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詹天佑_第1页
《大师》詹天佑_第2页
《大师》詹天佑_第3页
《大师》詹天佑_第4页
《大师》詹天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詹天佑 上集 这是 138 年前的一天,一个 11 岁的孩子和他的 29 名同伴向上海道台磕头谢恩,他们 被恩准可以抬头仰望一下这位大官的面容。这三十个孩子就是著名的留美幼童中的第一批。 1872 年,他们渡海越洋到了美国。 【采访】 詹天佑评传作者 南京师大历史系教授 经盛鸿 他们从旧金山乘上火车,横穿美国的大 陆, 这是他们第一次看 见火车。 行进在蛮荒的土地上,耳畔是前所未闻的轰鸣,要去的城市在三千公里外,但火车只 用六天便带着他们完成了横跨美洲大陆的旅行。 【采访】 经盛鸿 铁路代表了十九世纪新的生产力,代表了那个 时代最先进 的生产力,它把当 时最重要的 科学技术手段都凝聚到铁路、火 车中去。 既然这叫火车,那么火是怎么推动列车的?幼童们在惊奇中感受到一个叫“铁路”的 时代。铁路改变了美国西部的蛮荒封闭,推动了美国的强盛,而这一年,幼童们的祖国还 没有一寸铁路。 【采访】 经盛鸿 火车和铁路巨大的动力,横穿洛基山脉,在美国中西部的平原上飞速地行驶,能量是那 么的巨大,震撼了从古老的东 方来的这年幼的小孩。 这个幼童就是詹天佑。新大陆的迎面撞击,是否一生回荡在本片主人公的内心,我们 不得而知,但事实是,以后的詹天佑为中国的铁路开山拓荒一生。 【采访】 同济大学教授 孙幸 美国的幅员非常辽阔,所以当 时铁路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振兴经济,所以那 么辽阔的疆土,不能没有铁路。 还有一个不能抹去的事实,有大量的中国劳工参与这条铁路的建设,他们艰辛地远渡 重洋,艰辛地做苦力,有人统计,每三英里的铁轨下就枕着五个华工的尸体。中国劳工的 血汗和生命使这项计划十四年的工程只七年就竣工了,长长铁轨下的惨痛和火车巨大的声 响,同样刻在这异乡学子的心里。 6 年后,詹天佑参观了费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看见了美国工业强国的惊人成就,他 也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展览,古色古香的橱柜上陈列的是绸缎、瓷器、字画和刺绣。在这次 博览会上,留美幼童展出了他们漂亮的英文作业,当年在衙门里必须向上海道台磕头谢恩 的孩子,如今无拘无束地与女老师们对答如流, “亲爱之情,几同母子” 。面对美国总统的 茶点招待,东方少年同样举止优雅得体,言谈轻松自如。 就在詹天佑流连于费城世博会的时候,上海出现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采访】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闵杰 吴淞铁路是外国人修的,给你 们中国人做一个示范,修 铁路有什么好 处?第一,非常地 赚钱,乘客人满为患;第二,非常的迅速。 但大清朝廷惊恐万分,凿我山川,坏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于是用二十 八万五千两银子从外国人手中赎回铁路,随后竟拆毁了。 就在大清国拒绝了铁路的时候,詹天佑选择了铁路。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耶鲁大学土 木工程系。 【采访】 孙幸 他就不学别的,他就挑了铁路 专科,学了 铁路专科以后,他回来就是想要从事铁路建设。 美丽的校园有诗歌和音乐,有马克吐温的小说和长满青草的球场,多年后他还写信给 曾经寄宿的家庭女主人说:我常忆起你对我们的慈爱和你为教育我所受的辛苦,我们在你 的园子里尽情欢笑,在你住处欣赏美丽的黄昏。 昔日的幼童长大了,九年快乐的留学生活也结束了。1881 年深秋,詹天佑返回故土, 他已是 20 岁的青年. 【采访】 经盛鸿 当 1881 年,詹天佑和他的四届留美同学从美国回到中国来的 时候,当 时在中国能够懂 得近代火车技术的仅仅只有詹天佑一人而已。 终于回家了,詹天佑的一位同学想象着他们回国后的情景:有热烈的欢迎等着我们, 也有熟悉的人潮和祖国伸出温暖的手臂来拥抱着我们。但迎接他们的却是上海道台派来的 一伙水兵和一列独轮车队,他们几乎是被押着离开码头的,人群中到处是惊异的目光,嘲 笑着他们不合时宜的打扮。 【采访】 詹天佑嫡孙 土木工程高级工程师 詹同济 留学生回国是倍受冷遇,被清朝政府视同异类,你 们这些都受了洋化了,我得重新改造 你们,你们得洗脑筋。 他们被关到一座书院, “书院大门十年未开启,门窗均已潮湿腐烂” ,当他们跨进去时, 立刻霉所熏鼻。 “这些阴暗似乎象征着我们的命运” 。 即使被洗了脑,但詹天佑也没有工作,因为国内还没有中国人修筑铁路的,在跟美国 友人的信中詹天佑写道:我被迫进入海军福州船政学堂做一名学员学习航海。 【采访】 詹同济 他是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专学铁路工程的,回来安排到船政局学 习轮船驾驶, 这 都是笑话。 后来詹天佑又到广东博学馆当外文教师,到广东沿海修筑炮台,勘测绘制了中国最早 的海图。 岁月就这样蹉跎了七年,心中的铁轨无法在大地铺陈,贫弱的民族不知道路在何方。 【采访】 经盛鸿 他是带着以铁路救国,以铁路振 兴中华的理想回到中国来的,他要把他的理想在中国实 现,但是由于当时古老中国的 顽固派的层层压力,当 时的社会氛 围使他的理想没有能实现, 他把他的这个爱国理想一直埋在心里。 1888 年 3 月,詹天佑进入了天津的中国铁路公司做助理工程师,这是李鸿章办的,但 完全听命于外国人。詹天佑用了 80 天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间的铺轨工程,同年 10 月,津 沽铁路竣工,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借外债建成的铁路。 虽然很多地方不如人意,但毕竟是在中国土地上建造铁路,詹天佑全身心投入,从这 以后,他都是把家安在一个个筑路的工地上。父亲去世后,他把老母亲接到身边伺候,也 是安顿在工地上。 【采访】 经盛鸿 詹天佑一生啊,生的几个男孩女孩,他们出生的地方就很有意思,有生在河北省的林西, 有生在北京郊区的丰台,有生在湖北省的武汉, 这正好符合詹天佑一生的修筑 铁路的足迹, 他可以说居无定所啊!他先后修筑了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后来又修筑了天津到北京郊区 卢 沟桥的铁路,后来又修筑了从唐山往北通过山海关向辽宁延伸的京奉 铁路。 铁路在中国的大地上艰难、缓慢地延伸。1881 年,唐山建成了 9.2 公里的唐胥铁路, 竟同 1876 年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命运一样,保守者、顽固者、迷信者激烈反对,结果,行驶 机车的铁路只能用骡马来拖载列车。到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的铁路仅有 460 公里。 【采访】 经盛鸿 1895 年甲午战争,我们中国遭到了惨 败,割 让台湾给日本,赔款两亿多两白银。这个巨 大的伤痛可以说震惊了每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中国头一次有了救亡 图存的呼声,如果说以前中华 是求富求强, 这时候是救亡了。 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危机深重,这时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引进些坚船利炮是不会富 强的,必须经济强盛,经济的发展又以交通为基业,交通以铁路为基业。 【采访】 经盛鸿 在 1895 年的年底,清王朝以光 绪皇帝的名义发了一道圣旨,就是救亡图存的国策,写出 了以修筑铁路为基业的口号。 但是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建造铁路的主体还是外国人,因为筑路需要巨额投入,巨 额的战争赔款使财政枯竭,修路只能举外债,相应地也只能聘用外国总工程师。于是,路 线勘测、物资采购、用人及运行制度,悉数听凭外人掌控。 【采访】 闵杰 它通过对铁路的掌控,这一带 都是我的,因 为这条铁路是我投了 资的,你中国人有内乱, 我派兵护路,那你想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采访】 经盛鸿 控制铁路是控制一个国家的最好的途径,因而他们的瓜分中国的 时候首先要瓜分抢夺 中国的铁路建筑权,因此在甲午 战争之后,中国修筑 铁路的高潮到来的同 时,外国列强开始 瓜分中国铁路的高潮也同时到来了。 中国幅员辽阔,早先外国势力还只限于沿海,如今控制了铁路,列强们的势力随着铁 路的延伸深入到用地了,结果竟是伴随着筑路的高潮,列强瓜分中国的高潮也随形而至。 筑路,成了列强们瓜分中国的利器。 1900 年,中国人在苦难中迎来了新的世纪,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辛丑条约签订 后,出逃的慈禧在返回北京时乘了一段火车。 真实的火车原来是如此舒适、快捷,回到北京的慈禧要为祖宗上坟,而且她要坐火车 祖陵,结果,就因慈禧上坟要坐火车,詹天佑第一次有机会主持修建一条 43.3 公里长的铁 路,这时詹天佑已 42 岁,距他归国已整整 22 年。这是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虽然它只通向坟墓,是供慈禧上坟用的专线。慈禧乘坐后很高兴,将车上的全部摆设赏赐 给詹天佑,但不知为什么,詹天佑只拿了这口小钟。 詹天佑真正担当起筑路大任,已是甲午战败十年后的事情。1905 年,清政府决定修筑 从北京到塞外重镇张家口的京张铁路。 【采访】 北京詹天佑纪念馆副馆长 史文义 张家口是一个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边贸的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京张铁路的修建关系到 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一个贸易交通的要道。 然而清政府的铁路资金是由英国人控制的,于是英国人要做这个总工程师,但铁路又 是通往长城北面的,那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在俄国人清政府以往签订的条约中有规定, “长城以北的铁路不能由第三国承建” 。两强相争的结果是由中国人来负责建造,但是工程 艰巨异常,仅穿过八达岭居庸关天隘就实属不易。 【采访】 孙幸 虽然只有 200 多公里,但是从北京到 张家口它要穿过这个燕山山脉,地势是非常险峻陡 峭的,要翻山越岭。 【采访】 史文义 国外一直认为靠中国的力量和中国工程师是修不了这条铁路的,他们在报纸上媒体上 宣传,中国修建京张铁路的工程 师还没出世呢, “中国造此路之工程 师尚未诞生”。列 强们的如 意算盘是,等着中国人求上门 来。 詹天佑成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首席人选,尽管他主持修建的铁路只是供清廷祭陵的 专线,但毕竟是中国人独立建造的,詹天佑还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当然,最重要的是还 是因为慈禧的同意。随即,詹天佑领着仅有的两名工程技术人员踏上勘测选线的崇山峻岭。 1906 年 1 月 6 日,总工程师詹天佑举起铁锤,在京张铁路上钉下第一枚道钉。没有开 挖超长隧道的经验和设备,没有更多工程技术人员,詹天佑和筑路工人却要让现代的铁路 和古老的长城在八达岭交汇。 【采访】 经盛鸿 这里的地势、地貌、地质、水文要制作蓝图,在建造 过程中他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水。 白天攀爬在悬崖峭壁,跋涉在山野河道之间,夜晚计算数据,设计绘图。他在勘测日 记中写到:狂风扬起满天黄沙,咫尺莫测。视线受阻,不得不停止工作,但是詹天佑想的 是要尽快将京张铁路修成,他对友人说:为的是腾出时间,腾出钱,腾出人才去修更多地 方的铁路。詹天佑的日记中还有这样的文字: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 旅亦可早享一日之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但最大的困难还是路工之难,亦实为 向来所未有。 【采访】 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站长 杨存信 最为艰险的地方就是从南口到岔道,上下山的坡度达到千分之三十三,这当时在世界来 讲, 这样的坡度也是比较大的。为了缓解上山坡度修建了之字形 铁路,也就是人字形铁路, 这大大减少了八达岭现在隧道的长度。 这一年詹天佑 45 岁,自回国之日起,詹天佑就将“修路之工,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 , 他写道:中国正在觉醒,已感到需要铁路,几乎在中国各地现在都需要中国工程师用本国 的资金修筑中国人的铁路,所有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 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且是所有的中国工程师和中国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 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从的信任。 京张铁路工期提前两年完成,节省预算近三十万两白银,成本远低于西方工程师修筑 的铁路。詹天佑这样总结:上自工程师,下至工人,莫不发愤自雄,专心致志,一切依赖 于奋不顾身的努力。 1909 年 10 月 2 日,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他赞美参加筑路的一万名劳工的“体力 魄力,心灵手敏”和“令人忘却疲劳的工作” ,他说,我们正是以修筑全由中国人自力完成 的铁路而感到自豪,中国确实进步迟缓,但虽迟缓,却是确实地前进了。 【采访】 同济大学教授 孙幸 从技术上来讲它是一个里程碑, 这样一个相当有难度的铁 路,我 们中国人可以自己修, 而且他开始建立了中国铁路的建章立制了,中国 铁路建设 的一些标准他开始着手制定, 这个 是奠基性的。 【采访】 杨存信 当时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坚持了标准轨际 1435 毫米,为中国后期铁路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一位老铁路工人曾回忆,住在青龙桥一户百姓家的詹天佑,官衔比知府还大,常常拿 着扫帚打扫院子,没有伺候的随从,只带着一头驮运测量工具的毛驴,给毛驴饮水、喂草 料,他都是自己动手。 130 多年前,詹天佑在耶鲁读书时接受了这样一个训导, “在实践中求希望” ,这是当 年的班训,他恪守了一生。他努力躬行于大地,俯身于最基础的劳作和实践,直到生命的 最后. (上集完) 下集 一战结束,列强们并不消停,这时的中国铁路成了世界的汇聚的焦点,在重新瓜分世 界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们争执不休的还是中国的铁路。为在华既得利益,提出“国际共管 中国铁路” ,如果这样,铁路这正在生长的现代中国的脊梁将被列强们彻底肢解。 【采访】 詹天佑嫡孙 土木工程高级工程师 詹同济 詹天佑说这可不行,你要说是国 际共管,那就是永无翻身之地,你中国工程 师就别想成 长了。 在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电文中,詹天佑说:铁路共管,忧国之士引为亡国的征兆, 久历路事,深知弊害,切痛尤多。 詹天佑电文中说:一但共管成为国际法案,痛苦之事更将纷至沓来,中华人才难以成 长,工程无端损耗巨大,材料制式与标准受制他人,多国集团势力更难以抵御。 面对列强在一战后垂涎并瓜分中国铁路的情景,詹天佑病了,他的病情日益沉重。 【采访】 詹同济 一九一八年十月十号,徐世昌颁给二等宝光嘉和勋章。你看那个照片他还是很胖的,精 神很好,从十月到年底到春节 ,几个月就消瘦成那 样,这跟当时的工作环境劳累显然有关系, 不管怎么样,你不受刺激它也有影响,他得费心力,得对付,这个好强劲啊。 这时,遥远的西伯利亚也开关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东北的路权同样危在旦夕,日本人 要用武力占有东北铁路。重病的詹天佑已没有选择,他把维护东北路权看作是自己的职责, 但这一去,拼尽了他生命最后一点烛光。这一年,詹天佑只有五十八岁。 詹天佑 1861 年出生在广州,这是一个被两次鸦片战争洗劫过的地方,自留美学成归来, 直到他离世,一直都亲历着民族的屈辱。1994 年,正在福州船政局当教员的詹天佑亲历马 尾海战,法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瞬间摧毁毫无防备的福建水师。有四位当年和他一起留 美的幼童在这场海战中捐躯。 十年后,甲午海战爆发,又有多名当年的幼童战死。詹天佑正在山海关外修铁路,眼 睁睁看着铁路工程物资被日军劫掠一空。强盗们以文明的名义掠夺、扩张、肆意杀戮,身 为帝国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亲历的屈辱和惨痛比一般的中国人更深,他呼吁国人:各出 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采访】 詹同济 他自己说的,他的历史使命是以 创造性建设, 谋求社会进步,他一生各个阶段表现虽然 不同,但是他内心他的意志,他的奋斗精神,都是符合这个要求的。 甲午战败的惨痛,虽然让中国人认识了坚船利炮不会使中国富强,发展经济才是基业, 而且那时的中国人还认识到交通是经济之母,然而贫贫积弱的中国已无线修路,于是只能 由列强掌控修路的命脉,结果,铁路既为列强们赚钱,又成为他们势力扩张的利器。詹天 右倾心于铁路建设,却又痛心于铁路不能造福人民,成为中国进步的动力。 【采访】 经盛鸿 詹天佑当时的思想认为,我们 中国铁路要发展, 仅仅靠政府是不行的,当时清政府已经 财源枯竭,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投 资兴办铁路,必 须动员和利用广大民众的力量。 1903 年,清政府撤销了李鸿章办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始允许民间集资建铁路。詹天 佑修建京张铁路,又鼓舞、推动了中国人自建铁路,1905 年至 1911 年,各省出现民间集 资,商办铁路的高潮,这正是詹天佑期待的,中国正在觉醒。他说,我们的主张是中国之 事应办自国人。 【采访】 经盛鸿 这些民办铁路是中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上至 绅商,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把他 们的积蓄拿 出来投资到铁路公司去,兴办铁 路,因 为当时老百姓晓得,兴办铁路一方面对国家民族有利, 可以不让外国列强来侵夺。 因为有了詹天佑,才有了中国自主地造铁路。詹天佑则受到“中国觉醒”的鼓舞,更 兴奋地投身张绥铁路、洛潼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的建设。他同时的塞北、在中原、在 南粤、在西南四条铁路工程线上担任了六项工作。 【采访】 经盛鸿 作为一个总工程师,他的工作是非常辛苦和 艰巨的,特 别是 对负责任的热爱工作的詹天 佑来讲更加是这样,铁路修到哪里,你必须跟到哪里,因此我们看詹天佑的一生,他的足迹 遍及中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珠江两岸,可以说跑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 就在铁路修筑如火如荼、铁路的重要日益成为全民共识的时候,一场风暴在詹天佑匆 匆的脚步中降临。清政府颁布全国商办铁路收归国有的上谕,出让詹天佑主持建造的粤汉、 川汉路权,换取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的借款,这既打击了日益增长的民族资本,又可换取 列强的政治支持,挽救风雨飘摇的清帝国。詹天佑致函友人说:是善是恶终将有报,我强 忍着不做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 【采访】 詹同济 首先四川人就不干,因为四川各界民众都出 钱了,清朝政府告诉你都给没收了,我不干, 这叫出卖路权,所以才激起了保路运 动,不能出 卖路权。 詹天佑终于发出痛心的电文:“铁路国有,失信天下” 。他呼吁各省商办铁路公司一致 反对。1911 年 9 月 7 日,四川人民游行请愿的护路队伍遭到血腥屠杀,酿成震惊全国的成 都血案,成为摧毁清王朝的导火索,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帝国土崩瓦解。詹 天佑是清廷邮传部“加二品衔”高官,但他丝毫没有为死去的清廷惋惜。 【采访】 孙幸 他不是革命者,但是他是一个同流不合污,他有一种信念,就是以修建 铁路来振兴中国。 詹天佑拒绝友人躲避点火的劝说,他在战乱与动荡的广州坚守铁路工地。1912 年 2 月, 他主持建造的粤汉铁路起点黄沙车站落成,通车里程 130 公里。 【采访】 经盛鸿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先生更把 铁路建设当作我们中 华民族发愤图强,复 兴之路的 头一位,它甚至是关系到中华 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那么在这个认识中,詹天佑可以说比 一般的中国人认识得更早。 1912 年 5 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为实业救国,他到广州拜访了工程界领 袖詹天佑。 【采访】 孙幸 孙中山先生制定了一个建国大纲,中国要 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必须要修建十万英里 的铁路,把中国变成铁路之国,其中他就征求了詹天佑的意见,然后制定了中国铁路建设计 划,横贯中国大陆的三条铁路。 但几个月后,孙中山流亡国外,铁路兴国的计划中断。 【采访】 孙幸 而在同时,詹天佑在民国政府交通部里,以他为核心,也建造了中国两个纵向、两个横 向的铁路的宏伟计划,这个里面凝聚了詹天佑的 许多心血,也凝聚了对中国铁路建设的远景 规划。 就在孙中山流亡国外的时候,詹天佑到武汉督办汉粤川铁路,这条铁路连接平汉线, 贯通南北,向西则打通蜀道连接“天府之国” ,一盘散沙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动脉。当时,詹 天佑的身份是交通部技监,负责全国交通工程事务,然而改朝换代了,但詹天佑的环境并 没有改变,这贯通东西南北的大工程其实是一副烂摊子,首先建设的资金还是用清政府留 下的借款合同. 【采访】 詹同济 那个四国银行团,英美德法这 四个国家出钱修建汉粤川路,那这个合同一签订,就把修 建实权交给列强国家的代理人了。 因为借的列强的钱,工程的主干便被瓜分,一切工程事务权利和中国人无关,这是詹 天佑十多年来最熟悉最痛心的情景。 【采访】 詹同济 结果就是粗制滥造的东西都向中国抛售, 显然是影响工程 质量,而且造成 资金的大量浪 费, 这是器材;用人,中国工程师靠边站,我看得上用你,看不上他不用,而且同等的工作岗 位,中国人的工资比外国人少一倍,那显然你中国人不值钱 。 铁路工程事务几乎是靠詹天佑单打独斗,但他与列强的周旋有力而坚定,德国人雷诺 致函詹天佑,指责中国工程师不合格,要求全部撤除,替换成德国人。他得到的是詹天佑 严厉的回答, 【采访】 詹同济 你要说哪个中国工程师不行,我 给你换,一直 换到你满意为 止,但是有一条, 这个职位 必须是中国工程师担任,你得 让我的中国青年工程师成长 起来,你不能妨碍他 们的成长,排 斥他们的工作权利,这个不行。 汉粤川铁路下属各省铁路公司,充斥着官商勾结的恶习,规章涣散,相互倾轧,挪用、 贪污、吃回扣盛行,在腐朽无度的社会里,詹天佑却坚持着节省每一分钱修铁路的信念, 事业的艰辛可想而知,但詹天佑就是逆流而上,他制定了严格的桥梁、机车车辆、工程设 备各项标准,而这些,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铁路的基础。期间,他还首创了中国工程国际 招投标制度。 【采访】 经盛鸿 没有规章就不能成方圆,这在 铁路建设和铁路营运中尤其是 这样,我 们翻开中国铁路的 建设历史就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 铁路的一些规章制度几乎都是詹天佑一手制定的。 詹天佑还主持、推行了铁路勘测、铁路标准化,以及统一路政、财政制度、人才培养 制度等一百多项法案。但世风日下,为了不让工程贻害社会,祸及子孙,除了建章立制, 他还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树人育人。1913 年,詹天佑以自己的声望创建“中华工 程师学会” ,并担任第一任会长。 【采访】 余楚雄 土木、水力、机电、机械、冶炼、采矿、造船、兵工 这八个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这些年轻的 科技人员,要求他们勇于进取,敢于创新,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 (詹天佑作敬告青年工学家)莽莽神州, 岂能长久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 这是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詹天佑写给青年工学家的文字。 【采访】 经盛鸿 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着詹天佑对中国未来人才的深厚的感情和巨大的希望,他要求他 们抱着爱国之心,抱着振兴中 华民族的决心和信心, 认识到自己承担的 历史责任。 【采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谭庆琏 什么叫强国?詹天佑他提出了三条标准:工业的盛衰,交通的基础设施是否好, 产品是 否精良,用这三条来衡量,在一百年之前就提出了 这么一个 标准,不简单。 他嘱托青年肩扛复兴华夏的重任,这是他一生为之力行不止的愿景:工学之前途,发 达可期,实业之振兴,翘足以俟。他期待未来的祖国以工学强国,以道德树人。 【采访】 杨存信 “不因权力而操同室之戈,不因小忿而萌 倾轧之念,以己心量人心,视公事为家事”,这些 个道理能做到这种水平的人, 现在应该是不多的。 【采访】 詹同济 一个工程师,你要是不重视道德修养,你就好像是建高楼于沙层之上,很快就倒了,凡 做一事,无认人言之是非,先修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