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用于合并_第1页
2010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用于合并_第2页
2010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用于合并_第3页
2010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用于合并_第4页
2010年古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用于合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加速恢复、步 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 观,紧紧围绕“四个古田”发展思路,全县经济在应对严峻挑战中实现平 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民生和社会事 业发展进一步 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12452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 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31482 万元,增长 3.6%;第 二产业 增加值 313611 万元,增 21.6%;第三产业增加值 267359 万元,增长 5.1%。三 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 28.1:35.7:36.2 调 整为 28.5:38.6:32.9。第一 、二、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8.0%、74.5%和 17.5%。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 20337 元, 增长 11.0%。 “十一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1%,超出“十一五”计划 目标 1.1 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 3 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 均分 别增长 5.7%、18.1%和 10.9%。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30.4:31.8:37. 8 调整为 2010 年的 28.5:38.6:32.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 103.1,涨幅比上年提高 3.1 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别看,构成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指标呈“三涨五降”态 势,居住类、食品类、医疗保健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 8.7%、8.6%和 3.0%;烟 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 品及服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下降 0.5%、0.7%、0.2%、0.6%和 11.6%。其中居 住类和食品类上涨,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 106.2,比上年上涨 6.2%。 全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 3212 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086 人,“405 0”人员实现再就业 273 人,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891 人。城镇登记 失业率 2.77%。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89283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 6%。其中农业产值 297044 万元,增长 1.6%;林业产值 23420 万 元,增长 15. 2%;牧业产值 21500 万元,下降 1.3%;渔业产值 34001 万元,增长 19.8%;农 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3318 万元,增长 3.4%。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96418 亩,比上年增长 2.0%。粮食总产量 143847 吨,增长 1.6%。其中水稻产量增长 1.1%,甘薯产量增长 21.1%,马铃薯产量 下降 10.7%,大豆产量增长 2.0%。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 99 吨,下降 8.3%;蔬 菜产量 99208 吨,下降 3.8%;瓜果产量 16112 吨,增长 21.2%。食用菌产量( 干鲜混合)63731 吨,增长 6.7%。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 12719 吨,比上年增长 0.6%,其中肉、蛋、奶产量为 85 79 吨、3036 吨、1104 吨,分别增长 0.4%、2.5%、- 2.6%。牛、羊、生猪、家 禽存栏为 4766 头、11123 头、80556 头、665641 只,分别增长 6.5%、-2.8%、 1.4%、4.3%。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 17944 吨,增长 6.0%。其中养殖产量 15502 吨,增长 6.3%;捕捞产量 2442 吨,增长 4.5%。水产养殖面积 55410 亩,增长 0.1%。 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县新增省级名牌农产 品 1 个,绿色农产品 2 个,有机食品 1 个,无公害农产品 2 个,农业企业获得 QS 证书 93 本,新增 13 本,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55 家。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 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 1691 万元;敖江流域(古田段)水环境综合整治 ,防洪堤建设和 河道清理投资 140 万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投资 2165.7 万元;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 372.2 万元;农村电气化县项目投资 300 万元; 吉巷前洋坂 2300 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 300 万元。农村生活环境继续改善,新 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60 口和 10 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实施“绿色村庄”工程建 设 14 个村, 开展家园清洁行动 1 个乡镇、61 个村,完成黄田、水口、卓洋“ 新农村电气化乡镇”建设以及“造福工程”和地质灾害险情村搬迁 2710 人。 “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值年均增长 5.7%,粮食产量比 2005 年增加 779 吨,年均增长 0.1%;食用菌产量增加 26634 吨,年均增长 11.4%;肉类总 产量减少 113 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 278703 万元,比上年增长 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 205344 万元,增长 25.9%。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885237 万 元,增长 27.9% 。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700007 万元,增长 3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到 112 家。从经济类型看,国有、股份制、外商及港 澳台、其他经济类型企 业全面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增幅领先,完成总产值 21552 万元,增长 64.4%; 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 548679 万元,占全县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 78.4%,增 长 3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 84426 万元,增长 26.4%;其 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 15440 万 元,增长 17.9%。从七大主要行业上看, 实现产值 584558 万元,增长 27.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 162255 万 元,增长 64.1%;金 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 90156 万元,增长 37.0%;非金属矿 物制品业完成产值 86689 元,增长 34.0%;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 87603 万元, 增长 32.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 54556 万元,增长 22.0%;医药制造 业完成产值 33121 万元,下降 9.6%;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 70178 万 元,下降 13.4%。 “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9%,比“十五”时期提高 5 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34908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1%,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4.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17 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25867 万元,增长 39.0% ,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13.9 万元/人。 “十一五”期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9.3%,比“十五”时期提高 4. 4 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0272 万元,比上年增长 33.4%, 其中城镇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8308 万元,增长 42.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 41964 万元,增长 12.4%。全县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 69154 万元,增长 11.9%。从三次 产业看,全县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725 万元, 增长 107.1%,第二产 业完成投资 29380 万元,增长 10.5%。工业完成投资 29380 万元,增长 10.5% ,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额 25132 亿 元,增长 1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39049 万元,增长 12.1%。房地产投资保持成倍增长。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4915 4 元,增长 133.5%,增幅高出城镇以上投资 121.6 个百分点,对城镇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贡献率 79.2%。全县土地购置费 29826 万元,增长 11.2 倍;房地 产 建安工程投资额为 15652 万元,下降 5.2%。房屋销售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滑趋 势。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 48155 平方米,下降 69.2%,销售额为 24084 万元, 下降 55.0%。 全县在建重点工程 11 个,完成投资 44690 万元;预备重点工程 6 个,完成 投资 30664 万元。在建和预备重点项目中,省道 304 钱宁德苗圃至古二级公路 (古田段)、城区污水处理工程、闽东北医药物流中心、晟农食用菌试验基地 、天宝西朝钼矿改建项目、县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县实验幼儿园综合楼项目、 好望角大 店酒店等八个项目投资额超过或基本完成序时进度;工业园区(西 区)一期工程、城区 3 万吨/日水厂扩建及水源二期输水工程、食用菌批发市 场升级改造项目(食 用菌批发市场交易大厅扩建部分)、滨河路工程、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二期工程、食用菌加工基地二期工程、京台高速公路古田段 (含古屏连接线)、京福高速铁 路客运专线古田段等八个项目未完成序时进 度;220KV 变电站建设项目未动工。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 57.4 亿元,是“十五”时 期的 2.3 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 17.8%。 五、国内贸易 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全县消费持续增长。全县完 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7639 万元,增长 14.4%。从规模结构看,限额以上零 售 企业大幅增长,继续承担拉升重任。全县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完成商品零售 额 36369 万元,增长 34.0%;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完成零售额 201270 万 元 ,增长 11.4%。 “十一五”期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1.2%,比“十五”时期 提高 4.0 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受国内外需求大幅增加以及出口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等因素影响,我县外 贸企业努力扩大出口。全年实现出口总值 2441 万美元,增长 108.8%,其中食 用菌 出口总值 724 万美元、竹木出口总值 408 万美元、精密铸件出口总值 121 1 万美元、鞋类出口总值 54 万美元、其他出口总值 44 万美元。全年批准外资 项目 1 个,合同外资金额 625 万美元,增长 23.9%,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 径 1780 万美元,增长 17.3%。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签约内资项目 96 项,总投资 55.7 亿元,是“ 十五”期间的 4.5 倍;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6712 万美元,是“十五 ”期间的 1.9 倍;外贸出口总值 7419 万美元,是“十五”期间的 1.7 倍。 七、交通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52346 万元,比上年增长 6.0%。 完成货物运输总量 107.77 万吨,其中公路 78.23 万吨;水运 29.54 万吨。完 成旅客运输总量 326.3 万人次,其中公路 305.9 万人次;水运 20.4 万人次。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 47370 万元,增长 2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1107 万元, 增长 32.0%。主体税种中,增值税 3280 万元,增长 13.5%;营 业税 9484 万元 ,增长 67.7%;企业所得税 2623 万元,下降 4.1%;个人所得税 1654 万元,下 降 1.9%。全县财政支出 88273 万元,增长 19.6%,其中教育、农林水事务、社 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支出,分别为 18790 万元、14 022 万元、13460 万元、 8679 万元、6017 万元、5088 万元。 “十一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到 20.06 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累计 达到 11.18 亿元,财政支出累计达到 29.83 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 2.1 倍、2.3 倍和 2.8 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0.9%、21.4%和 28.2%。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585070 万元,增长 1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 416709 万元,增长 12.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51902 万元,增 长 36.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239173 万元,增长 51.9%,中长期贷款余额 1127 29 万元,增长 13.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 3 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 1346 人,在校生 2349 人,专任教师 79 人; 2 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招生 64 人,在校生 212 人,专任教师 58 人;26 所普通 中学校共招生 5316 人,在校生 18355 人,专任教师 1696 人;52 所(教学点 26 个)小学校共招生 3129 人,在校学生 17898 人,专任教师 1601 人;32 所幼儿 园共招生 4249 人,在校生 8402 人,专任教师 457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99% ,初中入学率 97.44 %。 全县全年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6 项,实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 8 项、2 9 个子课题(包括食用菌、林业、畜牧、粮食、果树、加工酿造),跟踪检查 福建省科技 富民示范工程“一县一业古田县银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 示范项目等省级项目 2 个,县级项目 6 个,协助古田县教学器材厂做好植 物料铡切粉碎两用机的 研究及开发应用项目验收的前期工作。晚熟油柰 新品种“翠屏晚柰”的繁育及其产业化、材料加工剩余物高得率浆生产设 备的研制等省级重点科技项目, 通过省级专家现场验收。茶薪菇“古茶 2 号”品种繁育及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宁德市第四届科学进 步二等奖。全年全县专利申请共 89 件,公开 授权共 62 件,其中实用新型 32 件、外观设计 24 件、发明 6 件,专利增长率为 54.76%,发明授权量较往年有 所增加。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10 个,电影院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群众文化馆 1 个,博物馆 1 个,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32 个。县级广播电 台 1 座, 广播节目 3 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 98%。县级电视台 1 座,电视人 口综合覆盖率 98%。有线电视用户 6.09 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19 万 户。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 24 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740 张,卫生技术人员 10 65 人,其中执业医师 410 人,执业助理医师 148 人,注册护士 482 人。 全年县少体校向省体校输送队员 3 人、向省体工队输送 1 人。全省游泳冠 军赛暨十四届省运会选拔赛上,县少体校 22 名游泳队员获得入选门票,并有 3 人进入前三 名。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游泳学员参加福建省传统体育项目游泳 比赛,分获女子团体第三名和男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 ,我县籍运动员汤文获 女子帆船 420 级冠军,郑开戎获跳高第一名。同时获 乒乓球男乙组团体第 3 名,女乙组团体第 5 名,男乙单打第 4 名一人,女乙双 打第 4 名一人。游泳男乙蝶泳全 能第 4 名和自由泳全能第 6 名一人,男乙蛙 泳全能第 5 名一人,女甲 50 米自由泳第 6 名和 100 米自由泳第 6 名一人,蹦 床女乙团体第 5 名一项。在全国翻波板锦 标赛上,我县籍运动员翁巧珊获女 子长距离赛冠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 425708 人,比上年末减少 650 人。全年出生人口 5147 人 ,出生率为 12.08;死亡人口 5033 人,死亡率为 11.81;自然增长率为 0. 27。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796 元,增长 11.1%。工资性收入是居民家 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 57.9%;转移性收入次之,占 22.6% ;经营净收入占 18.1%;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仅占 1.4%。全县城镇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9807 元,增长 8.0%。其中,人均食 品、衣着、家庭设备 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分别增长 12.2% 、6.2%、9.8%、1.0%、0.3%和 20.5%、 2.9%,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下降 3 0.4%。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7625 元,增长 12.4%。人均工资性收入 1443 元,增长 12.7%;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 5865 元,增长 12.0%,占农民全年 人均纯收入比 重为 71.9%,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非生产性纯 收入 317 元,增长 20.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348 元,增长 10.7%,占总 支出 56.5%。在农户的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类支出 2044.52 元, 增长 10.5%,恩格尔系数为 47.02;衣 着类支出 235.78 元,增长 5.7%;居住 类支出 804.39 元,增长 19.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168.58 元,增长 17 .9%;交通和通讯 支出 351.63 元,增长 10.3%;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 509.6 元,增长 0.1%;医疗保健支出 137.55 元,增长 8.8%;其他商品和服 务 支出 95.57 元,增长 22.6%。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2.9%,比“十五”时 期提高 5.4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2.6%,比“十五”时期 提高 5.2 个百分点。 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 38660 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 16369 人;机关事业 参保人数 2601 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9690 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 险 人数 25098 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36080 人(含新农合)。 参 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2152 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14359 人,其中企业工伤保 险人数 12868 人;事业单位工伤保险人数 1491 人。参加生育保险人 数 9123 人。 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1027 户 2281 人 309.6 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