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饮水安全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然概况 长顺县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 地理位置为 东经10614 10638,北纬 2611 2617之间。营盘乡位于长顺县中部以西。 威远镇位于长顺县中部以东,距县城 10 公里,全乡属山地地形,海拔多在 1000 米左右,东、南与惠水县接攘,西与长顺县城毗邻,北与摆塘为邻。该地区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 15 ,月平均最高气温为 25 (七月),极端最高气温为 34 (七 九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 7 (元月),极端最低气温 ( 77年 2 月 9 日),平均无霜期 275 天,霜期出现在 11 月 次年 3 月。 区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1353大降雨量为 1500季多出现在 5 月 9 月,约占年降雨量的 73%。雨热同季,但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雨季常出现旱象。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在 840900 毫米间,陆面蒸发量变化为580680 毫米之间,平均为 630 毫米。 有 309 省道穿境而过。 2 会经济 长顺县辖 13 个行政村、 1 个居委会、 126 个村民组,其中小康村 6 个 ,温饱村 6 个 ,省级一类贫困 村 1 个。 2005 年末居民户数达 7499户,总人口 28086 人。 威远镇总面积 方公里,辖 14 个村, 1 个居委会, 158个村民组, 4476 户,农业人口 19768 人,全乡共有耕地面积 14433亩,工农业总产值 5115 万元,粮食总产量 7231 吨,人均占有粮食 357 公斤,农业人均纯收入 1509 元。威远镇加工的豆腐皮远近闻名,兼有造酒等副业。另有,烤烟、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已成为该镇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 2 项目区饮水安全现状 程现状 威远镇自来水于 1990 年建成,至今已 18 年,使用期远远超过 10 15 年限,当时由于投资有限,源水 未经过处理直接通过供水管道向用户供水, 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要求。 除了缺少水厂净水设备以外,配水管网所用多数是其他地方用过拆下来的旧管材,大部分管道管径大小不一,供水能力十分有限。当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设计中未使用该自来水的村寨如今也接用上了威远自来水,导致供水主管管径偏小,供水量满足不了用户要求,加之管材使用年限偏 3 久,管网老化,容易造成管道破裂,水质、水量都得不到保障,管网水压不能保证高区用户和管网末端用户的要求,给当 地的居民生活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加快集镇建设,繁荣集镇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扩大城镇总量,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威远镇已被列为长顺县内经济开发区之一。目前已正式开发生姜交易市场,五年内争取建成商贸一条街,预计十年发展期内新开发区人数将达到 500 人,这样的发展形势,无疑加重了威远镇的缺水矛盾。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对长顺县威远镇自来水工程进行改扩建已刻不容缓。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要求。为了彻底解决该地的人饮困难,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目标,排除农村吃水难等非安全饮用水的问题,本着结合长顺县 “十一五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实施原则,现针对地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按照水利部门现行的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完成了本实施方案的编制。 根据村镇供水技术规范( 规定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工程规划设计年限按 15 年进行计算,人口规划按照村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12 进行计算, 本次设计主要是解决长顺县威远镇的光明村,联合村,一所中学,一所小学,镇机关和新开发区,现有 732 户 4983 人,以及远期规划的 595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4 程任务 受长顺县水利局的委托,黔南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接了本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本次实施方案的编制任务主要是解决威远镇光明村现有总人口4983 人 远期规划人口 5959 人 的饮水安全问题。 3 工程设计方案 技术规范 本次设计主要采用以下的设计规程、规范、标准。 (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 ( 2)防洪标准( ( 3)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4)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5)农村生活饮用水水量卫生标准( (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7)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 8)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 5088 ( 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5 ( 10)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0218 ( 1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0287 ( 12)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 200032 号; ( 13)贵州省水利水电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 1999110号; ( 14)源水利电力部 1987 年颁布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 15) 1994 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总体布置 本工程主要是解决长顺县威远镇光明村及附近几个村寨的饮水安全问题。光明村包括回龙寨、小冲门口、麦子小寨、关上、对门寨、青龙山脚、白岩脚、蛤蟆井;现威远镇光明村 总人口 4983 人,其中:居民有 1659 人、威远镇街上居民有(含机关单位人员、) 3324 人。另有学生 1410 人,学校老师 70 人,其中:中学生 860 人、小学生550 人。本次设计不单独列出牲畜用水量。 工程设计拟定在原威远镇自来水厂水源点取水, 就近新建净水厂工程, 对所取源水的水质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并新建送水泵站, 将水提至原建的高位蓄水池,铺设管网向工程覆盖地区供水。 工程类型、规模 6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对集中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进行划分的规定,本工程供水 规模为 d, 1000m3/d W 200m3/d,属 集中供水工程。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 ( 1)保留原取水泵站,更换 心 取水泵 2 台套 ,安装 100锌进、出水管 30m。 ( 2)新建水处理厂; ( 3)厂区内购置安装 一体化净水器一台,二氧化氯发生 器 一 台 套; ( 4)新建水厂综合楼一栋(面积 水厂管理房一栋(面积 50 ( 5)新建 150水池 1 个: ( 6) 安装 8心送水泵 2 台套,新增 40m 进、出水管,并继续使用原高位水池和上水管 : ( 7)新建公路 300m: ( 8)新建进厂路 250m: ( 9)铺设 料配水管网共计 8900m,进户管 29910m。其中 道 944m, 道 60m, 道 7 3225m, 道 1817m, 道 1010m, 道 114m, 道 160m, 道 29910m。 工程设计 水 文 源点流 域概况 工程水源是珠江流域 红水河水系蒙江上源涟江一级支流 乌麻河流域内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水源。乌麻河发源于长寨镇的转拐龙潭,流经长寨、威远两乡(镇),在惠水境内流入 涟 江,在县境内河道长 13域面积 差 200m,枯水流量 ,最大流量 462,年均流量 。乌麻河 流域内密集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岩溶地貌特别发育,植被一般。 本工程水源为原有的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水源。十多年以来,经过泵站多次抽水后观察发现,该龙潭与周边 4 个龙潭一脉相连,当该龙潭水下落时,附 近龙潭水也下落同样深度,泵站停机后水面同时回升,不论丰枯年份,每天连续抽 12 小时水位基本看不出下落,龙潭出水量均大于 45m3/h。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堆积层及碳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中赋存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场地周边裸露的基岩,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和地表河流通过地下岩溶管道补给,受季节性影响,枯水期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地表河流,在丰水期由地表河流补给地下水。根据区内岩层的走向、构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 ,推出该 水源点地下 汇水面积大约为 文气象 8 长顺县属湿润地区的亚热 带季风气候,具有山岳型气候特点,冬春干燥,夏季湿润,四季分明。据长顺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 最冷月( 1 月)平均 , 最热月( 7 月)平均 , 极端最高气温 ( 1966 年 8 月 17 日),( 1977 年 2 月 9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 1365水年内分配不均,汛期 5 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冬季少雨。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 1970 年 7 月 12 日), P, P50,雷暴日 数 。年平均日照时数 夏季为多,冬季为少。年平均相对湿度 81%。年平均无霜期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 s。 源点来水量计算 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水源为 井水,来水主要为地表降雨入渗补给,本次分析水源年来水量采用大气入渗补给法对井水来水量进行计算,枯水时段来水量根据枯水模数法推求。 年来水量的推求 根据长顺气象站 1961 2001 年共 41 年实测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 降水入渗补给法公式如下: Q=365 式中: Q地下水资源 量( m3/d); A大气降水渗入补给系数, A 值取 9 F井水补给面积; P区域补给地下水有效降水量,本次论证采用雨量分割,扣除雨损及流域 ,长顺气象站多年平均降雨量 效降雨量为 1040 按照不同保证率的有效降雨量计算得 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 井 水不同保证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 2 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井 水年 来水量计算成果表 表 2 目 单 位 均值 不同频率来水量 5% 10% 20% 50% 80% 90% 95% 99% 有效降水量 040 24 832 780 下水资源量 m3/d 9916 12692 11998 11205 9717 5949 7932 7437 6643 万m3/a 362 463 438 409 355 217 290 271 242 枯水流量 根据贵州省河流枯水调查,流域多年平均日枯水模数为2L/s水日枯水模数变差系数采用贵州地区经验值, s=2此可推算处不同频率枯水日泉点来水量,成果见表 2 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井 水 不同频率最枯日径流成果表 表 2率 5 20 50 75 80 90 95 10 枯水模数( l/s 来水量(4310 3282 2380 1804 1679 1353 1153 由上表成果可知,在本工程供水保证率 P 95的情况下, 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井 水 最枯日来水量为 1153源水量满足设计供水要求。 果的合理性分析 由于本工程水源为地下井水,故不能简单的采用地表径流计算方法。两水源点汇水面积是根据地质人员现场勘查结合水文地质图勾绘出来,泉水主要靠地表降水入渗补给,因此采用降水入渗补给法推求,该方法有效降水量,入渗补给系数具有很强的地区性 ,其中入渗补给系数与流域地形、地貌、植被及土壤岩石特性有关,本次设计该值查有关经验值求得。 最枯日来水量推求,采用枯水模数法,此法推求小流域枯水流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工程水源龙潭井水经过长期抽水运营,不论丰枯年份,经泵站每天连续抽 12 小时,水位基本看不出下落,泵站设计流量为 45m3/h,因此龙潭出水量大于 45m3/h,按 24h 计,日枯水量不小于 1080 枯水模数推求成果基本吻合,说明该方法计算成果合理可行。 源点水质 根据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的威远镇龙潭井水水源点 27项水质 监测成果,对比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49进行评价。 11 威远镇龙潭井水水质现状监测成果表 表 2 监测日期: 2008 年 8 月 12 号 单位: (外 ) 临测项目 成果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温 度 0 融解性总固体 284 1000 氟化物 化物 50 硫酸盐 50 总硬度 206 450 挥发酚 价铬 砷 汞 氰化物 锰酸钾盐指数 铜 菌总数 2300 100 总大肠菌群 170 3 浑浊度 0 3 12 臭和味 无 无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氨氮 硝酸盐氮 由上表可看出,对比标 准,本次监测的常规项目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没处理之前仅有 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通过消毒处理后可满足标准。 13 14 地 质 域地质概况 工程概况 长顺县地处黔中腹地,位于黔南州西部,距省会贵阳 87州府都匀 178程区位于长顺县东的威远镇,距长顺县城距离11程区地理坐标 为:东经 1062915 1063105,北纬260100 260310。 水源点位于威远镇西侧的李家山山脚,距威远镇政府驻地约 1源为 溶洞水 。 地 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中低山地貌。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成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995 1324m,相对高差 330m。最高点位于北面的摆贵山山顶,坡顶高程为 1324m, 地层岩性 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等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 Q):以坡积、崩积、残积层主,成份为碎石、块石及夹杂色粘土等松散堆积物。主要分布于山间 ,厚 5m。 三叠系( T): 三叠系中统新苑组( 主要为灰绿色、黄绿色页岩与钙质砂岩互层偶夹薄层灰岩 ,厚 50 200m。 三叠系下统罗楼组上段( 灰至紫红色薄层灰岩、泥灰岩夹泥页岩,厚 50 90m。 15 三叠系下统罗楼组下段( 灰色薄层灰岩、泥质灰岩及灰绿色页岩,厚 30 70m。 二叠系( P):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灰岩,夹硅质岩及页岩 ,厚 20 80m。 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 灰色中厚至厚层含燧石灰岩,夹硅质岩及页岩,底部夹煤层 ,厚 70 250m。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为浅灰、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石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中下部夹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厚 115 240m。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上段( 为灰色中厚层致密石灰岩,含泥质及有机质及燧石结核、燧石条带,厚 40 110m。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下段( 为灰色中厚层灰岩,下部偶夹黑色钙质页岩,厚 30 85m。 石炭系( C): 石炭系上统马坪群组( 浅灰至灰白色厚层灰岩;顶部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下部偶夹瘤状灰岩、泥质灰岩,厚 30 350m。 石炭系中统黄龙群组( 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灰岩;下部为暗灰色泥质灰岩,厚 63 315m。 石炭系下统摆佐组( 灰色至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状灰岩、白云岩 及白云质灰岩,厚 145 330m。 石炭系下统大塘组上司段( 至深灰色厚层灰岩,中上部含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含泥质燧石结核,厚 60 140m。 石炭系下统大塘组旧司段( 黄色页岩、碳质、砂质页岩 16 夹灰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及硅质岩,厚 32 105m。 测区内地层产状 95 288 16 48。 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 根据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地质调查,测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为测区北东侧的五马河和测区东南测的对门河,地表河位于测区的最低处,为区内地下水 排泄的基准面,地表河流量较稳定。 地下水 根据调查: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堆积层及碳酸盐类岩石。碳酸盐类岩石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石炭系上统马坪组( 石炭系上统黄龙群组( 石炭系下统摆佐组( 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泥质灰岩,岩溶发育,其发育方向主要为东南向,与岩层走向一致,为顺层发育。第四系堆积层中存在的孔隙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受补给影响,水量有限,且不具统一水位。碳酸盐类岩石中赋存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场地周边 裸露的基岩,受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和地表河流通过地下岩溶管道补给,受季节性影响,枯水期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地表河流,在丰水期由地表河流补给地下水。根据区内岩层的走向、构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 ,推出该 水源点地下 质构造 测区大地构造地质单元属扬子准地台 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测区内发育南东向的 条不明性质断层,断层经过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下段( 石炭系上统马坪群组( 层, 17 岩性为灰岩、钙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 震基 本烈度 查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应地震基本烈度 度,属中硬场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程地质条件 工程主要建筑物有:高位水池和 配 水管道。 高位水池:高位水池位于威远镇西侧的李家山山顶,地面高程为1047m。新建的清水池地面高程为 1004m。基岩多被覆盖,覆盖层厚0 露地层为中石炭统黄龙组( 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灰岩;下部为暗灰色泥质灰岩 。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为切向坡。岩石强风化层厚约 2 3 m,弱风化岩体较完整场,岩石力学强度较高,可满足建筑基础设计要求,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 建议以弱风化灰岩中上部作为基础持力层,覆盖层开挖坡比 1: 石开挖坡比 1: 配 水管道: 配 水管道沿线地势较平缓,覆盖层较厚,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上段( 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下段( 石炭系上统马坪群组( 石炭系中统黄龙群组( 性主要为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燧石灰岩。 土体物理力学特性 根据现场勘察和相关类似工程资料分析,建议建基础岩体力学参数取值见下表: 18 岩石名称 摩擦系数 f 凝聚力 C ( 饱和抗压强 度( 饱和抗拉强 度( 桑比 弹性模量( 变形模量 承载力( 抗剪 f 抗剪断 f C C 弱风化灰岩 5 5 000 然建筑材料 根据设计要求,在工程区内选择天然建筑料场。 所选料场位于高位水池的西南方约 200m 处 , 地层为 石炭系中统黄龙群组( 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及燧石灰岩;下部为暗灰色泥质灰岩 ,覆盖层厚 2m,岩质质地坚硬,致密质纯,是理想的石料料场,储量大于 1104 距 1右,料场储量大,开采条件较好,能满足工程需要。 论及建议 根据野外勘测及室内工作的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 、区内地震基本烈度 度,构造稳定。 、建筑物基础多为厚层块状灰岩,岩石力学强度较高,工程地条件较好。 、建议 清 水池基础置于弱风化灰岩中上部。 、由于管道沿线 覆盖层厚较厚,覆盖层厚段渠系基础应进行相应的基础处理,建议覆盖层开挖放坡比 1: 1,岩石开挖放坡比 1: 、天然建筑材料强度高、致密质纯、开采条件好、距场地较近、 19 储量大,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程任务 ( 1) 供水对象及范围 本工程主要是解决长顺县威远镇光明村及附近几个村寨的饮水安全问题。光明村包括回龙寨、小冲门口、麦子小寨、关上、对门寨、青龙山脚、白岩脚、蛤蟆井;现威远镇光明村总人口 4983 人,其中:居民有 1659 人、威远镇街上居民有(含机关单位人员、) 3324 人。另有学生 1410 人,学校老师 70 人,其中:中学生 860 人、小学生550 人。本次设计不单独列出牲畜用水量。 ( 2)供水保证率及设计水平年 长顺县威远镇光明村为居民及政府办公区,没有大的工厂,主要用水为生活用水,按照 村镇供水技术规范( 2004 年版), 设计保证率在 90% 95%。本工程采用设计保证率 P=95%,设计水平年为2023 年。 ( 3)用水量构成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工程技术规范( 结合威远镇自身供水特点,本工程用水量构成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公用建筑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 ( 4) 需水量预测 根据规范要求,设计供水量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居民生活用水 20 根据村镇供水技术规范( 主要用(供)水条件的划分,贵州省属于四区,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标准为75 130L/人 d 。 故 城镇人口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 75 L/人 d 计算,乡村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 50 L/人 d 计算,学生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 20 L/人 d 计算。远期村居民片区规划人口为 5959 人,其中:城镇人口 3975 人,乡村居民 1984 人,学生 1686 人,老师 84 人,则每日生活用水量为: 3975984770 公共建筑用水 按照居民生活用水的 15%计算 , 则日用水量为: 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供水范围为允许短时间间断供水的集镇和村庄,故在计算供水能力时未单列消防用水量。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根据规范,城镇的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0% 25%合并计算。本供水工程按总用水量的 20%计算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本供水工程按总用水量的 20%计算未 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21 水厂自用水量 根据规范,水厂自用水量按照供水量的 5 10%计,本工程按照供水量的 5%计算 , 则日用水量为: 总用水量 Q 按日供水量 。 威远镇光明村饮水工程用水计算表 项 目 日用水量( m3/d) 备 注 居民生活用水 规划人口为 5959 人计算 公共建筑用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的 15计算 未预见及管网漏损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的 20合并计算 水厂自用水量 照供水量的 5计算 水厂供水量 上合计 水量平衡分析 根据上述用水量计算成果表可知道,d。根据水文分析成果可知,在本工程供水保证率 P 95的情况下, 光明村李家山小园子龙潭井 水 最枯日来水量 为 1153于设计日供水 源水量满足设计供水要求。 工程主要建筑物 水工程设计 22 ( 1) 取水工程现状 长顺威远镇光明村人饮工程水源点为原建自来水厂的水源,即位于李家山寨中的取水点,泵站地面高程约 1005m,泵站现安装两台离心清水泵,现在使用的型号为 8水扬程 57m,抽水流量 45m3/h,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套功率 17用水泵型号为80程 70m,流量 h,配套功率 前水厂泵站运行正常,一天运行 7 8 个 小时,可供 700 多户用户,连续抽水后水面没有明显的降落,说明水源水量比较稳定 。 本次设计中继续采用原取水泵站进行取水,只 根据净水设备参数 对水泵进行更换。 ( 2)泵站设计 泵站设计流量 及工作时间 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 d, 其中:d。取水泵站设计工作 时间为 16h/d,与净水设备工作时间相同。则取水泵站 平均时取水量为: 6 程设计采用一体化净水器对源水进行处理,一体化器净水器进水直接由取水泵供给,故一体化净水器每小时净水能力与水泵每小时 出水量应一致。参考相关一体化净水器和水泵标准出水量,拟定该取水泵站的设计提水流量为 h。但由于净水器水处理能力为 42m3/h) , 故 泵站及一体化净水器日工作时间相应变化为: 2 d。 水泵进、出水管水力计算 管道内径计算: 管道计算公式: D( 4V) 中: 计管道提水流量, Q s ; 23 V 一泵站管道流速。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水泵进、出管设计:进水管流速宜为 s,出水管并联前的流 速宜为 s,该泵站进水管长 10m,出水管道长 20m,设计进水管流速按 水管按经济流速 s 计算,本工程取 s 进行设计: D 进 ( 4( V) ( 4( 出 ( 4( V) ( 4( 计选用 100锌管作进、出水管道,则进、出水管道实际流速分别为: V 进 4( 4( s V 出 4( 4( s 进、出水管道水头损失计算: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中计算公式得: 沿程水头损失: hf=中: 程水头损失, m; i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m/m; L计算管段的长度, m。 24 钢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公式按下列公式计算: i =+v)0.3/中: v管内流速,( m3/s); d管道 内径,( m)。 局部水头损失: g 式中: 局部阻力系数 v管内流速,( m3/s); g重力加速度, g=s。 经计算,进水管道水头损失 水管道水头损失 损失为 水泵选型 水源取水点 最低取水位高程为 则实际高差为: 、出水管水头损 失为 净 水设 备进水 水头 10m ,则 泵站总 水头 0=据设计流量及泵站总水头,选择 泵的主要参数为:流量 h,扬程 35m,配套电机功率 足泵站运行要求。设计安装 心泵 2 台套,以满足运行及检修要求。 水厂设计 净水厂规模为 d, 其中:净水厂自用水量 d。 根据 李家山地下泵水 水质情况,针对原水中 细菌总数和 总大肠菌 25 源水 沉淀 过滤 清水池 混凝剂 一体化净水器 用 户 送水泵站 取水泵站 高位水池 消毒剂 群水质指标项目超标 并 考虑洪水季节 水源 浑浊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絮凝沉淀 过滤 消毒 ”工艺去除 悬浮物、细菌。处理后的水各项指标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006)。 ( 1) 净水厂平面布置 净水厂由管理区和生产区组成,综合考虑长顺县 威远 镇 光明 村地形、交通及管理方便程度等因素,工程设计拟定净水厂址选在原威远镇自来水厂 处 。水厂长 33m、宽 31m,面积 1028要由一体化净水器、清水池、 综合楼 、绿地花园 、回车场 等组成。详见净水厂平面布置图。 ( 2) 净水工艺流程 威远 镇 光明 村 李家山 净水厂采用 “絮凝 过滤 消毒 ”工艺,净水工艺流程如下: ( 3)净水 设备 设计 净水设 备采用 列自来水厂 一体化净水器,拟选用 1 台,根据根据日最高用水量及抽水泵站的运行时间,拟定水厂工作时间为 26 d,则净水器每小时的处理能力为 42m3/h,选用的净水设备型号为 ,单机处理能力 1000t/d(42t/h),d。该净水器具有布置紧凑、体积小、操作简单、运输方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非常适合于中小型自来水厂。 净水器是集混合反应、聚凝沉淀、过滤出水为一体,将加药、配水、排泥、反冲、排污、等运行程序中设备自身的特殊装置结合电气控制自动完成。由于 工作过程采用自动化,无需人员操作;故避免了人为操作造成的水质不稳定,使处理后的水质优良稳定。 该设备尤其适用于水质变化较大的地区,如果源水水质较清时不需要投加絮凝药剂,节省运行费用;水质较混时需要投加絮凝药剂进行絮凝沉淀后再过滤。 设备主要参数如下:进水浊度 1500;出水浊度 3;进水水头 10m;出水水头 泥周期 6泥时间 13动反冲洗。 ( 4)调节构筑物 本工程的调节构筑物为清水池和高位水池。因为是提水工程,因此考虑同时设置高位水池和清水池,按照本工程设计 d 来进行水池容积复核。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规定,同时设置清水池和高位水池时,清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0% 20%设计,高位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 30%设计,按此规定,清水池容积在 6938间取值,高位水池容积在 13807间取值,为充分利用原自来水厂的部分设施,高位水池使用原来的已建高位水池,水池容积 300浆砌石矩形蓄水池,池内分为两格,容积分别为 16040水池 27 完好,还可以继续使用。结合工程 特点,拟定清水池容积为 150用钢筋砼现浇的半埋式结构。具体结构尺寸见设计图纸。 ( 5) 送水泵站设计 原水经净水厂净化后,通过送水泵站将清水送至高位水池进行重力供水。 泵站设计流量 工程设计供水规模为 d,其中:d,供水时间 24 h/d,最高日工作时平均用水量为:( 24 据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选取时间变化系数为 2,则工程最高日最高时给水量为 程 设置有 150水池和 300位水池各 1 座, 剔除 d 的水厂自用水量外,可达到 调节时间,则送水泵站日工作时间应为 h/d。参照相关 水泵标准出水量,拟定送水泵站的设计流量为 45m3/h,泵站日工作时间相应变化为: ( 45 h/d。 水泵进、出水管水力计算 管道内径计算: 管道计算公式: D( 4V) 中: 计管道提水流量, Q s ; V 一泵站管道流速。 根据村镇供 水工程技术规范 ,水泵进、出管设计:进水管流速宜为 s,出水管并联前的流速宜为 s, 28 该泵站进水管长 10m,出水管道长 140m,设计进水管流速按 水管按经济流速 s 计算,本工程取 s 进行设计: D 进 ( 4( V) ( 4( 出 ( 4( V) ( 4( 计选用 100锌管作进、出水管道,则进、出水管道实际流速分别为: V 进 4( 4( s V 出 4( 4( s 进、出水管道水头损失计算: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中计算公式得: 沿程水头损失: hf=中: 程水头损失, m; i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m/m; L计算管段的长度, m。 钢管的单位管长水头损失公式按下列公式计算: i =+v)0.3/中: v管内流速,( m3/s); 29 d管道内径,( m)。 局部水头损失: g 式中: 局部阻力系数 v管内流速,( m3/s); g重力加速度, g=s。 经计算,进水管道水头损失 水管道水头损失 损失为 水泵选型 净水厂清水池取水位高程为 则实际高差为: 、出水管水头损失为 站总水头为 据 计算结果,原水厂 8水电泵能满足送水泵站运行要求, 设计 按该型号更换 2台套电泵 。水泵的主要参数为: 提水扬程 57m,抽水流量 45m3/h,水泵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套功率 17 泵房设计 送水泵房设在综合楼 。 ( 6) 附属建筑物 管理区综合楼 根据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规定及水厂的规模,确定综合楼总面积为 并 在威远镇上新 30 建管理房 50 为砖砼结构,综合楼包括办公室、 送水泵房、 库房、加药间等 (详见综合楼设计图 )。加药装置采用 二氧化氯发生器,有效氯消耗量为 1g/ 化粪池设计 净水厂区内 设化粪池一 座 ,化粪池为长方形 (m),砌石挡墙,挡墙顶宽 宽 墙边坡为 1:墙与底板用厚 80 护面,顶板采用 筋砼厚 100下角设 进人孔。 进厂公路、 厂区道路与绿化 设计 进厂公路长 300m,设计宽 4m,路基为 砌块石砌筑,尺寸为 40000路面 硬化,厚 200m,底层为碎石垫层,厚 200 厂区步行道宽度为 用 路面,总长 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