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大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试备 考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1.资源配置 答: 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 源等)在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资源配置的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 某种资源由于存在稀缺性,它被用于甲种用途就不能用于乙种用途,因此各种用途在使用 资源上具有排斥性。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在现代 经济中,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制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是指 以计划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发挥作用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配 置方式是指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 的。 2.剩余价值 答: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 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 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压缩必要 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大都 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方法生产剩余价值,但由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以及劳动者的斗争不断增 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后来资本家改用相对剩余价值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程度。 3.绝对地租 答: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形式。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 (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在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的条件下,农业资本 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等量资本在农业中比在工业中能产生更多 的剩余价值。因上地私有权的垄断,这部分较多的剩余价值不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农 产品不按生产价格而按价值出售,在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 以绝对地租的形式为土地所有者占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步提 高甚至超过工业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逐步消失。但因为土 地私有权垄断,土地所有者总要获得一定的地租方肯出租土地。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 便成为农产品价值上的一个附加额,农产品价格便具有垄断价格的性质。 4.威廉配第 答: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其代表作 为赋税论 。配第接受培根、霍布斯等人的进步哲学思想,并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把研 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还经常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他第一次 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区分了自 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他认识到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 定商品价值,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他认为工资取决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 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地租是农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余额,实际上他说的地租 就是剩余价值。从地租引出利息,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配第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 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是一国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 赋税对国家增进财富有正反面影响。 5.纯产品学说 答: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来源在于生产,而在各经 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才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 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重农主义者以“纯产品” 学说论证了农业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 为法国学派重视农业这一传统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学说。重农学派实际上是以农业资本来概括一般资 本,以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来概括资本主义生产。农业按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土 地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生产不仅创造使用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而生产的动机则为 获得 “纯产品 ”即剩余价值,而地租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在“纯产品” 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 他们认为 “纯产品” 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 “纯产品”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 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 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 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主的负担。 二、问答题 1.简述克拉克工资和利息的来源及自然标准 答:(1)土地、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了价值和财富,因而各要素都具有生产力,都是价值 和财富的源泉,都应该从生产成果中获取相应的份额。 (2)上述三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力都是随要素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 (3)在自由竞争下,工资的自然标准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即由边际工人的边际 产量决定。利息的自然标准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即由边际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该 标准也决定了同样条件下全部资本的利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 ,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则由产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的力量对比决定。 2.李嘉图在阐述国际贸易理论时曾说:“如果两人都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 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 1/5 或 20%,而制鞋时则强 1/3 或 33%,那 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么?”他又 说:“由此看来,一个在机器和技术方面占有极大优势因而能够用远少于邻国的劳动来制 造商品的国家,即使土地较为肥沃,种植谷物所需的劳动也比输出国更少,也仍然可以输 出这些商品以输入本国消费所需的一部分谷物。”请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它们说明 了什么原理?其历史贡献和缺陷与局限性是什么? 答:李嘉图在这里说明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1)李嘉图认为,在各国生产条件的对比中,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 劣势)的条件下,也会有一种产品的生产相对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如材料中所给的 例子。 (2)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双方都应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找到合理 的位置,不必受限于绝对优势的条件,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3)交换双方都可在交换中获利,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历史贡献)李嘉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比较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出了具有科 学合理因素的国际贸易理论。 (4)缺陷和局限:其理论丢掉了国际交换关系中的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反映了当时英国 资产阶级扩张的欲望。 解析:答题要点应涉及三个方面观点、历史贡献、缺陷和局限。本题着重由所给材料 出发进行分析并说明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思想,在分析中举其他假设例子说明也可以。本 题不要求进行具体计算。 3.试述马歇尔价格论中需求决定和变动趋势理论的要点,并指出在上述理论中马歇尔 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其他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见解。 答: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均衡价格论,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 和需求双方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所决定的。因此,马歇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说明价格 。 马歇尔引进边际效用论来说明需求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他认为,人们需要商品是为了通 过消费取得效用,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人们的需求变动规律。 马歇尔知道,边际效用是购买者主观愿望和估计的表现,无法直接衡量,因此,他用消费 者购买商品所愿支付的货币来间接衡量,即用价格衡量,这种价格称为需求价格。他以需 求价格代替需求,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变成“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这样,马歇尔提出需求的一般规律:需求的数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价格的上涨而减 少。马歇尔还列出了需求表,来说明买者在不同价格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并在该表基础 上画出了一条自左上方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该曲线是负斜率的,表明对商品的需求量 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马歇尔对需求决定和变动趋势的论述引进(或继承)了 19 世纪 70 年代的边际效用理论。 马歇尔的发展在于:用货币衡量边际效用,把需求转变为需求价格,把“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转变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运用数量分析方法,采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的形式说明需求规律。 解析:须答出以下要点:(1)说明马歇尔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说明价格(2)指出马歇 尔用边际效用论说明需求,并说明需求与效用有密切联系(3)说明用货币衡量边际效用, 把需求转变为需求价格,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变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4)说明需求 量与价格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的需求规律,其中文字叙述、需求表、需求曲线这三种形式 均要提到,但不要求画表或曲线(5)关于“继承和发展”的部分如果没有答出或没有答全 上述两点“发展”,但答了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也可酌情给分。 4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农村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变化的主 要原因。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 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概括地说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或者说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就决定 或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各种类型的、性质各不相同的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 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第二,生产力的发 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在一定的 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些环 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这就要求进行生产关系 的必要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其次,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 系所能变化的程度。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态而发展变化,如果超越 了现有的生产力状况,人为地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在 1958 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 到解决。这其中就有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作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 展。 (3)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 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的新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 适应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生产关系滞后或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 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实现了粮食年年丰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从根本上 解决了中国 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这一时期,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极 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 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 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 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 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矛盾性在于: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 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 ;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 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 生了矛盾。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 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 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 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 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 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 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 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 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 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 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 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答: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时提出的论点,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出资本 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 生产力。 (1)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制度内部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中世纪晚期 西欧城市的兴起、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封建社会的生 产关系逐渐解体,为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手工作坊的行东 日益富裕起来,终于转化为最初的资本家;而一些帮工和学徒则成为雇佣工人。与此同时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破产的行东,最终连同他们的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于是封建行会组织逐步瓦解。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的基础上产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商业资本的发展,不仅促进 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且还采取各种方法控制小商品生产者,最终使其完全丧失 独立地位,实际上变成了雇佣工人;而某些控制小商品生产者的商人即包买商,则变成了 工业资本家。 封建社会末期,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变为单纯的 契约关系,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 ,两极分化急剧发展,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成为农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少数人发财 致富,成为农村的资产阶级富农。农村中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产生。 (2)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代表了进步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的 封建主义制度此时就竭力阻碍和限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冲 破封建主义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 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资本原始积累 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生产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资本主义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暴力 以及广大劳动阶级的苦难。这种变革的序幕就是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 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资本家 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 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积累并转变为 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 方式完成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壮大 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育和发展,到 18 世纪初期和中期逐渐壮大。一方面,以圈 地运动和海外殖民为主要过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逐步完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奠 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生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 的统治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措施,所以,1 8 世纪 60 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了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并在每个领域都实现 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从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确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农业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资本主义 农业革命。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基础上,农业部门也通过采用机器生产,实现了生产方 式的巨大变革。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占据了农业领域。 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物质 文明发展的新时代,而且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规律的历史体现。 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1)剩余价值规律 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资本 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 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原因是: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 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 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劳动者只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生产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 主义所需要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 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 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 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 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 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 价值,总要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 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 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 代替。 8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品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多 余的过剩人口,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工人。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理论主要包括以 下几点内容: (1)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 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积累最初只是表现 为资本的量的扩大,但是,它是通过资本构成不断发生质的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 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而实现的。因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 ,而是由总资本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决定的,所以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递减。 马克思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促进资本积累的同时,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他 指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劳动量比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量相对减少,”“资本构 成的这一变化又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即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靠减少它的可变组成部 分而增加。”这充分说明了伴随着资本积累必然会出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力 的提高必然会产生永久性的显而易见的工人人口过剩。 (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三种: 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那些时而失业,时而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在资本主义工业的 中心,有些工人时而被解雇,时而又复工。在这里,过剩人口处于流动的形式。 潜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随着资本积累从 而资本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求就会绝对减少。但是,由于在农村中许多农业劳动 者占有一部分土地,因而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不像城市过剩人口那样表现得明显。 停滞的过剩人口。这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口。这部分人口,虽然形式上还是现役 劳动军的一部分,但是就业极不规则,其特点是劳动时间最长而工资最低,而且经常处于 失业状态。 (3)相对过剩人口的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具体地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使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要以相对人口过剩的存在为条件。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某个时期,资本会疯狂地流入那些特别有利的 部 门,使这些部门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转化为 资本的剩余价值量增加了;随着信用的发展,每当遇到特殊刺激,通过资本集中可以很快 为生产提供追加资本;生产过程技术条件的改进,有可能使剩余产品大规模地、更迅速地 转化为追加生产资料。由于以上这些条件,资本可以迅速地流入那些市场突然扩大的旧生 产部门,或流入那些由旧生产部门的发展而引起的新兴生产部门。这些部门资本的突然扩 张,都要吸收大批的工人,要求有随时准备着的相对过剩人口来提供。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所特有的周期性。现代工业特有的周期性,不断地经历着危机、 萧条、复苏、繁荣、再到危机等阶段。在危机到来时,工人失业,过剩人口增加;当生产 处于高涨时,需要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如果没有过剩劳动人口的存在,资本家就不可能迅 速扩大生产规模。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促进社会分工,产生新的生产部门,实现产业调整与升级。 在相对过剩人口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生产部门一开始可能是活劳动要素占优势,即劳动密集 型产业。而随着资本积累,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手工劳动转化为 机器劳动,即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取代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又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而正是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时而被新兴生产部门吸收,时而被传统的其他部门释放的循环流 动,促进了社会分工,实现了产业调整与升级,带来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在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条件下,决定工资一般变 动的是工人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spa原料供应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版权价值评估与质押期限
- 风控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土地使用权抵押购房合同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某知名品牌
- 合同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分录-记账实操
- 2024年度个人向公司提供的借款合同模板
- 2024天然气企业信息安全保护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可视化设计合同
- 2024年店面租赁与管理合同
- 电力--标煤---碳排放之间的换算
- 食堂食品定点采购询价记录表
- 人教六上数学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及课后练习(课堂PPT)
- 管材的计算方法
- 装修工程分项工程材料用量计算表
- 电动叉车控制系统详解(带电路图)
-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报告(共17页)
- CNC84操作手册
-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5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进阶
-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