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上科学 1、我们的食物教材简析: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食物的多样性,了解事物的主要来源。本课安排了认识常见的食物名称,给食物分类等活动。通过交流,让学生理解我们的食物种类是多样的体会自然界食物种类的纷繁多样。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2技能目标:能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能用不同的方法给食物分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资料引用: 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引言: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吃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而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呀。你们平时都最喜欢吃什么呀?(学生回答。 )2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小结并板书课题:1、我们的食物二、探究体验 解决问题1说一说自己熟悉的食物(1)提出问题:除了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吃的食物还有哪些?(2)以小组为单位写下你们知道的食物,你喜欢的你不喜欢的最好都写下来。(3)汇报结果,展示交流,教师分类板书: 馒头 水饺 面条 芹菜 白菜 藕 鸡 鱼 肉 纯奶 酸奶 3蘑菇 木耳 粥 鸡蛋汤 稀饭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师补充板书个别食物。 )2. 给食物分类a:结合下面的表格,给你认识的食物分一分类。类别 食物举例 b:小组合作完成食物分类统计表。c:展示分类结果师总结:我发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刚才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份分,也可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3. 了解食物的来源a: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像“馒头” 、 “面条” 、 “牛奶” 、 “烧鸡” 、 “香菇” 、 “木耳”等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来自哪里?b: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c: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们饭桌上的食物一部分来自植物,一部分来自动物,一部分来自微生物,它们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自然界,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最后教师总结升华学生结论。 (板书:食物)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争当美食小导游(1)提出话题: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名吃,假如有客人自远方来,你最想让他品尝我们这个地方的什么特色美食呢?(2)学生自由列举具有家乡特色的美食。(3)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向客人介绍家乡的美食?(可以从烹饪流程、色香味、营养价值等各方面进行介绍)(4)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饮食爱好,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美食自由组合,组4成美食宣传小组,拟定宣传稿,师巡视指导。(5)展示交流:各小组按照拟定的宣传稿召开美食推介会。四、课后拓展: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1、我们的食物馒头 水饺 面条 (植物)芹菜 白菜 藕 (植物)鸡 鱼 肉 (动物) 大自然纯奶 酸奶 (动物)蘑菇 木耳 (微生物)粥 鸡蛋汤 稀饭 (动植物) 四上科学 2、我们的营养教材简析:本课在对食物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食物中包含的营养,增加对食物的理性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都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及主要来源;知道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2、技能目标: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点: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资料引用: 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1、学生准备:(1)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芝麻的种子、向日葵等。 (2)搜集各种食品包装袋,查阅有关食物营养的知识。2、教师准备:酒精灯、试管、滴管、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肉等。课时安排: 1 课时6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教师: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我们天天吃行吗?2教师小结:偏食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是没好处的。因为食物中含有多种多样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到底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我们的营养)二、猜想假设:1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掌握的营养知识以及课前搜集的食品包装袋,想一想,猜一猜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2、学生进行猜测(学生猜测,教师边补充边板书:淀粉、脂肪、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师谈话过渡:食物中是不是真有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些营养素呢?你们想不想证实一下?三、制定方案:1教师出示实验资料提示:教材第四页实验提示。温馨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淀粉又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一样的气味。2教师巡视,各小组依据实验提示确定实验目的,选取恰当的实验材料并拟定实验方案。四、实施探究:实验方法提示实验一: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 23 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二: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实验三: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71发放“实验记录卡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观察实验,填好实验记录表样表。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五、展示交流:1展示学生实验记录卡,分组汇报。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 、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拓展创新:1自由活动:(1)提出探究的问题: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卡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可靠吗?你想不想做一次小小质检员?(2)各小组选取不同食品进行检验。(3)汇报交流,开展评定最佳厂家活动。2阅读资料,加深认识: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会含在不同的食物中,如:米饭、馒头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花生大豆中含有很多脂肪;肉、蛋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但是并不是说一种食物里只含有一种营养素,会含有多种营养素,只是多少问题。各种营养中,水、蛋白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脂肪、淀粉是人体的能源;打个比方:人的身体是个建筑物,前者是建筑材料,后者相当于让大楼运转的外部条件(能量) 。3师: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让学生发言)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课后希望你们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4.布置活动:8课下查阅资料:是不是每种食物只含有一种营养素?是不是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素板书设计: 2、我们的营养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四上科学 3、饮食与健康教材简析:本课主要阐述任何一种或一类事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要的营养素,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的角度认识事物的分类,合理的搭配日常的膳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日常饮食卫生常识;了解合理的饮食结构;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2技能目标:能反思日常饮食的情况,并做出正确评价;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编写科学饮食歌谣;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健康与饮食保持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愿与他人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饮食的常识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日常饮食留意科学、合理地搭配;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饮食的常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资料引用: 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健康歌谣。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问题 1.师:有的人说:“要想长得高、长得结实,必须多吃肉少吃蔬菜。 ”你觉着他说的对吗?2.学生谈感想。师结并揭示课题: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开开心心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我们常常由于无知而在饮食上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影响了健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饮食与健康”的问题。 (板书:3.饮食与健康)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9(一)我们的饮食科学吗?1.观看课本 p6 的四种饮食方案,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2.学生展示搜集到“关于科学饮食方面的资料”。3. 教师小结:依据营养学的观点,早餐单纯以一种口味食品为主是不科学的,饮食要考虑各种食物的均衡搭配,才有利于身体发育与健康。 并板书:均衡搭配4.师:结合我们认识的科学饮食的材料,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早餐饮食结构科学吗?并说明理由。(二)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呢?1认识我们的食物结构(1)教师出示教材 P6:“食物结构金字塔”图提出问题:怎样解释 “食物结构金字塔”。(2)让学生展开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认识食物金字塔。(3)教师小结板书:多吃米面和果蔬,少吃油脂和蛋奶。(4)让学生针对食物金字塔反思自己家的饮食是否合理?2设计一日三餐(1)提出话题:懂得了一日三餐要注意均衡搭配,想不想设计一下明天你家的饮食计划?(2)小组内讨论:设计一日三餐计划。(3)学生自己设计,并填好设计记录表。(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我的设计方案食物名称 设计理由早饭午饭晚饭(4)展示设计成果,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设计,及时鼓励。(5)师小结:同学们的设计方案都很好,但是如果天天都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还要根据不同食物营养价值不同,合理调换主食与蔬菜,不能只吃一样主食或水果,否则,温馨提示 注意饮食均衡搭配外。 关注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的不同。10又违背了均衡搭配的原则。三拓展活动,应用创新1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1)提出问题: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呢?(2)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认真思考。)(3)展示交流成果。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并板书:一、选择卫生食品,拒绝有害食品。二、注意食品搭配,做到均衡营养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2开阔视野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今后将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请同学们广泛收集健康知识,办一次健康知识手抄报,比一比,评一评看谁办的最好?板书设计: 3、饮食与健康多吃米面和蔬菜均衡搭配:少吃油脂和蛋奶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一、选择卫生食品,拒绝有害食品。二、注意食品搭配,做到均衡营养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四上科学 4、水变咸了教材简析: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目的编写的,主要研究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本科是以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溶解的含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2、技能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11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盐在水里的变化,认识溶解现象,认识饱和现象。资料引用: 精品教案及教参。教具学具的准备: 学具:食盐、白糖、小苏打、洗衣粉、奶粉、食用油、石子、黏土、粉笔末、高锰酸钾、木屑教具: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多媒体资料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师谈话演示,学生猜测感知:出示食盐和一烧杯清水。教师向杯中放少许食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水中有盐) ,然后搅拌一下,再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盐不见了) 。你们知道盐到哪里去了吗?你怎么知道盐还在水中?谁能勇敢的到讲台上品尝一下这杯水证实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2、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水变咸了 ,相信同学们会从中找到其中的奥秘!(教师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把盐放入水中盐不见(化)了,那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2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往两个方向、两个方面猜测:高猛酸钾会怎样;水会怎样。 (指名说)3制定方案:师: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一下猜想是否正确呢?接下来先说说你的验证方法,并说说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学生讨论、交流方法)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为了较好的完成任务,教师给大家提几条建议: 实验时先要仔细的观察高锰酸钾的形状、颜色。 往水中放高锰酸钾时要适量,一般先少放一些(一两粒就可以) ,观察现象,然后稍微多放一些再观察现象。 认真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情况。12 一边做实验一边填写实验记录表。表(一) 我的实验记录表观 察 项 目 实 验 现 象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高锰酸钾造成水的变化静置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4实施探究:学生自由实验,教师巡视并做适当的指导,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5展示交流:(1)学生说通过自己的实验获得的收获,并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组的实验记录表。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随机强调:颗粒变小,最后变为极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水全变红了,而且溶液的上下液体一样红,说明了食盐和高锰酸钾是均匀的分布在水中的;汇报完再观察食盐和高锰酸钾溶液静止一段时间后有没有重新变为颗粒的现象。(2)教师引导小结溶解的概念。三、实际应用、强化认识1提出问题:师: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知道水可以溶解盐和高锰酸钾。水能溶解一切吗?用教师给你提供的相关材料试试吧。2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巡视并随机提示: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的材料有:白糖、小苏打、洗衣粉、奶粉、食用油、石子、黏土、粉笔末、木屑。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记录:溶解的有:,不溶解的有3、汇报研究成果(指名说)师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有的物体是溶解于水的,有的物体是不溶解的。四、拓展探究,认识饱和现象1提出问题:如果继续往盐水的烧杯里加盐,会有什么现象?2猜想假设:学生猜想。 (盐水更咸了,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溶解了)3教师小结:当我们继续往盐水中加盐,加到一定程度,盐就不再溶解了,这种现象我们叫做“饱和” ,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这些能溶于水的物质都会出现饱和现象。4解释为什么再加盐就是不溶解的原因。13板书设计: 4、水变咸了食 盐 极 小 的高锰酸钾 在水中变成 肉眼看不见的 微粒均匀地的分散到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溶解 四上科学 5、怎样加快溶解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研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了解溶解现象的两面性。2技能目标: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冰糖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资料引用: 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杯子、筷子、糖块、肥皂、热水和冷水、小刀、表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杯纯净水,让一位学生尝一尝,说说水的味道。2教师在纯净水中加入两块冰糖块,马上再让这位同学尝一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3教师小结并提出任务:溶解需要一个过程,有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借机板书课题:5、怎样加快溶解)二、探究体验 解决问题(一)猜测:1提出问题:同学们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一猜:怎样做才能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2学生猜测。3师借机梳理概括板书:搅拌、加热、研碎。(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141制定实验方案。(1)教师谈话:同学们提出的办法真的能让糖快些溶化吗?我们应该验证一下。比如说,搅拌的办法是不是比不搅拌使糖溶化得快,我们得进行对比才能知道结果。根据你们提出的办法,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呢?注意,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实验器材中有两个塑料杯,这两个塑料杯在我们设计的对比实验中都能用得上。现在,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一下实验的做法,然后记录下来。(2) 学生分组设计验证实验,记录实验做法。教师巡视,追问:为什么要同时使用这两个杯子?(3) 全班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4) 教师引导谈话:他们的实验设计在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吗?你能帮助他们修改,使实验设计更完善吗? (5)学生思考实验设计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最后总结以下几点:两个杯子中的水量要同样多。两个杯子要一样大。放入两个杯子中的白糖也要一样多。白糖要同时放入两个水杯里。(6)学生分组修改完善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在制定方案期间,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找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小组汇报实验方案。重点要突出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的问题。 )2实施探究。 (教师巡视,有重点指导个别小组。 )3展示交流。请各组同学汇报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展示自己所填的实验记录表。)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搅拌确实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三)加热、研碎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1提出问题。用热水和将物体研碎,是不是也能加快溶解?接下请同学们挑选其中一个假设,在小组内做实验。不过在实验前,老师想提醒大家:(出示)(1)两个杯中放的水应该一样多,不能太满。(2)根据自己小组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实验。(3)注意观察,记录下你们看到的情况。(4)实验时,不要将水弄到杯外,这样会影响你们的实验结果。(5)开水会烫手,请注意安全噢。2小组内实验探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153展示交流看来各小组不分上下,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发现加热、研碎也可以加快物体的溶解。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1.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让冰糖溶解的最快(1)谈话激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发现搅拌、加热、研碎可以加快溶解,怎样最快的溶解糖块呢?你们想不想比一比?(2)出示比赛规则,展开比赛活动。2.生活中的应用师:其实,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四、课后拓展: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板书设计: 5、怎样加快溶解搅拌用热水 可以加快溶解将物体研碎 四上科学 6、做一杯饮料教材简析:本课以学生制作饮料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深一层认识溶解的过程,知道水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知道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2、技能目标: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都进行可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点: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知道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16教学难点:学会科学的搭配,制作饮料。资料引用: 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需要准备的制作材料:橘子粉、白糖、奶粉、蜜桃粉、苹果粉、玻璃棒、小勺、小瓶盖、一杯开水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教师分发饮料,让学生分别品尝:你品到了什么味道?你知道这杯饮料里含有什么?(学生相互交流,对饮料的成分做出初步判断。)2教师出示饮料原包装,印证学生的猜测。3发出倡议:你想不想做一回配料大师?你想不想品尝一杯自己制作的饮料?那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各小组带来了制作饮料的一些原材料,我们就做一回配饮料的大师。(板书课题:第 6 课 做一杯饮料)二、猜想假设1教师引导启发:每一种饮料都有自己不同的配方,因此每一种饮料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饮料的配方决定了饮料的口感,要想做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在配方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2引导学生发言,教师适当板书:选取原料搭配、每种原料的量、饮料的颜色等都是饮料配方的关键。三、依据自己口味,制定方案。1分发原料和饮料配方设计单饮 料 配 方 设 计 单请在你所选的饮料配方的下面打上“”我们准备做( )味道的饮料,我们选的配料是:橘子粉 白糖 奶粉 青苹果粉 水蜜桃粉2各小组确定制作方案。3学生汇报设计饮料配方和制作方案。 (指名说说配方和方案的关键)四、提出要求,实施探究1提出注意事项:(1)要做好记录。 (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17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做的时候 ,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再用;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 。饮 料 制 作 配 方 详 单次数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1 (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2 (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最佳配方(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 )瓶盖(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还要从几次制作的饮料中评选出自己制作的最佳配方。(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2学生开始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五、相互品评,展示交流:1评选自己制作的最佳饮料,汇报配方,推销自己的饮料。2全班召开饮料品牌品评大会。3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请大家看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做杯饮料真是不容易呀!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觉好,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好的配方,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六、课后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果汁饮料的做法,课下请同学们探究一下碳酸饮料的做法。18板书设计: 6、做一杯饮料制作饮料的步骤:选择配料制定初步的配制方案配制饮料品尝饮料调整配制方案重新配制再品尝饮料 四上科学 7、水里有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按照“问题观察交流探索”的科学认知程序,探究“水里有什么”、“水的净化方式”等内容,认识水的净化的基本步骤及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的物质;知道对不纯净的水进行净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自来水的净化过程。2技能目标: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与假设;能够利用感官和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资料引用: 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烧杯、明矾、玻璃棒、滤纸、剪刀、漏斗、铁架台、滴管、河水、实验记录表课时安排: 1 课时19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瓶水样。1提出问题:这是一瓶从河里取来的水,能直接饮用吗?为什么?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教师小结:河里取来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水里有很多脏东西,人喝了容易生病。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水里有什么。揭示课题: 7、水里有什么二、探究体验 解决问题(一)水里有什么1提出问题:水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仔细观察各组从池塘或小河里取来的水,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回顾在取水的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水域里有些什么,你取的水样里可能含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杂草、灰尘等脏东西;有溶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二)水的净化1提出问题:怎样除掉水中的杂质?2学生猜想:让学生猜一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掉水中的杂质?(学生猜测,学生可能只猜到沉淀法和过滤法)3制定方案让学生结合实验器材制定出自己的实验方案。4汇报实验方案。 (指名说)学生说完后,集体对探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统一的方案。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在我们的实验中有可能用到这套实验器具” ,然后出示预先组装好的一套过滤装置,演示操作方法(包括过滤纸折叠) 。5探究实验。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案选择其中一个实验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表: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206汇报实验结论7经过沉淀和过滤的河水看上去真的很干净了,这时候你敢喝吗?为什么?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初步净化的水进行消毒,教师进而小结: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消毒等。你认为这三种净化水的方法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2)指名说。(3)教师小结:先沉淀、再过滤、最后消毒。7思考讨论:只用一种办法净化的水能饮用吗?为什么?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1了解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指名说:教师小结:要经过取水、加药、混凝、沉淀、过滤、供水等几部分。(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呢?为什么?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1)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2)学生设计。(3)展示学生作品。3课下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海水淡化的方法。板书设计: 7、水里有什么沉 淀水的净化 过 滤消 毒 四上科学 8、植物的身体教材简析:本课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植物及植物体的各部分,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教学目标:211知识目标: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教学重点难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资料引用: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各种植物的图片(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仙人掌、铁树、三色堇、王莲、肾蕨、蝴蝶兰、菟丝子、猪笼草)、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 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你认识了那些植物?如:树木、花、草等。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 30 多万种。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 50 万种以上(种子植物 250000 种左右)你们所列举的大多是绿色开花植物。其实像青苔、树挂、地衣它们也是植物。世界上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植物。教师可以随机利用课件展示搜集的一些特殊的、稀奇的植物图片。丰富学生对植物种类的认识。2、师:植物的种类繁多,但是它们的身体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们知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几部分构成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8、植物的身体)二、自主观察:(一) 、制定方案:1.教师引导:解决科学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用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诸多方法来研究,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较好?2.学生回答:(指名说)3、师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运用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他方法,课下试一试,同时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二) 、实施方案:221、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并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教师让小组观察并讨论:( 1) 、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2) 、指名说各部分;( 3) 、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2、让学生分组观察。三、交流总结: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2、汇报结果。3、教师小结:常见的植物“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中,有的植物可以在同时间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这就需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四、应用拓展:1、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可以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教师补充材料: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有些成员的身体不是由6 部分组成的。在这里教师搜集了一些个例。会走路的树南美洲生长着一种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当气候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腰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的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的不称心如意,它又继续的把起根来,再过旅游的生活了。卷柏就这样旅游着,有水就住下,无水就滚走,所以难怪有人称它是植物王国中的23“旅游者”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特殊植物。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板书设计: 8、植物的身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 分 四上科学 9.植物的根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对植物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生理作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探究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2技能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引用: 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具学具的准备: 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烧杯、量筒、棉花、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课时安排: 1 课时一创设情境、发现暗箱1、教师让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各种植物的根。2、教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许多植物的根,这些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吧! 板书课题: 9.植物的根二依据经验,猜测暗箱1、根据生活中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根有什么特点?根有什么作用?2、小组内讨论讨论。243、师:通过刚才的猜想与解释,我们不难理解,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光凭猜想是没有说服力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现在请大家结合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根是不是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三、 模拟验证、揭示暗箱(一)观察根的特点:1、师:课前同学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借助一些工具,仔细观察看一看你身边植物的根都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记录。植物名称 根的状态 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2、 让 学 生 拿 出 自 己 采 集 的 植 物 的 根 。 ( 地瓜根、狗尾草的根、大豆的根、玉米的根、花生的根) 师 带 领 学 生 认 识 不 同 植 物 根 的 形 态 和 功 能 , 让 学 生 区 别根 和 果 实 的 不 同 ( 花 生 的 根 和 果 实 ) , 知 道 形 态 各 异 的 根 , 各 有 奇 妙 的 功 能 。3、展示小组内观察的成果。4、小结: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与须根两大类。 直根板书:根须根(二)研究根的作用 1、制定实验方案找代表说说小组的实验方法,找出最佳实验方案。选一棵根部完好的植物,把它装在透明的玻璃杯里,为了避免水分向空气中散发,滴入几滴食物油,并且在水的位置上做好记号。2、实施探究,小组内实验。提示:(1)短时间内看不出水位的变化。(2)把实验的装置放在向阳处。(3)仔细观察,做好记录。3、展示交流。(1) 、汇报观察实验结果25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学生汇报实验情况(学生说说实验现象)4、揭示暗箱:通过我们的实验发现,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四总结运用,升华暗箱1、学生自由谈实验的体会及收获。2、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的作用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的用途吗?A、学生猜想B、小结:植物的根还可以吃、可以做药材、还可以加工糖C、出示小黑板: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说它们的用途呢?3、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想移栽一棵植物,不小心损伤了植物的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4、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习的内容,思考一下:根深蒂固、根深叶茂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板书设计: 9植物的根直根 固定植物作用根 须根 吸收水分和养分 四上科学 10.植物的叶(一)教材简析:在学生认识到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之后,很容易想到根吸收水分怎样排除的问题,本课就是遵循这一思路设计编排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2技能目标:能做叶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能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26排出的过程。教学重点: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做叶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资料引用: 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学准备:盆栽月季花一盆、塑料袋一个、 显微镜、蚕豆叶玻片标本、挂图叶气孔的结构课时安排: 1 课时一、创设情境,发现暗箱:秋天是落叶的季节,大树下,林子里,我们可以捡到各种各样的落叶,同学们,你们收集到树叶了吗?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叶子展示一下,教师继续谈话:叶子色彩斑斓,那么迷人,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纷纷畅谈。教师板书课题:植物的叶(一)二、依据事实,猜测暗箱1、师:首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两幅图,: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猜一猜: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学生猜测:(指名说)三、模拟验证,揭示暗箱(一) 、制定方案:1、师:我们的猜测都很好,但对于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猜想,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验。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实验来验证叶的作用。老师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盆栽月季花一盆、塑料袋一个。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2、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师小结:通过大家的汇报,老师发现实验可以这样做:找一盆有叶的植物,浇足水。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把这棵植物的枝叶罩起来,将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向阳处,注意观察现象。 (教师示范)(二) 、实施探究:27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的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吧!要做好观察记录。(三) 、展示交流:(一) 、各组长有次序地将记录卡放到视频展示台上,进行交流。1、在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的时候教师追问:(1)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从哪里来的呢?(2)水珠主要是从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出来的呢?(3)如果说叶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那么水分到底是从叶片的什么结构中跑掉的呢?学生讨论回答:2、师小结:塑料袋上的小水珠,可能是植物体内多余的水吸收了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中的某一孔穴跑出来,遇冷凝结形成的。(二)观察分析,体验发现1、观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1)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师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2)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师小结: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 。看到小孔你这时候想到了什么?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叶的蒸腾作用”的概念。(四)揭示暗箱通过实验,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 板书:蒸腾作用)四、总结运用,升华暗箱1、揭示蒸腾作用的意义(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叶有蒸腾作用,那“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28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可以使空气湿润。2、课下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植物吸收水的多少与叶子的大小、多少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10、植物的叶(一)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四上科学 11、植物的叶(二)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叶的蒸腾作用之后,进一步研究叶的光合作用。本课采用描述科学家进行实验的过程,使学生间接获取科学家所证实的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知道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2技能目标:在了解科学家所做的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认识到间接学习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科学家收集的实验证据,但不迷信权威。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让学生知道植物的叶内含有叶绿体,了解叶的光合作用的意义;认识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资料引用: 科学教师用书,教体局资源网。 教具准备: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实验器材:大小烧杯、石棉网、三角架、酒精溶液、木夹、绿叶、火柴等。课时安排: 1 课时一、创设情境,发现暗箱:师:我们的食物来自于动物和植物,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植物。那么植物的养料来自哪里?是谁为植物制造了养料?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又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植物的叶(二) (板书课题)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二、依据事实,猜测暗箱291、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猜植物的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如果把叶子的绿色去掉会是什么样?学生猜想并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2、师:其次猜一猜植物的养料来自哪里?是谁为植物制造了养料? 3、学生猜测:(指名说)三、模拟验证,揭示暗箱(一) 、制定方案:1、师:我们的猜测都很好,但对于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猜想,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验来验证。第一、做演示实验,验证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如果把叶子的绿色去掉会是什么样?第二、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成果,验证物的养料来自哪里?是谁为植物制造了养料?(二) 、实施探究:1、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结构,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一般都是绿色的。2、演示实验先把叶子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用木夹夹住小烧杯,把它放在装有水的大烧杯里,点燃酒精灯,加热两分钟后灭火,仔细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3、分析科学家的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本 p28 资料卡,完成下面的记录表:1. 小组内完成。海尔蒙特的载柳树实验(实验一)刚栽柳苗的重量五年后柳树的重量增重多少减少多少结论老鼠憋死的实验(实验二)有光照的老鼠 无光照的老鼠 结论实验三:通过瑞士科学家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三) 、展示交流:30.展示小组内的学习成果。 (借助实物投影)(四)揭示暗箱1、叶子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是绿色的,通过刚才的水浴,叶绿素被分解了,所以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2、科学家的实验告诉我们,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自己制造养料并放出氧气。看来,植物的生长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合成过程。3、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气孔进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