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挖潜及高含水期如何进行“控水稳油”-2_第1页
剩余油挖潜及高含水期如何进行“控水稳油”-2_第2页
剩余油挖潜及高含水期如何进行“控水稳油”-2_第3页
剩余油挖潜及高含水期如何进行“控水稳油”-2_第4页
剩余油挖潜及高含水期如何进行“控水稳油”-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剩余油挖潜及高含水期如何 “ 控水稳油 ” 加强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港西开发区构造井位图 六 区 四 区 二 区 三 区 五 区 一 区 大港油田已投入开发的 26个开发区中,复杂断块油藏共有 12个,是大港油区主力开发油藏,石油地质储量占总开发储量的 年产油量占大港油田总产量的 经过 40年的开发,目前综合含水 采出程度 影响水驱采收率高低及开发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有三大方面:一是油藏复杂地质体认识的符合程度;二是储层内流体分布特点,主要是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三是如何有效开发剩余油。因此,不断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举措是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大港油田经过五年的努力,完成了已开发油田 6亿吨地质储量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见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并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有效实用的技术方法 。 (据 引自戴启德等 ,1996) 储层非均质分类(根据 储层地质建模 的需要,按照 与孔隙平均值有关的体积分布 ,将储层非均质性划分为 4种类型。 ( 1)微观非均质性,即孔隙和砂粒规模。 ( 2)宏观非均质性,即岩心规模。 ( 3)大型非均质性,即模拟模型中的大型网块。 ( 4)巨型非均质性,即整个岩层或区域规模。 应用技术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精细地质研究技术及成果 (二)剩余油分布、潜力研究及成果 (三)配套挖潜措施技术及效果 (1)相控等时对比,划分时间地层单元 河道渐变型 河道溢岸型 孤立河道型 叠加型砂体 根据河流相沉积特征 ,以及不同相带在平面和剖面上的配置关系 ,总结出了四种相控对比模式 1、地层层次划分和调整技术 (2)井震结合修正地质分层 钻井分层数据与地震特征不吻合,以明 和明 油组为主。 过井断层地震同相轴错断清晰,部分井上无断点。 井上无断点 分层下移 (3)综合各种资料调整地质分层 通过示踪剂分析发现,浅 9号砂体( 03年 12月 30日注示踪剂,浅 8号砂体 4年 3月 11日见示踪剂,说明浅 9号砂体与浅 8号砂体是连通的,即单层划分不合理,通过进一步对比,调整浅 9 浅 8效井 8 9入井 9 浅 8效井 见效层 9入井 注示踪迹层 9 8 9 9 河道发育单一或数量较少,河道宽度 200岸砂体可在泛滥平原中发育,也可位于河道边缘 般不超过一个井距。 ( 1)窄条带状河道砂体相变特征 2. 储层层次分析及构型研究技术 油藏描述要求重点解剖砂体内部结构。研究方法是依据密井网资料所反映的各种沉积特征和界面,预测性描述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 多个砂岩透镜体的孤立式组合。单个砂体通常小而连续性不好。砂体连接部分是由薄层席状低渗透砂岩组成的,在井距小的地方可以进行详细对比,砂体连续性经常具有方向性。 迷宫状结构模型(据 990)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 6油层组 迷宫状储层结构模型 (据杜春彦、郑荣才 ,1999) 迷宫状的储层砂体结构模型 河道发育规模相对较大,一般达 2个井距以上。宽条带状砂体有两种成因类型,一是河道本身为单一河道,但河道规模较大;二是多条单一河道侧向叠加,形成宽度相对较大的河道砂体。 ( 2)宽条带状砂体 由非常宽广的砂体组合,为同一沉积环境或沉积体系形成的层状砂体。也可以由单边式或多边式砂体的叠臵而成,砂体的连续性好,单层厚度是渐变的,砂体水平渗透率在侧向上没有大的变化,砂体的垂直渗透率可出现明显的渐变。 千层饼状结构模型(据 990) 千层饼状砂体结构模型 交织状砂体宽度从 20000织河道砂体的形成与河道改道有关。 ( 3)交织条带状砂体 特点:由一系列砂体或多层式砂体叠臵而成,单元之间无大的间隙,储层内偶夹低渗透或非渗透砂体,某些重叠砂体之间也存在非渗透隔层,砂层之间会出现物性的变化,某些砂体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砂体的连续性较好,单层砂体的厚度较大、较稳定。 拼块状结构模型(据 990) 拼块状砂体结构模型 由于河流的侧向迁移,导致砂体横向分布较广。 连片砂体一般厚度大,延伸范围广,砂体宽度可达 2000 ( 4)连片砂体的相变特征 点坝 (边滩 )砂岩微电极曲线有多次回返,表明砂岩中存在多个泥质夹层;在砂岩底部,部分井可以观察到刺刀状的电性响应特征,反映了一期河道开始。综合预测泥质夹层倾向及曲流河道走向。 砂体内部解剖 同一砂体内,井间存在渗流屏障 夹层识别标准 层内夹层类型及分布 评价参数 泥质夹层 钙质夹层 权 值深电阻率( 450 360 10 35 30 % ) R T 8 00 - 18 02 2 R T C H =R T 8 02 - 18 12 . 7 10 . 7 R T C H R T 一区一断块 驱油效率计算 首先计算出原始含油饱和度 利用港东开发区油基泥浆取心井(港 205)的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式进行计算。 中: 原始含油饱和度( %) %) K 岩心空气渗透率( 10) 岩心样品序号 4、利用密闭取心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 油饱和度 应用线性统计回归方法将所获得的油水饱和度校正到地下实际状况。 由于在钻井、取心、取样、样品保管,直至分析化验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使得所获得的油水饱和度资料与地下真实的饱和度有明显的偏差。因此,需要对所测得的饱和度值进行校正 a+b 驱油效率 =(原始含油饱和度 ,最低值 均 中明二 四 过长期水驱开发,由于注水冲刷和边底水的推进,油层水洗程度高,水淹严重。 与 20年前钻东检 3井相比,断块综合含水由 84%增加到92%,驱油效率由 710 13 16 19 22 25 28 31 34 37 40 43 46 49 52 55 58 61 64 67 70 73 76 79 82 85 88 91 94 97驱油效率 样品序号 9 10 9 东检 5井驱油效率图 3层 66m。其中,油层 13%。大部分为油水同层或水淹层 东 检 5 01020304050607080901003 . 0 9 3 . 2 9 4 . 1 8 5 . 0 8 5 . 2 8 6 . 1 7 7 . 0 7 7 . 2 7 8 . 1 6 9 . 0 5 9 . 2 5 1 0 . 1 5 1 1 . 0 4 1 1 . 2 4日期(月 . 日)日产油0102030405060708090100含水率4积微相图 断层 构造油藏 透镜状油藏 储油层岩性突变油藏 断层遮挡岩性油藏 凝灰岩 岩性 构造油藏 羊二庄油藏类型划分 5、含油砂体注采井网适应性研究 8, 20%4, 10%23, 56%1, 2%5, 12%未动用完善较完善不完善天然驱动断层 构造油气藏 12, 63%2, 11%4, 21%1, 5%未动用完善较完善不完善岩性 构造油气藏 16, 64%8, 32%1, 4%, 0%未动用完善较完善不完善储油层岩性突变油气藏 86, 61%47, 34%5, 4%2, 1%未动用完善较完善不完善断层遮挡岩性油气藏 5、含油砂体注采井网适应性研究 含水 井况 物性 其它油砂体个数(个)地 质 储 量 ( 1 0 4 t )对 策 透镜状油砂体可实施补孔挖潜 高含水油砂体完善注采井网后实施三次采油 由于井况原因的可实施更新或侧钻 由于物性原因的油、水井同时做工作 5个次生底水油藏可依靠复杂结构井技术增加可采储量 注采井网不完善原因分析表 评价内容 透镜状 高含水 井况 物性 其它 油砂体个数 23 28 11 12 39 地质储量 370 49. 30. 101 5、含油砂体注采井网适应性研究 汇报内容 一、前言 二、应用技术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三、结束语 (一)精细地质研究技术及成果 (二)剩余油分布、潜力研究及成果 (三)配套挖潜措施技术及实施效果 (三)配套挖潜措施技术及实施效果 通过剩余油研究,提出了各种油藏潜力 断层与微构造 注采井网不完善 平面低渗透相带 井网控制程度低 水淹层内剩余油 油藏潜力分布 配套挖潜措施技术 5003 井港 5048,初期日产油 水 7%。 油田开发经验表明,钻加密调整井仍是增加储量动用程度、开采剩余油、保持稳产、改善水驱效果最为有效的方法。 1、在剩余油富集区钻新井 西新4 - 7 13 19 25 13日期日产油(t)020406080100关井含水率(%)该井已累计生产原油 9446吨。 2、钻更新井挖掘套变报废井控制的剩余油潜力 跨断层侧钻井示意图 侧钻井、侧钻水平井 侧钻井主要利用停产井眼 挖掘边底水油藏构造高部位剩余油 ;挖掘人工水驱油藏注水波及不到的死油区;或跨断层定向钻侧钻井,挖掘构造高点的剩余油。 或钻侧钻井挖掘套变报废井控制的剩余油潜力 数模 4小层( 数模 2小层( 钻水平井挖掘厚油层顶部及边部未动用油层剩余油 羊 62号砂层平面图 东 3 4施转注 6口,受益 10口井 累计增油 3、改变非主力层驱动方式,提高其动用程度 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水利用率。转注 4口,注采关系完善后注采井数比 1:增受益井 7口,增加受益方向的 3口井,断块注采对应率 上升了 30%。 转注井 二区一断块注采井位图 4、完善注采关系、改善水驱效果 转注 增 加 可 采 储 量 : 转注 24口井 ,并采取点弱面强的注水方式,减少了暴性水淹,使断块开发形势变好,日产油由调前的 46627t,含水由 降到 已累计增产原油 枣南孔一段构造图 01 0 . 02 0 . 03 0 . 04 0 . 05 0 . 06 0 . 07 0 . 08 0 . 09 0 . 04、完善注采井网,采取点弱面强的注采方式 高渗层 低渗层 高渗层 低渗层 A B A:升压阶段 B:降压阶段 通过大幅度上调注水量和下调注水量实现地层的升压和降压过程,促使低渗透含油孔隙中的原油排入高渗透孔道内,因而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和减少层间矛盾。油层间含油饱和度及渗透性差异越大,增油效果越好。 5、不稳定注水,改变地下渗流场,扩大波及体积 港东一区一断块不稳定注水井井位分布图 一、三列强注、二、四列弱注, 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实施脉冲注水,开发状况明显好转。 强注井 弱注井 港东一区一断块脉冲注水效果图051015202530351998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 1999日期日产油9091929394959697含水日产油含水5、不稳定注水,改变地下渗流场,扩大波及体积 降到 港 8累计增油: 5521t 6、污水聚合物现场试注取得成功 图1 港8 - 2 5 - 2 井注入曲线0 . 02 . 04 . 06 . 08 . 01 0 . 01 2 . 01 4 . m3/ 港8 - 2 3 - 1 d/t)020406080100含水(%)日产油含水比图3 港 246井生 t/d)020406080100含水(%)日产油含水比图4 港9 - 2 4 - 2 t/d)020406080100含水(%)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港东 整体实施效果 年产油量稳中有升 水驱效果向好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开发区最终采收率。 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港东开发区自然递减与时间变化曲线 稳产基础得到加强 自然递减 得到控制 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水驱控制程度逐渐增加 港西开发区开发效果整体改善 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年产油量港西开发区年产油量直方图 年产油量稳中有升 港西 稳产基础得到加强 水驱控制程度由 加到 自然递减由 降到 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自然递减年度 油井数 水驱控制程度1998 346 4 3 . 71999 354 4 5 . 72000 354 512001 3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