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2011 年-2015 年)(征求意见稿) 思 茅 区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2011 年 -2015 年 ) 第 九 稿 (征求意见稿) 思茅区发展和改革局 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 云南师范大学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 二 O 一一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1 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8 第一节 发展的机遇 .8 第二节 面临的挑战. 9 第三章 “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发展目标 10 第三节 生产力布局 13 第四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14 第五章 加强城镇建设管理 推进城镇化进程 15 第六章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竞争力 .17 第一节 依托工业园区建设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 . 17 第二节 拓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20 第七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2 第一节 发展特色农业 建设绿色生态基地22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26 第八章 注重生态建设与资源节约 建设“森林思茅” .28 第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活力 30 第十章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构建“和谐思茅” 31 第一节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保障和改善民生 .31 第二节 完善社会管理 建设平安家园 .35 第三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 36 第四节 提升公民素质教育 共建文明城市 37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38 第一节 政策保障 38 第二节 规划保障 39 第三节 项目保障 39 第四节 人才保障 39 第五节 考核评估机制 40 第一章 “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思茅区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前或超额完 成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呈现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 施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05 年至 2010 年,全区生产总值从 21.85 亿元增加到 53.2 亿元,按可 比价计算,年均增长 15.3%,完成规划的 107.5%;人均生产总 值从 9030 元增加到 20000 元,年均增长 17.2%,完成规划的 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 1.5 亿元增加到 4 亿元,年均 增长 21.7%,完成规划的 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20.3 亿 元增至 70 亿元,年均增长 28.1%,完成规划的 138.5%;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从 10.3 亿元提高到 21.5 亿元,年均增长 15.9%,完成规划的 118.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1922 元增加到 3887 元,年均增长 15.1%,完成规划的 114.8%;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从 8471 元增加到 13721 元,年均增长 10.1%,完成 规划的 110.7%。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规 划范围内。全区五年的 GDP 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培植成效显著。全区经济结 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由 2005 年的 14.1:32.6:53.3 调整为 2010 年的 11.1:41.6:47.3。2010 年,茶、林、电、矿、建筑建材五大 支柱产业实现产值 60.6 亿元,占全部总产值 50.6%。茶产业产 值从 2.3 亿元增加到 3.4 亿元,林产业产值从 5 亿元增加到 7.9 亿元,水电产业产值由 2.6 亿元增加到 5.7 亿元,矿产业 产值从 1.1 亿元增加到 5 亿元,建筑建材业产值由 15.1 亿元增 加到 38.6 亿元。五个特色骨干产业实现产值 20.4 亿元,生物 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产值由 1.3 亿元增加到 3 亿元,食品加工业 产值由 0.3 亿元增加到 0.6 亿元,畜牧水产业产值由 1.2 亿元 增加到 3.6 亿元,文化旅游业产值由 2.3 亿元增加到 5.2 亿元, 商贸物流业产值由 5.7 亿元增加到 8 亿元。产业的培植和发展 壮大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后续物质保证。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坚持以解放 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在全区有序推进投融资 体制改革、金融财税、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农垦、国有商品 林流转试点等一系列改革,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 增强,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 体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等平台,全面开展 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宣传推介,提高思茅知名度和影响力,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先后引进天士 力、康恩贝、爱伲集团、山水铜业、香港励晶集团等一批大企 业、大集团入驻思茅投资兴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进出口贸 易持续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 1.35 亿美元。积极 引进富滇银行入驻,鼓励支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 司,进一步丰富了融资平台。采取财政贴息、资金补助等方式, 引导民间资金流入政府鼓励发展产业和行业,促进非公经济发 展。2010 年,全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 户、 户,从 业人员分别达 人、 人,非公经济增加值 22 亿元,占全区生 产总值的 41.7%,呈现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五年累计完 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7.1 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3.7 倍。 交通建设:思小高速公路、思澜、思江二级公路(思茅段)建 成通车,顺利推进磨思高速公路、普洱国家公园旅游环线二级 公路建设;完成思茅港、龙潭、云仙区乡油路建设,率先在全 市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完成腰带、龙麻公路等 6 条乡村油路 建设,油路通村率达 60%;完成农村通达工程 395.7 公里,实 现村村通公路。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箐门口、泡猫河、茨箐河 等 6 座水源工程及梅子湖、大寨、黄果园等 8 座水库的除险加 固,解决 38201 人的饮水安全,完成 5 个水土保持项目建设、 4456 件“五小”水利工程。电力建设: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工作 成效明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思茅港防护大堤 等各项工程顺利完成,糯扎渡电站筹建工程顺利推进,景洪电 站提前下闸蓄水发电;完成了 220kv 唐胜输电线路、木乃河至 城南变电 110kv 等一批电网项目建设,实施城市、农村电网改 造,完成户城网改造、 户农户电网改造和 户无电地区电力完 善。 五、城乡建设管理不断推进,茶城面貌焕然一新。围绕 “中心城、功能镇、特色村”三位一体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全 面缩小城乡差距。“中心城”建设,全力抓好了征地拆迁工作, 积极配合市级实施了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集团、城市道 路等项目,旧城提升改造有序推进。“功能镇” 建设,完成了 乡镇所在地小集镇规划,五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万元,小集镇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特色村” 建设,在整体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旧村改造、搬迁安置、恢复重 建、产业发展”项目,打造了坡脚、腊梅坡、竜竜下寨等一批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村寨,形成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五年来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个,投入资金 万元。坚持建 管并重,强化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 境卫生状况进一步好转;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车停靠点建 设得到加强,城区交通秩序逐步改善;实施了“增绿添彩”工 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城景观,新建了一批与园林景观 相协调的道路灯饰工程,使绿化、美化、亮化三者同步。城区 绿化覆盖率达到 %,城区面积扩展到 20 平方公里,全区城镇 化水平达 %,茶城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cctv 倾国倾城最 值得向世界推荐的城市”。2009 年在全省州市幸福指数评比活 动中普洱获得最具有潜力的城市称号,2010 年在“第三届中国 (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普洱获“中国最佳休闲小城”称号。 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思茅”建设稳步推进。牢 固树立生态是最大资源、最大财富的观念,加强生态建设和保 护,积极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七彩云南思茅保 护行动”工程,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做好城区 178 平方公里生态保护,保证饮水安全,配合市级做好“五湖” 湿地恢复保护与开发。启动“森林思茅”建设,森林覆盖率达 到 70.28%;稳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强化减排措施,坚决淘汰 取缔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进清洁生产,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严 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控制污染,“烟尘控制区”从 13 平方公 里扩建为 19 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推进农 村沼气池建设,引导农民培育生态观念,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七、社会事业不 断 进 步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 着 力 改 善 民 生 、 推 动 社 会 事 业 全 面 发 展 。 深入实施科教兴 区战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完成普洱二中建设,新增思茅一 中、三中教学用地 140 亩,购置思茅师专老校区作为思茅四中 校区,启动南部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完成 107 项中小学校 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 143085 平方米,排除危房 31690 平方米, 累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 41000 万元;落实教育“两免一补” 政策,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全区义务教育普及率小学 在 99%以上,初中在 97%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 83.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 8 年,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快速提升, 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区);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 训 1286 场、114574 人次,实施国家、省、市、区 158 个科技 项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技进 步先进县(区)”称号。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加固维修思 茅体育馆,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编排了天下普洱 精品节目,成功承办“2007 年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配 合市级承办“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 活动,组织“三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全面 启动并完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顺利推进广播电 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 100%、99%。医 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完成区人民医院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 设,填补思茅区无县(区)级医院空白。完成乡卫生院、村卫 生室及妇幼保健院住院楼、疾控中心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农村 三级医疗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全面推开,参合率达 92.49%;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 育工作。完成了区计生服务站建设,实施了倚象计生服务所扩 建工程等项目,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 7以内。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区养 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养 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社会发放率均达 100%。企业退休职工社 会化管理率达 100%。启动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培训工 作,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困难群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到 保障;就业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11014 人。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 投入各类扶贫资金 1.4 亿元,解决 12651 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 题。建成廉租房 30000 平方米,解决 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全区“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顺利。第六次 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统 计、人事、档案、地震、残联、侨务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八、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进一步完善全区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农村村两委、社区居委 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和城 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依法成立各种社会中介、行业协会、 商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 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公检法 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强化国防 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荣获云南省第 八届“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建设。成功应对“6.03”地震、禽流感和 2010 年大旱灾情,应 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重视各重点行业、 重点领域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检测,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提 高 保 障 公 共 安 全 能 力 。 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开通政风行风热线;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推进“一线工作法”,形成广大干 部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办实事的 工作作风,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 育。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五五”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提高全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观念。认真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开展以治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商业贿 赂为重点的专项工作;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巩固“云南 省平安县(区)”创建成果,全区呈现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 大好局面。 九、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入人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云南 省首批文明城区。通过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 文明村及文明楼院、文明科室、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创 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文明单位 235 个,省、市、区级 文明村 77 个,省级文明社区 1 个,区级文明社区 5 个。开展 “以城带村、以工促农、手拉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活 动,有力支持和推动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创建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先进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 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入人心,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发展的机遇 从国际国内、省内市内和周边形势看,“十二五”是全区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的时期,是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统筹共进的时期,是思茅资金大投入、项目大推进、 基础大建设、产业大提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自我加压、加 速崛起、全速前进、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 经济合作与开发的深入,国家在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合作方面 达成了金融、贸易、项目合作等系列共识,有利于加强思茅与 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 略的实施,必将推动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在内的国际大通 道的加速建设和以交通走廊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带形成,思茅从 改革开放的末端变为对外开放的黄金前沿,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寻求 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西部地 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发展的热点,产业和资本逐步集聚西部的 态势正在显现。西部大开发与扩大内需政策的叠加效应将逐步 释放出来,为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云南省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发 展战略和国家已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从更高 层次强调生态建设与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结合思 茅区已具备的优势生物产业基础,以及思茅区丰富的森林生态 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将更加有利于思茅发展绿色生物产业和 文化旅游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普洱市思宁江墨、景景镇、澜孟西三级经济带和“一 核两极三区域”的规划布局,赋予了思茅区全市核心发展区的 功能定位。加之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全区综合实力不断加强,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思发展的认识高度 统一,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思茅区完全有条件、有责 任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战略构想中先行一步,充分发 挥经济建设排头兵、对外开放桥头堡、城市建设主战场的作用。 第二节面临的挑战 一、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国际贸 易保护势力不断抬头,国内通货膨胀隐患加剧,调整经济结构 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加快,国家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土地政策等方面将陆续调整,在今后几年全区投融资及争取项 目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二、“十二五”时期思茅区将成为“滇西南城市群”的要 素集聚地之一,形成具有区域带动能力的主增长极。但思茅区 与滇中城市群的合作和产业关联带动不强,与周边城市圈之间 的合作机制还未建立,具体表现在产业同构严重,互补性不足, 将对思茅的跨越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三、思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经济总量小, 产业体系不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农 田水利、交通、电力、城镇等各项公共社会基础设施薄弱;各 类人才总量较少,储备不足,人才短缺与未来我区的定位和发 展需求不对称,引人、留人、用人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章 “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 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 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中心城、 发展功能镇、打造特色村,整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茶、 林、电、矿、建筑建材、文化旅游六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绿 色生物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性休闲度假基地、面向 东南亚商贸物流和进出口加工基地,努力把思茅建成满城山水 满城绿的森林之城、茶文化特色鲜明的宜居之城、生态生命景 观体系支撑的妙曼之城。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努力形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 结构更加优化、社会建设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民 生活更加富裕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着力构建“和谐思茅”, 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以上(可比 价);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年均增长 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7%以上;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年均增长 10%以上;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增长 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4%以内;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3 以内。(见专栏 1) 专栏 1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宏观预期目标 指 标 单 位 2010年 预 计 十 一 2015 年 年 均 指 标 五 年 均 % 增 长 % 属 性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亿 元 53.2 15.3 120.7 14 预 期 性 地 方 财 政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亿 元 4 21.7 9.15 18 预 期 性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额 亿 元 70 27 170 20 预 期 性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亿 元 21.5 15.9 47.1 17 预 期 性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元 /人 13721 10.1 22098 10 预 期 性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元 /人 3887 15.1 6850 12 预 期 性 城 镇 化 水 平 % 60 - 68 - 预 期 性 国 民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年 8 - 10.5 - 预 期 性 高 中 毛 入 学 率 % 80 - 87 - 预 期 性 新 型 农 合 参 合 率 % 95 - 98 - 预 期 性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 平 % 4 约 束 性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7 - 6.3 - 约 束 性 城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 4.4 - 4.5 - 约 束 性 单 位 GDP 综 合 能 耗 吨 标 准 煤 /万 元 约 束 性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强 度 千 克 /万 元 约 束 性 森 林 覆 盖 率 % 70.28 - 73.28 - 约 束 性 产业发展目标:紧扣思茅区比较优势,加大产业培植力度, 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力。做强做优茶、林、电、矿、建 筑建材、文化旅游六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生物药业、咖啡、 食品加工、畜牧水产、房地产、商贸物流六大骨干产业, 着力 建设绿色生物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性休闲度假基地、 面向东南亚商贸物流和进出口加工基地。通过产业发展来优化 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形成产业和基 地互为前提、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支柱骨干产业累计实现产值 237.7 亿元,其中:六大支柱产业 实现产值 199 亿元,六大骨干产业实现产值 38.7 亿元。(见专 栏 2) 专栏 2 “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单位: 亿元 产业名称 2010 年 产值 2015 年产值 年均 增长% 茶产业 3.4 50 71.2 林产业 7.9 15 13.7 电力产业 5.7 35 43.8 矿产业 5 16 26.2 建筑建材业 38.6 68 12 文化旅游业 5.2 15 23.5 六 大 支 柱 产 业 合计 65.8 199 生物药业 1.8 4 17.3 咖啡产业 1 3.5 28.5 食品加工业 0.6 4 46.1 畜牧水产业 3.6 5.2 7.5 房地产业 3.1 7 17.7 商贸物流业 8 15 13.4 六 大 骨 干 产 业 合计 18.1 38.7 城镇发展目标:基本完成主城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内、中、外三环线的城市框架,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特色更加明显;建成一批以乡(镇) 政府所在地为主的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 能的集镇体系,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 68%以上。 第三节 生产力布局 “十二五”期间,思茅区将依托思茅主城区、普洱市工业 园区、交通干线及澜沧江湄公河水路,按照“一核三带五片 六点”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 一核:即思茅主城规划区,思茅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 积极配合市级按东部教育区、南部旅游度假区、西部工业园区、 北部行政文化区、中部商业区的功能规划布局构建打造,重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普洱茶交易集散中心、区域外贸、会计、 法律中介服务中心、区域融资担保金融结算中心、旅游目的地 和游客集散中心,构筑集商务、行政、教育、宜居功能的综合 经济核心圈。 三带:即思茅境内的昆曼通道、思澜公路和思江公路沿线 的经济区域,是思茅北联滇中城市群,南拓东南亚,承接思宁 江墨、景景镇、澜孟西三级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主要利用其物 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和辐射功能,变“交通走廊” 为“经济走廊”,打造通道工商经济区,配合市级推进思-宁 一体化,构建面向东南亚的商贸物流和进出口加工基地,东中 部产业转移承接区。 五片区:依托普洱省级重点工业园区,逐步完善木乃河、 倚象、整碗、莲花和曼歇坝(南岛河)五片区,形成组群互动、 产业互补、集约用地的工业空间布局。木乃河片区主要以茶叶、 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为主,轻工业和综合加工业作为补充;倚 象片区主要以附加值较高的生物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整碗片 区主要以林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为主;莲花片区主要以矿产、 化工产业为主,建材、林产品加工作为补充;曼歇坝(南岛河) 片区主要以仓储物流为主,综合加工业作为补充。 六个功能节点:依托特色产业,提升小集镇连接城乡、服 务三农、物资集散、承载基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多元功 能,主要建设思茅港库区旅游小镇,六顺、云仙、龙潭生态农 业小镇,倚象黄草坝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小镇,思茅港那澜-糯 扎渡第一村综合服务集镇六个功能节点。 第四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先导性作 用,全面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后劲,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磨思高速公路、普洱国家公 园旅游环线二级公路建设,启动江城思茅勐阿高速公路前 期工作,加快“两山”经济干线二级公路(思茅段)改造,做 好交通枢纽中心场站建设;力争建成玉溪磨憨高速铁路(思 茅段),争取开工建设广西百色文山蒙自思茅铁路(思 茅段),做好思茅澜沧孟连铁路前期工作;争取迁建普洱 思茅机场;加快推进糯扎渡电站库区码头及停靠点建设。建立 起涵盖航空、公路、水运、铁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面向东南亚、沟通内陆重要城市的快捷交通网络。 二、水利基础设施。配合市级做好五里河、团山、尖山河 水库建设;加快背阴山、金竹林、攀枝花塘、大田河、弯路箐 等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推进曼昔水库及 15 个小(二)型水库除险 加固。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产权改革,抓好现有水利 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全面提升全区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水平。 三、能源基础设施。按照“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发展 战略,积极做好糯扎渡电站、景洪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建 成糯扎渡水电站送出工程 800kv 普洱换流站、500kv 思茅变 电站,思茅通宝 500kv、110kv 输变电工程;完成中心城区电 网改建工程,为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电力能源保障。加快推进玉 溪普洱输油管道项目。 四、信息网络设施。协助推进“数字思茅”建设,基本实 现全区行政村通宽带,进行本地网传输环路的扩容改造。推动 各类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十二五”期间,实现通信、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推 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 公众信息网、社区信息网建设,促进各种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章 加强城镇建设管理 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建设国家级园林、卫生城市和宜居生态城市目标,把 思茅建成一个“满城山水满城绿”的现代旅游休闲城市,充分 突出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特质;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 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加强集镇体系 建设,突出集镇功能和特色,稳步推进城镇化。 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积极配合实施中心城区“南拓北 建东扩中改”战略,构建含内、中、外三环线城市框架,全力 配合市级推进各项工作。加快完善城市路网格局,建设 33 条城 市道路;加快普洱湖、梅子湖、野鸭湖、洗马湖、那贺湖“五 湖”和普洱市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景观湿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网络,做好城区各类管网 “入地”工程,提升“两污”处理能力。重点拓展以文化旅游、 商贸物流、房地产、新兴服务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功能,构筑 集商务、行政、教育、宜居功能的综合经济核心圈。 二、加强城市管理。做好绿化、亮化、美化工作。绿化建 设要注重丰富性和独特性,做到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 突出“乔、灌、花、草、藤本”五个层次,全力构建生态生命 景观体系;灯光亮化工程,要注重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突出民 族文化特色,实现“白天看景、晚上观灯、景灯合一”的美化 效果。以人性化理念,加强人行地砖改造、垃圾中转站、公厕、 停车泊位、公交车站等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功能。实施“数 字思茅”城市管理工程,实现数字化管理、网格化分区,全面 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加强城区社区建设,突出社区在城市管 理中的作用,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 化。积极探索城市清扫保洁、绿化管护、公用设施管理等工作 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三、加快功能集镇建设。充分发挥小集镇连接城乡、服务 三农、物资集散等多元功能,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 步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积极探索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 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的科学制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稳妥推 进城镇化。全面加强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的集镇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小集镇建设,形成分工明确、 分布合理、功能完善、能够有效凝聚增长要素和全面辐射城乡 范围的六个功能节点。倚象黄草坝依托茶博览苑、普洱国家公 园、旅游环线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小镇。思茅港镇港 区依托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糯扎渡、景洪电站形成的库区 水体,打造库区旅游小镇。那澜-糯扎渡第一村依托思澜公路、 电站建设,打造综合服务型小镇。云仙、六顺、龙潭依托生态 优势,培育生态种养殖业,打造生态农业小镇。2015 年,城镇 人口超过 20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68%以上。 第六章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是思茅区实现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挥资源、区位、政策等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 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提高标准化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 强做优茶、林、电、矿、建筑建材、文化旅游六大支柱,培育 壮大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房地产、畜牧水产、咖 啡六大骨干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二、三 产业协调发展,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第一节 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准确把握和严格执行普洱市工业园区“五片区”的功能定 位和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强化服务和管理, 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产业和集约资源两大功能,加快主城区企业 搬迁入园速度,全面创新招商模式,努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 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到 2015 年,全区实现第二产业总产值 193 亿元,其中:工业总 产值 135 亿元左右;建筑业总产值 58 亿元左右。实现第二产业 增加值 64 亿元左右。 茶产业。依托基地建设,强化产品研发和创新,延长普洱 茶产业链条,推进一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项目,做好天士力生 物茶谷建设,打造“帝泊洱”品牌,着力建设现代普洱茶加工 生产基地。扶持培育龙生、玉龙等普洱茶加工中小企业做大做 强。到 2015 年实现茶产业产值 50 亿元左右,其中工业产值实 现 47 亿元左右。 林产业。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以林化、林板精深加工 为重点,积极支持森盛林化等企业进行松香精深加工,提高歧 化松香、松节油、树脂等特色产业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快企业 搬迁入园速度,实现规模扩大和产业集聚;引进木材深加工项 目,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到 2015 年实现林产业产值 15 亿元 左右,其中工业产值实现 12 亿元左右。 电力产业。全力做好糯扎渡电站协调服务和移民工作,抓 好中小水电站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等新能源项目。到 2015 年,基本建成“云电外送”清洁能源基 地,全区实现电力产业产值 35 亿元左右。 矿产业。充分发挥电力和矿产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国外两 个市场,突出“电矿结合”,支持山水铜业日处理 4000 吨选场、 日新矿业日处理 2000 吨铜矿生产线等工作,延伸产业链条,实 现电解铜的生产规模布局;大力发展非金属矿开发和利用,提 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到 2015 年实现矿产业工业产值 16 亿元左 右。 建筑建材产业。 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机制,营造建筑业发 展良好环境,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壮大;加快水泥企业升级改 造,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发展高档化、系列化、多功能和无公 害的新型建筑材料。到 2015 年,建筑建材业实现产值 68 亿元 左右,其中:建筑业产值 58 亿元左右;建材工业产值 10 亿元 左右。 生物药业。鼓励大唐汉方搬迁入园,扶持康恩贝、淞茂等 制药骨干企业,建设 GMP 车间,应用先进技术,开发特色保健 品和特效药产品,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到 2015 年, 生物药业产值达 4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实现 3 亿元左右。 咖啡产业。以引进星巴克入驻普洱为机遇,着力打造普洱 咖啡高端品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全区咖啡园建设,重点扶 持爱伲公司、思茅北归咖啡有限公司、普洱阿拉比卡咖啡有限 公司做大做强,支持咖啡精深加工,推进咖啡交易市场建设。 到 2015 年,咖啡产业产值达 3.5 亿元左右,其中工业产值实现 1 亿元左右。 食品加工业。培育和壮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绿色、 有机产品认证,积极发展森林食品、肉类、粮油、果蔬等精深 加工,提高食品加工业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到 2015 年,食品 加工业总产值达 4 亿元左右。 加 强 新 兴 产 业 培 植 。 围 绕 支 柱 骨 干 产 业 , 引 进 配 套 产 业 , 依 托 思 茅 松 、 甘 薯 、 木 薯 深 加 工 , 发 展 生 物 质 能 源 产 业 ; 以 茧 丝 绸 精 深 加 工 , 发 展 高 附 加 值 茧 丝 绸 工 业 为 代 表 , 积 极 承 接 珠 三 角 、 长 三 角 等 轻 工 产 品 加 工 业 转 移 ; 从 优 化 工 业 结 构 , 创 造 就 业 岗 位 出 发 , 适 时 发 展 劳 动 密 集 型 出 口 导 向 型 工 业 。 第二节 拓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强 化 服 务 业 对 优 化 生 产 资 料 配 置 , 提 高 人 民 生活质量、增 加 就 业 机 会 的功能,大 力 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三 个优势服务产业,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拓展区域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到 2015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 45 亿 元。 文化旅游业。牢牢把握普洱市对思茅区文化旅游业的“龙 头”定位,积极打造生态资源和普洱茶文化两张名片,建成集 养生度假、生态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休闲度假养生 基地。依托昆曼大通道,重点打造昆明普洱东南亚沿线、 思茅普洱绿三角缅甸国际民族风情旅游和大理普洱东 南亚佛教文化旅游三条线路,全面提升思茅区的文化旅游产业 的影响力。围绕“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目标定位,配合市级 重点打造普洱国家公园、茶马古道,改造提升中华普洱茶博览 苑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重点加强中国茶城生态康体休闲园、 蓝眉山运动养生休闲度假区、茶马古镇等旅游设施建设,结合 被列为全省革命老区县(区)的机遇,充分发掘和整理历史文 化资源,提升红色旅游内涵,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浓厚、民族风 情明显、民族特色突出的旅游村镇。围绕城市发展规划和景区 景点的建设,引资新建一批高端星级酒店,改造提升传统服务 设施,全面提高服务品质、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培育一批名 厨、名菜、名店,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鼓励旅游小 商品、纪念品的开发,丰富各种文化艺术表演节目。力争到 2015 年,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 8 万人次,国内旅游者 310 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15 亿元左右。 商贸物流业。依托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中线两条主要交通 干线,争取思茅港口岸功能后移至中心城区,形成主城区综合 性保税物流园区,打造曼昔坝商贸物流中心、思茅保税物流中 心等物流园区品牌,培育和壮大一批有成长潜力的现代物流企 业。加强市场建设。引导和整合现有茶叶交易市场,构建全国 最大、辐射海外的普洱茶交易(拍卖)平台,打造普洱茶交易 集散中心;将失地农民预留产业建设用地与各类专业市场建设 结合起来,建设农副产品、林产品、建材产品、东盟小商品等 区域性专业交易市场。完善城乡物流体系。优化城区商业网点 布局,推进特色街区建设,构建具有商贸集聚效应的中心商业 圈;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村流通工程”为着力点, 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家电下乡”等惠农消费政策, 满足农村消费需求。提升商贸物流业水平。进一步推广连锁经 营、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模式,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 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十二五”期间实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7%以上。 房地产业。围绕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宜居之城建设 目标,发挥房地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大的优势,稳步 推进思茅区房地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 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健推进城市中心区房地产开发, 引导房地产向新区和小集镇转移,营造最佳人居环境。吸引省 内外房地产商从事城镇开发,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自我发展,寻 求房地产业融资的多元化。结合思茅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推进 旅游地产开发,逐步推进产权式酒店、产权式公寓的建设。 新兴服务业。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契机, 积极开展金融担保、人民币结算等业务,拓展区域金融服务领 域,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强金融辐射力度,构建区域融资担 保金融结算中心。积极引入发达地区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 所、信息咨询中心分支机构等中介入驻思茅,扶持壮大本地中 介事务所,构建区域外贸、会计、法律中介服务中心。 第七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民主”的方针,切实把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作为重 中之重来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全力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 2015 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18 亿 元左右,实现增加值 11 亿元左右。 第一节 发展特色农业 建设绿色生态基地 在巩固发展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优势,抓好优势农产品开发,依 托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圈,注重提质增效,稳定 现有基地面积,积极培育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特色优势产业 体系,走特色化、产业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稳定粮食生产。结合生物、农艺措施和地力培肥,通 过实施 8 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 沃土工程等项目建设,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在严格 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确保 2015 年粮食 总产量稳定在 5000 万公斤左右。 二、扩大蔬菜基地建设。以永庆、骂木、龙潭、那澜、莲 花塘为重点大力发展常年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提 升蔬菜加工、保鲜和储运能力。2015 年,全区蔬菜总播种面积 达 4.2 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1 万亩,把群众关心的 “菜篮子” 工程落到实处。 三、积极培育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以猪、禽为重点的畜 牧产业,积极推进中国南方优质肉牛生产基地、绿色商品猪生 产基地、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利用 好 4.5 万亩水域养殖面积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罗非鱼养殖, 将电站移民产业发展与库区网箱养殖相结合,变移民为渔民, 打造生态淡水鱼品牌,增强全区渔业增长活力。2015 年,全区 肉、蛋、奶产量达 2.2 万吨,水产品总量达 1.5 万吨。 四、建设绿色生态基地。依托资源优势,走“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道路,建设绿色基地,开发优质、高效、安全、 生态农产品。 茶叶:坚持“科学普洱”发展道路,实施 12.5 万亩生态茶 园改造,提高全区茶叶基地管理水平,建设复合型的绿色生态 茶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农户对茶园进行有机改造和开展申 报认证工作,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发展,加快茶产 业资源、企业和品牌的有效整合。争取 2015 年全区无公害茶园 面积达 100%,绿色食品茶园面积占现代茶园面积 60%,有机茶 园通过认证面积达 4 万亩。 咖啡:按照绿色咖啡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做好咖啡基地 规划,致力良种推广,加大对现有咖啡园改造,建设立体生态 复合咖啡园,打响普洱生态咖啡品牌,打造中国咖啡之都。 2015 年,全区咖啡种植面积达 8 万亩。 烤烟:以提质增效和扩大规模为突破口,以标准化生产为 手段,巩固发展老烟区、培植发展新烟区,探索一条山区、半 山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路子,打造普洱生态特色烟叶品牌。 2015 年,全区烟叶产量达 5 万担以上。 生物药业:突出药用、保健两大功能,加快发展石斛等生 物药业种植,完成优势药材的 GAP 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2015 年,全区生物药业种植基地 10 万亩,其中:灯台叶 3.5 万亩, 龙血竭 2.5 万亩,石斛 1 万亩,云茯苓 3 万亩。 橡胶:充分发挥橡胶种植管理等技术优势,优化种植布局, 推广胶木兼优的良种种植和新型割胶技术,改造低产低质胶园, 提高橡胶产出质量和效益。2015 年,橡胶种植面积达.5 万亩。 林业:以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为目标,稳步科学推进中低 产林改造,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项目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积极发展林下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全区的用材林林分质量和资 源蓄积量,确保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2015 年,全区活立木蓄 积量 2200 万立方米。同时根据“西部三乡”山区、半山区特有 的石灰岩类型喀斯特地貌区的自然特点,发展 10 万亩核桃等木 本油料作物。 其他:依托资源优势,进行柑桔等水果的良种繁育、改良 基地建设,加快全区蚕桑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发展苗圃园 艺、观光农业、花卉种植等自然禀赋好、产值高的新型农业。 专栏 3 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 别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标准农田地 万亩 20.5 粮食播种面积 万亩 24粮食生产 粮食总产量 万吨 5 无公害蔬菜基地 万亩 1 年产量 万吨 10蔬菜基地 年产值 亿元 1 水域养殖面积 万亩 4.5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5畜牧水产业 肉、蛋、奶产量 万吨 2.2 年产值 亿元 5.2 种植面积 万亩 12.5茶 叶 年产值 亿元 3 种植面积 万亩 8咖 啡 年产值 亿元 2.5 种植面积 万亩 2烤 烟 年产值 亿元 0.48 种植面积 万亩 10生物药 业 年产值 亿元 1 种植面积 万亩 4.5橡 胶 年产值 亿元 0.9 速生丰产用材 林种植面积 万亩 10 核桃种植面积 万亩 10 绿色生态基 地 林 业 年产值 亿元 3 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扶持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培 育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 伍,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通 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完善“公司+基 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积极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大力发 展订单农业,建立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或农副产品综合、专 业市场,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 设,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等多种服务,提高农业科 技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扶持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利技术、科技成果, 积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名、优、新、特产品,增强产业竞争 力。全 面 引 入 农 业 标 准 和 农 产 品 质 量 标 准 ,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认证,保障农 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与个人签订采购合同范例
- 餐饮家具卸货合同范例
- 合伙经营物流合同模板
- 软件对接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合同及商业机密保护协议2篇
- 小区园林拆除合同模板
- 电力土建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商与建筑设计院合作合同
- 青浦专业叉车租赁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幼儿舞蹈表演活动策划合同3篇
-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2022年农业银行法人信贷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干部任免审批表样表
- 南方区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调度运行实施细则(试行)
- 冬季防冻防滑防火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穿花衣的大象》课件
- 小学必背古诗练习题(一年级上册)(含答案)
- 研发部门绩效考核表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100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