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计划五篇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为了适 应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编写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 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 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 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的能力。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与必修教材相比, 其专题性更强,选文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如果沿用必 修教材惯用的单篇教学模式,很难体现教材编写专题探究 的意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从教 与学的实际考虑,笔者以为可在各单元的专题下,相机设 计几个子专题,对教材选文进行增删重组,通过对比阅读 实现专题目标。 下面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为例。 教材前言告诉我们: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 过程着眼,每章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 赏析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 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 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第三项自 主赏析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 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 学们在阅读赏析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 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作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 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第四项 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 品,供课外阅读之用。这种运用演绎法的设计安排导之以 法在先,目标比较明确,应该说是合理的,可操作性也是 很强的,但是它并不符合学生的阅读实情和认知规律,学 生更多的是先接触诗文作品,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 再作理性的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奥妙,实际上运用的是 归纳法。因而,我们仍以教材各单元的学习重点为目标, 改变一种思维路径,即从具体的作品入手,将有相关点的 作品整合重组为几类或几个子专题,让学生在充分赏读的 基础上,探究阅读古代诗文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第一单元内容拟整合重组为三个教学单位或子专题: 第一,同写爱情,蕴意相异,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屈 原的湘夫人放在一起比较阅读;第二,同题抒怀,同 中有异,将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放在 一起比较阅读;第三,同一诗人,不同情怀,将陆游的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 第一个子专题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以爱情为题材的占有一定数量。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 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像同学们熟悉的兼 葭 、 迢迢牵牛星 、 无题 、 鹊桥仙等等。大家还能 列出一些吗? 要求读准字句,整体感知文本,了解基本内容。 提示: 长恨歌唐玄宗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 百媚生的杨贵纪,此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安史之乱爆 发,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 中寂寞悲伤,还都路上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 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伤心断肠。在切切的思念 中,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上天入地,终在虚无缥 渺的仙山上得见贵妃,但是天上人间,此恨绵绵。 湘夫人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 之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 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 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 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他在久等不至的 焦虑中,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 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他幻想 着与湘夫人如愿相会于建在水中央的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 修饰的庭堂,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 就在他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时,却见九嶷山的众神来把 自己的恋人接走,美梦惊醒,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在绝 望之余,他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 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还是恢复了 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 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 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长恨歌 1.边读边思:诗歌的开篇写汉皇重色思倾国,接着是 怎样铺写和渲染他重色的?这样写与后面内容有什么联系? 提示: 诗歌从杨家有女初长成到尽日君王看不足,铺叙了唐 玄宗专宠杨贵妃,通过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渲 染了唐玄宗的重色。正是因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才引出 了政治上的悲剧,也导致了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 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 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2.边读边思:诗歌在写唐玄宗逃向西南的途中,是如 何表现他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的? 提示: 主要通过悲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 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 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萧瑟的秋风,弥漫的黄土, 曲折蜿蜒的栈道,可见行程和内心的凄凉与落寞。 3.边读边思:诗歌写唐玄宗在蜀时追怀忆旧,见月伤 心,闻铃肠断,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对此垂泪, 并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而且在结末写道在天愿为比翼 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你怎样看待诗人表达的这种情感? 提示: 这些描述是饱含感情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唐玄宗对 杨贵妃的思念是真诚的,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是忠 贞的,他们的悲剧结局是令人同情的。全诗结尾用浪漫主 义的笔法,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湘夫人 1.边读边思:诗歌的第一段写秋风落叶,鸟萃蘋中, 罾为木上,这对全诗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写秋风落叶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既描绘秋景,又烘托 出湘君等湘夫人不至的惆怅。鸟萃蘋中,罾为木上,诗人 是以这些反常现象起兴,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 与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其所,所愿不遂,徒劳无益的意味, 同时也暗示了故事将朝着悲剧性方向发展。 2.边读边思:诗歌在第三段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 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 多种植物,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这样写的目的何 在? 提示: 这样写意在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 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用建筑速度之快,用料之精美, 装饰之考究来表达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的 行动来表达湘君对湘夫人的欢迎,同时更见得梦醒之后的 失望与痛苦。 3.边读边思:若用现代汉语翻译诗歌的最后两句该怎 么说?它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态? 提示: 好事多磨,美好的时光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还是让自 己放宽心胸,逍逍遥遥从容自在地慢慢地等待着吧! 这是湘君无可奈何地离开约会地点时所想,它表达了 主人公自我解脱、自我安慰的旷达的心态。 1.搜集两首诗写作背景资料,为深入探究做准备。 提示: 长恨歌写于元和元年,时白居易任盩厔尉。是 年冬天,白居易、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 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有感 触。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 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 诗歌创作实践,致力于讽谕诗。 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于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 希望,但是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 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 据丁毅、方超评价管窥记述:白居易年轻时与 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 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下了不得哭,潜别离;不 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 句。 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 会之可能而痛苦。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政治上追求美政理想,人格操守上追求美德情操,文学 上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美文。他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曾两度蒙冤被流放,但他仍然不忘祖国安危,始终不 改其眷念故国的忠贞。后因楚都郢被秦兵攻破,自沉汨罗 江,以身殉国。 湘夫人作于诗人流放地。 湘夫人和湘君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 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女水神之俗;后 来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东汉的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屈原作九歌 , 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2.探究:这两首诗同写爱情,而且都写到爱情受挫, 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但是其意蕴有所不 同。怎样理解这两首诗的主旨? 提示: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旨主要有三说:爱情说、讽谕 说和爱情讽谕双重主题说。屈原的湘夫人主旨亦有三 说: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说、寄托身世有所讽谏说和爱情 讽谏双重主题说。当然,可能还有其他说法。根据以意逆 志知人论世两种方法鉴赏探究,言之成理,均值得肯定。 五、小结。要求围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总结对两首 诗阅读的过程,领悟探究古代诗歌意旨的方法。 第二个子专题 一、释题。行路难是乐府旧题。 乐府题解说:行 路难 ,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鲍照的拟行路难和李白的行路难都是仿乐府旧题 而作。 二、诵读。自由读,齐读,个体读。要求读准字音, 把握语气语调,体味语言风格。 三、赏读。将两首诗对比着赏读。 1.读一读悟一悟:两首诗句式长短的变化,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提示: 鲍照的拟行路难前六句运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错, 建构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 欲说还休之感,而到了结尾处,则又改为连用七言长调, 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闸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李白 的行路难前八句和末二句都是七言句式,中间连用四 个三言短句,十分传神地表达出进退维谷、急切不安的心 态,而且透露出不甘彷徨、继续追求的内蕴。 2.读一读悟一悟:鲍照的拟行路难中安能行叹复 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 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第一个反问句安能行叹复坐愁是说不应当叹息发愁, 应该自我宽解,心胸开阔,心平气和地接受人生亦有命的 现实,但从全诗看这明显地是运用了反讽的笔法。第二个 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又表达了人非木石,岂能无情,正 面宣泄出自己不认命的内心世界,把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3.读一读悟一悟:两首诗同以行路难为题,所表达的 思想情感有怎样的共同点? 提示: 两首诗都抒写了世路艰难、抱负难展的抑郁,通篇都 充满着悲愁苦闷之情和怨愤不平之气。 4.读一读悟一悟:两首诗的结末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 感有什么不同? 提示: 鲍照的拟行路难结末两句,前一反问,情感如火 山喷涌,突然发泄,但后一句却急转直下,表达出还是默 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肚里,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忍辱负 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李白的行路难结末两句,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诗人的乐观与自信,对理想的 坚定地追求。 四、探究。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究两首同题诗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同中有异的原因。 提示: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才华出众,闻 名于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是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 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 ,这就不能不形成他人生的悲剧。 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他是 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 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 为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消极遁世、委 曲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使他的内心备遭压抑的痛苦,不满抗争但又无奈。 李白的行路难写于告别长安的时候,很显然对自 己不被重用的遭遇感到愤慨,深感世路充满艰难险阻,但 是内心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李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 李白,总是对人生乐观自信,对理想满怀信念,诗歌中不 乏豪迈的情怀。 五、回读。再诵读两首诗,玩味同中有异的意蕴。 第三个子专题 一、走近陆游。 1.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 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 立说。陆游自幼就受到家庭的爱国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 的壮志。29 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奸臣秦桧 而被除名。宋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 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做过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 王炎、范成大幕府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 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 86。陆游一生 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 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 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 60 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 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 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2.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陆游的爱国诗。如: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诉衷情 关山月等等。 二、赏读书愤 。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语调。 2.要求根据起、承、转、合的结构读懂各联内容。 提示: 起: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少立志。 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追怀往事。转: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感叹壮志未酬。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以诸葛亮自况,自勉。 3.书愤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起来,愤慨 之情无处不在。要求就此赏析。 提示: 首联写自己早岁意欲收复中原的志向,以世事艰暗指 投降派把持朝政,点出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 基调。颔联回忆当年气壮山河的战斗画面,承接气如山, 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 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 与悲愤。尾联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 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4.再次诵读全诗,深入体味诗歌洋溢的悲壮的爱国情 感。 三、对比阅读。 1.朗读陆游写于书愤同年的临安春雨初霁 。 2.体味这两首诗语气语调的不同。 提示: 书愤严肃激愤,感怀悲壮,气势沉雄;而临安 春雨初霁忧郁轻叹,闲适轻松,不乏诙谐的笔调。 3.品味:从两首诗起句看,诗人都含有不平之愤,但 是其愤有何不同? 提示: 书愤之愤,悲愤中含豪壮;临安春雨初霁之 愤,郁闷中含忧愤。 4.体会两首诗主旨的不同。 提示: 书愤表达的是爱国壮志, 临安春雨初霁表达的 是对官场的厌倦。 5.探究:诗人同年写作的两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为何不同? 提示: 这与诗人写作的背景有关。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 不想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 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写作书愤时是宋孝宗 淳熙十三年,当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少年 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心中常怀悲愤之情。 也是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朝廷召陆游到临安任以闲 职,显然是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 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在这种心境之 下,他写了临安春雨初霁诗作。 四、回读反思。进一步明了阅读古诗知人论世之道。 单元学习总结 要求学生根据三个子专题的学习,结合本三元赏析指 导,写一篇古代诗歌赏析随笔,谈谈自己的赏析感受与体 会。 单元巩固延伸训练 赏析李清照一剪梅与声声慢 ,加深对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方法的理解,形成自觉运用这两种方法赏读古诗 的思维习惯。 篇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 修课教科书。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语文相配套的。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 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 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 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 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 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对于诗文的 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 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 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 认识。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 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 样直接。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 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 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 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 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 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 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 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 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 很有创意。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 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 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 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 “赏析指 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 领和示范作用。 “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 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 “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 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链接资料广泛丰 富,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思考题名副其实 是探究,注意多方面比较、引申、参见,能抓住关键性词 句,深入作品肌理,不作泛泛探讨。 总之,本书区别于大学讲义,也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读 物。它力求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并举。给 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不限制过死;各 项措施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切 实的帮助,是一本富有创新精神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给后 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 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 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 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 也最为充分。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 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众人皆 知。 “床前明月光” , “春眠不觉晓” ,中国人是从刚刚学语 时,就学会了背诵。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 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同学们已经领 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 但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进一 步扩展阅读,以求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相关知识。 这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古 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 让同学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 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 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 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书 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 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这样,将诗、 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 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 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 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对于诗歌、散文,历代鉴赏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 当分散。单是鉴赏,就有许多名目。这本教材,从高中生 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 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三方面入手; 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 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 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 一项是“赏析指导” ,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 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 ,每个单元各 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 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第三、 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自主 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 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 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 还有“相关链接” ,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这本教科书从欣赏的角度展开对古诗文的学习。就引 导学生阅读欣赏而言,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注重语感。阅读作品,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难进行审美 意义上的鉴赏活动。优秀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 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对于古诗文,要引导学 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 中。 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作 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读者在赏读的过 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 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 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 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文学作 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从人物的 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 福与痛苦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文 学作品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 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 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 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 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 长意味。 以上是欣赏的主要环节和要点,至于具体教学步骤的 安排,我们有以下一些建议: 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 ,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 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 阅读之前将整本书的大框架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 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单元的知识 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 ,诗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 该单元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因 为学生经过了高中的必修课阅读,对诗文有了初步的鉴赏 基础,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例,也可以 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 赏析和示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 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是“自主赏析” ,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 “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 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 点拨。有的作品还有“相关链接” ,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 料和信息。这一项类似于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不同的是 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 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 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 “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当然不是 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也可利用网 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 研究领域。 第四项是“推荐作品” ,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 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后阅读。同学们完全可以放开 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以获得对作品形 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同 学们可以拓展到课外,自己多去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 教师可引导和安排同学多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阅读 交流,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 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古代诗歌部分,可就 一些常见的意象、主题进行讨论研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 合与当地有关的名篇或著名作家,展开实地考察和讨论研 究。总之,可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同学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文,有许多名篇,有很强的艺术感 染力。同学们阅读多了,对古代诗文就会减少畏难情绪, 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自主阅读中吸取古代诗文的思想 和艺术营养。 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本 教材的“赏析指导” 、 “赏析示例” ,以及课文后的“探 究讨论”题目,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 兴趣,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 教材在一个单元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 只能从这一单元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 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 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一些作品内涵具有 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必限制过死,通过自主探究, 可以有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 愿这本教材能够做教师和学生的好朋友,能够在高中 学生和古代优秀的诗文的名作、名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 的桥梁,让大家既感到有浓厚的兴味,又有探胜取宝的眼 光和方法,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之 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 艺术表现力,使自己的思想情操、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都 能大大提高。 篇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现行高中语文课 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五个模块的必修课和五 个系列的选修课构成。学生在前五个学段学完必修课之后, 要在“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传记” 、 “语 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这五个系列中选修四到 五门课程。这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 教师和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不同课程作 为其中的一个模块。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是由人教社课程研究所、中学 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北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属于“诗歌与散文”系列, 教材全名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我校计划在高二第一学期下半段开设该课程。教学 时间为 7 周共 42 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系 列的规定相吻合,具体而言即是: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 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 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 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 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 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 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 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 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 成果,交流体会。 根据教材编写情况,我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 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知识;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学习课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汉 语知识; 3、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常见体裁和常用技巧; 4、能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能评价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欣赏古代诗歌,要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 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欣赏古代散文,要学会从形象入手,抓住所记之事、 所写之景,探究作者的深意和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对祖国语文、文化的感情; 2、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3、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赏析 指导 与示例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 2 课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 3 课时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 1 课时 自主 赏析 蜀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1 课时 行路难、拟行路难 1 课时 湘夫人 1 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1 课时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菩萨蛮 1 课时 李凭箜篌引 1 课时 阁夜、虞美人 苏幕遮、浪淘沙 1 课时 推荐 作品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 夜中不能寐 白日沦西河 点拨 1 课时 积雨辋川庄作 归嵩山作 夜归鹿门歌 赠孟浩然、解闷十二首 1 课时 新城道中 杨州慢、 长相思 1 课时 国殇、菩萨蛮 1 课时 燕歌行、高祖还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 1 课时 1、无论是诗歌和散文,背景知识都是教学的重点,必 须在教学中给学生点透。语文无非是积累,而这些背景知 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同等重要。同时,背景知识,又 是解读诗文的钥匙。 2、要特别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无论是诗歌还 是散文,都要以积累语言,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为终极目 标。 3、要把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讲清、讲透,务必使学生 在学完一首诗、一篇散文之后,对作品的基本思情感有清 晰的认识。避免过深、过偏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如长 恨歌的主题)可以将多种看法提供给学生,做开放性的解 读,避免挂一漏万,避免限制学生思维。 4、要发挥朗读、背诵的作用。充分利用早读、晚自习 和课堂时间,加强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感知,加强对所学知 识尤其是文章本身的积累。 5、要适当做练习,尤其是要选择比较简单、典型的高 考题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效的训练。 篇四: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现行高中语文课 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五个模块的必修课和五 个系列的选修课构成。学生在前五个学段学完必修课之后, 要在“诗歌与散文” 、 “小说与戏剧” 、 “新闻与传记” 、 “语 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着选读”这五个系列中选修四到 五门课程。这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 教师和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不同课程作 为其中的一个模块。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是由人教社课程研究所、中学 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北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属于“诗歌与散文”系列, 教材全名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我校计划在高二第一学期下半段开设该课程。教学 时间为 7 周共 42 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系 列的规定相吻合,具体而言即是: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 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 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 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 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 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 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 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 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 成果,交流体会。 根据教材编写情况,我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 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知识;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学习课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汉 语知识; 3、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常见体 裁和常用技巧; 4、能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能评价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欣赏古代诗歌,要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 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欣赏古代散文,要学会从形象入手,抓住所记之事、 所写之景,探究作者的深意和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对祖国语文、文化的感情; 2、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3、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赏析 指导 与示例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 2 课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 3 课时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 1 课时 自主 赏析 蜀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1 课时 行路难、拟行路难 1 课时 湘夫人 1 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1 课时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菩萨蛮 1 课时 李凭箜篌引 1 课时 阁夜、虞美人 苏幕遮、浪淘沙 1 课时 推荐 作品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夜中不能寐 白日沦西河点拨 1 课时 积雨辋川庄作 归嵩山作夜归鹿门歌 赠孟浩然、解闷十二首 1 课时 新城道中杨州慢、 长相思 1 课时 国殇、菩萨蛮 1 课时 燕歌行、高祖还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 1 课时 1、无论是诗歌和散文,背景知识都是教学的重点,必 须在教学中给学生点透。语文无非是积累,而这些背景知 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同等重要。同时,背景知识,又 是解读诗文的钥匙。 2、要特别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无论是诗歌还 是散文,都要以积累语言,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为终极目 标。 3、要把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讲清、讲透,务必使学生 在学完一首诗、一篇散文之后,对作品的基本思情感有清 晰的认识。避免过深、过偏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 将多种看法提供给学生,做开放性的解读,避免挂一漏万, 避免限制学生思维。 4、要发挥朗读、背诵的作用。充分利用早读、晚自习 和课堂时间,加强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感知,加强对所学知 识尤其是文章本身的积累。 5、要适当做练习,尤其是要选择比较简单、典型的高 考题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效的训练。 篇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来自:三人行中学语 文论坛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 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 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 解读。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 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 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 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 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 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 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 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 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 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 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 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 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 评。) 参考: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 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 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 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 丽的画图。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 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 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教案中国古 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 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 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 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 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 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 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 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 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 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 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 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 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 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 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 欣赏诗歌。 “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 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 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 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 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 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 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spa原料供应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版权价值评估与质押期限
- 风控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土地使用权抵押购房合同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某知名品牌
- 合同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分录-记账实操
- 2024年度个人向公司提供的借款合同模板
- 2024天然气企业信息安全保护合同
- 2024年度大数据可视化设计合同
- 2024年店面租赁与管理合同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分享-《身体“红绿灯”》
- 2022年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课件
- 小学生防火安全教育课件
-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乡土嵌合: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面向与行动路径
- 2024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省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资国企企业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
- 影片制片人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