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浅谈高三课堂关于引导学生“悟”数学的设计与实践_第1页
高中数学论文:浅谈高三课堂关于引导学生“悟”数学的设计与实践_第2页
高中数学论文:浅谈高三课堂关于引导学生“悟”数学的设计与实践_第3页
高中数学论文:浅谈高三课堂关于引导学生“悟”数学的设计与实践_第4页
高中数学论文:浅谈高三课堂关于引导学生“悟”数学的设计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悟道:碧从天上来,红从日边生浅谈高三课堂关于引导学生“悟”数学的设计与实践【摘要】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我们知道最重要地是“悟” ,对于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其实也是一个“悟” 当我们将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来追求时,自然也就心悉这“悟”之道需要从“点滴”做起,明理: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悟,亦是一种状态;悟,也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上,就更加讲究对“悟之道”的认识本文从自己多年教学的体验(特别是高三教学)中,回味、反思、自问谈一点这“悟之道”之说,愿与同仁们共赏!【关键词】质疑催悟 教育悟道 悟道之说 一、问题的提出:疑则生思,思生悟则悟生变“悟:了解,领会,觉醒悟道:领会道理或哲理 ”这就是词海关于“悟或悟道”的解读,有“恍然大悟”之说,也有“执迷不悟”之论那么,从数学学科的角度,笔者对“悟或悟道”的解读:初识一物,当需了解;识得要领,理应变通;立于圈外,觉悟彻醒这就是“悟”之意,也是“悟道”的心路历程高三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就要着力推崇这“悟道”之说且看如下教学片断例题:已知数列 满足: , ,求通项 na112nnana问题抛出后,教师没有马上分析、解答,只说:求通项,即求 的表达式,那么,条件能让我们做点什么呢?当时,学生提出了如下三个质疑:条件改造为 ,不是等差数列,即不能用公式求,可112nn令 ,可得: , , ,3,20a123a234a又 ,可求得: , , ,有点象等比数列,但1a2438由 可得: , , ,1nn 1 21nn它们相加得: ,这样的话?2n师:的质疑都对,也提供了具体求解,这叫什么方法,有何特点请大家再思量一下生 1: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 常数时,令 ,将所得)(21fann n,32n1 个式子相加,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叫“累加求法” 生 2:其实,我们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就是这样推来的也可用于 型!11an师:说得好, 常数时,肯定不是等差数列,但可经转化为等差数列,)(1nfan问题求解,若将“ ”改成“ ”你能转化吗?若再改成“12 112nna”呢?21na显然,施教者不是将方法直接“输入”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将问题立足于处理数列问题的“大背景”意义下,去“悟”方法、 “悟”策略,去悟问题中一步一步如何“化归”!于是,课堂便有了灵性,学生便有了灵气;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机智和特质,在这充满“灵感”的课堂,也得以自由的发挥!“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的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欢乐 ”(教育家叶澜教授语)本文即从课堂教学出发,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大背景”下去“悟”数学,不当之处,愿与同行商高中数学论文2榷二、师者,悟之有道,学生悟在过程中 数学教师“悟”数学,当然“悟之有道” 主要体现在“知识的科学探究、学情的合理开发、教学的艺术把握”上;学生的“悟”数学,则表现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形成于思维活动的质疑、反思、活跃与停滞点,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机智,迸发出生命的火花!21 悟道立于问题而成于思维质疑点【案例 1】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主线,在相关的核心知识、方法历炼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处处“光彩照人” 作为第一轮复习函数与方程时,笔者曾用“题 1”引入课题,从学生那欣赏数学的目光里可知:情境熟悉,方法明确学生“自然”快速进入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的思维通道,可“下手”一会又疑惑了:题 1(2011 年辽宁)已知函数 有零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xef2)( a解法 1:零点 设函数 和axe2y函数交点,如右图所示(一气呵成) 可面对图形,结合问题他们犹豫了, “喜悦”转化成了质疑:“它们一定在点 处相切吗?若不是,)1,0(那它们会在哪里相切?”面对学生质疑,我点拔:原问题 两曲线相切及相交从图像看,关键是找“切点”位置!在“相切”的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这两个函数,已知什么?谁在变?点拔的话音刚落,一学生带着质疑说:不这样行吗解法 2: ,即有唯一极值点,易知为极小值点,2ln02)(xexf af)(lmin当最低点落在 轴下方,则函数就一定有零点 ll a面对“解法 2”,我先让大家“悟一悟”:该想法怎么想到的?你会想到吗?稍后我让这位学生来说其真实地思考过程生 1:刚开始我也是按“解法 1”,但,不过“相切”让我试了试“求导数” ,发现结果与参数无关,且仅有“唯一”极值点,呵呵,原函数的图象“象”抛物线,只有当开口向上,存在最小值时,本题才有意义让最低点“动起来” ,一下搞定!师:不错啊,学会用“悟”的目光看待所面临的数学问题情境,一“动”引出新天地啊生 2:(一脸不服状)在“解法 1”中,我们仍可以做的解法 3:零点 ,设 和axe2xeya2又切线的斜率为 2,由切点条件知: ,)(f即: ,切点为 ,lny ,ln而切点在切线上,结合题意函数 的图像必在上方,x则有: ,al 2l【悟道 1】有“悟”才会欣赏“有点象” 、试一试,我发现、 “动起来”等思维“闪光点” ,展示了学生以“欣赏数学”的眼光和积极地学习心态,勾画出一条清晰而优美地思维“曲线”!对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师先垂范基于“悟” ,在课堂实施设计中,真实地“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引领”中,要做到心中“有底”与“精心”准备,让学生习得“悟”之法和养成“悟”之习性悟,生于问题而“成”于思维质疑处!学会甑别“师曾说吾仍疑惑”之源由, “悟”能解惑而促进课堂生成!22 悟道生于观察而成于思维反思点3【案例 2】 (“案例 1”之课结尾 10 分钟)题 2(2012 年浙江理科 9)设 , ( )0ab(A)若 ,则 (B)若 ,则ba32 ba32a(C)若 ,则 (D)若 ,则(注:将“2”换成“ ”,即文科试题第 10 题)e选此题为本课时教学“压轴”问题,曾“悟”:此题特点是什么,解答此题可以获得什么启示?立于学生视角,会“悟”到什么?待我也真切地“ 悟了一番”后明白“设计意图”:发现,合理地发现问题蕴藏的“函数单调性”?再发现,具有 “灵性”地观察发现利用条件形式“构造”出单调性所需要的特征关系?我们知道:任何 “发现” ,都不可替代的!于是,我只轻轻地对学生说:不用动笔,不用做,认真看,细想想,只问自己发现了什么?若感觉“不对劲”的话,想想是什么,以此“调节 ”你的思考方向!(学生们早已跃跃欲试了,话音刚落)生 3:我看到了一个函数“ ”,问题可转化为“函数值关系,问自变量大小” ,不xy2过?生 4: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但用这个函数去“试” ,那“不对劲”的地方是“ 、 ”a2b3有点“多余”的样子,另外,函数值也不是“大小关系”(又犹豫了)生 5: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想换一个函数: 或 ,但题xy2xy目中是“ ”真?最后引进啥,还没定案b3(注:此前课中有一“即景”练习题:已知函数 ,试比较 与 的大小,xfln)(e12ln曾让学生“悟过”不谐调对 ,分母“缺少” ,如何调节!?)2ln2师:你们的发现、思考,已进入命题要求“范围” ,作好关键一步“选择与调整” 生 6:应该选择函数: ,这样选项前半部分可调整为:xy,即 ,接下去0)2()(bab ba众生:研究函数 的单调性,选择(A ) x师:真选(A)?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 6”的同桌)生 7:因问题转化为:已知 在 R 上递增,又 ,问自变量大xf2)()(ff小不过,让我感觉“有意思”地是:从 “分一个 ”出来,恰好构成“b3”,而又完整了“函数单调性”运用模式,这题目出得真好!妙会)(21xff“利用”它,让等式“化归”不等式,让问题“更和谐” ,真的“不用”动笔也能做,老师一开始说的那句话,说得真好!【悟道 2】 “悟”即发现, “悟”需反思, “悟”应提炼!教学生“悟”数学,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中,累见不鲜地是用“容量”标识着“高效” ,不仅人为地增加一轮复习难度,而且也给二轮复习追求“高效” ,增加了“隐形”难度学生缺失(或很少)经历“如何去想 、或怎样去悟 ”,这种在“思维策略性”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能力提升”结局的或难或空!所以,高三一轮复习教学,需让学生能在“悟”中欣赏数学,教师应具有基于“写作状态”下的教学设计意识,追求教育教学的“理想化”!悟,生于观察、发现而“成”于“思维反思”理念中!师若“悟”在先, “悟”到位,生则“悟”出十二分精彩!423 悟道修于过程而成于思维活跃点【案例 3】以下是自己在高三第一轮于解析几何的直线部分和椭圆部分时,所选择的两个教学用题,设计意图:题 1 在“运算求解”中去发现、收集相关信息,提升“数形结合”思想基本技能,形成学科基本能力;题 2 于甄别常规问题差异中,感悟“一题多解”本质目的:在思维发散处,悟之快乐,活跃思维,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题 1:已知点 A(0,2),B(2,0)若点 C 在函数 的图像上,则使得ABC 的面积为 2xy的点 C 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题 2:已知定点 A ,B ,若椭圆 ( )与线段 AB 有公共点,)1,(),22ayx0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a教学片断实录 1(对题 1 而言):生 1:根据问题特点,作图(如右图) ,显然点 O 符合,但除 O 点外,感觉应该还有,可不知怎么找?生 2:由要求可以“反算”求得ABC 的高 ,作 AB 的平行线,距离为 时,2h2直线与抛物线交点个数,就是本题结果,选择(A ) 师:两人感觉很好,只是配合上未能达到“英雄略见所同”(生 3 有点等不急的样子)生 3:AB 上方有两个点是没问题的,只是过 O 作的一条“平行线” ,能否有“两个交点” ,精确方法还有点把握不住能用导数方法吗?可我用两种方法得来,结果不同:法 1: 或 ;法 2:02xy121xy师:根据上述过程,大家思考一下,相应“各步” ,告诉我们在做什么?生 4:“法 1”在求的是经过原点且平行 AB 的直线与曲线 的交点坐标,而不太2懂?生 5:“法 2”应该是在求平行 AB 且与曲线 相切的切点坐标,与题意不符2xy生 6:其实,利用“等底等高” ,过作 AB 的平行线另一侧同样,看交点“个数”即可教学片断实录 2(对题 2 而言):生 1:我认为写出 AB 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元后,用“判别式法”就好了生 2:我感觉没这么简单,至少这里是“与线段 AB 有公共点” ,它和“与直线 AB 有公共点”是有区别的生 3: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但这问题让我们想起了“线性规划”问题中,曾有的一个类似问题:求两定点在直线异侧时的参数范围问题生 4:我们也是这样求的,即 ,但对同侧也有相交的0)298)(12(2a可能,如图,同在椭圆外就有,同在椭圆内时,显然没有那么,与相反的: 行吗?或“同正或同负”中取谁?098)12(a师:很好,能把问题“悟”到这程度,佩服!正如你们所说,本题与“直线与椭圆有公共yoxBA5点”是有区别的, “判别式法”因“根”有了“范围”要求而明显失效,更让老师“意外”地是:问题转化到“线性规划”里,用数形结合思想来指导问题处理,悟得妙,很值得欣赏,用类比联想,将一个佰生问题转换成了熟悉的问题【悟道 3】能力,不能靠“输入” ,以学生思维的“悟”而为之, “形成基本能力,开发思维潜能” ,才是课堂教育的正道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必须关注问题的求解过程、思维的展示过程、悟道的心理过程悟,生于过程而“成”于思维活跃节点! 24 悟道爱于探究而成于思维停滞点【案例 4】题 1:(08 全(理 10) )若直线 通过点 M( , ) ,则 1byaxcosin( )(A) ( B) (C) (D)2ba2212ba这是“老问题” ,但很经典,它所蕴藏的思维“因素”极为丰富,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典型问题,曾多次用过09 高三“直接”介绍了 5 种解法,感觉“白说”效果全无!10高二又用,学生先做,虽也给出解法 1,2,但用时太多,大部分学生灵感差,思维停滞!这次高三再用时,我先向学生以基本问题的形式, “间接”地介绍了问题的原始背景,即如下思考:思考:一次方程 与二次方程 组成的方程组有解的条件是:byax2yx,你如何得知?12在你所用的代数方法或几何方法中,两者如何沟通?本题隐含了什么问题,命题人的原意是什么?想考察什么?这思考探究,无疑集“参与、引领、反思”多种角色为一体,激励着学生的思维介入、发生与发展,其思维“活跃度”的激活,正是我们追求“有效教学”的源泉!于是,学生很快给出了“法 1,2” ,不等点评,又有学生给出了后面解法法 1:(通法:“ ”判定法,生之理由,题意如此告之)Rd ,点 M 坐标适合方程 ,即在圆上,cossin12yx由题意可知: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 ,选择1byax|2Rbad(D)法 2:(变化 1:三角知识切入,生之理由,化简中无意发现, )点 M 在直线上,则 ,abacossin 1|)sin(2ba法 3:(变化 2:向量知识切入,生之理由,发现认识: 即 的平方,212而根式中见到两个平方,多想想距离或模, )令向量 , ,则 ,且)1,(bam)sin,(conm|n6又由向量运算知: ,|nm1|2ba法 4:(变化 3:柯西不等式切入,生之理由,B 模块刚好在讲“不等式” ,碰运气,太妙!) ,选择(D))1(2ba 1)sinco()s(sin22ba法 5:(变化 3:不等式放缩切入,生之理由, “1”代换,我喜欢“不等式”的放缩,哈哈!) )cossin(cosincosincosin1 2222222 babababa 1)i(ii22 ab(注:本届高三,关于B 选修模块,进入高三时,就文理各抽选部分较好学生组成一个小班,自愿可流动,每周单独集中加上两节课,上述“法 4、5”系本班的该班学生 )【悟道 4】 “一题多解”在高三数学课堂,恐已“司空见惯” 然而怎样让其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上“货真价实” ,本题的“三用”此题,其成功得益于“悟,生于探究而“成”于思维停滞处” 教学无效,要“悟”其根源,学习无道,要“悟”其源本,坚信:参与,是悟道之根本,探究,是悟道之风向标, “悟”道是灵活思维之本源! 三、悟道,为师需换位于学生,学生需勤于数学思想感悟成败高三课堂设计与思考,关键在于深度理解新课程提倡的课程理念,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从学生角度去分析、思考,去“悟”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多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悟”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为此,再看如下问题,在学生解题受阻,思维停滞时,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还能做什么?【案例 5】一次综合测试后讲评,笔者以学生的“半成品”为切入口,在解题搁浅处,去“悟”思维停滞的原因,去“悟”再探究的思维方向问题:已知函数 ( 的常数,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际xef1ln)(782.,求证:)(xg)(eg解法 1:由已知可得 ,xxfln)(则 ,令 , (因不会解此方程搁浅)xexl)1(3 0)(g解法 2:由不等式条件知 ,原不等式可化为 ,0 xex)1(ln12设函数 ,则xexxh)1(ln1)(2 xhl2)(令 ,(因不会解此方程搁浅)0【评析 1】函数不等式的证明或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规思路即:适度引入函数,化归相应函数的最值问题,再用导数法求最值处理高三学生自然很快能进入,却因同样问题,7使解题陷入困境,根源所在:引入函数“不简单” ,导致后继过程趋于复杂,如何“化简”函数解题搁浅,不是因为“方法或原理” ;思维停滞,不是因为“不知做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