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_第1页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_第2页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_第3页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_第4页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 1000 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 99%以 上 。 中 小 工 业 企 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 60%、5 7%、4 0%、6 0%。 中 小 流通 企 业 占 全 国 零 售 网 点 的 90%以 上 。 中 小 企 业 在 经 济 生 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估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总数约在 1000 万家左右,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 99%以 上 。 中 小 工 业 企 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 7%、4 0%、6 0%。 中 小 流 通 企 业 占 全 国 零 售 网 点 的 90%以上 。 中 小 企 业 在 经 济 生 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这些总量数据上,更反映在经济生活的层次性上。那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 一 般 来 说 , 大 中 型 企 业 主 要 集 中 在 大 中 城 市 , 而 在 小 城 市 、 县 城 及县 以 下 , 通 常 不仅很难有大中型企业,而且也很少有国有工业企业。全国县及县以下广大地区,生活着 10 亿 以 上 人 口 。 一个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县的经济不景气、财政困难、农民负担沉重等问题日益严重,主要原因也在于这些地区既没有什么国有大中型企业,又没能发展起非国有的中小企业。显然,县及县以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长期以来对企业分类采用的是所有制标准,而不是国际上通行的依照企业规模进行分类的标准。这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一种体现政策扶持指向或利益分配的企业分类标准。实际上中国政府一直是在根据所有制的类型设计企业发展和改革政策。从 1995 年以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扶持政策中可以看到,如果没有所有制的分类,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遭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如 减 免 税 政 策 、 国 有 企 业 封 闭 贷 款 政 策 、 国 有 企 业 停息 挂 账 政 策 等 等 。 因 此 , 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类别划分标准仍然体现着对非国有企业的歧视。册与否作为标准的话(因为目前的注册仍然是审批制而非真正的注册制,许多属于微型企业的经营单位没有资格注册,同时也不愿支付一系列费用。),把城市个体工商户、村及村以下企业均作为个人、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统计在内的话,实际的企业数应在 4000 万家左右 (乡镇企业 1999 年末为 2070 万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私营企业有 150 万家,扣除农村私营企业 61.4 万家(乡镇企业的统计中私营企业为 207 万户,我们这里以工商统计为准) ,城市私营企业为 88.6 万家。依 据 有 关 部 门 的 说 明 , 国营中小企业占 1000 万 家 的 14.8%,因此估计为 150 万 家 左 右 。 根 据国 家 工 商 局 统 计 , 1999 年 末 个 体 工 商 户 达 到 3160 万 户 , 扣 除 统 计在 乡 镇 企 业 统 计 中 的 农 村 个 体 企 业 1769 万 户 , 城 市 个 体户为 1391 万 户 。 这样 一 来 , 可 能 的 中 小 企 业 ( 包 括 微 型 企 业 、 家 庭 企 业 , 即 我们所说的个体工商户)大约数字为: 2070+88.6+150+1391=3699.6。如 果 再 加 上 城 市集 体 企 业 , 估计全部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总数大约在 4000 万家左右。从就业人数来看,统计年鉴中统计的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11807 万 人 , 乡 镇 企 业 统 计 公 布 的数据为 12704 万人 , 扣 除 统 计 局 对 规 模 以 下 非 国 有 工 业 企 业 中 的 从 业 人 员 所 包 含的乡镇工业就业人数 3209 万人 (国家统计局对乡镇企业的统计仅只统计乡或镇一级的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约为 9495 万 人 , 估 计城 市 个 体 工 商 户就业大约在 2000 万 左 右 , 实 际 的 就 业 人 数 应 该 在 2.5亿人左右。如果再考虑 到 城 市 中 交 通 、 建 筑 、 商 业 餐 饮 等 其 他 行 业 , 保 守估 计 , 中 小 企 业 容 纳 的 非 农就业大约应该在 3 亿人以上。总产出方面目前非常难以估计。仅乡镇企业就已经占到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和 GDP的 1/3 左右。 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分类不同,各种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在国家计委的研究中利用的是1995 年 工 业 普 查 的 资 料 , 根据这一资料,中小工业企业的单位数为731.85 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 99.7%,从 业 人 员 10844 万,占全部工业就业的 73.6%,工 业 总 产 值 占 62.5%。他们认为19781996 年我国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 2.3 亿劳动力中, 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在工业部门新增加的 8000 万 劳 动 力 中 , 有75%在 小 企 业 就 业 , 同 时 在 国 有 和 城 镇 集体企业就业下降的同时,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户吸收就业达到 1500 万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1 998) 。我们根据现有的统计和有关的研究来分析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国有部门中的中小企业 依据主管部门的估计,目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户数在全国 1000 万家中小企业中仅占 14.8%。 表 1 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关于工业企业的数据。在该表中由于非国有企业的统计均是规模以上的(年销售额 500 万 以 上 的 ) , 以 此 标 准 , 可 以 认 为 所 统计的非国有企业均为较大规模的企业,而其统计的小型企业为 139798 家,应主要为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因此,主管部门所提供的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的数据可能仅是国有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的数据,而没有包括其他如运输、餐饮、商业等行业。表 2 中提供的数据说明,全部登记注册的近 800 万 家 工 业 企 业 中 , 国有中小企业部门的比例是很低的。根据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1999 年 我 国 工 业 企 业 的 全 部 就 业 人 员为 16235 万人。其中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4428 万人,占总数的 27.27%,而在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11807 万人,占总数的 72.73%。值 得指 出 的 是 , 在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2412 万人,只占我国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 14.86%。 同 时 看 到 , 在 我 国 的 工 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数只占总数的 0.28%; 大 中 型 工 业 企 业 创 造 的产 值 占 全 国 工业总产值的 32.86%;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只占全国工业企业就业岗位总数的 14.86%。 私营或非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对非国有经济的研究中,把集 体 企 业 、 乡 镇 企 业 、 个 体 经 济 、 私 营 企 业 、 三 资企 业 和 出 口 加 工 企 业 全 部 计 算在内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他们的分析中,国有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77%下降到 1997 年的 25%,而 非 国 有 经 济 占 到 75%, 其 中 集 体 企 业 、 乡镇企业、城乡个体企业大约占到整个非国有部门的 76%。 从 投 资 来 看 , 国 有 经 济 1980 年大约占 83%,到 1997 年 下 降 到 52%。 ( 李 罗 力 编 , 2000)。 如 果按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 14%的话,中小企业的主体应为非国有经济成分。考虑到大量的国有中小企业正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在非国有部门中大中型企业又非常有限,这使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主要是非国有部门的发展问题,非国有部门的发展问题也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根据 IFC 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国的私营企业部门包括独资、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1997 年 私 营 企 业 数 大 约 在 96 万 家 左 右 , 到 1997 年 私 营 部门 雇 员 人 数已经占到全国非农业劳动力的 18%以 上 , 工 业 产 值 也 已经 占 到 34%。真正的私营部门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国的 33%,而国有部门却仅占到 37%的比率。I FC 的研究中认为如果把个体农民也算作私营部门的话,私营部门所占 GDP 的份额将上升到51%,如果算上集体企业的份额,这一比率将上升到62%(I FC,2 000) 。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最近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止 1999 年 底 , 中 国 私 营 企 业 已 达 151 万 多 家 ,从 业 人 员 2020 多万人,注册资本共 10287 亿 元 人 民 币 , 与 上 年 相比 , 分 别 增 长 20.4%、1 8.2%和 36.3%,其增幅均超过历史增长水平,显示了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 至 1999 年 底 , 全 国私 营 企 业 户 均 注 册 资 本 , 已 达 到 了 68 万 多 元 , 比 上 年 增加 8.2 万元。注册资本在 100 万 元 以 上 的 私 营 企 业 达 20 万 户 , 比 上 年 增 加 7.3 万多户,增长 58.6%。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调整 , 拓 宽 了 就 业 领 域 , 成 为 城 镇 国 有 、 集 体 企 业 职 工 下 岗 再 就 业 的 重 要 渠 道 。 据统计表明,去年全国私营企业吸纳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下岗的职工,城镇为 152.6 万多人,农村 268.9 万 人 , 分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8.2%和 31.5%。据国家工商管理局的分析,目前在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三个新的特点:第一,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有所提高,至去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的农林牧渔业户数已达 3.5 万多 户 , 比 上 年 增 长 27.4%, 占 总 户 数 的 2.3%。 第 二 , 东 部 、 西 部 地 区 的私 营 企 业 发 展 较 快 , 中 部 地 区 发 展 滞 后 ; 农 村 增 幅 高 于 城 镇 , 所占比重有所回升。至 1999 年 底 , 全 国 农 村 私 营 企 业 61.4 万 多 户 , 从 业 人 员 968.9万多人,注 册 资 金 3211 亿元,分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35.4%、3 1.5%和 66%。第 三 , 私 营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 展 特 别 迅 速 , 所 占 比 重 逐 年 扩 大 。 至去 年 底 , 全 国 私 营有限责任公司已达 88 万多户,比上年增长37.7%。 根据我们的判断,I FC 对私营企业部门的统计实际上仍然偏小,这涉及到没有登记为企业的大量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企业如何计算的问题。依据工商统计年鉴的数据仅注册的个体户 1992 年底大约在 2700 万 家 左 右 。 同时,如果考虑各种租赁、承包等企业的改革后的实际经营状况,这个数据实际上还要更大。 根据 OECD最近的研究,1998 年 中 国 国 有 企 业 的 产 出 占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28%,集 体 企 业 ( 乡 镇 企 业 为 主 体 ) 占38%。尽 管 国 有 企 业 在 批 发 、 零 售 中 举 足 轻 重 ,在交 通 、 公 用 事 业 、 金 融 和 教 育 中 居 主 导 地 位 , 但 从 总 量 上 看 , 在 工 业 中 已 经 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从就业贡献看,国有企业部门下降得更为明显。19851 990 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几乎占城镇总就业增长的 35%,19901997 年间所占比例仅为 20%,在1997、1998 年 中 就 业 人 数 反 而 减 少 了 300 万。由于城镇集体企业的就业也在下降,实际上当前城镇中的就业扩张在数量上看已完全依赖于私营企业,而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则同时成为农村地区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OECD。2000)册与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体制不顺,“六龙治水” 。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 “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二)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三)融资困难,告贷无门。一是供应不足。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 ,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二是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建立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捷。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基于上述原因,福建省中小企业约有 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货款,致使 21.6的中型企业开工率不足 50;73的小型企业开工率低于 80。 (四)产权不清 ,缺乏动力 由于政策不公、行业限制,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 穿“洋外衣”(三资企业)现象普遍。据调查,上海市“假集体”占全市集体企业的 20左右,泉州市乡镇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为个私企业。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愿做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人为限制。 除上述企业的外部问题外,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主要是存在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否作为标准的话(因为目前的注册仍然是审批制而非真正的注册制,许多属于微型企业的经营单位没有资格注册,同时也不愿支付一系列费用。),把城市个体工商户、村及村以下企业均作为个人、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统计在内的话,实际的企业数应在 4000 万家左右(乡镇企业 1999 年末为2070 万家) 。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私营企业有 150 万家,扣除农村私营企业 61.4 万家(乡镇企业的统计中私营企业为 207 万户,我们这里以工商统计为准) ,城市私营企业为 88.6 万家。依 据 有 关部 门 的 说 明 , 国营中小企业占 1000 万 家 的 14.8%,因此估计为150 万 家 左 右 。 根 据 国 家 工 商 局 统 计 , 1999 年 末 个 体 工 商 户 达 到3160 万 户 , 扣 除 统 计 在 乡 镇 企 业 统 计 中 的 农 村 个 体 企 业1769 万 户 , 城 市个 体 户为 1391 万 户 。 这 样 一 来 , 可 能 的 中 小 企 业 ( 包 括 微 型 企 业 、 家 庭 企 业 , 即 我们所说的个体工商户)大约数字为:2070+88.6+150+1391=3699.6。如 果 再 加 上 城 市 集 体 企 业 ,估计全部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总数大约在 4000 万家左右。从就业人数来看,统计年鉴中统计的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11807 万 人 , 乡 镇 企 业 统 计 公 布 的数据为 12704 万 人 , 扣 除 统 计局 对 规 模 以 下 非 国 有 工 业 企 业 中 的 从 业 人 员 所 包 含的乡镇工业就业人数 3209 万人 (国家统计局对乡镇企业的统计仅只统计乡或镇一级的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约为 9495 万 人 , 估 计 城 市 个 体 工商 户就业大约在 2000 万 左 右 , 实 际 的 就 业 人 数 应 该 在 2.5 亿人左右。如果再考虑 到 城 市 中 交 通 、 建 筑 、 商 业 餐 饮 等 其 他 行 业 , 保 守 估 计 ,中 小 企 业 容 纳 的 非 农就业大约应该在 3 亿人以上。总产出方面目前非常难以估计。仅乡镇企业就已经占到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和 GDP 的1/3 左右。 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分类不同,各种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在国家计委的研究中利用的是 1995 年工 业 普 查 的 资 料 , 根据这一资料,中小工业企业的单位数为 731.85万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 99.7%,从 业 人 员 10844 万,占全部工业就业的 73.6%,工 业 总 产 值 占 62.5%。他们认为 19781996年我国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 2.3 亿劳动力中 ,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在工业部门新增加的 8000 万 劳 动 力 中 , 有 75%在 小 企 业 就业 , 同 时 在 国 有 和 城 镇 集体企业就业下降的同时,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户吸收就业达到 1500 万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1 998) 。我们根据现有的统计和有关的研究来分析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国有部门中的中小企业 依据主管部门的估计,目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的户数在全国 1000 万家中小企业中仅占14.8%。 表 1 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关于工业企业的数据。在该表中由于非国有企业的统计均是规模以上的(年销售额 500 万以 上 的 ) , 以 此 标 准 , 可 以 认 为 所 统计的非国有企业均为较大规模的企业,而其统计的小型企业为 139798 家,应主要为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因此,主管部门所提供的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的数据可能仅是国有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的数据,而没有包括其他如运输、餐饮、商业等行业。表 2 中提供的数据说明,全部登记注册的近800 万 家 工 业 企 业 中 , 国有中小企业部门的比例是很低的。 根据统计年鉴公布的数字,1999 年 我 国 工 业 企 业 的 全 部 就 业 人 员 为16235 万人。其中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4428 万人,占总数的 27.27%,而在规模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11807 万人,占总数的 72.73%。值 得 指 出的 是 , 在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为 2412 万人,只占我国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 14.86%。 同 时 看 到 , 在 我 国 的 工 业 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数只占总数的 0.28%; 大 中 型 工 业 企 业 创 造 的 产 值占 全 国 工业总产值的 32.86%;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只占全国工业企业就业岗位总数的 14.86%。 私营或非国有部门 非国有部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对非国有经济的研究中,把集 体 企 业 、 乡 镇 企 业 、 个 体 经 济 、 私 营 企 业 、 三 资 企 业和 出 口 加 工 企 业 全 部 计 算在内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他们的分析中,国有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77%下降到 1997 年的 25%,而 非 国 有 经 济 占 到 75%, 其 中 集 体 企 业 、 乡镇企业、城乡个体企业大约占到整个非国有部门的 76%。 从 投 资 来 看 , 国 有 经 济 1980 年大约占 83%,到 1997 年 下 降 到 52%。 ( 李 罗 力 编 , 2000)。 如 果按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 14%的话,中小企业的主体应为非国有经济成分。考虑到大量的国有中小企业正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在非国有部门中大中型企业又非常有限,这使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主要是非国有部门的发展问题,非国有部门的发展问题也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 根据 IFC 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国的私营企业部门包括独资、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1997 年 私 营 企 业 数 大 约 在 96 万 家 左 右 , 到 1997 年 私 营 部门 雇 员 人 数已经占到全国非农业劳动力的 18%以 上 , 工 业 产 值 也 已经 占 到 34%。真正的私营部门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国的 33%,而国有部门却仅占到 37%的比率。I FC 的研究中认为如果把个体农民也算作私营部门的话,私营部门所占 GDP 的份额将上升到51%,如果算上集体企业的份额,这一比率将上升到62%(I FC,2 000) 。据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最近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止 1999 年 底 , 中 国 私 营 企 业 已 达 151 万 多 家 ,从 业 人 员 2020 多万人,注册资本共 10287 亿 元 人 民 币 , 与 上 年 相比 , 分 别 增 长 20.4%、1 8.2%和 36.3%,其增幅均超过历史增长水平,显示了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 至 1999 年 底 , 全 国私 营 企 业 户 均 注 册 资 本 , 已 达 到 了 68 万 多 元 , 比 上 年 增加 8.2 万元。注册资本在 100 万 元 以 上 的 私 营 企 业 达 20 万 户 , 比 上 年 增 加 7.3 万多户,增长 58.6%。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调整 , 拓 宽 了 就 业 领 域 , 成 为 城 镇 国 有 、 集 体 企 业 职 工 下 岗 再 就 业 的 重 要 渠 道 。 据统计表明,去年全国私营企业吸纳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下岗的职工,城镇为 152.6 万多人,农村 268.9 万 人 , 分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8.2%和 31.5%。据国家工商管理局的分析,目前在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三个新的特点:第一,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已有所提高,至去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的农林牧渔业户数已达 3.5 万多 户 , 比 上 年 增 长 27.4%, 占 总 户 数 的 2.3%。 第 二 , 东 部 、 西 部 地 区的 私 营 企 业 发 展 较 快 , 中 部 地 区 发 展 滞 后 ; 农 村 增 幅 高 于 城 镇 , 所占比重有所回升。至 1999 年 底 , 全 国 农 村 私 营 企 业 61.4 万 多 户 , 从 业 人 员 968.9万多人,注 册 资 金 3211 亿元,分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35.4%、3 1.5%和 66%。第 三 , 私 营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发 展 特 别 迅 速 , 所 占 比 重 逐 年 扩 大 。 至去 年 底 , 全 国 私 营有限责任公司已达 88 万多户,比上年增长37.7%。 根据我们的判断,I FC 对私营企业部门的统计实际上仍然偏小,这涉及到没有登记为企业的大量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企业如何计算的问题。依据工商统计年鉴的数据仅注册的个体户 1992 年底大约在 2700 万 家 左 右 。 同时,如果考虑各种租赁、承包等企业的改革后的实际经营状况,这个数据实际上还要更大。 根据 OECD最近的研究,1998 年 中 国 国 有 企 业 的 产 出 占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28%,集 体 企 业 ( 乡 镇 企 业 为 主 体 ) 占38%。尽 管 国 有 企 业 在 批 发 、 零 售 中 举 足 轻 重 ,在交 通 、 公 用 事 业 、 金 融 和 教 育 中 居 主 导 地 位 , 但 从 总 量 上 看 , 在 工 业 中 已 经 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从就业贡献看,国有企业部门下降得更为明显。19851 990 年,国有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几乎占城镇总就业增长的 35%,19901997 年间所占比例仅为 20%,在1997、1998 年 中 就 业 人 数 反 而 减 少 了 300 万。由于城镇集体企业的就业也在下降,实际上当前城镇中的就业扩张在数量上看已完全依赖于私营企业,而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则同时成为农村地区就业增长的主要来源(OECD。2000)中小企业发展急需加强企业管理。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总体而言,现在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内部挖潜,提高自身的效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的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增加经济效益,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规范化经营,强化社会责任;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