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_第1页
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_第2页
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_第3页
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_第4页
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 言2005 年,国家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要求,以县为单位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2006 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电视电话会上明确指出,要把健全规划编制机制作为加快建立与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主要内容。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根据湘政办发200745 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契机,结合我市实际,于2008 年 3 月我们组织发展改革和物价局、财政局、水利局、国土局、农业局等五个部门单位,对全市所有村组及水库灌区进行了逐一分析,确定了十五年内必须完成的农田水利工程任务,制定了全面系统的规划,消除了过去打乱仗重复建设的弊端,是政府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性用书。21、综合说明沅江市地处湘北洞庭湖腹地,辖区总面积 2019.7 平方公里。全市辖 11 个镇、1 个乡、2 个街道办事处、2 个芦苇场。总人口为 73.7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5.1 万人。全市地貌特征为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属典型的湖乡水网地带。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好,生产优势很多,发展农村经济潜力大。本规划根据沅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水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农田水利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五个方面具体是指:保证和提高现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需求;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区域生态环境的需要;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次规划的原则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改革促进发展。总的目标是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本规划根据全市河流水系、自然堤垸、现状供水组成或灌溉特性将全市划分为长春垸、赤山、草阳、南黄、共双茶、南洞庭六个分区,根据各分区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规划和其它各部门相关规划,提出了分区发展策略,至 202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 92.87 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1.09 万亩。针对各分区现状和发展目标,从灌排渠道、水源、灌排机埠、乡村河道、建筑物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并从环境影响角度论证3了规划实施后能将旱涝灾害频率和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表土植被恢复,环境美化,生态功能增加,有利于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规划还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改革的基本思想路与改革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工程分期实施的五项原则与分期实施计划;提出了组织机构、投入机制、鼓励政策、维护制度四项实施保障措施。本规划总的布局情况是:新修斗农渠 768 条 952 公里;衬砌斗农渠2460 条 2656 公里;乡村河道清淤护砌 30 条 184 公里;灌排机埠新建570 台 11507 千瓦、改造 957 台 19286 千瓦;垸内渠系建筑物新建 487处、改造 603 处;水库改造 9 处;山塘新建 85 处、改造 394 处;河坝改造 111 处。本规划总工程量为:土方 304.78 万立方米,砼 89.12 万立方米,浆砌石 15.44 万立米,灌排机埠新增 11507 千瓦,灌排机埠改造 19286千瓦。本规划总投资估算为 51152.6 万元。其中灌排渠道 22802.95 万元,建筑物工程 1762.5 万元,水源工程 10678 万元,小河道治理 917.75 万元,灌排机埠 14991.4 万元。42、基本概况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沅江市地处湘北,居洞庭湖腹地,上溯湘、资、沅、澧四水,下注洞庭湖,经城陵矶而入长江。东隔东洞庭湖与岳阳相望,南临南洞庭湖与资阳区相连,西经目平湖与汉寿县毗邻,北与大通湖区、南县交界。地理座标:11216至 56,北纬 2842至 2911。全市东西最大长度 67.76 公里,南北最大宽度 53.45 公里,土地总面积 2019.7平方公里,其中湖区平原面积 1669.9 平方公里,占全市的 84.17%,丘区岗地面积 319.8 平方公里,占全市的 15.83%,全市共辖 11 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 个渔业乡、2 个芦苇场。共有 402 个行政村、38 个居委会。2.1.2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地貌发育与洞庭湖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为岗地,属雪峰山余脉尾脊,系雪峰余脉过渡到洞庭湖平原的阶地。赤山孤岛横卧南西洞庭湖之间。岗地起伏平缓,海拨在 35115.7 米之间,湖汊深入内地,间有溪谷平原。东北部为平坦开阔的滨湖平原,是长江和四水中下游带来的泥沙逐渐沉积而形成的堆积地貌,后经围垦成平原,海拨 24.532.5 米之间,田连阡陌,水渠成网,呈现一派湖平农业自然地理景观。 洞庭湖边滩形成的大面5积堆积地貌,是未经围垦的湖洲平原,海拨 2532 米之间,汛期为水下陆洲,沽水期为水上陆洲。全市地貌组合按平、岗、水的组合为6:1:3。2)土壤植被根据土壤类型组合,我市土壤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西南部的低岗地红壤土: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为主,个别有少量紫色页岩母质。其主要土质稻田为黑泥田、红黄泥田、黄紫泥田、紫泥田等,旱土为熟红黄土、红泥土、园艺熟红土和园艺红泥土,其自然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二是东北部及西南部的目平湖、保民、畔山洲三个小垸的垸田耕种水稻土,土壤为河湖沉积物母质发育而成,主要土壤是水稻土中的紫潮湖、潮沙泥、青泥田土属和耕种湖朝土土属。三是芦苇荒洲湖潮土、土壤多属未开垦的自然土湖潮土,主要土种为芦苇紫潮土、芦苇紫潮沙土、荒洲紫潮土、荒洲白泥土。我市由于气候、土壤和长期农事活动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但在西南岗地还存在着部分次生植被,有苦槠、樟树、石砾、冬青、女贞、椤木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人工栽培的常绿果树柑桔等广布于湖汊、河汊周围;此外还有枫香、白栎、檫树、麻栎、泡桐、苦棟等落叶树种,常见的灌丛组成种类有:算盘子、华白檀、胡枝子、长叶冻绿、野桐、乌饭、柃木、山茶。人工营造的杉木,马尾松等面积较大,竹类亦有零星分布。围垦平原,人工栽培的落叶阔叶树较多,还有暖性落叶针叶树种,它们组成了农田防护林和堤岸防护林。此外,还大量分布着沼泽和水生植被。内湖水生植被中常见的挺水群落有荸荠、茭笋;浮水群落有实、6菱、莲、水葫芦等;沉水群落主要有藻类,如狐尾藻、金鱼藻、苦草、菹草等。我市耕作历史较长,围垦平原和岗地大部分已垦为农田或园地。一般实行双季稻冬作油菜为主的工作制。还有部分旱土种植苎麻、棉花、红薯、黄豆、蚕豆,或辟为桑园、果园。果树除柑桔外,还有桃、李、梨、梅、枇杷。通过调查,已鉴别的木本植物有 70 科、162 属、294 种;草本植物 83 科、242 属、354 种。所有这些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植被资源。3)水文气象沅江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冬季严寒期短,夏季暑热期长,四季湿度大,大风多,昼夜温差小的气候特点。全市多年平均降雨 1326mm,最大年降雨是 1969 年达 2060.9mm,最小月降雨为 0 mm,时间为 1987 年 12 月,最大日降雨为 1969 年 8 月 10 日,降雨量为 273.8 mm,降雨量多集中在 48 月。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16.9,年极端最高温度达 39.4,出现在 1969 年8 月 2 日;年极端最低温度为-11.2,出现在 1977 年元月 30 日。全市无霜期平均 276 天。平均日照时数 1743.5 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323.6 mm。4)河流水系我市河流密布,外河与洞庭湖水域紧密相连。具有水利航运功能的主要外河有七条,共计长度 196 公里。其中东西流向的有草尾河、南咀河、蒿竹河、白沙河和南洞庭洪道;南北流向的有挖口子河及甘溪港河。它们上接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三口,没有单独的河源,下注东洞7庭湖经城陵矶入长江,是渲泄我市洪水的主要洪道。还有纵横交错于漉湖、东南湖、万子湖等湖洲中的沅岳河、黄花滩河、屈家潭河、陈家河、沙洋河、黄家河、鲁家河、杨河、彭鲁长河、郑家河、犬口河等 21 条分支小河。内有塞阳运河、五七运河、北港长河、八形汊河、南大河共五条,全长 117.5 公里,成为垸内排灌和交通的动脉。我市外湖与洞庭湖水域连成一片。按照划分湖洲与河湖水面高程测算,我市范围的外湖水面约 59 万亩。其中以漉湖为主体的东洞庭湖系,总水域面积约12.64 万亩;以万子湖为主体的南洞庭湖系总水域面积 29.58 万亩;以目平湖为主体的西洞庭湖系总水域面积 3.28 万亩。它们既是调蓄洪水的天然湖泊,又是各种水生动植物繁衍栖息的的场所。我市内湖分为湖区垸内平浅型内湖及丘岗地湖汊型内湖两种。垸内内湖随着耕地扩大,农业基本建设用地占用,面积日益缩小。据调查统计,现有可供调蓄的内湖面积 26664 亩。丘区内湖主要是修建拦洪坝时,围堵湖汊而形成的。这些傍山湖汊具有灌溉和养殖多种功能,面积较稳定,据统计现有丘区湖汊型内湖面积约 35010 亩。2.1.3 社会经济全市总人口 73.7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5.1 万人,非农业人口28.66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 65.49 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9894 元,粮食总产量 38.47 万吨,其中稻谷 37.52 万吨。工农业总值 91.72 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 31.23 亿元,工业生产总值 60.49 亿元。市级财政收入 2.64 亿元,农村水利投入占的比重为 35%,农民纯收入为 4208 元。预测 2020 年全市总人口 77.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7 万人,非8农业人口 41.6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 300 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8810 元。工农业总值 180.73 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 76.58 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 104.15 亿元,农民纯收入为 16000 元。详见表 2.1。湖南省沅江市社会经济状况及规划预测表表 2.1数据类别 项目2006 2010 2020土地面积(万 km2) 0.202 0.202 0.202其中:山丘区面积(万 km2) 0.032 0.032 0.032平原面积(万 km2) 0.17 0.17 0.17年平均降水量(mm) 1326 自然地理多年平均蒸发量(mm) 1332.6 人口(万人) 73.76 77.3农业人口(万人) 45.1 35.7国内生产总值 GDP(亿元) 65.49 116 300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31.23 40.4 76.58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15.6 72.5 104.15粮食总产量(万 kg) 38469.2 34616 34835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 90625 97484社会经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4208 6800 160009灌溉面积(万亩) 74.9 78.57耕地面积(万亩) 94.01 92.87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74.9 78.57其中:粮食作物灌溉面积(万亩) 47.35 49.65经济作物灌溉面积(万亩) 25.01 26.24牧草灌溉面积(万亩) 灌溉情况林果灌溉面积(万亩) 2.54 2.682.1.4 农业生产条件我市为洞庭湖平原的一部分, “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 ,地势平坦开阔,平、岗、水兼有,为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地貌特征有利于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的原则,合理布局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和村镇建设。土质较好,土壤主要是由近代河湖沉积物发育而成,第四纪红壤是少量的。河湖沉积物形成的水稻土和湖洲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保水性好,有机含量平均为 3.125%,石灰反应成碱性(PH 值 7.58.5) 。不但适宜水稻、苎麻、棉花、油菜、芦苇生长,也适宜栽培“三杉” ,杨树等速生丰产树种。岗地的第四纪红壤,质地粘重,弱酸(PH 值5.56.5) ,除个别地方含砂砾石较为贫瘠外,大多数红壤土土层深厚,经垦殖耕作肥力较高,适宜于柑桔、茶果、松、樟等生长。我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地貌类型简单,境内气候差异不明显,加上辽阔水面的调温调湿作用,气温变化小,表现明显的湖泊效应。温光同步,雨水充沛,湖泊效应明显,这些气候条件,不但10能保证双季稻、苎麻、棉花、柑桔、芦苇等喜温、喜光、需水作物的所需指标,而且还有富余,为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挖掘作物增产潜力提供了条件。良好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为生物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据调查粮食作物有 5 科 11 属 18 种,仅水稻就有三大类型 143 个品系和品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 24 种,高等植物有 137 科 404 属648 种,畜禽品种有猪、牛、羊、鸡、鸭、鹅等,经济鱼类有 11 目 22科 70 属 114 种,其它水生动物有两栖类 6 种、爬行类 2 种、哺乳类 2种、甲壳类 7 种、螺蚌类 18 种,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对发展多种经营十分有利。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2.1 全市水资源总量据统计,我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和 9.43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资源量为 1688.8 亿立方米。一是降水量充沛,年内、年际变化大。保证率 80%的降水量,也有 1147.5mm,但降水的年际差异大,最多年达 2061.0 mm,(1969 年),最少年仅 970.1 mm(1972 年) ,相差1090.9 mm。其中降水比较集中的夏季尤为悬殊,最多的 1969 年夏季降水 1344.5 mm,最少的 1972 年仅 129.3 mm,两者相差 10.4 倍。年内月、季分配也不均匀,5 月降水最多,平均 208.6 mm,12 月最少 45.3 mm;春季降水平均 519.4 mm,占全年降水量的 39.4%,冬季平均降水175.22 mm,只占 13.3%。垸内降水地域分布差异不大,西南岗地比垸区与湖洲年降水量只偏多 70 mm 左右。但因降水年际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多的年份更加重了垸区的洪涝灾害,降水少的年份又造成丘岗地区干旱。二是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我市地下水属松散堆积孔隙水,11类型单一,藏埋浅,储水层厚,补给快。补给来源主要是降水、河湖及灌溉用水渗入。东北部湖区平原属地下水富水区,埋深仅 10 余米,非常便于开采。储水层平均厚达 89.06 米,个别地方如目平湖,储水层可深达 330 米以上。西南部属地下中等含水区,埋深一般在 18 米左右,储水层平均厚达 60 米,最大储水层厚达 89 米。西部赤山岛,因属古生代地质,为地下水贫水区。除一些湖汊低洼地带含有少量地下水外,绝大多数地方不含有地下水。三是客水资源丰富,时空分布不均。进入我市的客水主要有沅水、澧水、厂窑河、湘江、资水共 5 条干支流。据南咀及小河咀水文站资料记载,多年平均径流量达 1688.8 亿立方米。年际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年径流量最大的 1964 年,入湖年径流量为2013 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最少的 1978 年,入湖年径流量为 1095 亿立方米,年最大径流量与最小径流量之比为 1.84。同时,入湖时间集中,洪降水位高。据多年资料计算,汛期径流量超过 80%以上,是导致我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而 12 月至次年 2 月枯水期,径流量却不到年径流量的 7%,加之三峡截流后入湖径流量更加减小,枯水期延到 3 月。2.2.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市湖区及丘区因分别所处地理条件不同,供水方式也不尽相同。湖区有可调蓄的内湖面积,蓄水量大,提引水方便。有灌溉装机20197kw,31 座进水闸及 34 座灌排两用涵闸,8 处自来水工程,104 处自备取水工程。确保了湖区有较强的供水能力。丘区有中型水库 1 座,小型水库 9 座。因地势低,其功能以养殖为主,只有少量蓄水可作为农业灌溉用水;有山塘河坝 1551 处,复蓄率只 70%左右。有灌溉装机6030kw,引水闸 8 处,市政取水工程 7 处,自备取水工程 167 处,尚不12能保证丘区的灌溉要求。2.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水资源丰富,但因降雨相对集中,不适应作物生长要求。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 1326 毫米,降雨量不算少,但年内年际差别大。年际降雨量相差一倍以上,年内降雨也多集中在 47 月,而 810 月正值晚稻生长季节,雨量却相应减少,以致出现秋旱状况。客水利用率少。我市客水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 1688.8 亿立方米,但多集中于汛期。作物生长季节,或因外河水位低开闸引流有限(特别是三峡截流以后) ,或因高洪水位不宜开闸引流,以致无法利用。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配套不完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但现有蓄引提工程分布不尽合理,且日益老化,配套设施较差,渠系渗漏严重,达不到设计效益。特别是水库、以养殖为主,水位低,缺少必要的提、引手段,以致只有极少量的水能用于灌溉。我市外河水还有轻度污染,尽管水面宽,水量多,自净能力强,但在人口稠密和居住集中城镇附近的外河,水质污染情况仍然严重。垸内河湖渠系更是严重,浮漂杂物遍是,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2.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3.1 全市土地资源总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沅江市全市土地总面积 303 万亩。其中:1) 、农用地 179.5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9.24,其中耕地94.01 万亩,占农用地 52.37;园地 12.4 万亩,占农用地 6.91;林地 73.08 万亩,占农用地 40.72;林地中含芦林面积 31.76 万亩,占农用地 43.46。132) 、其它用地 120.08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39.63,其中居民及工矿用地 1.56 万亩,占土地总量 0.51;交通运输用地 0.42万亩,占土地总量 0.14;水域面积 118.1 万亩,占土地总量38.98。3) 、未利用地 3.42 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13%。2.3.2 土地利用特点1) 、土地利用程度较高。沅江市未利用土地(除去洞庭湖大水面等其他未利用地)仅占 1.13 %.2)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人均指标偏大。根据现状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比,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为 165.20 平方米,高于国际(GB5018893)150 平方米/人的标准。3) 、建设用地结构渐趋合理。城镇用地逐年上升,农村居民点面积稳中有降,交通用地比重较小。4) 、沅江市湿地资源丰富,水域优势明显,湿地资源逐渐得到开发。2.3.3 土地利用潜力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可新增耕地的潜力面积共计 3264.14 公顷,其中:1) 、土地开发潜力,待开发土地面积为 1012.82 公顷,预测新增耕地 847.06 公顷, 净增率为 83.5%,占待开发整理潜力面积的 25.95%,主要分布于南部丘岗区,潜力为一级。2) 、土地复垦潜力。待复土地面积为 387.6 公顷,预测新增耕地298.67 公顷,净增率为 84%,占待开发整理潜力面积的 9.15 %,主要分14布于北部垸内,潜力为一级。3) 、土地整理潜力。耕地待整理总面积为 17087.11 公顷,预测可新增耕地 755.84 公顷,增地系数为 4.4%,占待开发整理潜力面积的23.15%;村庄待整理总面积为 8308.35 公顷,预测新增耕地 1362.57 公顷,增地系数为 16.4%,占待开发整理潜力面积 41.57%。4) 、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现有存量建设用地10.35 公顷,其中闲置土地 18 宗,面积 9.64 公顷;空闲土地 14 宗,面积 0.71 公顷。2.3.4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建设占用、产业调整、灾毁、退耕比例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耕地效益低,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灾毁、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占用大量耕地。2)、土地利用方向同土地规划出现矛盾,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上一轮规划城镇发展方向为向东和向北发展,由于公路建设的发展,城市向西拓展,南北延伸,与土地规划方向发生矛盾。另一方面,2005 年沅江市土地经济密度为 2.44 万元/公顷,低于全省平均2.65 万元/公顷,2005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面积达到 172.98 平方米,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3) 、公路交通发展滞后,水域利用还不充分,沅江地属洞庭湖区,水陆交通发展十分便利,但受湖区特定条件的限制,路网整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滞后,严重制约干线公路网效益的充分发挥。且其水面主要用于航运、养殖,对于水域、湿地资源开发不够。4) 、沅江市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未利用土地多。沅江市土地后备资15源不足,荒草地等可开发资源少。沅江市地处洞庭湖湖区,其他用地类型占 20%以上,水域面积大,限制了交通发展和城镇的扩展。2.3.5 农田基本情况我市共有耕地面积 94.01 万亩,这些农田从全市的总体上说已达到一次降雨 206 毫米三日排干至耐淹深度的十年一遇排涝标准,垸内排渍标准已达到五年一遇的标准。在排涝排渍上,排渠的损坏是主要障碍因素。在灌溉上,灌渠的严重渗漏,水量用系数只有 0.64 左右,根本达不到设计灌溉保证率 85%的要求。全市至 2006 年底灌溉面积 93.1939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74.9 万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 7.93 万亩;现有排渠总长 8791.91 公里,有待整治的长度有 8076.853 公里;有农田防护林面积 13.7984 万亩;田间道路总长 17649.9 公里。详见附表 1。2.4 与农田水利相关各部门规划编制情况我市涉及农田水利的规划有:(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20) ,沅江市水利局编制。(2) 沅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沅江市国土资源局编制。(3) 沅江市标准粮田建设规划 ,沅江市农业局编制。(4)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沅江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编制。(5) 沅江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 ,沅江市水利局编制。(6) 胭包山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市移民局编制。(7) 沅江市“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 ,市发展改革和物价16局编制。详见表 2.4与农田水利相关规划编制情况调查表表 2.4序号规划名称规划布置单位规划报告编制单位规划编制时间规划水平年规划总投资(亿元)规划农田水利方面的投资(亿元)规划实施的程度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省水利厅市水利局2005.8 2020 4.35 4.35正在试点实施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人民政府省第三测绘院2007.11 2020 0.76 0.54开始实施3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财政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2000.8 2005 0.78 0.45 已实施4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财政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2005.10 2010 0.93 0.81开始实施175 标准粮田建设 农业部市农业局2007.10 2020 0.56 0.376沅江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沅江市人民政府市水利局2005.8 2010 32.1 10.76 实施中7胭包山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省移民局市移民局2005.12 2020 3.73 1.07 实施中8沅江市“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市发改物价局2005.9 2010 0.77 0.37 实施中规划总投资合计(剔除各规划的重复部分)限性 40.38 亿元 43.98 18.723、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3.1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全市共有大小堤垸 9 个,其中重点垸 2 个(大通湖垸、长春垸) ,蓄洪垸 2 个(共双茶垸、保民垸) ,一般垸 5 个(目平湖、畔山洲垸、净下洲垸、永新垸、澎湖潭垸) 。全市主干支渠道 2359.61 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 10638 处,电力排灌泵站装机容量 83390 千瓦,其中排水装机 57163 千瓦,灌溉装机 26227 千瓦。中型水库 1 座,小型水库 9 座,蓄水山塘 1365 口,拦洪坝 186 处。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为我市抗御洪、涝、旱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2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状水利设施部分老化,需要更新改造18全市干支斗农渠因管理不善淤积较严重,加之渠坡基本没有防护措施,崩滑较多;垸内渠系建筑物不同程度的均有损坏;灌溉机埠运行时间较长,设备严重老化。2)农田渠系配套不全根据现有农田状况,要保证旱涝无忧,尚需新修部分干支斗农渠,为保证排灌自如,高低能挖尚欠缺部分渠系建筑物。3)管理体制制约,影响水利设施维护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我市一直归乡镇政府管理,排灌费用的收取也是乡镇统揽,真正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的资金不多,不利于管理。4)多渠道投入,没有统一安排我市对农田水利的投入确实不少,国土、水利、农业、财政、以工代赈等都有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上,但各方没有统一协调,造成一定的重复投入,国家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3.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农 田 水 利 工 作 历 来 在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中 占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位 置 , 现 已 进入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历 史 阶 段 , 结 合 我 市 的 实 际 ,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重点 在 农 村 , 难 点 也 在 农 村 。 因 此 , 加 强 农 田 水 利 建 设 就 成 为 新 形 势 下 的一 个 新 要 求 。 只 有 不 断 的 改 善 和 提 高 农 业 生 产 条 件 、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 才能 适 应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需 要 。1) 为 农 村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了 保 障 。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工 程 是 我 市 保障 粮 食 安 全 、 农 民 增 收 的 先 提 条 件 , 为 全 市 的 经 济 发 展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没 有 沅 江 的 农 田 水 利 工 程 作 后 盾 , 就 没 有 沅 江 农 业 的 今 天 。192) 保 障 了 农 村 生 态 与 环 境 的 改 善 。 特 别 是 丘 岗 区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工 程建 设 的 发 展 , 增 加 了 植 被 面 积 , 防 止 了 水 土 流 失 , 维 护 了 生 态 平 衡 , 收到 了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3) 沅 江 是 全 国 商 品 粮 基 地 建 设 县 之 一 , 要 稳 定 和 提 高 粮 食 综 合 生产 能 力 , 保 障 粮 食 安 全 , 促 进 农 业 优 势 产 业 带 建 设 和 提 高 农 产 品 市 场 竞争 力 , 增 加 农 民 的 收 益 , 这 就 必 须 要 有 适 应 的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前 提 条 件 作保 障 。4) 根 据 沅 江 的 实 际 , 随 着 社 会 的 进 步 和 发 展 , 中 央 对 农 村 给 予 了一 系 列 的 优 惠 政 策 , 农 民 的 观 念 也 随 之 有 了 新 的 变 化 , 特 别 是 对 农 业 产业 结 构 的 调 整 有 了 更 新 更 高 的 认 识 , 在 科 学 种 植 , 提 高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的同 时 , 将 过 去 种 植 的 单 一 粮 食 作 物 , 调 整 到 适 应 社 会 价 值 规 律 的 经 济 作物 上 来 , 水 田 减 少 , 旱 土 增 多 , 耕 地 的 蓄 水 耐 淹 能 力 大 大 降 低 , 无 形 中增 加 了 应 抢 排 水 量 , 抗 旱 难 度 也 相 应 增 大 。 这 样 就 必 须 要 进 一 步 改 善 农业 生 产 条 件 , 加 强 农 田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4、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4.1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统一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分渠道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以规划为龙头,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中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相对集中,整合使用,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推进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新建部分小型水源并配套灌排设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国家的粮食生产、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4.2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重点放在粮食生产区及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包括粮食增产潜力大,提高农业综合能力明显的区域;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强、自愿要求加快本地建设的区域和以往工程管理责任制落实得好的区域。(2)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重点与一般、灌溉与排涝等工程相结构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重点与一般、灌溉与排涝等工程相结合。(3)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增强工程项目的透明度,制定适宜的新建和改造工程方案。(4) 坚持量力而行: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比较强的措施。但必须注重实际,不得盲目超前实施水利工程计划,增加农民负担,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5) 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21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融资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3 规划依据1、法规依据:水法 、 防洪法 、 水土保持法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2、政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50 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湘政 2007)45 号文)。3、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4、各部门相关专项规划。4.4 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 2006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20 年。4.5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以大型灌区末级渠系,中型灌区及灌溉面积小于 1 万亩的小型灌区、分散灌溉片,排水区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包括水源工程(新建的容积小于 100 万 m3)、灌排渠道、涵闸和小型泵站改造(1000kw 以下)、为灌区灌溉排水服务的农村小型河道(集雨面积小于100km2)治理等。4.6 规划目标与任务4.6.1 规划目标22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确保灌溉面积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投入机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调动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的积极性,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4.6.2 规划任务根据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需求、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依据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根据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复核,进而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提出到2020 年应实施改造的灌溉面积、工程建设内容、节水量、增产效益、管理体制改革等指标;提出应增加的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的规模、形式及新增的灌溉面积;提出规划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额、筹资方案和效益分析。5、规划分区和总体布局5.1 规划分区5.1.1 分区划分本规划根据河流水系、自然堤垸、现状供水组成或灌溉特性将全市划分为长春垸、赤山、草阳、南黄、共双茶、南洞庭六个区块。长春垸分区包含同在长春垸的三眼塘镇和沅江市城区,考虑行政区域划分将保民垸纳入该区,共有 1 镇 1 乡 2 个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23232.192 平方公里;人口为 17.9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86 万人,人口密度 774.36 人/km 2;耕地面积 5.72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2.36 万亩,人均耕地 0.32 亩;工业产值 34.42 亿元,农业产值 4.03 亿元。赤山分区为横卧洞庭湖中的赤山岛,含新湾、南咀两个镇。土地面积为 269.507 平方公里;人口 4.3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25 万人;人口密度 162.15 人/km 2;耕地面积 5.55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2.67 万亩,人均耕地 1.27 亩;工业产值 2.05 亿元,农业产值 2.17 亿元。草阳分区依据瓦岗湖水系和草阳灌所形成的水系划分,包含有草尾、阳罗、四季红三个镇。土地面积 332.764 平方公里;人口为 16.2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1.06 万人,人口密度 487.43 人/km 2;耕地面积 32.2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7.56 万亩,人均耕地 1.99 亩;工业产值 6.57 亿元,农业产值 7.73 亿元。南黄分区依据黄五间堤与大通湖垸防洪大堤沅江段围合而成,包含有南大、黄茅洲两镇和漉湖苇场。土地面积 653.977 平方公里;人口为17.69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2.84 万人,人口密度 270.5 人/km 2;耕地面积 23.99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4.01 万亩,人均耕地 1.36 亩;工业产值 11.87 亿元,农业产值 10.24 亿元。共双茶分区是依据我市的蓄洪大垸划分而成,考虑到行政区域划分而把净下洲垸纳入该区块,它包含有茶盘洲、泗湖山、共华三个镇。土地面积 362.105 平方公里;人口为 16.5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38 万人,人口密度 457.33 人/km 2;耕地面积 25.67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13万亩,人均耕地 1.55 亩;工业产值 5.58 亿元,农业产值 6.79 亿元。南洞庭分区为南洞庭苇场,含永胜、新胜、澎湖潭三个独立的垸。24土地面积 169.103 平方公里;人口为 0.9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0.21 万人,人口密度 55.59 人/km 2;耕地面积 0.86 万亩,其中水田面积 0.29万亩,人均耕地 0.91 亩;农业产值 0.27 亿元。各分区各镇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见表 5.1.1。25沅江市各分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表 5.1.1人口 耕地 工农业产值名 称土地 面积 (km2) 合计 (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密度 (人/km 2) 合计 (万亩) 其中 水田人均 耕地 (亩) 工业(亿) 农业(亿)一、长春垸分区 232.192 17.98 6.86 774.36 5.72 2.36 0.32 34.42 4.03 1、城区 155.663 13.01 3.08 835.78 2.65 0.93 0.20 34.13 3.82 琼湖 35.778 6.46 2.54 1805.58 1.97 1.01 0.30 25.93 2.11庆云山 11.982 5.06 0.09 4223.00 0.59 0.12 6.84 1.4万子湖 107.903 1.49 0.45 138.09 0.09 0.06 1.36 0.31 2、三眼塘镇 76.529 4.97 3.78 649.43 3.07 1.43 0.62 0.29 0.21 二、赤山分区 269.507 4.37 3.25 162.15 5.55 2.67 1.27 2.05 2.17 1、新湾镇 83.340 2.37 1.74 284.38 2.17 1.05 0.92 0.5 1.47 2、南咀镇 186.167 2.00 1.51 107.43 3.38 1.62 1.69 1.55 0.70 三、草阳分区 332.764 16.22 11.06 487.43 32.22 17.56 1.99 6.57 7.73 1、草尾镇 181.271 9.14 6.39 504.22 22.39 9.78 2.45 5.46 4.3326沅江市各分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表 5.1.1人口 耕地 工农业产值名 称土地 面积 (km2) 合计 (万人) 其中 农业人口 密度 (人/km 2) 合计 (万亩) 其中 水田人均 耕地 (亩) 工业(亿) 农业(亿)2、阳罗镇 129.531 5.34 3.86 412.26 8.17 6.18 1.53 1.02 3.073、四季红镇 21.962 1.74 0.81 792.28 1.66 1.60 0.95 0.09 0.33四、南黄分区 653.977 17.69 12.84 270.50 23.99 14.01 1.36 11.87 10.241、南大镇 194.228 9.11 6.63 469.04 10.98 8.92 1.21 5.3 5.872、黄茅洲镇 154.449 7.81 5.66 505.67 11.90 4.99 1.52 4.39 3.83、漉湖苇场 305.3 0.77 0.55 25.22 1.11 0.10 1.44 2.18 0.57五、共双茶分区 362.105 16.56 10.38 457.33 25.67 13 1.55 5.58 6.791、共华镇 168.047 7.32 5.58 435.59 10.29 5.77 1.41 2.39 3.442、泗湖山镇 131.113 6.38 4.58 486.60 10.03 4.29 1.57 2.75 2.533、茶盘洲镇 62.945 2.86 0.22 454.36 5.35 2.94 1.87 0.44 0.82六、南洞庭分区 169.103 0.94 0.71 55.59 0.86 0.29 0.91 0.27合计 2019.65 73.76 45.10 355.95 94.01 49.89 1.27 60.49 31.23 275.1.2 分区水资源现状长春垸分区:外有甘溪港河、白沙长河,内有胜利湖、胭包山湖、榨南湖、琼湖、蓼叶湖、石矶湖哑河等。地下水为垄岗化平原孔隙承压区。水资源总量 1.08 亿立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1 亿立米,地表水可利用量 1.05 亿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 0.03 亿立米,总供水量 0.5 亿立米,总用水量 0.5 亿立米,农业用水量 0.35 亿立米,工业用水量0.1 亿立米,生活用水量 0.04 亿立米,生态用水量 0.01 亿立米。赤山分区:横卧于洞庭湖中,四面环水。内有傍山湖及围堵而成的湖汊。地下水为垄岗化平原孔隙潜水区。水资源总量 1.26 亿立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26 亿立米,地表水可利用量 1.22 亿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 0.04 亿立米,总供水量 0.58 亿立米,总用水量 0.58 亿立米,农业用水量 0.40 亿立米,工业用水量 0.12 亿立米,生活用水量 0.05亿立米,生态用水量 0.01 亿立米。草阳分区:外有草尾河、东洞庭湖,内有五七运河、瓦岗湖、大通湖。水资源总量 1.55 亿立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58 亿立米,地表水可利用量 1.51 亿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 0.05 亿立米,总供水量 0.72亿立米,总用水量 0.72 亿立米,农业用水量 0.5 亿立米,工业用水量0.15 亿立米,生活用水量 0.06 亿立米,生态用水量 0.01 亿立米。南黄分区:外有草尾河直连东洞庭湖,内有塞阳运河从黄茅洲船闸直达五门闸,垸中有胜利长渠直连大寨渠形成集水利与运输一体的垸内运河。水资源总量 3.05 亿立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3.1 亿立米,地表水可利用量 2.97 亿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 0.10 亿立米,总供水量1.42 亿立米,总用水量 1.42 亿立米,农业用水量 0.99 亿立米,工业用水量 0.29 亿立米,生活用水量 0.11 亿立米,生态用水量 0.03 亿立28米。共双茶分区:该分区处在草尾河、挖口子河、蒿竹河、东洞庭湖的包围之中,内有八形汊哑河、北港长河、鹅洲河、六合洲等。水资源总量 1.69 亿立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1.71 亿立米, ,地表水可利用量1.65 亿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 0.06 亿立米,总供水量 0.79 亿立米,总用水量 0.79 亿立米,农业用水量 0.55 亿立米,工业用水量 0.16 亿立米,生活用水量 0.06 亿立米,生态用水量 0.02 亿立米。南洞庭分区:该分区为南洞庭湖中的三个小垸组成,永胜垸内有大码头哑河一条。水资源总量 0.79 亿立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0.81 亿立米,地表水可利用量 0.77 亿立米,地下水可利用量 0.03 亿立米,总供水量 0.37 亿立米,总用水量 0.37 亿立米,农业用水量 0.26 亿立米,生活用水量 0.03 亿立米,生态用水量 0.01 亿立米。各区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详见表 5.1.2-1,现状用水情况详见表 5.1.2-2。29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表表 5.1.2-1水资源量地表水 地下水 水资源量序号 市、县名多年平均 P=50% P=75% P=90% P=95% 地下水 重复计算 量 多年平均 P=50% P=75% P=90% P=95%一 长春垸分区 9602 8434 5004 4507 3408 5833 4596 10839 9671 6241 5744 4645 1 城区 6437 5654 3355 3022 2285 3911 3081 7266 6483 4184 3851 3114 2 三眼塘镇 3165 2780 1649 1486 1123 1923 1515 3572 3187 2057 1893 1531 二 赤山分区 11145 9789 5808 5232 3955 6771 5335 12580 11225 7244 6667 5391 1 新湾镇 3446 3027 1796 1618 1223 2094 1650 3890 3471 2240 2062 1667 2 南咀镇 7699 6762 4012 3614 2732 4677 3685 8690 7754 5004 4606 3724 三 草阳分区 13761 12087 7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