的范畴体系。而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之间的关系与推演,某个命题的证明,都是建立 在逻辑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我们具有一定的逻 辑知识,就可以按照材料素材之间的固有联系,自觉地分析它的内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 逻辑关系,就能较快地、较准确地提炼材料素材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很快地完成一篇材 料的逻辑再造与重构过程。第四,逻辑还是我们识别和揭露逻辑错误和驳斥诡辩的重要工 具。逻辑从人类的大量思维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正确思维形式以及运用这些思维形式所 应遵守的规律、规则,是识别谬误的准绳。学习逻辑,掌握了正确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 规则,就可以自觉地发现和避免逻辑错误,澄清糊涂观念,以宣传真理,教育群众。例如, 有人说:“我不是法官,我还学什么法律!”对于具备逻辑知识的人来说,就不仅容易发 现其错误所在,而且反驳也容易切中要害。我们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这话实际上是一个 省略的三段论推理,中间那句省略的是小前提:“我不需要懂法” 。此推理尽管前提真实, 结论却是虚假的。因为它违反了三段论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 延” ,从而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再举一个例子:某单位一名同志给领导写材料时, 将一组数字“11000”误写为“10001” ,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个写材料的同志 甚是不服,问领导两者有何不同?领导训道:“你跟一个女孩约会 1000 次,与跟 1000 个 女孩各约会一次,能是一回事吗?”这是个段子,但很说明问题,那个写材料的同志在逻 辑上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 逻辑思维从内涵上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专指形式逻辑,也就是由亚里士 多德所创立的三段论式逻辑学,它是严格地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模式,通过演绎和归 纳、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客观现象在人类意识中的各种反映进行评判,加以认识。这 种形式逻辑是一切现代科学研究要取得成果都不能不遵循的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基本法则, 是人们追求真相和真理的唯一有效途径。广义的逻辑思维则包括辩证逻辑、博弈逻辑等, 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形式逻辑进行推演和发展的结果,是形式逻辑的衍生品。关于逻 辑学的学习,我看就学形式逻辑即可,不要涉猎太多,贪多嚼不烂。对初学者而言,基本 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来说:一要掌握逻辑的基础理论,理解并把握主要的定义、 规律、规则和公式,在领会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二要加强思维训练,做到对逻辑的基础理 论了然于心,训练有素。三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四要选好教材。建议你 阅读姜全吉、迟维东主编的逻辑学第三版。该书深入浅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教材。 (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 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从写材料的 角度来说,可以认为是思想力的心理应用。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 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 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心理学原先属于 哲学范畴,直到 19 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襁褓中彻底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 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的定义是:科学研究的行为 和心理过程和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外部环境。心理学分为五个子领 域,即: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学虽然发 源于西方,但在我国古代也早有发现和应用。如孟子提出的著名理论“心之官则思” , 黄 帝内经中提出的“神行合一” “形神相印”等等(中国古代人认为人的性情思想是由一定 的器官承担的,并且其活动会在器官上反映出来) 。我们写材料者,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一些 心理学方面的常识性东西,用以帮助我们研究分析受众(群体或个体对象)的心理现象, 即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现在提倡的所谓 “靶向思维”即点对点的定向思维模式,就是心理学的一种实用方法。比如,我们要 为一位新领导写一篇讲话稿,写作者就首先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应用“靶向思维”方式, 观察分析出这个领导的讲话风格、语言特点、学识背景、思维方式、行事状态等方面的心 理现象,然后通过对这些认知信息进行接收、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从而使材料写作 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一般来说,领导的材料秘书都是深谙领导心理学的行家里手, 所以领导的材料一般都由材料秘书来起草或代为把关。这并不等于材料秘书都是写材料的 高手,而是他们懂得领导的心理,知道领导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因而才能使材料“适销对 路” ,很少出现返工情况。同样的道理,当上级需要我们写经验材料、写综合材料、写典型 材料、写检查材料、写演讲材料、写述职材料等等,也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评估材 料的认知对象,尽可能地通过咨询、交流、对话、情感等方式,准确获取上级对材料的基 本意图、评估标准、认知特征、动态维度等方面的心理信息样本,然后在充分进行心理信 息认知处理的基础上,做好材料的选题、布局、用语、撰写等工作。这样写出来的材料, 既能“投其所好” 、又能“事半功倍” 。 关于心理学的推荐书籍,我建议大家主要选这样几本书:一本是普通心理学 ,这是 国家高教委推荐的一种高校心理教材,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 学入门书籍,作者叫彭聃(DAN)龄;一本是心理学方法论 ,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洛莫 夫 1984 年出版的专著,是关于运用系统观点分析心理现象的科教书;一本是心理学与生 活 ,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关于心理学入门的科教书;还有一本叫 行为心理学 ,是 20 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主要是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这些书都应该看看。 在写材料的具体实践中,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是一个整体,要交互运用、融会贯通, 不能只唱“单出头” 。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基础扎实,高大丰满,无懈可击。 二、 练好三门功:问题意识、调查研究、四种思维。 这三门功是对学好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三本书的实际应用,是概念的思想载体,也 是材料思想生成的“核心要素” 。哲学观点认为,概念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概念相脱离,往 往会走火入魔。因此,千万不能脱离现实思想去思考纯概念,否则概念就会变为“魔障” , 使我们陷入写材料的“八股文”套路中而不能自拔。加强问题意识、调查研究、战略思维 的思想训练,是走出从概念到概念这个“魔障”的必由之路。 (一)问题意识材料写作的思想指南。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是一种提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思想准备。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 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 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写材料的人没有问题意识本身就是 大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养思想力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一个有问题意识的作者,在材料写作酝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地内 驱动力,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决定写材料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深度。没有问题意识,就难以找到材料的表 达突破口,即使抓对了问题,也可能浅尝辄止。因此,写材料,首先要培养问题意识。严 格说来,写作每一份材料,写作者都应该或者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回答一个问题。提 不出问题,空空如也的材料,很难说是材料,只能姑且称之为素材。根据我多年的写材料 体会,在材料中要提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以分析和 作出回答,太难了。这是对写作者思想力和理论功底的真正考验。为什么现在许多材料成 了“语言垃圾”和“公文旅行”?就是没有问题!写一篇材料,归纳出几个司空见惯、平淡 无味的观点,再堆砌一些无关痛痒、时髦词语的评说,就算完事。这样的材料,只能是白 开水一杯,不写也罢。 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我的体会是: 第一,要培养自己的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也叫学术意识,就是说,写材料应该有像钻 研学术一样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态度和坚持。学术意识是问题当头,没有问题的学术 是伪学术。写材料也如同做学术论文,必须从问题出发,才能抓准问题,进而确定材料的 主题,然后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培养学 术意识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倡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学术意识,写 出的材料永远是废品。 第二,要学会围绕问题写材料的基本方法。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写材料也不例 外。不掌握方法,即使抓住了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表达。初学写材料的同志可以试一试这样 一些操作方法:1、能提出一个新问题(证明你是在思考 ,有的放矢) ;2、有一个自己悟 到的新思想(可以看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独到理解) ;3、有几个自己精心挑选的事例(证明 你经过了调查研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新问题) ;4、有几个合适的比喻、典 故或数据(这说明你已吃透了这个问题,能够深入浅出) ;5、有与文件不同的表述或阐释 新问题的语言(说明你不是在抄文件、抄社论、抄讲话) 。这个操作方法是比较笨,但只要 上了这个线,你就从党八股中解放出来了。不是文件语、秘书语,是你自己在写材料了。 长此以往,久久为功,你的抓问题的本事和写材料的本事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现在有 一个新提法,叫做“新常态” ,在写材料过程中,应该如何“破题”呢?我们可以按照上面 提到的 5 种方法,归纳出这样一个思路:认清新常态,形成新心态,树立新姿态、创造新 样态。 第三,要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写材料本身是一种压力,这个压力是无形的,会伴随你 写材料的整个过程。压力来自哪里?来自抓不住问题的苦恼。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 秀才,因为写不出一篇反映时弊的文章,急得抓耳挠腮,在家里走来走去。他的妻子看到 了,不解地问:你们文人写文章难道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秀才听了,苦着脸说:你 们女人生孩子再难,也是肚里有啊!我们写文章是难在肚子里没有啊!你看,写材料的压 力有多大?写材料有压力这是实情,但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压力确实给材料撰 写者带来了苦恼, “省被子、磨袖子、费灯泡、尿黄尿” ,是压力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 压力也是动力,压力使人进步。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能专心致志地研究问题,力求突破。 实践证明,没有压力轻飘飘,没有压力没问题。所有好思想、好问题都是在压力状态下产 生的,所有好材料都是在压力状态下完成的。因此,要善于适应压力、善于利用压力,把 写材料的过程变成激发创新动力的过程,变成提升思想力的过程,变成体现和实现个人价 值的过程。 第四,要学会与时俱进提问题。马克思有句名言,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 己的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每一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 这些问题,才能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研究问题既是写材料的起点,也是思想力的 体现。确定问题起点的高低,最终反映的是写作者思想水平的高低。我的体会是:一个好 的写材料高手,首先应该是时代思想的长袖善舞者,习惯于从时代的口号、社会的呼声中 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既符合中心工作和党政决策的需要, 又反映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真正把材料接入时代的“端口” ,体现出材料的重要现实价值。 具体而言,要学会与时俱进提问题,应在方法上注重超前性、体现独特性、突出可行性; 应在重点上聚焦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任务,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 题,着眼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代问题在胸,写材料时就可以而且能够做 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 “下笔如有神” 。 (二)调查研究材料写作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某事之 基、成事之道。 ”他在 2011 年 11 月 16 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曾 专门就调查研究问题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 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机关干部,我们 不仅要在工作中坚持遵循和践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写材料的过程中,也应该把不断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应当看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写材料的事情似乎 变得越来越简单了,许多机关的“笔杆子”也开始由过去的“面对面”变成了现在的“键 对键” ,调查研究的老传统正面临着“失传”的境遇。一些材料的产生,不是在调查研究基 础上用心写出来的真知灼见,而是许多从网络上下载的批量“材料生产” 。用这种方式“生 产”的材料,只是“看上去很美” ,实际上却是用一堆“正确的废话”装饰起来的语言垃圾, 毫无用处。它的症结在于:没有体现写作者个体化的劳动价值没有个人的思想力,因 而材料是没有生命的。 许多人对调查研究不以为然,认为现在是“天大地大网络最大” ,可以做到“秀才不出 门,便知天下事” ,写材料“闭门造车”照样能够“推陈出新” 。我并不否认互联网的重要 作用,它对于迅速学习应用新知识、提升工作效率等确实起到了巨大的变革意义,每一个 机关干部都应学会这门本领,这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这只是写材料的“内功” ,是属于“技 术”范畴的东西,互联网技术并不能替代调查研究的“外功”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 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 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 ”因此,坚持调查 研究、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是材料写作的必由之路,它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 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机关干部写材料, 不论阅历怎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不论你的互联网思维能力如何强大,都不能 代替亲力亲为地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于机 关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接听汇报、看材料、从网上获取信息是不同的。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说得十分贴生动:“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吃一吃。 ”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 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思想力,这本身就是 写材料的“外功”要求,也是材料水平的重要反映。因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 视并坚持把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先调研后决策”的论证制度。陈云同志就说过: “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 够了。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 ”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是 理性认识,我们写材料,同样离不开这两个环节。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专题式蹲点 调研、解剖“麻雀” ,实地考察式调研、座谈式调研等等,都是一些常见的传统的调研方式。 此外,也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大数据思维的特点,不断 创新调研方式,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调查研究领域,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 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开展一些诸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视频对话 调查等新的调研手段,进一步丰富调研渠道,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水平。比如被称之 为“城市家书”的“民意网” ,就是一种创新的社情民意网络调研平台,目前访问量已突破 7000 万人次。现在,我们机关一些“笔杆子”们写材料,基本离不开“民意网” 。因为 “民意网”里面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接地气的社情民意舆论场,有的是热点、难点、亮 点问题,有的是“干货”和“鲜货” ,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这不是调查研究的 专一手段或方法,真正的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还是应该做到既要“键对键” ,更要“面对 面” 。 (三) “四种思维”高屋建瓴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在 2012 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 学典礼上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 创新思维” 。我体会,这“四种思维” ,也是写材料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因 为写材料犹如战场上指挥员排兵布阵, “四种思维”如同战略战术,不具备“四种思维”的 思想方法,就会不得要领,写不出像样的好材料。 1、什么是辩证思维?就是“理”字立骨,片言为典。机关材料几乎是清一色的政论文, 政论文产生的主要是思想,因此在思维方式上都是以辩证思维为主,在内容形式上都是以 说理为主。说理的材料就是辩证说理。说理是什么?是概念,是逻辑,是辩证思维的思想 结晶。所以要“理”字立骨。但辩证思维虽然以说理为目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说理,相 信这样的材料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写、愿意看。写材料的高手就在于,他虽然以“理”为主, 但却善于“理从事出,片言为典” ,从一件具体的事出发总结出普遍的真理,并且浓缩成一 句话,使之成为经典。经典是什么?常念为经,常说为典。能够经得起人们不断地重复、 不停地使用就是经典。在辩证思维的运用上,毛泽东是“理从事出,片言为典”的绝对高 手,这是毛泽东的本事,也是毛文的魅力所在。比如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就是在一 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说的;而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文章中则产生了关于做 人标准的名言:“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 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辩证思维 就是这样,一旦使理论从实践中破壳而出,就有了独立的指导意义,就有可能成为“经典” 。 2、什么是战略思维?就是“略”字当头, “四力”相济。战略是军事用语,原意是筹 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的全局性思维,是系统地、 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写材料者在材料写作运筹过程中,也 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因为写材料中的“略” ,是谋篇布局的方略,是系统性、创造性的 思维过程,是材料系统内部的组织形态。没有组织形态的“略” ,就没有材料的“理” ,即 使有“理”也立不起来,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危乎高哉,无人问津。总起来说,材料强不 强,核心看思想;材料行不行,关键看“略”能。如何提升“略”能?一是要培养观察能 力。观察能力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的一种思维能力,培养观察 能力,主要是从坚持自身的思维素养、知识储备等方面做起,以提高观察的科学性和准确 性。二是要培养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种思维活 动能力,也即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思维能力。培养判断能力,主要是加强哲学、逻 辑学方面的思维修养。三是要培养预见能力。预见能力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判断事物未来 发展变化的一种能力。预见是战略思维的灵魂,没有预见,就没有战略思维。培养预见能 力,就要善于从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广延性、因果关系、相似关系及见微知著等方面加强 战略思维训练,从而奠定材料组织形态方略的思维基础。四是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 是在观察、想象、判断和预见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正确应对事物新发展、 新变化的一种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应该做到“四识”:一要有常识,不犯低级错误;二 要有学识,加强实践历练和理论修养;三要有见识,不写平庸文章;四要有胆识,敢于承 担风险和责任。以上所述四种能力是战略思维的基础和支撑,必须坚持学习和运用。 3、什么是全局思维?就是审“时”度“势” , “时” “势”并举。时,是时间概念,势, 是空间概念。时空无限,思维无限。时者,势也;势者,时也。时势相融,思维亦然。 “时” 为局情, “势”为局势,审时度势,构成了全局思维的两个基本点。写材料的“时” ,就是 要看清形势,着眼形势,紧跟形势,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写材料 的“势” ,是一种“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习近平语)的思维方式。时与势, 互为依托,互相交融,万万不可偏废。晚清学者陈澹然指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寤言 ) 。以“时”论“势” ,是写材料的一种全局性思维方 式。我在写材料的实践中,就每每以“时为基点或时代背景,总结归纳了 10 字运“势” 技巧:谋势、造势、借势、强势、乘势。谋势是策划力、造势是传播力、借势是影响力、 强势是品牌力、乘势是发展力。 “五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体现阶段性特点,又体现广延 性特点,学会熟练应用,则写材料如鱼得水是也。 4、什么是创新思维?就是应时而为,独领风骚。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 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 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创新思维有三个显 著特点: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写材料中的创新性思维非常重要,从目的上来说,可 以大大提升文章价值和体现撰写者的思想力;从技巧上来说,可以达到文风新颖、独具魅 力的文章效果。创新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观念,也是一种能力,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 力。首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其次,一定要有善于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第三,一 定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动力。 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都是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外功” ,并且要善于综合运用。因 为只有知识形成凝聚力,思想才会有力量。 三、 做好三件事:攒知识、勤练笔、常总结。 这三件事也是写材料的“外功” ,主要是解决产生思想力的动力基础问题。攒知识、勤 练笔、常总结,是思想力发展和提升的不竭动力源泉。长期写材料的实践表明,这些基础 的东西一旦形成,对写作者是受益终身的。而没有打好这些基础,对写材料者来说,影响 也是致命的,最起码你不会真正成为机关的“笔杆子” 。因为写材料本身是一种思想力价值 的竞争,在最具思想力和最需创新活力的思想领域,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使努力成为一 种新常态,才能在激烈的思想力价值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你的“笔杆子”价值。 (一)攒知识积累丰厚的材料“家底” 。许多人把写材料视为苦差事,有偷懒的原 因,更主要的是脑子里没货,空空如也,翻箱倒柜也就是干巴巴的那么几条筋。没有货, 写材料只好临时抱佛脚,按照上面的调子套下来,常用的口号填进去,再剪贴拼凑一点社 论评论或领导讲话、用几个老掉牙的事例加上无关痛痒的数据,拼凑一番就算齐活了。其 实,撰写者也明白,这种不动脑子的破材料领导是不会满意的,自己都通不过,领导怎么 会通过呢?但也有些人这样想问题:写好写不好是水平问题,写不写是态度问题,虽然写 不好材料,但起码在态度上还是很端正的嘛。如果领导实在看不上眼,那就请领导亲自动 笔吧,领导水平高嘛,那是自然的啦。持这种不学无术又不思进取思想的人,是不可救药 的,不能简单地以学不学习知识、会不会写材料一概而论。当然,也大可不必自欺欺人。 我们讲需要攒知识的人,一定是热爱文字工作、有很强事业心的同志,只有这样,才能时 刻具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潜心孤旨、一心向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何提升自己 的知识储备?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这样一些办法: 1、闲记闲理法。每天在身上揣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每得到一个知识、听到一个故事、 悟到一个道理、学到一句经典语言等等,都要随时记下来,然后再利用相对闲暇时间分门 别类地加以整理。日积月累,就会大有收获。 2、休闲记忆法。知识不是用来收藏的,攒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而,很多知识是 需要记忆的。比如,一些典故、一些名言、一些思想观点、一些数据、一些诗文等等,都 需要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以便随时应用。你可以利用上下班的路上、早晚的锻炼间隙、 出差的空闲时间,有意识地进行背诵或强化记忆。实践证明,记忆训练不但可以开发大脑 的智商,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3、菜单点题法。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创新攒知识的方式,将你所需要的知识 以菜单的形式在网络上搜索查证,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分类整理,既便捷又省力。但 是,需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有目的的坚持,否则,互联网强大的刷新功能很可能让你的注 意力转移,偏离最初的攒知识方向。 4、卡片收集法。这可能是最古老的攒知识方法,有几千年的历史。许多历代思想集大 成者,无不是依靠卡片收集而成为知识巨匠。孔子的论语是“述而不作” ,完全靠他的 学生用积攒下来的卡片把孔子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东方圣典” 。据说列 宁写国家与革命这本著作时,光资料卡片就有两大箩筐之多,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 挑起 200 多斤的担子。如今,卡片收集法仍然是许多写作者的首选和最爱。因为卡片上的 知识是一笔一笔书写上去的,那上面有收集者思想的体温,会打上知识收集者独特的思想 烙印,与一般网络体的攒知识方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让我来推荐,还是卡片收集法 为好。 当然,总起来说,攒知识的最根本方法还是要多读书。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 习惯,就像歌里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 。关于这一点,就不多赘 述了。 (二)勤练笔打牢写材料的基本功。写材料,归根结底还是要“写” 。 “写”是书 面语言,也是撰写者思想力的最终呈现。写材料本身不但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更是敬 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敬业必须要勤业,勤业才能专业、才能乐业。在这里,勤业是关键环 节。勤练笔,就是勤业的表现特征,也是成为笔杆子的唯一途径。如何做到勤练笔呢? 1、要有怀疑精神。前面讲过,写材料就是做学问,怀疑精神就是做学问的探照灯。同 时,它也是提升工作兴趣、培养“累并快乐着”职业理想的“事业荷尔蒙” 。古人云“人非 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这里的“惑”与“疑” , 都是提倡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有无怀疑精神,不仅决定学问的研究深 度,而且决定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做到勤练笔,首先必须高举怀疑精神的旗帜,始终保持 对做学问(写材料)的一种旺盛的求知欲,促使自己不断地从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 捉笔不迭、欲罢不能。比如当前,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可能会对我们 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等 问题发生了浓厚兴趣,产生了研究探讨的欲望或冲动,这时候你的怀疑精神就出现了。你 要立即把握住这个状态,迅速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股脑地倾泻在纸上。心理学告 诉我们:欲望产生动力,欲望愈强,动力愈大。我们大家都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就是那种 感觉。在兴奋点上写材料非但不觉得苦,反而有一种让思想纵情挥洒的惬意和要与人分享 快乐的倾诉感。勤练笔,就是这样“练”成的。 在这里,还要弄清楚两个哲学问题:一是怀疑精神不是怀疑论。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相 伴随,是思想的绝对化,属于形而上学的东西;怀疑精神则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方式。二是 怀疑精神与问题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不能离开问题意识单独提倡怀疑精神,同样也不能离 开怀疑精神,把问题意识片面化。 2、要善于使用压力。压力是什么?心理学把它定义为“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 强烈情绪体验。 ”社会学把它称为人的精神“重力” ;成功学则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原动力” 。 我想用一句真切的感悟走进大家的心灵压力使人进步。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 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索业于助力者,莫良于压力。大庆“铁人”王进喜有一句最著名 的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房地产买卖合同模板
- 2024年港口疏浚及堤坝修建合同3篇
- 劳动合同书电子版
- 水甲苯精馏塔课程设计
- 插班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 管道课程设计小结
- 航空物流课程设计
- 航天研学课程设计
- 烘焙网络营销课程设计
- 机械小车课程设计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巩义市山川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六篇
- 二十五项反措检查表优质资料
- 保密办主任工作总结保密办主任工作总结八篇
- 新生儿沐浴及抚触护理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的设计
- 教学案例 英语教学案例 市赛一等奖
- 四川省2023职教高考英语试题
- JJG 913-2015浮标式氧气吸入器
- GB/T 12190-20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 2020年贵州专升本高等数学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