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1页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2页
60-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指导性项目 Jx5c12 作者单位:434000 湖北荆州 长江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通信作者: 陈兰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邮箱: 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陈燕 陈兰 樊孝春 来念 刘文娟 朱晓华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荆州 43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 108 例入院的脑 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脑卒中患者心理干预组(54 例)和联合家庭心理治疗干预组(54 例) ,观察 八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并对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心理干预组及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均能显著提高 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联合干预效果更明显。经过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仍然 比正常人低。结论 联合家庭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 家庭心理干预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涵盖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 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1】 ,能综合地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目前卒中年发病率为 120180/10万 ,病死率为60120/10万 ,病后存活的 600万患者中 ,残障率高达75.0% 【2】 , 脑卒 中的高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成为患者及家庭成员强大的心理刺激源,这无疑会影响患者及家庭 成员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探讨联合家 庭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 (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3】 ;(2)年龄50岁至70岁,性别不限;(3) CT确诊病变位于基底节区域,经过1周的治疗,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 均能够完成相关量表的测评;(4)直系亲属知情同意,自愿并能坚持参加者;(5)无精神疾病病 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6)无严重的心、肝肾和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100)量表能够获得6个领域、24个方面以及1个评价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评分, 其简表(WHOQOL-BREF)共有26个条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和反映总的健 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两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分的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4-5 】 。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神经内科的专科心理咨询师统一调查。一般资料、量表及各种问卷均由专科心理咨询师询问 并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第一次生命质量的评定均在入院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答卷当场收回。所有 入组108名的脑卒中患者在第一次生命质量测评后共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脑卒中心理干预组(称A 组,54例),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54例,以下简称联合干预组,B组)。A组进行常规心理干预, 干预的内容包括: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宣教、安全管理、用药管理、情绪管理等。B组每周进行两次 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干预的内容增加有应对压力方法、护理技巧、沟通方法、放松治疗等,观察 八周后在评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参与家庭心理干预的人员均包括患者伴侣或子女 及一名心理治疗师。所有患者入组后神经科的相关治疗均一致。 1.2.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并进行x 检验,t检验。2 2 结果 2.1 受试者人口学特征 其人口学资料采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所有受试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内 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MMSE简易智能量表测定、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测定、 HAMD抑郁量表测定。由表1可见,脑卒中心理干预组(A组)和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B组)人口学 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受试者口学特征比较( s)x 项目 A 组(54 例) B组(54例) P值 性别(男/女) 26/28 24/30 0.847 年龄 62.356.24 63.427.81 0.44 受教育程度 9.122.16 8.962.45 0.72 有无伴侣(有/无) 48/6 45/9 0.58 MMSE评分 28.451.31 28.161.45 0.28 HAMA评分 13.121.56 13.231.67 0.72 HAMD评分 7.452.33 7.192.47 0.58 2.2 受试者生存质量状况比较 脑卒中心理干预组(A组)和联合家庭心理干预组(B组)患者 的干预前生存质量和常模 【5】 相比,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均低于正常人,干预前A组和B 组各个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A组和B组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B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评分,但评分均低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各领域和常模比较( s)x 干预前 干预后项目 A组 B组 A组 B组 常模 生理领域 9.891.22 9.581.26 11.581.66 12.911.55 15.102.30 心理领域 9.331.02 9.561.16 10.761.37 12.231.30 13.891.89 社会关系领域 9.561.36 10.221.24 11.501.51* 12.191.33 13.932.06 环境领域 9.321.46 9.281.40 10.871.39 11.631.44 12.14 2.08 P0.01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患者及家庭均是一个负性刺激,家庭是环境中基本的生活网络,家庭作为环 境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来缓冲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6】 。Hare等 【7】 对照顾者 需求的质性研究中发现,脑卒中病人生病后对照顾者的依赖性特别强。要改变患者的行为和思维, 就应该以家庭群体为对象,把重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上,减少或预防患者与家庭照料 者的不良心理互动,实现健全的家庭功能,家庭心理干预可营造具有家庭氛围的环境,,为患者提 供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将护士、患者、照料者融合为一体,能够随时与患者沟通,减轻家庭 照料者的负担。同时护士可通过家庭照料者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需求,不断提高患者的生 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心理干预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塑造脑卒中照料者 对患者疾病积极的认知,在家庭范围内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对患者心理形成正反馈,缓解患者的 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 。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中的一些条目如睡眠与休息、疼痛与不 适、自尊、精神支柱、积极感受等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心理领域得到改善会促进生 理领域相关功能的恢复,反之则亦然。社会关系领域中通过联合家庭心理干预,患者所需社会支 持的满足程度明显改善,这与来自家庭的关心与支持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联合 家庭心理干预后,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亦得到极大地改善, 这与Oupra 等 【 9】 研究发现对脑卒中病人和其照顾者同时进行护理指导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显著 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因此,家人的关心、支持和督促不仅有利于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且使整个家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他们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作 用 【10】 。 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联合家庭心理干预后,生存质量的各个领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 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心理因素的早期干预,全面提高脑卒中患 者的生活质量 【11】 ,但是各个领域的得分仍低于正常人,其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工作逐步 由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由疾病护理扩大到心身护理,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说明在 改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还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去拓展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Aaronson N K, Meyerowitz BE, Bard M, et al.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in oncology: past achievement and future priorities. Cancer, 1991; 67 (3):8392843. 2, 余宗颐. 神经内科学M .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 :235. 3,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1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 (6):378 - 379 4, 方积乾,郝元涛,李彩霞.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 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1999,13(4):203-205. 5,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0. 119-120. 6, 武秋娣、王爱红等 卒中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 26(7): 22 -24. 7,Hare R, Rogers H, Lester H, et al. What do stroke patient s and their cares want from com munity ser vices J. Family Practice, 2006,23: 131 -136. 8,卢勤,陈晓云.系统家庭心理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2: 14-15. 9,Oupra R, Griffiths R, Pry or J, et al . Effectiveness of supportive educative learning program me on the level of strain experienced by caregivers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ailand J. Health 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