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战略构想课题_第1页
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战略构想课题_第2页
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战略构想课题_第3页
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战略构想课题_第4页
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战略构想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思考 张雪梅 刘舸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就业。我国有 13 亿人口,就业问题 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重要、都复杂和艰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 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 位置。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继续实施 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 这是我们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认真解决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成重化工型,第三产业发 展滞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加之传统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就 业再就业工作一直是影响我市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 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情况和 发展趋势上看,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市就业形势仍较 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争取在一个较 短的时期内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和谐的良性循环。 一、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 (一)从总量上分析我市就业形势总体基本稳定,就业和再就业水 平稳步提高,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到 2007 年末全 市从业人员 407.31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132.23 万人,比上 年减少 2.54 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153.65 万人,增加 7.96 万人;第 三产业从业人员 121.43 万人,增加 2.45 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7 万人,有 3.1 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5%,低于省达控制目标 0.35 个百分点,控制在了社会可以承受的 幅度以内。 (二)从结构上分析 1、行业结构就业情况 第一产业 2004 年从业人员 154.50 万人, 2005 年 141.64 万人,比上年减少了 8.32%。2006 年 134.73 万人,比 上年减少了 4.88%;第二产业 2004 年从业人 员 131.90 万人, 2005 年 2 138.72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5.17%。2006 年 145.69 万人,比上年增加 了 5.02%;第三产业 2004 年从业人员 100.17 万人, 2005 年 107.81 万 人,比上年增加了 7.63%。2006 年 113.99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5.73%。 从行业就业结构情况看,行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三产 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步提高,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人数最多。 2、所有制结构就业情况 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 2004 年 57.18 万人,2005 年 46.83 万人,比上年减少了 18.1%。城镇集体经济单位 从业人员 2004 年 5.75 万人,2005 年 5.86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1.91%。2006 年 5.84 万人,比上年减少了 0.34%;其它经济单位从业 人员 2004 年 20.10 万人,2005 年 33.38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66.07%。2006 年 34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1.8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2004 年 36.41 万人,2005 年 40.71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11.81%。2006 年 44.95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10.42%;个体劳动 者 2004 年 66.51 万人, 2005 年 77.25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 16.15%。2006 年 79.21 万人,比上 年增加了 2.54%。 从所有制结构就业情况看,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人员继续减少, 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 3、城乡结构就业情况 城镇从业人员 2004 年 108.55 万人,2005 年 106.10 万人,比上年减少了 2.26%。2006 年 120.53 万人,比上年增 加了 13.60%;乡村从业人员 2004 年 278.01 万人, 2005 年 282.07 万 人,比上年增加了 1.46%。2006 年 273.88 万人,比上年减少了 2.90%。 从城乡结构就业情况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止降回升,表明我市 在就业总量保持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已经有所提升。农村富余劳动 力逐渐向城镇转移。 二、唐山市就业再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就业形势较严峻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总量讲,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压力仍然很大。03 年城镇登记失业 率为 3.8%,04 年为 4%,05 年上升到 4.08%,06 年上升到 4.35%,07 年 3 略有下降。与沿海兄弟城市比失业率明显偏高,06 年青岛登记失业率 为 2.94%,温州为 2.5%,宁波为 3.31%,大连控制在了 2.9%。 从供给方面看,07 年全市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 4 万人左右,农村 劳动力供大于求约 40 万左右,从这两个口径看,劳动力供大于求 44 万人左右,所以,就业 形势较严峻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二)资源型重化工结构比重过高,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甚至绝对减少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等骨干行业为主体 的重化工业体系。年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 GDP 总量的 60%左右:占 财政收入的 70%以上,占全市就业人口的 50%以上。也就是说,我市 多数就业岗位依赖于这些重化工产业来提供。而这产业资本有机构成 和技术构成较高,都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 型产业相比,投入同量资本吸收劳动力的数量会相对减少,甚至会绝 对减少。结 果是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却相对减少,失业率不断提高,这 是造成我市就业压力大的症结所在。从上面行业结构就业分析我们可 以看出,我市第三产业就业增长与第二产业相比增长缓慢,而且有下 降的趋势。多数就业岗位由第二产业的重化工企业来提供,就业结构 严重不合理。 (三)民营经济发展较慢比重较低,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截止 2006 年底,我市民营经济单位个数 27.95 万个,其中,民营 企业 1.48 万个,个体工商户 26.47 万个。总体讲,数量偏少、规模小。 对劳动力吸纳率较低。2006 年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为 120.53 万人,其 中私企 10.18 万人,个体 19.76 万人,民办非企 0.8 万人。其余多属于 国有、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吸纳的劳动力,民营企业只占 39%左右, 远远低于其他兄弟城市。 (四)技能人才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造成结构性失业 从供需总量看,目前全市仅铸、车、 铣、钳、 焊工每年需求缺口就 达 2 万人。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预 计到 2008 年技工缺口将达 12 万人,到“十一五 ”末,缺口将达到 20 万人。从结 构看,目前我市高级、中 级、初级 技工比例为 3:57:40,全 国平均水平是 5:35:60,而发达国家比例为 35:50:15,相比之下,我 4 市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结构差距明显,高技工比例明显偏低。 (五)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较慢 我市小城镇建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至 07 年城镇化率达到 48%,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特 别是沿海城市比还有 较大差距, 按照目前城市化进程的一般划分标准,我市城市化率处于 初中级阶段。而且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城镇 的规模小,集中度不高, 产业基础薄弱, 发展后 劲不足,基础设施不完 善。特别是大多数小城镇仍处于形态建设阶段,且有“ 千镇一面”的现 象。较低的城 镇化率阻碍了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 的发展,延 缓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速度,阻碍了农村劳动 力的转移。 三、应对唐山市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由于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 需求,依 赖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 构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岗位的影响非常大。我市 作为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结构尤为紧迫。 (一)产业结构调整应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 重点。我市作 为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重化工产业占主导,第三产业 发展较慢,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较低,目前第三产业就业 比重只有 28.9%。因此,我市 扩大就业的关键 ,是加快结构转型,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怎么转型和发展,作为唐山市来讲, 必须立足唐山的现有实际,一方面是在充分发挥现有重化工优势产业 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向深加工、精 细加工和关联产业发展,实现上 游产业的资金密集型与下游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的有机结合。这样,既 发挥了现有优势产业的优势、优化了结构,又增加了就业。而不是甩 掉现有重化工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另一方面,加 大政策倾斜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陶瓷、食 品、纺织、服装等劳动 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 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育、旅游、信息通信和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的 发展。当前正是发展第三产业的最佳时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是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转折点,我市 2006 年人均 GDP 已超过 4000 美元。因此,我 们应抓住这 个机遇,加大对第三产 5 业的投入,尽快实现结构转型,扩大就业。 (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应重点扶持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发展微 型和中小企业,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发现,这 也是一个就业增长点。目前一个统计上的规律是,不论是发达国家还 是发展中国家,一是其全部企业的 99.5%以上是中小企 业,二是微型 和中小企业平均就业人数为 9 至 15 人。然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 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每千人口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在 40 至 55 人;全部劳动力在灵活职业、微型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在 65%-80%范 围。而生产 力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行政管制程度较高的国家, 每千人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并且 在灵活职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就业劳动力的比率也要远低于发 达国家和地区的比例。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仍低 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 20 世纪 50 和 60 年代的水平。为此,我们必 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微型和中小企业。目前,我市全部 工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大约 75000 多个,其中,中小型企业 2000 个 左右,大中型企业 200 多个,个体经营户大约 7 万户,吸收就业主要 靠大中型企业和个体经济户,中小型企业占的比重较小,吸收劳动力 数量较少。而 发展中小企业关键是政府有关体制的创新和行为的规范: 一要放宽对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的政府限制;二要减轻税费, 废除抑制微型和中小型发展的收费与罚款体制;三要形成促进微型和 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制,全面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解决融 资难的问题。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应在 继续搞活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应坚 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举措来抓,突出发展与提高并 重,积极落 实鼓励扶持政策,努力创优发展环境,为此:一要大力推进 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即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朝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实行现代化管理,引导企业破除作坊 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二要制定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即 出台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制定并实施奖励措施,对不 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制定并实施限制措施。三要改进招 6 商引资工作促民营经济发展。即加大对大项目(投资额在亿元以上)和 外向型项目的引进力度,特别是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出口竞争 力强、带动力强的项目,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切实起到龙头带动作 用。四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主要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继续优化政策环境,增强民间投 资信心;强化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社会上形成“ 重商”、 “亲商”、 “扶商 ”,在企业和群众中形成“敢富”、“ 争富”的社会氛围。 (四)城乡结构调整要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一要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坚持农村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提升档次,扩大规模。推进农业产 业化经营,培育、发展、壮大一批 龙头企业, 带动农副产品储藏、保鲜、 加工和运输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二要 加快城镇化进程。创新城镇管理和建设体制,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 化,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促进中小城镇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向城镇集中,使城镇成为吸纳农村 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三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继续深化户籍、土 地管理和劳动制度改革,清除制约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加 快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 程,提高农 村劳动力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加强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建 设,建立市、县、乡三级农 民就业服务网络, 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就业 信息、组织 培训及维权服务。四要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通过 政府搭台、市场推动、信息引导、 规范服务等措施,依托各级劳务输出 机构和省市驻外机构,促进劳务输出的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劳 务输出规模和层次,切实减轻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