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XX 年 9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县政协抽调部分政协委员, 由提案法制委员会牵头,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在主席、副 主席的指导下,深入乡、村、组、农户及县直相关部门, 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现场交流等方 式,对全县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 情况如下: 一、基本估价 自国家扶贫政策在我县实施以来,我县以解决贫困人 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扶贫开发重点 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 整体推进”的原则,扶贫政策在全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扶贫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效。 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指标的增长。随着国家一 系列扶贫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的全面 推进,截止 XX 年底,全县 GDP 达到 3.676 亿元,比 XX 年 的 1.879 亿元增长 95.64%;实现财政总收入 2687 万元,比 XX 年的 1411 万元增长 90.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183 元, 比 XX 年的 1468 元增长 48.71%;粮食总产量达 2345.4 万公 斤,比 XX 年的 2233.5 万公斤增长 5.01%。贫困人口的住房、 衣着、食物结构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 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XX 年以来, 全县累计新修便民桥涵 118 座,全县公路总里程达 576 公 里并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能公路;累计新建人畜 饮水工程 102 处,解决了 66 个行政村中的 2.85 万人的饮 水困难问题;新修灌溉管渠道 40 公里,新修和改造基本农 田 2150 亩;实施“三建三改三化”1100 户,累计建沼气池 1880 多口;仅 XX 年实行贫困户迁移扶贫安置就达 381 户 1596 人,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截止 XX 年底,全县 863 名五保户全部按国家政策标准享受供养补 助金,其中两所区域性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 220 人,农 户分散供养 643 人;全县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 3092 户 6616 人,月发放农村低保补助金 29.5 万元,基本 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户、 五保户实行医疗救助。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使特困、 五保人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 生产、生活。 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全县已建成 生猪产业示范点 479 个,生猪饲养量达 18 万头,农民人均 饲养量达 3.7 头,生猪养殖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农业总产 值和增加值比重分别达 27%、25%。生猪产业带动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加 650 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 30%;同 时,引导农民发展魔芋、绞股兰、中药材等特色经济,种 植面积达 5.1 万亩,80%农户从产业中受益。 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县农村 中小学校舍全部得到改造与改建,学校文化、体育、实验 等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全县改造和维修危房面积 19098 平 方米,投入改造资金 1160 万元,新建校舍面积 17000 平方 米;XX 年,全县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 9992 人 次 44 万元,免除义务教育杂费 14810 人次 158 万元,补助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3520 人次 63 万元。卫生 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全面启动,XX 年,全县参合人数达 45143 人,参合 率达 91.43%;计划免疫率达 95%,产妇住院分娩率达 86.82%。 二、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虽然感到全县扶贫工作虽然卓 有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安居工程存在部分乡镇摸排不细的问题。在摸底 过程中,部分乡镇主要摸排了五保户、低保户及滑坡地段 的危房,疏忽了摸排一般贫困户中的危房,致使部分贫困 户无法享受到安居工程优惠政策。 二是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不全面,学校操 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有部分中小学生应享受而未能享 受。 三是“雨露计划”的落实普遍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 “两难”问题。 四是扶贫重点村建设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或规划执行 不严的问题,建设内容单一,建设标准不高,村容村貌变 化不大,整体效果不太明显。 五是农村低保政策落实存在部分乡镇按户平均分配的 “户保一人”和不讲政策讲人情的“人情入保”问题。 六是信贷扶贫资金落实过程中,金融部门受以前扶持 产业回收资金困难的影响而抬高贷款门槛,致使扶贫项目 难以得到信贷扶贫资金的及时有效支持,使得产业发展步 履艰难。 七是扶贫产业支撑、增收路子不多,少数搬迁群众失 去土地而又无致富项目,由高山“富裕户”变为低山“贫 困户”,出现“因搬返贫”现象。 八是就业培训未真正落实、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大 多数在家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对 拓宽增收门路、创办实业信心不足,滞留于传统农业,收 入难以提高;外出谋生者大都身无技艺,只能从事简单体 力劳动,停留于非农“打工仔”行列。 三、对扶贫工作的建议 综合本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地理位置偏僻、 经济基础差、财力底子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能不足以及 全县贫困人口还有 1.8 万人的实际,我们建议在今后一段 时间的扶贫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继续坚持“政府统筹、 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兴致富项 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合扶贫资源、 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为抓手,着力实施“1234”工程。 (一)突出一个中心。以实施扶贫战略为中心,将扶贫 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科学制 定和实施扶贫规划,实行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对象到户, 资金安排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帮扶措施到村、领导联系 到户,通过努力,实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巩固 一个村、提高一个村、致富一个村”的目标。认真搞好易 地扶贫、生态移民和安居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 愿、自筹自建、适当扶持”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确定亟待易地搬迁的对象,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迁居 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生存状况。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狠抓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化 扶贫。按照“产业扶贫、整体推进、成片开发、综合治理” 的基本思路,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 户参与”的框架和“科技扶贫、资金支持、业主实施、合 同约束”等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产业基地环节和加工销售 环节的两个市场主体。集中相当份额的财政扶贫资金,重 点扶持生猪、中药材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加速农业产 业化进程,为农户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狠抓提 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扶智式扶贫。着手实施智力、科技扶贫, 真正做到“扶贫又扶智”,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 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走“培训技能外 出就业增收脱困”和“培训技术就地创业增收脱贫” 两条路子,教给农民新形势下的谋生本领和发展经济的实 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 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 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 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 作用;同时,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技术优 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 含量。 (三)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发挥扶 贫资金“引子”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 充分发挥乡镇实施扶贫政策、用好扶贫政策的积极作用, 给乡镇一定的灵活权、实施权;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制 度,全面落实农民义务工投入,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 开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完善项目组织机制。按 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 结合、县级支持与镇乡投入相结合、农民自主与各方帮扶 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 需求,集中较大份额的扶贫资金,采取“龙头连大户、大 户带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 头企业、扶持大户发展、帮带贫困户。三是完善扶贫资金 管理机制。在项目计划上,严格审查把关,瞄准对象,突 出重点。在资金安排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推 行公告、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实施上,认 真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按进度县级报帐制, 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 (四)落实四项责任。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继续实 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部门联村、 乡镇分块作战”的工作氛围。二是认真落实推进扶贫开发 工作责任。坚持“四不变”原则,即帮扶对象不变、帮扶 政策不变、帮扶部门不变、扶贫资金不变,做到各级领导、 各级部门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职责分明,责任落实。三 是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