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詞體現了皇帝制度哪一特點_第1页
陛下一詞體現了皇帝制度哪一特點_第2页
陛下一詞體現了皇帝制度哪一特點_第3页
陛下一詞體現了皇帝制度哪一特點_第4页
陛下一詞體現了皇帝制度哪一特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陛下一詞體現了皇帝制度哪一特點篇一:题目 a1fd66ec0975f46527d3e16d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 12题和填空题第 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 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考试试题河北安平中学 XX-XX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满分:100 分。 第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50小题,前 40题每小题 1分,41-50 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B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是(A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B)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5 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 B)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 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 6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 )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720 世纪 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8下列几位同学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后对兵马俑的评论中,客观准确的是(C ) A “这么多瓷器,真壮观” B “秦国的皇帝权力真大” C “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统治力量” D “浪费社会人力、物力,是暴政,没什么价值” 9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A B C D 10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B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1下列各项由秦始皇首创的是( C) 使用“皇帝”位号 实行郡县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修筑长城 A B C D 12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 A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做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13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D)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人民的愿望 14秦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B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5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 B ) D家天下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16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的主要特征是( C )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逾越 A正确,不正确 B不正确,正确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17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A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18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B ) 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A B C D 19.汉朝实行的察举制,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敬父母,敬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20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21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22唐朝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正确的是( C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 23 “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这种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反映的是(B )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北宋中书门下 D清朝军机处 24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D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25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尚书、中书、门下省,下有六部去分工。分相权,互牵制,中央集权有保证。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C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制约 D隋唐后历朝都完全沿袭这种制度 2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7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C)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28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D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9元朝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 ) ( C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管辖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0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 C)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31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D) A皇宫建筑布局更为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3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 1 460件。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 ( C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33 “(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一同学认为此观点是错误的,最恰当的理由是( C ) A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B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C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D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34 “雍正七年,(1729 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 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C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B C D 3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B ) A与皇帝“共治国事”B完全遵照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36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C) A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7 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验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B ) A军机处 B理藩院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 3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39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 B ) 秦朝时期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 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之相互牵制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A B C D 40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 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 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 41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C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篇三: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XX-XX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湛江市二中 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24小题,合计48分) 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 ,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邑名 C爵号 D族名 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 A互为表里 B互为因果 C互相矛盾 D相互统一 3、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 “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4、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B C D 5、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史记的记载 B史家的研究论文 C秦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 6、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 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8、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过丞相的是: A 清 B明 C 汉 D秦 10、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1、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1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有: 秦朝皇帝直接任命郡县长官 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北宋任用文臣做地方长官明朝废除丞相 A B C D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B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C英国有权决定中国关税税率 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14、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D 南京条约 15、XX 年 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6、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7、下列哪首诗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C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D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18、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标志是:A 马关条约签订 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20、 “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一个情境所体现与回荡的誓词。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21、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进行了积极抵抗 B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C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22、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做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变乱 23、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是: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符合当时中国农民阶级的愿望 D、主张人人平等,消灭封建等级制2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计 52分) 25、 (28 分) 材料一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6 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 分) 材料二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 (3)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4 分)依材料指出两者这之间的关系。 (4 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4 分)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