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1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目标: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2、学会本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4、继续学习给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点及难点:第 3 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时间:三时。第一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生字新词。2、正确、熟练地朗读文。3、了解文内容,能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顺序给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1、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投影出示题并板书题,生齐读题。 )2、解题:“永生”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二、初读文:自由读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B、齐读生字词。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3、指导难读的小节: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指名读第 l 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指名读第 3 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四、再读文:1、自己仔细读文,看看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文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一飞向大海二撒向大海三告别大海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2、 (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3、学生在书上的描红。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文。第二时一、复习导入:1、读生字词。2、通过上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 ,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二、精读感悟(一) 、细读第 1 段:1、齐读第 1 段。你从第 1 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997 年 3 月 2 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听录音。再指名读,然后齐读。3、 “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 1997 年 7 月1 日、澳门在 1999 年 12 月 20 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 2 节)(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1、学习第 2 节:引导理解“呜咽” “痛悼”的意思。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有感情地齐读第 2 节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练习背诵。2、学习第 3 节:投影出示第 3 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 3 节)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投影) “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b 超越时代指的什么?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d指名读,组织评议。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e再次齐读。f用“不仅也”造句。 (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练习背诵第 3 节。3、学习第 4 节,读出感情。4、齐读第二段。、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继续学习第三部分。三、作业1、语文练习册上的练习。2、用“不仅也”造句。3、背诵并默写 14 节。第三时一、复习导入:1、师:A、上节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 3 节)D、起立齐背 2、3 小节。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二、精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2、 “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文中又指什么?3、 “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A、听到什么了?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6 两节。、请一个小组读第 7 节。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全文作结,并点明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D、有感情地齐读第 7 节,试着背诵。E、播放录象,师总结。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7、齐读全文。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1 学习了这篇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四、总结全文。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文,熟练地背诵文,默写7 节。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2、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教学难点:读通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高尔基图片教学过程:一、看图揭示文。1、 (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补充完整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事。2、板书题。二、初读文。1、学生自学文,提出自学要求。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2)指名朗读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3、师范读文;学生体会后再读文;齐读文。三、引导学生理清文脉络1、学生读文,想想哪儿节可以合并为一段。2、交流分段情况。四、指导写字。1、提示写字要点。2、学生描红后临写。第二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二、精读文1、学生读文思考: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2、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读文,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2)指导朗读背诵这一段。3、学习第二段。(1)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 10 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3)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4)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 (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6)交流;练读;背诵。(7)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8)指导朗读背诵。4、学生第三段。(1)指名读。(2)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3)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4)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 ,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指导朗读背诵。、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 、 “春天对了” 、 “傍晚” 、“不久” 、 “你回去了” 、 “那时候”等词语熟背文。作业设计一、给多音字组词。i()zhng()假种i()zhng()二、 、写近义词。探望()告别()欣赏()三、按要求写词红扑扑形容花的成语:含有花的成语:四、填空1、文通过高尔基与他 10 岁儿子之间发生的()以及()两生活小事,反映了()和() ,全文围绕了一个()字。2、阅读最后一节,回答:“给”意思是“拿”意思是“给” ,永远比“拿”愉快,意思是你跟高尔基的看法一样吗?联系亲身经历说说。3、高尔基的儿子是个()的孩子,高尔基是个()的父亲,通过外阅读,你还知道高尔基是个() ,著有 ,他的读书名言有() 。1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2,学会本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文,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准备多媒体了解艾滋病的一些知识教学时间 2 时第一时揭题导入揭示题,指名朗读题质疑:文中有没有介绍什么是“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是哪个国家的通过哪工哪些事情,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顽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初读文,整体感知生自读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指导读好长句生再读文,思考相关问题思考质疑的问题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两句话说说文主要内容你觉得本篇文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读后互相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读通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思考“为什么一位 12 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会引起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第二时复习导入写生字词学生说说这一的大致内容精读文,感悟内容细读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感悟“不幸“读悟文第 2 段生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读悟文第三,四段感悟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体会艾滋病的疯狂可怕,体会恩科西不幸中的侥幸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细读文第五,六,七段,感悟“抗争“结合第一段,细读文第八,九段,感悟“关注“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学习三,四段的方法去继续理解和感悟文联系实际,培植信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了这篇文,你有什么想法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遇到挫折,失败,伤残,疾病等“灾难“,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和灾难,都要顽强抗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自己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还要同情,帮助遇到“灾难“的人,培植他们战胜“灾难“的信心板书设计艾滋病小斗士不幸抗争关注练习 4:教学目标1、能给 4 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