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告诉你电子业的真实现状(附众多学工科做技术魅友的感言)_第1页
【转】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告诉你电子业的真实现状(附众多学工科做技术魅友的感言)_第2页
【转】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告诉你电子业的真实现状(附众多学工科做技术魅友的感言)_第3页
【转】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告诉你电子业的真实现状(附众多学工科做技术魅友的感言)_第4页
【转】一个10年的电子工程师告诉你电子业的真实现状(附众多学工科做技术魅友的感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转帖,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 一个 10 年的电子工程师告诉你电子业的真实现状(附众多学工科做技术魅友的感言) 长话短说,本人作为一个 10 年的电子工程师,就从电子行业看中国现状。电子控 制系统作为系统控制的核心,控制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飞机的运行,是一切工业 制品的核心。 虽然看似中国出了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如海尔,华为之类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 电子产品。但是作为电子控制系统核心的芯片,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当然芯片也分三六九等,有作一些简单工作的辅助芯片,几角钱一个,这些大概国 产的可以占到 50%市场,这些芯片可替代性强。还有作复杂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芯片(比 如电脑的 CPU 之类),从 1 元钱到成千上万元不等,几乎全部是进口,而且是系统中必 不可少的。 即使低端的国产率较高的芯片,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买的国外的晶园,然后自己回 来切割,装个外壳测试一下就是成品了。相当于买个进口的产品,自己包装一下就 MADE IN CHINA 了。 还有极个别那些真正所谓 100%国产的芯片,其实也就是拿着国外的某些低端芯片, 拆开来,在显微镜下面拍照,然后完全照着抄袭,而且抄都抄不像,性能比原版差,只 能和原版拼价格。如果芯片设计还能有一点点改动,那已经 NB 的一踏糊涂了,估计可 以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了。国外高端的复杂的芯片,给国内抄都抄不出来;甚至人家把 图纸资料都给你,国内也生产不出来。 电子行业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芯片在美国,其次是曰本,欧洲,再次是韩国,最垃 圾的是台湾。中国大陆?这地方也生产芯片?开玩笑的吧,至少我 10 年来还真没用过 MADE IN CHINA 的芯片。什么华润,中芯之类的,人家是帮国外低端芯片作代工的。当 然,在批发市场那些廉价的,用几个月就坏的小玩具或者遥控器里面,是有国产的芯片。 国外芯片厂受 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产量压缩,结果 09 年开始,国内芯片就缺货, 涨价,个别紧俏品种还翻番的涨。对国内控制器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生产不得不一再延 期。 举个小例子,中国是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国,而电动车控制器的芯片全部是进口 的,其中 MOS 管芯片以某国外大牌的为最佳。结果每年 5 月份开始,当电动车生产销售 进入旺季后,那个品牌的 MOS 管芯片都会涨价,普遍涨 30-50%,06 年最离谱,从 2 元 涨到 8 元,一个电动车控制器要用 6-12 个这样的 mos 管,基本上占到一个控制器成本 的 60%以上。人家涨价就涨了,宰你就宰了,你爱用不用。只有个别技术实力强的厂家 尝试别的国外芯片,虽然质量下降了些,但是毕竟省了成本,整体还算合算。国内的 mos 芯片是断没有人去用的,而且这些芯片的核心晶园也是国外的,只是国内装了个壳, 即使这样的,哪怕白送都没人用,差距还真不是一点点。 所以,有人说,别看中国出口了多少多少,其实也就赚点劳务费,8 成以上的利润 其实是上游的国外大公司赚走了。 哪天如果美国拉着曰本和欧洲对中国芯片禁运,那中国的电子行业就彻底废掉,中 国所有的带电子控制系统的,包括家用电器,汽车,飞机,电网控制,甚至小小的灯泡 都不能生产了。说到这,怎么感觉和说 1949 年一样啊,真正的一穷二白。 为什么中国经历了所谓高速发展的 30 年了还这样,我的经历就是答案。 10 年来,做工程师赚的钱,只有房产升值的零头,比炒股赚的辛苦,我现在已经开 始逐步放弃研发方面的工作转而进行收入更高更好玩的商务领域了。虽然很可惜我那 10 年的技术经验,但是中国其实并不需要什么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中国只是工厂,只需要 工人。 10 年前,我刚毕业,中国就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甚至还倒退了(某国有芯片大厂 最近宣布停止研发芯片,专注于代工业务);10 年后 这是本人电子行业的现状,如果大家有本行业的现状,也可以说说。 我记得增经看一个机械工程师说的,如果离开德国的母机,中国的机械行业就彻底 完蛋。 世界离开中国,生活成本或者生产成本会略高一点,但也就几个百分点而已,因为 中国其实也就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着利润最低,产值最小的一个环节而已,也就帮老外 在组装阶段省了几个人公费。 国家的悲剧在于没有进步的希望,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10 多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的休闲活动是给电脑超频,看谁超的多跑的稳; 我们一些牛人喜欢专在图书馆研究相对论,喜欢在我们面前炫耀熵之类的东西;我们还 喜欢泡在实验室,拿边角料搭一些音乐盒,报警器之类的小东西;还有人以找到 win95 的漏洞为乐趣。 毕业后,我们很多人选择做技术,因为崇拜盖茨,崇拜艾里克森,认为技术是崇高 伟大的。工作之后,由于单位是抄袭曰本的控制系统,单位的年轻工程师喜欢背离曰本 那一套思路搞个系统,然后在同事面前炫耀,虽然没有一个成功被证明是稳定运行的, 但是仍然乐此不彼,谁能说这些年轻人 20 年后不会成为一代大师呢。那时候的女孩子 喜欢牛人,如果再能弹上两曲吉他,吟上两首诗,那简直就是万#人迷了。 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这样的吗?都去考研考证考公务员去了。现在的工程师有这样的 吗?都是想办法转离钱更近的销售或者管理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刚毕业时,是不愁工作的,重点本科普遍在 2000 左右, 华为之类的高薪企业能给到 5000 多外加股份,而当时上海外环房价才 3000 多,北京房 价不到 5000,我所在的沿海二线城市房价才 1000 出头,二手房 600,800 的都有,而且 单位一般都提供食宿,找老婆不一定需要有房。那时候的公务员不吃香的,同样的学历 进机关不如进企业赚的多,而且当时的人都觉得进机关学不到什么本事,大家都愿意进 企业,特别是进企业搞技术。 人无生存压力,自然就可以为了理想和兴趣而工作。现在,生不逢时的年轻人,为 了生存不得不抛弃理想和兴趣,甚至承担着将来由于没有一技伴生而被社会抛弃的风险。 另外,说一下企业和高校搞的“合作研发”,听到的高校科研经费的去向,简直令 人痛心。 如果一个项目搞了 1000 万,学校先拿去 500 万作为管理费,然后学校买车发奖金; 然后系里拿去 300 万,买车发奖金;然后几个导师拿掉 100 万,发发奖金,吃吃喝喝;然 后剩下不到 100 万,几个开发人员添点设备,拿点工资,到最后发现买原料都紧张了。 这是合作高校的研究生抱怨说的,可能还有夸大,特向高校的网友求证。 再说一下“山寨”或者叫模仿,是后进者的捷径,这本身没错,但错就错在模仿完 了就没有下文了。 我们单位原来就是模仿曰本的电控系统,模仿了 20 多年了,现在还在模仿,为啥, 因为自己开发出来的东西性能不稳定,没有人敢用。作为民营企业,有创新意识,想通 过自己的东西能够在性能上超越曰本,在价格上低于曰本,从而能够做大作强,这是很 好的想法。 创新初始,需要很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看不到产出的,这 个时候,就算是非常远见英明的老板,他能坚持,他甚至愿意亏本作,也要做出自己的 东西。但是,每年不会因为你在搞创新,就不收你的税费(2,3 年的税收优惠是有的), 你没有效益,你拿什么交税。 搞研发的工程师,虽然没有效益,但是他的付出比模仿还要大,按理需要更高的收 入,但是企业没有效益,拿什么给工程师高薪,没有高薪,就买不起房,就没有女人愿 意结婚。 曰本当年,是 go-vern-ment 投资养着这些企业,这些工程师,一样就是 2,30 年, 才有了曰本的今天,中国会这么做吗,中国 go-vern-ment 的钱都养了些什么人啊,哪 怕从牙缝里抠出一点,也够养不少优秀的工程师了。 - - 仅仅是觉得此贴和魅族、国产手机行业有些共通之处,便转了过来,没想到引来众多学 工科做技术的魅友的感言。 作为学车辆工程的在校生,深感压力巨大。国内汽车行业如何,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undefined 引用: 原帖由 QYM 于 2010-12-12 14:18 发表 我所在地学校有两个分院,一个是本部什么金融,什么管理,或者教育专业之类的。一 个分院是实验为主的专业! 结果看老师的生活水平就知道:本部的老师,骑自行车上班,住学校的宿舍。分院的老 师助理讲师(就是实验室里面分配下器具,材料的,上课前讲下实验步骤,下课布置作 业的)都开奇瑞,在广州起码有一套房子,更不用说那些教授或者有课题的老师了! 我真怀疑,国家每年拨下来的那么多科研经费,都被这帮所谓的教授黑了,实验这东西 花钱都是流水一样,最后没结果也是正常的,但是 10 几 20 年都没有什么像样的结果出 来,拨钱的家伙都没有一点怀疑,那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引用: 原帖由 zhspecial 于 2010-12-12 14:38 发表 我们厂仿造的德国油压机。 我发现德国原版的仍然完好服役 仿造的已经坏好几个了。 德国原版的是 90 年的时候进口的。 引用: 原帖由 jiao525 于 2010-12-12 16:09 发表 中国的企业,的确,根本就不重视技术员,搞技术的比天天呆着看报纸的一些职位工资 还低。 企业要的都是快速出成果,想一下,要自主研发一样东西,是半年一年能出成果的吗, 但是企业不会把钱投到一个貌似无底洞的项目,不会给你专门培养人才,他要的就是赚 钱,于是就只能拿外国的成果回来,然后自己再用短时间修修补补,然后就向外大吹特 吹技术多牛多新,其实内行人一看知道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受糊弄的也只能 是什么都不懂的顾客了,呵呵某所谓世界 500 强集团属下企业的研发部门中工作三年 的家伙的愚见. 引用: 原帖由 zch100 于 2010-12-12 19:04 发表 顶!电子行业如此,中高端机械也是如此!10 工作经验的机械工程师留言。 引用: 原帖由 PSX 于 2010-12-12 19:15 发表 顶一下,我也是搞技术的,虽然不是 IT,但我们的现状也是这样的,很少自己研发东西, 都拿国外的样品来仿,因为自己研发的话还要推广,仿国外大牌像的话直接就能卖了, 现在仿得像就是牛 13 的 引用: 原帖由 flybighzd 于 2010-12-12 20:16 发表 行行都有难念的经,作为纯科技行业,做生物研究的,也是一肚子苦水,国内的科研环 境实在是差得不行,仪器试剂什么的都是进口贵死了不说,产出几篇垃圾文章完全没有 意义 引用: 原帖由 ligaobo116 于 2010-12-12 20:42 发表 汗啊,我们公司的机械就是仿的外国的,还仿得很失败,问题不断的 undefined undefined 哎,差距啊。 引用: 原帖由 maxiangwenhao 于 2010-12-12 20:48 发表 我以前做煤矿机械的,看国内都整天抄啊抄的,一个国企东西做不好,还牛逼哄哄,我 就辞职了,现在可好,饭都吃不上了,也人生体验吧 感冒难受,死的心都有了,难受的一比 引用: 原帖由 wufeng_tl 于 2010-12-12 20:50 发表 不光是电子行业,信息行业、材料力学行业、电力行业、机械行业几近全面投降,我们 现在能看到纯自主的可能只有有关部门相关领导了。(电力工程工程师留) 引用: 原帖由 xyzdave425 于 2010-12-12 20:58 发表 我一直以搞技术为骄傲,可是身边的一些学弟,毕业搞金融、管理,才不到几天工资就 高出我不少,很不平衡!我们公司也是全是仿的,很多设备还都是德国 90 年代的设备, 并且这些设备是我们公司质量最好,用着最稳定的设备。怎么能不让人痛心! 引用: 原帖由 wufeng_tl 于 2010-12-12 21:00 发表 中国从明朝末期基础研究就开始落后,清朝加剧,建国初期举全国之力在部分领域有了 和同时代相匹配的技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造的的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浮躁思想贯穿 整个社会,一大批优势项目纷纷停工改路,结果 30 年改革过后,技术含量高的领域全 都拱手让人了。不要提飞船,放卫星差 5-10 年,放飞船现在差 30 年以上,太空领域除 了火箭还能拿出手以外,其他的连曰本都比不了了。人家已进入太阳系,咱们还在地月 中晃荡。 当年麦道多么殷勤,为要和西飞搞联合开发。等西飞自己项目下了,形式一变化,立马 拜拜。 引用: 原帖由 wufeng_tl 于 2010-12-12 21:07 发表 呵呵,本人 09 年评的电力工程工程师,从事行业工作 12 年,现在主攻智能巡检与现有 系统衔接,所有的东西基本都是进口的,真想骂人。 引用: 原帖由 角望 于 2010-12-12 21:07 发表 支持,我们学校一老教授辛辛苦苦二三十年,搞出来一个折叠式板凳(可以当作凳子坐 也可以当作桌子用),获国家科技二等奖。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学术! 引用: 原帖由 黑牛乖乖 于 2010-12-12 22:48 发表 兄弟我做电子行业用的胶粘材料的,主要就是胶带和保护膜(不单是手机屏幕那层膜), 你现在所接触到的所有数码电子产品加工制造的时候全都要用,当然像魅族手机里里外 外(外壳,屏幕,喇叭,电池,线路板)几乎所有都要用,在我们这个行业也一样,最 大的垄断就是美国 3M,第二级大鳄就是曰本的几家公司,韩国和台湾也有诸多知名企业 颇有建树,最可怜就是咱们大陆,哪怕是稍微高端一点点的都做不出来,国有的没有, 民营的也没有,当然咱们也有咱们的优势,那个封箱胶带据说是全世界出口第一,加工 这个价格便宜的很,而且还污染环境,同样的一款最常用的高温胶带,就你拆开魅族手 机里面的那个金黄色的胶粘带,国产的含增值税大概在 14 元每平方米的价格,但如果 是美国 3m,正规来路的货应该在每平方米 380 人民币每平方米 总之你看不到一点希望,你找不到一点我们应有自尊 哪怕这个 GDP 连老美都超过了,我也知道我们的差距很大很大 我们的后代离那真正幸福的生活还很远很远 引用: 原帖由 fengyuner 于 2010-12-12 22:37 发表 我是通信电子类,现在国内通信和电子类比较牛的导师,基本是应用型的,也就是说成 功的做出某样东西,而并非是技术型的 技术都在国外手里,芯片更别提,反正我做过很多大型项目,从不考虑国产芯片。 引用: 原帖由 yiy08 于 2010-12-12 22:15 发表 我在国家电网上班,好一点的变电站基本上是“八国联军”,因为国产天威保变这些的 东西根本就不敢用,故障率奇高,不知道这种企业能还在国家补贴之下活多久。 引用: 原帖由 irvinliu 于 2010-12-12 22:08 发表 我就是搞技术的,就是因为这样我放弃了无线电,我的兴趣啊。但就在现实我不得不放 弃而投身金融,现在想学发现已经力不从心了。向 JW 致敬,坚持下来了,M9 支持。 引用: 原帖由 ARES_WONG 于 2010-12-12 23:58 发表 我算是幸运的,出来后跟着一个很执着的老板搞研发,目前我们在开发新的产品,起步 的时候我们也参考了很多的国外的产品,但是我们没有仿制,我们把这些产品的特点, 优势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独特的设计方案,这段时间正忙着样机的 生产,相信我们的样机一定可以成功。 2000 年公司起步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设备也没有,就凭着老板一个人,一张纸,一 支笔,设计并生产出了亚洲最大的传动轴,完全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时至今日公司已经 发展成了上亿的规模!先如今我们有一整支的团队,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开发这个新产品, 相信这一次我们依然能够向世界证明我们可以! 引用: 原帖由 scxuxu 于 2010-12-12 23:34 发表 别的不说。10 年前,单位上 UPS 用的电池,原装进口的某品牌,现在还在用,还能带动 UPS 机头 5 小时,3 年前,相同的品牌的电池,改国内生产,相同负载下,现在只能撑 30 分钟。 引用: 原帖由 Ayixidenu 于 2010-12-13 00:19 发表 工作三年,还算不上工程师,助工而已,我感觉我现在做的事情,基本上是个工科毕业 的大学生都能干,真没什么技术含量。 不过我们单位的那些“科学家”们,也都是把抄国外的,基本上就是一天到晚在网上搜 国外做了那些工作,然后我们照着做。 航空发动机相关单位工作的飘过 引用: 原帖由 bluestrikesky 于 2010-12-13 01:38 发表 我搞软件开发 4 年多,虽然算不上经验丰富的,在公司里面,我想深入的研究技术,认 真做点事情,有个新来的同事,女的,比我还小,写个 PPT 都费劲,工资快比我高了, 她就是那种表面功夫做的很好,老板也是那样,我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这只是一个方 面,还有很多事情。总之,年底跳槽。 现在看看魅族,研发产品不仅需要钱,更需要肯用心做事的工程师,一直坚持着,这是 我欣赏魅族的根本。 引用: 原帖由 cxh99 于 2010-12-13 03:25 发表 建筑行业,高端市场基本上是外国事务所垄断的,国家大剧院,鸟巢之类的!而且一般 设计院抄大院的,大院抄国外的!你简直看不见前途! 引用: 原帖由 不落的叶 于 2010-12-13 07:26 发表 我是搞发动机,在一家大型国企的技术中心搞研发,说是研发其实就是买外国的技术做 些适应性的改进,刚建厂时用苏联的技术,用到 80 年代改用英国一家公司,一直用到 现在,最近产品准备升级换代,正在讨论引进哪家公司的技术。一个发展了 50 多年的 企业,连自己的核心技术性都没有,确实很可悲。并且全国的发动机大同小异,有钱的 企业,找国外大公司合作,引进技术,没钱的公司买技术先进公司的产品,拆解了测量, 照葫芦画瓢造一个,。 引用: 原帖由 lantor 于 2010-12-13 08:43 发表 在电力电子技术行业干了 6 年了,实在是非常痛心。这个社会太浮躁,做技术的人 得不到尊重,谁还会去做技术,大家都努力去当公务员,努力去进国企。 我是做电力设备上的核心控制器研发的,有时候也接接私活,从 51 到 AVR 到 ARM,都在 玩,也曾开发或 STM32 平台的综保,有很多时候总想把开发的产品做完美,可是企业给 不了你时间,老板给不了你时间,每次都是大致差不多就卖了,挺悲哀的。硬件上所有 器件都是国外的,软件也是全英文的,每次看着 IC 手册的英文发自内心的悲痛,中国 没救了,真的,如果 IC 不能自己生产设计,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工业控制在外国人手里。 就像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水一样。 引用: 原帖由 zy7117 于 2010-12-13 08:49 发表 本人从事电子技术已经 15 年了,先后做过很多产品,多数都是自己开发的,但是谈不 上高端应用。我很同意 楼主所说,我们的命脉还是操控在国外的芯片、器件等大厂商 手里,我们要做的任何一款产品,主要器件只能采用进口的,国产的根本不敢用,我都 怀疑国内是否有工业级的东西。虽然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了东西,可是心里总感觉自己像 是一个砌砖的而已。国内的芯片设计简直就是个屁,糊弄人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时 候,我们在应用中发现了芯片设计的 BUG,虽然最后芯片代理商那边也确认了是他们的 问题,但是已经卖到市场上投入运行的设备怎么办,用户根本不可能管你是否是器件的 问题,他们只会认为是我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最后我们无法避免地吃了哑巴亏。但是 就算是这样,你还很难找到替代品,只能通过其他的软硬件方式来弥补,NND,真是害 死人不偿命啊。在国内做技术,前途真是不怎么样啊。既想放弃,又不舍得,两难的选 择啊 引用: 原帖由 holywin 于 2010-12-13 08:54 发表 我也是搞技术的,而且是你们天天都要依靠的东西,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技术都是模 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