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批评 编者按: 中国论文网 /5/view-4690826.htm 新传媒给当代文化生活带来了巨 大的影响,就文学范畴而言,网络传媒 产生了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新的 文学体例,新批评话语建构等等是它从 内部给文学带来的变革,并且,在生产 机制、消费机制、产业化等方面,它从 外部给文学提供了新的运营模式。网络 文学方兴未艾,对它从内部和外部进行 探索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观测出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在消费时代和大众传 媒时代的气象,追踪它的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文 化景观,它的发展趋势直接地影响到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艺文化批评的走势。来自大众的文化批 评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示 了大众批评力量的巨大。 一 大众文化的出现并流行扩散,开 始是受到诸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们批 评的,但是,20 世纪中叶,英国文化研 究学派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传统发出 了挑战。霍格特、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文 化研究学派认为,不应该把大众文化与 精英文化对立起来,对立的两分法失之 简单,对大众文化的发展也失之公平。 大众文化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看得见摸得 着的现实生活,具有沟通、交流及促进 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积极功能,不能以精 英的立场排斥大众文化。这是在理论上 对大众文化的认可。 此后,美国的文化学者们也对大 众文化进行了研究,他们展开了对大众 文化与传媒的关系、大众文化在社会变 迁中的作用、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关系 的讨论。这些命题都成为当代文化研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的重要内容。 其实大众文化的发展并不顾及理 论的规定,它以自身的直接需求生存发 展,蓬蓬勃勃。它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是大众的直接需求,而不是理论的承认, 尤其不依靠精英理论的支持。 大众文化或后现代主义的命题刚 刚进入中国时是遭到质疑的。在 1980 年代末期,有学者提出,中国尚未进入 现代主义,或者说中国的现代主义尚未 完成,尚未成熟,如何就进入后现代阶 段?此后的一些解释是,后现代不是时 间的概念,而是一种文化形态。的确, 当时的中国尚未达到西方的技术发展水 平,在时间上,中国当时尚未从贫困的 物质生活中摆脱出来,中国的技术发展 极其落后,如何就从那样的位置一跃而 进入后现代?这种跳空进入后现代的速 度的确让人怀疑。但是,此后的理论界 还是接受了后现代的理论,并在中国寻 找例证及理论的支持。 中国理论界首先寻找经典理论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大众文化的支持。在引进的西方理论中, 葛兰西对市民文化的肯定让中国知识分 子产生了理论上的困惑。中国强大的国 家意识形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一元化 的领导和管理的定势的确让许多体制人 转不过弯来。1980 年代的中国社会水平 也还不足以证明商业化的市民文化的力 量。直到 1990 年代中期以后,市场力 量的急速扩大,才使得这方面的例证和 力量膨胀放大,大众文化的观念渐渐地 被人接受。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的发展 是阻挡不住的。市民文化霸权的实际存 在,也证明对它的力量确实不能忽略。 即使一些精英知识分子对之采取排斥的 态度,也不可能逆转这种趋势。 现在的精英知识阶层逐渐地对大 众文化采取接受的态度,在大量的关于 文化的理论介绍进入中国之后,中国知 识界不得不承认大众文化存在的合法性。 大众文化也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占据了 巨大的文化艺术市场。大众文化具有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大的吸附功能,能够将大量的文化吸附 整合在一起,即便是精英理论,也不得 不对之刮目相看,甚至,把它作为自己 的研究对象,在它的土壤上展开自己的 论述。 大众文化消费未必追求文化精英 的艺术品位,但是大众文化消费却使众 多的艺术得以普及。文化的大众化让艺 术覆盖民间,深入民心。艺术不被少数 人垄断,艺术的批评权也随之大众化。 每个人都因为有机会接触艺术而可以有 自己的判断,哪怕这种判断是非专业的。 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可以以个人的方式对 文学艺术说三道四,可以不按照钦定的 话语谈论艺术。艺术批评不再是少数人 的专利,尽管许多批评家仍然对批评的 话语权情有独钟,使出浑身解数抢占批 评的“阵地”,但是,技术时代所提供的 发言空间打破了批评的垄断,网络博客 让许多不得其门而入的批评者从民间的 青纱帐中冒了出来,登堂入室。这些批 评的游击队尽管没有正规军的长枪短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也不是训练有素的批评家,他们的战术 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批评的领地客 串一下,跑跑龙套,没有长篇大论,没 有种种理论依据,但又经常有些闪光出 彩的地方。 大众文化批评的角度是多元的, 它可以不受统一理论的指导,可以从一 些经典理论出发,但是,更多的却是感 性的,直观的,甚至是疯狂的,非理性 的。这种批评立场和角度常常会搅乱体 制批评的价值系统和理论标准。 大众文化批评的领域非常广泛, 它几乎涵盖了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 常常突破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在三教 九流的场所进进出出。许多报刊为了区 分这种界限,还专门辟出文艺版和娱乐 版让其生存。但是大众文化未必讲究这 种分类,它无孔不入地进入各个领域, 即使是“纯文学 ”领域也难以阻挡它的进 入。一些“纯文学 ”“纯批评”刊物也经不 住它的冲击而纷纷改辕易辙,加入了大 众文化的大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大众文化的巨大消费推动了文化 产业的发展。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 加,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文化内容和 形式层出不穷。这是文化的发展趋势, 它不以文化精英的意志为转移。在这个 意义上,只有把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的一 种广泛现象进行研究,才是一种更为公 允的态度。 针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当然可以是 多元的。批判、批评的立场固然不可或 缺,但是通过大众文化分析社会领域的 其他问题,也许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例如大众文化的形成机制,大众文化的 传播机制,大众文化中的社会审美趣味, 大众文化的受众状况,这些领域所能提 供的社会指标更能够反映文化的现状。 大众文化形态已经成为现代性分 辨的一种边界。大众文化的社会领域是 现代社会权力分布的重要领域。葛兰西 将现代社会文化分为政治文化和市民文 化,认为市民文化在社会的进展中占据 十分重要的文化霸权的位置,这正说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了大众文化在社会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 位。在今天,不是忽视大众文化的时候, 而是应该对其重视,并进行分析研究的 时候。 二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越来 越多地以自己的方式介入文艺的评价活 动,甚至改变文艺评价的格局。媒体也 因此迎合大众的需求,为大众的评判活 动创造条件。电脑网络不断地扩大大众 参与的平台,其目的是为了具有商业价 值的点击率;电视媒体也在这方面进行 拓展,而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超女 ”的评选活动几乎就是由民 间的文化道德语汇控制了局面。大众的 力量主宰着活动的走势。这是一次相当 有效的对传统评价系统的颠覆活动。 传统的评选活动,尤其是选美活 动,主要由“ 专家” 进行裁断,大众只是 旁观者、仰视者,大众的主体性受到忽 略。评选出来的结果,常常让大众感觉 是受到了“忽悠 ”,评选结果的公信度也 常常受到质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2006 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组织的 “超女”评选活动是一次激发并显示民间 评价力量的重要活动,具有标志性的意 义。 “超女”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对大众参 与权的认可。大众获得了自己的审判权, 也获得了对自己的权力的自信。大众可 以不按照统一的标准选择自己的审美对 象,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他人 结成联盟,这种联盟是暂时性的,是临 时性的共通的审美需求构成的,而且大 多数人是通过电视和手机短信进行沟通。 发言渠道的畅通可以给个人获得更大的 空间。 大众性的“ 超女” 活动使大众获得 了一次体验宣泄的机会,大众的权力渴 望是大众狂欢的基础。最后的选票有上 亿张(条) ,这样的自发参与是空前的。 大众的参与使得评选结果更趋近 于性别的平均值,所以,选举出来的 “超女”形象几乎是中性的。没有独特的 女性特征,也不是男性的最佳状态。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样的评判既让“ 专家” 大出意外,也让那 些身居其外的旁观者感到不可思议。因 为他们习惯了接受已成定势的美:美丽 的脸庞,娇美的身段,妩媚的气质,而 这些要素在“ 超女” 的胜出者中几乎都不 存在。 传统经典的审美标准受到挑战, 传统审美的判定方式受到挑战,这一切, 是大众审美品位的结果。 “专业” 的裁判 者被边缘化,甚至被大众文化的浪潮淹 没。 大众文化的特征就是不需要或不 看重专业的裁判者,大众自己就是裁判 者。消费时代的大众对自己的消费权力 相当敏感,他们有付出,就要有获得, 只要消费的空间允许,他们不会错过自 己的消费机会,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消费 权力。消费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宣泄, 物质的或精神的,他们都需要。裁判权 和消费权是融合在一起的,他们不会付 出费用,包括付出精力让别人,尤其是 让“专家”代替他消费。他们不以为专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就能够代替他们进行审美,尤其是现在 滥竽充数的“ 专家” 多如牛毛。审美不能 被代替或“被代表 ”。自己对自己的消费 行为负责,这就是艺术消费中的个人权 力的觉醒。大众的艺术消费活动助长了 个人权力的自觉。这一点,恰恰是在过 去的中国所缺少的。 这种觉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表现 出来。胡戈的视频剧一个馒头引发的 血案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花了 80 元人民币购票观看陈凯歌导演的电影 无极 ,这部由号称大导演持导,大 资金投入的影片,看过之后却让人感觉 无聊至极,有强烈的上当受骗感。胡戈 觉得这影片很对不起付出的 80 元钱, 更对不起自己的艺术期待,这种消费的 受骗感刺激了他的灵感,铸成了他报复 的动机。在一夜之间,他借用无极 中的若干情节片断,荒谬语汇,古今混 淆,把无极的无聊极度放大,也把 影片的胡编乱造暴露无遗,戏谑讽刺达 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个短片立即在网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上风行,成为人们对当代电影不满的宣 泄,尤其是针对影片的高票房收入与低 艺术性构成的巨大的反差做出的不满的 反应。个人消费与艺术享受的收益形成 巨大的反比,这是艺术消费时代的敏感 问题。消费者本能地计算着自己的投入 成本与获得的精神产品的价值是否相符, 此时的消费者用不着批评家来告诉他这 一部电影有多大的艺术价值,有多大的 观赏意义。当代的消费者已经不是愚民 时代弱智的臣民,他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他们的判断水平并不亚于专业的批评家, 而且,他们的评价标准是与所付出的成 本联系在一起的。 胡戈的批评也打破了传统的批评 方式。它不是传统批评所使用的文字媒 介,而是直接运用与影视一样的视觉媒 介,这种批评效果是直观的,有与文字 批评不同的冲击力,甚至具有更大的隐 喻性和普及性。 胡戈事件辐射出来的情绪代表了 当今大众相当普遍的情结。许多消费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有这样的情结,他们希望中国电影能够 走向世界,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而且 常常把这种希望寄托在“ 名 ”导演身上。 但是,这类影片的泛滥却让人感觉到中 国电影艺术的堕落,靠这样的影片代表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也有违艺术的良心。 动辄数亿人民币的投入,产出这样的影 片,投资与艺术的含金量相差太大,性 价比不符。这些产品打上艺术的旗号, 便可以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艺术名声。 相对之下,发出几声不满的批评声音, 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故。 民间批评有其自身的聚焦点,有 其自身的吸引力,因为它来自民间,对 民众有直接的吸附力与亲和力。民众关 心什么,它自己知道,感同身受,天然 的联系使得民间批评生生不息,充满活 力。它不像学院批评那样动辄就引用一 大堆不甚相干的理论,解读文本无边无 际。民间的声音散乱但是直接,不用绕 太多的弯子,自己能够读懂,能够让人 一目了然,爱憎分明。达到这样的效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也许于批评更为实际。 民间批评的关注点或关注范围与 学院批评有所不同。从现象上看,民间 批评更多地是关注文艺事件,文艺家之 间的矛盾冲突,他们也许会把文艺家明 星化,这是他们关注的目标,也是关注 的目的。 民间的艺术判断大体缺乏整体的 哲学提升,它追求更为感性的表达,这 种表达常常被称为浅层次的,不为专业 批评者所看重。但是,来自民间大众的 批评声音却越来越强大,在一定程度上 甚至左右文艺的发展,影响专业批评的 关注点。民间批评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 象,成为一种可以表征一定时代社会文 化水平的标志物。 三 随着网络博客的普及,大众对社 会文化的介入更为广泛,发表意见不再 受到技术的限制,也更自由随意。大众 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领地,这对个人而 言,批评机会增加,个人对文艺发言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空间扩大。个人发言权力的膨胀,使得 民间的自我意识不断扩大,对自己判断 权益的维护意识也远远超过了过去。过 去一面倒的批评失去了它的特权。 民间批评者由于不是圈子里的人,所以 少有一些圈子气,说起话来无所顾忌, 有时很不照顾情面,但是一些批评又常 常说到点子上。不像圈子里的批评,为 了种种人情上的顾虑,说话遮遮掩掩, 吞吞吐吐,十分圆滑,这已经成为一种 技巧。民间批评,主要表现在网络上的 批评,由于缺少责任的约束,不用对批 评对象负责,也不用自己承担责任,说 话便不用看谁的眼色,批评没遮拦,尽 管有过激之处,甚至相当粗鄙,但是有 些问题倒是提点到位。 民间的艺术判断是非专业、非学 院的,或许没有太多的理论支持,所以 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诉求,但是却可以 形成大规模的舆论浪潮,形成一种不可 忽视的声音。如果某处出现一个可以讨 论的事情,便会引来大批的论客,甚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起哄,有学者将之称为“ 哄客 ”。因为其 中有些议论也还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 瞎起哄,所以一概称为哄客未必准确。 在这种鱼目混珠的状态中,可以看到的 是民间的发言空间在扩大,个人对文艺 的判断也更为自由。 文学生长的土地远比文学教科书 描述的广阔得多。是先有文学,才有文 学教科书。现在的文学教科书对文学的 简约化已经使文学萎缩,文学的生命在 这种理论的玻璃房中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音乐中心面试题及答案
- 颜色在纺织品设计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高校辅导员岗位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试题及答案
- 解析药师考试必考领域2024试题及答案
- 药物浓度测定常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香辛料项目建议书
- 餐饮领班考试题及答案
- 营造氛围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语文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路径与实践方案
- 西医临床测试案例解析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单词
- 建设工程管理毕业实践报告
- 学校“五项管理”工作方案
- 2025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
-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 GB/T 23863-2024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 新《斜视弱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四川省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标准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鸟》课件
- 化学品泄露应急处置培训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