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复习导学案 两课时 一、目标导学 1、认识作者 2、识记文言词语 3、翻译句 子 4、背默全文 5、掌握内容 6、分析 写法 二、自主复习 组长检查 (一)认识作者: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柳欧曾王三苏) ,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学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识记文言词语 1、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 (1)是 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安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等 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 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5)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 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 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 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然后有千里马。 (6)食 古义:通“饲”喂养 今义:吃。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 的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音节助词,不译 (2)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勋十二转: 动词,记载木兰 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5)食 一食尽粟一石: 吃,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 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 通“饲” 喂养,动词 (6)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反问,加强语 气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8)以 不以千里称也: 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9)道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道不通: 道路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 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 思。 (3)、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日行 千里。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 2 5、马的成语: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老马识 途 千军万马 招兵买马 天马行空 6、马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 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 鸣。(李白:送友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 孙湘)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 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王 翰凉州词)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但 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 龄出塞)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 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三)、翻译(组长检查每人翻译一段) (四)、背诵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 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明 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点明伯乐对千 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 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 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 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 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 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怀 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3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4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 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写千里马有异于 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5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 6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 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8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 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 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 9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 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 语句 10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 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掌握内容、 1、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首段点 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中间揭 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 无知。尾段:总结全文,讽刺食马者的愚 妄。 2、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 我们在读时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语速较缓,语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你觉得罪魁祸首是谁? 4、是什么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 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呢? 联系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 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 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 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 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 ,发出“伯乐不 3 常有”的感叹。 5、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对食马者 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那么 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谁的身上 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 千里马的有无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6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 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 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 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7.马说抨击当时“食马者” “不只马” 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 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 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策之以其 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 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 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 能充分施展才干。 用成语答:知人善任。 8.马说 的标点 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 “其真不知马也” ,应该用问句(?)结束。 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 并说明理由。 同意用句号, 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 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 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 人深思,余味无穷。 9如 果想成为“千里马” ,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 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 谈谈看法。 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 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 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 伯 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不气馁,努力 做好本职工作(1 分)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才华 (六) 、分析写法:“ 说” 的语言简洁明 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 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 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 物寓意”。 三、典例示范(一) (11 分)资阳市 2010 【甲】马说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 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 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 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 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安事: 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 贤士 见事:被侍奉) 【译文】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 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 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 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 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 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 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 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 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 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 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 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 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 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 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了吗?”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买 ) (3)买其首五百金( 它的 ) (4)鸣之不能(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4 )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 分)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表达的 主题是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 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乙文 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 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应该 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 才。 (3 分) 4翻译。 (4 分)呜呼!真不知马也。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 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 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二)2010 年朝阳市(15 分)甲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 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 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 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 十倍。 【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 一天。 【译文】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 马,人们不知道那是匹千里马。这个人就 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 续三天站在集市上,人们不跟我交谈。希 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 看它,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价值。”伯 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 看它,一会儿马价涨了十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执策而临之。 面对 (3)愿子还而视之。你 (4)去而顾之。 顾,回头看 2翻译。(3 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 之。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 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连续三天在集市上 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对封建统治着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 “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 分) 四堂清检测 (一)2010 年芜湖市(15 分) 甲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 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 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 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 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 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 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 下。秣:喂食。 【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 地问道:“卿有没有好马?”岳飞道: “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 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 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 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 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卸下 鞍甲,毫无喘息,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 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 5 沛但不逞能,是善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 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 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 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 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 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 谓食少就能饱肚,克意逞能体力才下降迅 速,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 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4 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驱使 ) (2)不能通其意( 通晓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等到 ) (4)褫鞍 甲而不息不汗( 喘息 ) 2.翻译。(4 分)(1)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 ;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的特 点。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 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 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正反对 比阐述,他们都希望 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 和重用(4 分)5.用斜线(/)标出两处停顿。 (2 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 之材也 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 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 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 分) 告诉人 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 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 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 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 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 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 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 7 在 乙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 “外见”的句子是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 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 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 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 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 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 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 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 相马人说的话。(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 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 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二)云南省(共 12 分)甲马说乙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 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 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 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 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 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 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 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 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 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 璧。 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 经加工的玉石。 刖:音“yu”,古代 一种酷刑,断足。 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粗的词。(2 分) (1)故虽有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鉴别 )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 共同意思是什么?马说通过千里马被 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 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 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 6 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 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 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 达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