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磁辐射及遥感物理基础_第1页
第二章 电磁辐射及遥感物理基础_第2页
第二章 电磁辐射及遥感物理基础_第3页
第二章 电磁辐射及遥感物理基础_第4页
第二章 电磁辐射及遥感物理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概述 2.2 物体的发射辐射 2.3 地物的反射辐射 2.4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电磁波、机械波(声波)、重力场、地磁场等都可以用作遥感,但一般而言, RS指的是 电磁波遥感 。 遥感之所以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电磁波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是因为一切物体,由于其 种类、特征 和 环境条件 的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 电磁波反射 或 发射辐射特征 。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电磁波是一种 横波 单色波 可以用 波函数 来描述,是一个 时空周期性函数 , 振幅、相位、波长 一般成像:记录 振幅 全息成像:记录 振幅 和 相位 干涉 衍射 偏振 凡是单色波都是 相干波 。 微波遥感中的雷达也是应用了 干涉原理 成像的 ,其影像上会出现 颗粒状 或 斑点状 的特征,这是一般 非相干 的可见光影像所没有的,对微波遥感的判读意义重大。 INSAR利用 干涉原理成像 。 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 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称为 光的衍射 。 研究电磁波的衍射现象对 设计遥感传感器和 提高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 具有重要意义。 横波 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其 振动矢量偏于某些方向 的现象。 偏振在微波技术中称为 “极化 ”,一般有 四种极化方式。 遥感技术中的 偏振摄影 和 雷达成像 就利用了电磁波的 偏振 这一特性。 遥感信息获取,一般指收集、探测、记录 地物的电磁波特征 ,即 地物的发射、辐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由于电磁波传播的是 能量 ,实际上也是记录 辐射能量 的过程。 电磁波具有不同的 频率 和 波长 ,因而具有不同的特性。Gamma 射线 X 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微 波 无线波紫 蓝 绿 黄 红频率波长名称 波长范围紫外线 0.0010.4m 紫 0.380.43m可见光 0.40.7 6m 蓝 0.430.47m红外线近红外 0.773.0m 青 0.470.50m中红外 36m 绿 0.500.56m远红外 615m 黄 0.560.60m超远红外 151000m 橙 0.600.63m微波毫米波 110mm 红 0.630.76m厘米波 110cm分米波 10cm1m 电磁波谱的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 射线 到最长的 无线电波 ,波长之比高达 10的 22次方 遥感采用的电磁波段可以从 紫外线 一直到微波波段 遥感就是根据 感兴趣的地物的波谱特性 ,选择相应的电磁波段,通过传感器探测不同的电磁波谱的 发射 或 反射能量 而成像的。 黑体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一般物体的发射辐射 1860年 基尔霍夫 :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辐射体 绝对黑体 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全部吸收 一个不透明的物体,对入射到它上面的电磁波只有 光谱吸收率 (,T) 和 光谱反射率 (,T) , 二者之和恒等于 1。 绝对黑体 : (,T)=1 , (,T)=0 绝对白体 : (,T)=0 , (,T)=1 1900年普朗克用 量子理论 推导出普朗克定律 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与 温度 、 波长 的关系满足 普朗克定律 :W() 光谱 辐 射通量密度,单位 W( cm2m ); 波长,单位是 m ; h 普朗克常数 (6.625610-34J s); c 光速 (31010cm/s) ; k 玻耳兹曼常数 (1.3810-23J K); T 绝对温度,单位是 K。 与曲线下的面积 成正比 的 总辐射通量密度 W是随温度 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总辐射通量密度 W可在 从零到无穷大的波长 范围内。 对普朗克公式进行积分,可得到从 1平方厘米 面积的黑体辐射到半球空间里的总辐射通量密度的表达式为: 为 斯忒藩 玻耳兹曼 常数, T为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 ( K)。从上式可以看出: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 总辐射能 与 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称为 斯忒藩玻耳兹曼公式 。对于一般物体来讲,传感器检测到它的 辐射能 后就可以用此公式概略推算出 物体的总辐射能量 或 绝对温度( T) 。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探测和识别目标物的。 光谱 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 随 温度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 。可微分普朗克公式,并求极值。称 维恩位移定律 。它表明:黑体的 绝对温度增高时 ,它的最大辐射本领向 短波方向位移 。若知道了某物体温度,就可以推算出它所辐射 的。 在遥感技术上,常用这种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 物波段进 行 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 。 每根曲线彼此不相交,故 温度T越高所有波长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也越大 。 在波长大于 1mm的微波波段,hv99)来源于太阳 太阳辐射 : 5% 紫外线 45% 可见光 50% 红外线 自然辐射源 : 太阳辐射:是 可见光 和 近红外 的主要辐射源; 常用 5900K的黑体辐射 来模拟。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 地球的电磁辐射:近似 300K的黑体辐射。小于 3m 的波长主要是太阳辐射的能量;大于 6m 的波长主要是地物本身的热辐射; 3-6m 之间,太阳和地球的热辐射都要考虑。 人工辐射源 : 微波辐射源: 0.8-30cm 激光辐射源:激光雷达 (测定卫星的位置、高度、速度、测量地形等 )。 太阳常数 : 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I= 135.3 mW/m2 太阳辐射的光谱是 连续的 ,它的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的辐射特性基本一致。 太阳光谱是 连续的 。 辐射特性与黑体 基本一致 。 紫外到中红外波段区间 能量集中、稳定 。 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波段等 稳定辐射 。 海平面处的太阳辐射照度分布曲线与大气层外的曲线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和散射 造成的。对流层气溶胶气体分子(瑞利散射)平流层气体 在紫外、红外与微波区,电磁波衰减的主要原因是 大气吸收 主要成分: 氧气、臭氧、水、二氧化碳 大气吸收的影响 主要是造成遥感影像 暗淡 。 大气对紫外线有很强的 吸收作用 ,因此,现阶段中 很少使用紫外线波段 。 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大气分子吸收的影响很小,主要是 散射引起的衰减 。 太阳辐照到地面又反射到传感器的过程中,二次通过大气,传感器所接收到的能量除了反射光还增加了散射光。这二次影响增加了信号中的噪声部分,造成遥感影像质量的下降。 散射的方式随电磁波波长与大气分子直径、气溶胶微粒大小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变 , 主要有米氏(Mie)散射、均匀散射、瑞利( Rayleigh)散射等。 气溶胶粒子 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