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 16 个州市 129 个县市区中,有 15 个州市 110 多个县市区 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 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 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 别是 2005 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 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 年,全省茶园面积 297 万亩, 比 2004 年增加 10 万亩,增长 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 251 万亩, 比 2004 年增加 15 万 亩,增长 6.4%;茶叶总产量 11.2 万吨,比 2004 年增长 17.9%,其中普洱茶产量 5.2 万吨;茶 叶总产值 75 亿元,比 2004 年增加 33 亿元,增长 78.6%,其中普洱茶 39 亿元;茶叶农业 产值 26 亿元,增长 36.8%,其中普洱茶 9 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 93 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 47 个种和 3 个变种中,云南就有 35 个种 和 3 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 26 个种和 2 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 199 个,其 中有性系良种 153 个,无性系良种 49 个,有 5 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 茶、凤庆大叶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14 个省级良种(云抗 43 号、长叶白毫、 云抗 27 号、云抗 37 号、云选九号、738 号、7311 号、7638 号、佛香 1 号、佛香 2 号、佛香 3 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 长叶白毫、雪芽 100、矮丰、清水 3 号、凤庆 3 号、凤庆 9 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 多数分布于 10002100 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 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 以大面积蔓延。云南的绝大部分茶园不用农药。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茶叶进 行抽样检测,我省茶叶农药残量为全国最低,符合欧盟新标准。我省茶叶优良的品质和 极低的农药残留量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近几年来,通过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示范基 地建设项目,有力的带动了各地茶叶产业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云南大叶茶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其经济价值高。在云南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 习惯上称之为云南大叶种,属群体种。云南大叶茶经济价值高,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 的主要成分高于浙江、福建等省的中小叶种 3050%,而且各种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组 成比例协调适口。因此,云南大叶茶是生产普洱茶、红茶、速溶茶、茶多酚及加工茶软 饮料的好原料。 3、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 云南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 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 了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探索出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在品牌方面,普洱茶 是我省古老的传统品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都有名气;滇红茶、云南沱茶 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也属于全国知名品牌;近年来,普洱茶、云南沱茶出现了良好发展 势头。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 1958 年起一直被 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 3 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 次荣膺世界食品“金 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思茅龙生集团生 产的“宫廷普洱”,在第六届普洱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 桂冠。 4、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云南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云南茶苑集团、云南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云南龙 生集团、云南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雏形。云南茶 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国 20 多个省区市纷纷到云南采购茶叶,每年约有 70%以上的茶 叶销往省外。云南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 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口量在逐年增长;云南的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 红茶出口最好年景约占全国的 1/4;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云南大叶 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引 进 CTC 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2005 年云南茶叶出口金额 1739 万元,在烟草、食用菌、蔬菜之后,居云南农产品出口第四位。 5、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掘势头较好 云南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的古老茶区。云南野生古茶树、 古茶树群落和古茶园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调查,目前云南古茶园的面积有 50 万亩以 上,是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大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主要分布 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澜沧江中下游州市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 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云南的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不仅是茶树原产地、 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自从人们 开始利用茶叶的时候就产生了云南茶文化。古茶树资源对于开发古茶树文化,推动云南 茶叶的发展蕴藏着巨大地潜力。“茶马古道”是云南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唐代 以来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汉、藏、白、彝、傣、纳西等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 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专家认为,“茶马古道”的商路网络比“丝绸之路”更为繁密, 是目前欧亚大陆古代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 B据调查云南茶叶市场消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茶叶定价起点低;二是缺乏品牌意识和绿色营销策略;三是茶叶消 费水平总体不高,消费形式单一;四是绿色消费意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进一 步加强。云南茶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上述存在的市场消费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 思想指导下,制定并优化茶叶市场准入标准,不断调整市场消费,推进茶叶市场交易的 规范化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 云南茶叶市场消费调整方向及对策: (一)大力宣传、推广、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优化生产力要素 当前国际市场上具有生态标志的茶叶备受青睐,各大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出口的卫生标准 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内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要求也相应提升,生 态茶、有机茶是人们所追求的品质。云南省具有发展有茶、无公害茶的环境优势,不论 从外部市场环境,还是从自身的内部条件来说,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是实现茶叶产业可 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的。 表 生态茶和有机茶接受状况调查表人 项目合计昆明梁河县勐海宁洱县西畴县 问卷数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无所谓 不太愿意 非常不愿意 表中显示,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占.,说明大部分人是愿意接受生态茶 和有机茶的 (二)增强品牌意识,推行品牌战略 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生产向优质、安全方向发展,从产地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 指导和监管、加工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等方面帮助和督促企业提高产品 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云茶” 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表购买茶叶时的品牌意识调查表人 项目合计昆明梁河县勐海宁洱县西畴县 问卷数 在意 不在意 由表可以看出,调查人群中在意品牌的只相当于不在意品牌的一半,这与我国国人的 品牌意识薄弱有关,但从整理来看,比例占到了,这也说明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与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品牌的关注度将越来越强. (三)经营差异化战略,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区别 其他企业的差异化产品服务,相应地这样对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有帮助。 (四)建立相关的支持性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茶叶产业竞争优势 企业、茶农、行业协会、科研单位、政府等构成的茶叶产业集群内部形成的协同效益和 强化机制可以极大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C.文山州茶叶产业 一、概述 茶叶是文山州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清道光十八年, 广南县底圩、麻栗坡县的勐洞等地就有种植。从“七五”开始,文山州就把发展茶 叶生产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项目,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茶 叶的技术和经验。茶区主要分部在广南、富宁、马关、麻栗坡、西畴、丘北、文山 7 个县 36 个乡(镇)194 个村民委,涉茶农户 66033 户,涉茶人口 20 万人,是滇东 南大叶茶的原生地之一。 二、发展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文山州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为依托,以效益 为中心,实现茶叶产业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 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步伐,把茶叶产业做成支撑文山州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茶树种植面积达到 45 万亩,改造低产茶园 15 万亩,茶叶产量达到 1.3 万 万吨。实施一村一品结构调整茶叶示范村 14 个 1.2 万亩。 三、成效 近年来,随着文山州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气候资源的优化重组,优势生物资 源得到广泛开发利用,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到“十一五”末,文山 州茶叶种植面积达 37.5 万亩,比“十五”末的 17.9 万亩增加 19.6 万亩,增 109.5%。 投产面积 24.7 万亩。茶叶总产量 712.6 万公斤,比“十五”期末的 453.1 万公斤增加 259.5 公斤,增 57.35%,茶叶总产值 17141.9 万。 “十一五”期间全州共发展标准茶叶化种植 14.3 万亩,无性系茶园 6.4 万亩,无 公害茶园 7.9 万亩,有机茶园 1 万亩,进行低产茶园改造 10.4 万亩;成立了广南县姑 娘茶(会员数 600 人)、坝美兴茶园(会员数 450 人)、西畴县青龙山茶叶(会员数 132 人)、三个专业合作社和栗坡县猛铜铜塔村(会员数 123 人)天堡分水岭村(会员 数 131 人)杨万长田村(会员数 115 人)三个茶叶协会;种植 35 亩以上的大户达 1507 户;主要载配品种有:福云 6 号、云抗 10 号、福安太白、福鼎大毫、云南大叶种、优 质苦丁茶、雪芽 100 号等。 文州茶叶初具备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有广南(其云南文山州广南九龙山茶厂是云南知 名茶城)、富宁、麻栗坡、马关 4 个县。龙头企业规模大的广南的凯鑫公司先后建成 4 个茶叶生产基地,建成高产茶园 4500 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民 2000 多户,发展种植茶 叶近万亩。去年,该公司生产、销售茶叶 3200 吨,实现销售收入 4000 万元。底圩乡在 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去年末,全乡种植茶叶 5300 亩。其中,规范化茶园 2100 亩,产茶 180 万公斤,产值 4000 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茶 乡。该乡的鱼塘村,全村 54 户人家,家家种茶树,全村种植茶树 2500 余亩,人均近 10 亩,去年全村茶叶产量达 96 吨,实现销售收入 150 余万元,人均近收入达 2800 多元。 全州现有主要茶叶加工企业 12 个,茶叶初制所(厂)1277 个。茶叶产品从传统的 晒青毛茶、烘青毛茶,红毛茶三大原料茶发展到以“源升”、“正道”、“伊兰香”、 “坝美”“万道香”、“瑶君山”、“高朋”、“老山茶”、“高原谢氏”、“玉鼓” 等品牌系列的红茶、绿茶、普洱茶、工艺茶、花茶、竹筒茶等多茶类,多品种的茶叶产 品。茶类涉及红、绿、黄、白、青五大类,茶叶品种规格达 40 多个。产品畅销全国, 部分已进入国际市场。2007 年出口创汇 118 万美元。 全州共有凯鑫、石山、九龙山、丰汇和万道香五家茶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 业 2 家,州级龙头企业 3 家);各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的运作机制,建 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基地建设走“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 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按照连片种植,分户管理的种植管理方法,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收 购鲜叶,统一加工销售,统一纳税金的农场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2006 年九龙山茶厂生产的金芽获 2006 年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普洱茶金奖。 同年,金豪园(熟茶)获青岛崂山茶文化节银奖。广南县丰汇生态茶业开发公司通过 ls09001-2000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C”标志), 同年 11 月通过“QS”认证专家审查现场审查。2006 年-2007 年明宏茶厂分别取得“无 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国工业产品产地许可证”(QS) 证书,并取得“瑶君山”绿茶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瑶君山”普洱茶无公害农 产品证书。2008 年麻栗坡县平河国信茶叶有限公司“高朋”茶商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安 全 QS 认证,2009 年通过有机茶认证企业。2008 年广南凯鑫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获云南省 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认定;2009 年“源升”牌产品获得“云南著名商标”称号。 “十一五”期间,由茶而兴的第三产业也在起步。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 们对茶倍感兴趣。”上班族“离不开茶,交往离不开茶,乡村待客离不开茶。如今,可 以说无处不茶。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县城共有茶庄、茶店、茶室等 200 多户,从业人员 超过 1000 人,交通便利的乡(镇)也开设了茶室。如西畴县的兴街镇、马关县的都竜 乡等。 四、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打造茶叶品牌 积极与省、州茶叶管理部门接轨,争取有关茶叶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护持投入,夯实 产业基础,做强做大文山州茶叶产业。并对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 机茶”产地、产品认证进行专项补助;同时,对文山茶叶品牌的打造以及生产加工的科 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打牢基础。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切实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必须加强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结合新技术的应有和科技成果转化,认真抓好茶园管理工作,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培养 一批高科技示范农户,以带动提高茶农的整体素质,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 能遵循市场规律,承担市场风险。 (三)加强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叶主产区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切实解决 交通晴通雨阻和通信盲区问题。 (四)统一认识,抢抓机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收,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随时掌握国内外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动态和信息,以保证 茶叶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D.云南文山州广南九龙山茶厂 九龙山茶厂历史悠久,位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州广南县者兔乡和底圩乡的茶区,因厂坐 落于海拔 1900 多米被古人称为“万山鼻祖,河之源”的九龙山下而得名,是广南茶业 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注册商标“坝美”牌、 “金毫银芽”牌和“九龙山妙香”牌。 这里生长着九龙山独有的野生大叶白毫乔木古茶树林和人工栽培的八万余亩大叶白毫、 云南大叶种优质生态茶园。主要生产普洱茶,绿茶和壮家特色传统竹筒香茶,年产各种 茶叶 3000 多吨。 “坝美”牌产品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认证,全 部达标。金毫圆茶于 2005 年第四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普洱茶茶王评比中,唯一被评为 “生饼茶茶王”称号。2006 中国(广州)国际茶博会中又荣获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金 奖” 。 九龙山茶厂采用九龙山大叶白毫、大叶种生态茶园茶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有: 普洱茶系列:金毫圆茶(茶王) 、银毫贡茶、银芽贡茶、马帮贡茶、乔木古树饼茶、野 生茶、竹筒香茶、大小金瓜贡茶、沱茶、砖茶、礼品盒茶等(生、熟、散)普洱茶。 绿茶系列: 明前毛峰、 大白毫春尖、 银针、银丝、九龙珍珠碧螺春、青山绿水等 E、云南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区大通道广南经济区概况 (一)区位特点 广南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 县、丘北县毗邻,北与广西西林县接壤、与贵州省兴义市相望,是云南通往“两广”的重要通 道。境内交通运输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东有富宁剥隘港口,西有普者黑机场,县城 所在地距全州水、陆、空大交通中心点距离都在 200 公里以内。到目前止,全县公路密度 为 45.9 公里/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为 3752.529 公里,其中国道 131 公里,省道 222.289 公里,县道 498.253 公里,专用道 107.8 公里,乡道 878.104 公里,村道 1915.146 公里, 广南连县通省、入乡到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尤其是以衡昆高速公路、普者黑机场、富 宁港建设以及南昆铁路复线、景洪到百色铁路(规划中)等项目为标志的大通道建设,将 大大拉近广南与沿海沿边和周边区域的距离,使广南成为云南通边达海的重要连接点,为 广南的大开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法协会书法比赛策划方案
- 中国水泥混凝土修补砂浆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我爱我家房产租赁合同范本
- 《神经鞘瘤CT、MRI表现》课件
- 《胸部影像学检查》课件
- 保时捷企业管理制度
- 学生停课惩戒协议书
- 股权顶账协议书范本
- 门诊收费印章管理制度
- 退休人员日常管理制度
- 2024年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含答案)
- (2024版)机动车查验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铁路机务知识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024年智能工厂的新范式
- 2024智能AI中台白皮书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重点事项解读(米)
- 幼儿游戏与社会性的发展
- (医学课件)特应性皮炎
- 2024年安徽合肥文旅博览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