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_第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_第2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_第3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_第4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书 一、 设计资料 1、楼面做法: ( 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 2/见表一) (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 2/65.0 (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 3/25 ( 4)、 202/25.0 2、材料: ( 1)、混凝土: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 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 。 二、 平 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 1、柱网布置为正方形( 350350混凝土柱)。 2、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跨度 梁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三、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 100/40=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 0板厚 0 2 次梁 次 梁 截 面 高 度 应 满 足 121(L)181=6300/12 6300/18=525 350,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比较大,取 00面宽度取为 b=200 主梁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51(L)101=6300/15 6300/10=420 630 50面宽度 b=300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 2、板的计算简图: 3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 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0=2100900跨: 01201002100210 . 3、荷载计算: 取 1m 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 1 = 2/65.0 板自重 板厚 1 = 2/2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 1 = 2/25.0 小计 恒载: 2 活载: 2 设计值总值: g+q=kk =2,近似取为 12.6 2 计算简图4、内力计算: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 跨中, 1/11;离端第二支座, 1;中跨中, 1/16;中间支座, 1/14。 故 g+q) 1=1=m ( g+q) 4=4=m g+q) 6=6=m 4 这是对端区格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期中 别为 =m; m 5、配筋计算: 环境类别一级, 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c=15厚8000宽 b=1000凝土 , 1=1.0,筋, 60N/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 01/ s 211 线 、 计算配筋( 10际配筋( 6/8180 218 6/8180 218 6180 157 6180 157 轴线 计算配筋( 105 实 际 配 筋( 6150 189 6150 189 6150 189 6150 189 计算结果表明 ,支座截面的 均小于 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0/89/( 1000 80) =此值大于 =60=同时大于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四、 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次梁主梁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撑长度为 240梁截面为 300 620。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0=6300000跨: 61502/2402/3001206300210 n 8 16 0 3 00 2 0l =6150 当跨差不超过 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6 次梁肋自重: 25 次梁粉刷重 2 恒载: g 活载: q 设计值总值: = 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 值: 值: 弯矩设计值: g+q) 1=1=m ( g+q) 4=4=m g+q) 6=6=m 剪力设计值: 7 =g+q) g+q) =g+q) 、正截面强度计算: 1)、次梁跨中按 T 形截面计算 , 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 1 且cf 0考虑。支座截面按cc 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fb l/3=6300/3=2100 1001900200 ,故取f 2100 。除支座 B 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一级, 梁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c=25排纵向钢筋 0065排纵向钢筋 0040 凝土, 1=1c , 向钢筋采用 60N/筋采用 00N/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 m) ( 201 或 )/( 201 = = = =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 均小于 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 200 500) =此值大于% 0/yt 同时大于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3)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的复核、腹 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验算截面尺寸: 3 6 0804 4 00 fw 因 60/ bh w ,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44 4 02 0 m a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 02 0 0 t 须通过计算配置箍筋。3001 采用双肢箍筋 6200,实有 s 211 10或 10 配钢筋 ( 2 16+1 16(弯) 03 2 18+1 16(弯) 14+1 12(弯) 14+1 14(弯) 61 9 mm/2 s v l ,可以。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距减少 20%。现调整箍筋间距, s=200=160后取箍筋间距 s=160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 验算配筋下限值: 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值为:%实际配筋率% 6 02 0 0/( ,满足有求。 五、 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 次梁柱 柱板主梁柱截面 400 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 a=370。 则主梁计算跨度: 中跨: 3000 10 边跨 : 9 8 01 2 02 0 06 3 0 0 ,因 852/取 2 92/4 0 05 9 8 00 2 2 ,近似取 3300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含粉刷): 恒载: G 取 G=74活载: Q 20 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1)、弯矩设计值 0201 其中, 2 1 由书中表查取, 于 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 74 120 m 74 120 m 74 120 m 2) 、剪力设计值 3 11 其中, 43 74+120=120=74+120=)、弯矩、剪力包络图: 弯矩包络图: 第 1、 3 跨有可变荷载,第 2 跨没有可变荷载 由附表知,支座 的弯矩值为: C=74 120 m 在第 1 跨内以支座弯矩 , m 的连线为基线,作 G=74Q=120简支梁弯矩图,得第 1 个集中荷载和第 2 个集中荷载作用处弯矩值分别为: 2074(313)(31 0(与前面计算的 m 接近) 2074(3132)(31 0在第 2 跨内以支座弯矩 m, m 的连线为基线,作 G=74Q=0 的简支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 第 1、 2 跨有可变荷载,第 3 跨没有可变荷载 第 1 跨内:在第 1跨内以支座弯矩 , m 的连线为基线,作 G=74Q=120简支梁弯矩图,得第 1个集中荷载 12 和第 2 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 2074(31 2074(31 在第 2 跨内: 74 120 m 。以支座弯矩 m, m 的连线为基线,作 G=74=120 )(32)(31 0 )2074(31 =m )(31)(31 0 )2074(31 =m 第 2 跨有可变荷载,第 1、 3跨没有可变荷载 C=74 120 m 第 2 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为: 2074(31)(31 0 (与前面计算的 第 1、 3 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 弯矩包络图如图所示。 13 第 1 跨 第 1个集中荷载后为 第 2 个集中荷载后为 第 1个集中荷载后为 4+120 =第 2个集中荷载后为 4+120= 第 2 跨 第 1 个集中荷载后为 当可变荷载仅作用在第 2 跨时 74+120=194第 1个集中荷载后为 194。 剪力包络图如图所示。 14 1 5 8 . 1 63 5 . 8 42 2 9 . 8 42 5 1 . 0 85 7 . 0 81 3 6 . 9 22 2 0 . 6 41 4 6 . 6 401 9 4 . 04、 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 5/80/0 hb f,翼缘计算宽度按 和 中较小值确定,取 B 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mk n B 22/ 12/0m a x, 。纵向受力钢筋除 B 支座截面为 2排外,其余均为 1排。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 T 型截面。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截面 1 B 2 弯矩设计值 ( m) ( 201 或 )/( 201 15 主梁纵向钢筋的晚期和切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2)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验算截面尺寸: 7 0805 5 00 ,因 0/4 7 0/ 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m a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双肢箍筋 8200, 00 8m a x,、 0m a x,、 1m a x,,知支座截面处无需配置弯起钢筋。 验算最小配筋率: % 03 0 0 0 满足要求。 =)211( ( 0 配钢筋 ( 2 20+3 22(弯) 768 3 22+3 22(弯) 281 2 20+1 22(弯) 22 60 16 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8 41 2 , 205006201 ,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